北大体验 | 北大双胞胎张皓博、张钧博:梦的起点在未名湖
哥哥张皓博
毕业于吉林市第一中学
数学科学学院2017级本科生
曾有一个朋友问我:“你最喜欢北大的哪个地方?”未名湖静若娇子,博雅塔气势雄浑,但我却回答,“我最喜欢午休时坐在五四体育场旁边”。坐在篮球场旁边的石阶上,人不是很多,隔壁初中的学生或者在打篮球,或者在石阶附近散步,嬉戏。我曾思考为什么我会喜欢北大这一隅,阳光、纯洁、静谧、和谐,我想,这最符合我对北大生活的想象,是排除必要的进取所带来的压力后生活切实的模样。
初见北大是在两年前的暑期夏令营,我和弟弟拖着行李箱,经过漫长跋涉终于来到了北大东门。记得那天阳光很刺眼,顺着一个高大而且有些复古的建筑直射过来,单是在门外看一眼北大的庄容就已经让我俩激动的不行,作为当时不激动是不可能的。在夏令营之前,对北大还只是单纯陌生的崇拜,但经过那短短六天,我便完全爱上了北大。要说经历了什么,好像并不特殊,印象深刻的就是目睹几位资深教授的风采、欣赏晚会、在校史馆和校园内的古物旁感慨北大命运与历史的纠葛;有趣的也有不少,全班骑着小黄车逛校园、晚上十点多借着路灯和初识的好友打排球……这些没有那么特殊的经历却因为是在这里变得不平凡,我渐渐感受到北大是一个充满和谐和信任的地方,老师同学之间如亲朋般对待,仿佛很久听不到严厉的语气;这里也很静谧,虽然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目标行色匆匆,但每个人的内心仍如同那一塔湖图般沉静;临湖轩的小路让人摆脱喧嚣,如同世外桃源。这里也很随性,仿佛只要身处燕园,便总对一些“出格”之事蠢蠢欲动。
左张皓博右张钧博
终于一年后的那一天,我真正成为了这里的一员,我渐渐发现从内看北大,和从旁观者角度的不同,最初那种单纯的崇拜渐渐消失,而变成真正的理解和融入。我发现曾经感受到的和谐源于人与人的和谐,它源于志同道合、源于共同的善良品质;这里的静谧源于每个人对梦想,亦或小一点目标的坚定,它不牵扯那么多的利益。就像身处数院的我,看到那么多教授不图名利、沉浸数学世界,也看到那么多优秀的同学,放弃所谓“赚钱”的专业方向,投身基础数学,并放出豪言:“千金难买我高兴”。这里的随性也并非他人所说的懒散亦或不守规矩,而是彼此的心照不宣,我们彼此清楚对一个目标的追求从未停歇,只是到达的方法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于是,我们包容了彼此的随性。
北大固然是令人骄傲的地方,我自然也是如此,但在平时的生活中、在交谈的字里行间,我却总是不愿说出这两个字,而是多以“这里”、“大学”代替,就好像一个学子不能直呼尊师的大名,也好像是一种不自信带来的羞涩。我想这里的每个人也都不希望来到这里成为他一生中最大的骄傲,而是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感到骄傲,甚至让北大为之骄傲。我正是觉得还不足以为自己骄傲,也不知道我终将走得多远,但唯有一件事是无疑的,在这里的时光是极其珍贵的,要珍惜它,不要愧对它!
弟弟张钧博
毕业于吉林市第一中学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17级本科生
北大的一切,让你感觉特别的亲近,这里的老师像家人般关心着你、呵护着你;这里的同学和你志同道合,时刻愿意和你敞开心扉;就连这里的校园,有湖、有树、有花园,时刻等待着那个寻求静谧的你与它亲近。同时我还有一个和我最亲近的人与我身处同一个校园,我们俩甚至还住在同一个宿舍楼。每到周末,我和哥哥就会一起去篮球场打打球,或去体育馆游泳,或者去学校周边吃个饭、唱个K,北大是极具生活气息的。而作为双胞胎生活在同一个校园,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对方的同学,当我哥哥的同学向我热情地打招呼时,我只能会心一笑,告诉他我是张皓博的弟弟,然后往往便于这个人结识了。长久以来,我们都认识了许多彼此的同学。
左张皓博右张钧博
与北大的同学有了很多交流后,我发现了他们身上的共性,那便是善良、认真和创造力,感觉这片园子中的每个人都时刻以热情、真诚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同时,他们也有无限的创造力,能把一件小事做得很好。但我也看到了他们之间丰富的差异性与多样性,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特点,或是体育、或是音乐、或是创作、或是辩论……方方面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吸引着身边的人们。
总之,生活在这样一个亲切、有活力的地方,让我的生活充满着惊喜;生活在一群有趣的人中间,让我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受益颇多。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北大这样一个没有天花板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去飞得更高。
作者:张皓博 张钧博
编辑:刘威
美编:赖雯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