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调整心态 | 面对疫情,北大专家教你应对心理波动,再迎春天

全文共1652字,阅读约需6分钟




关键词:调整心态 




心系疫情的日子已一月有余

无论身处何方

同胞的安危始终是

我们心意的聚焦


关注时事的同时

不知道你内心是否充满焦虑与紧张,深感无力

以至于影响了原本的学业生活


抗疫,同样是我们的心理战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资深专家姚贵忠老师

提出抗疫心态“五感”

安全感、知足感、归属感、希望感、价值感

帮助我们应对在特殊时期可能存在的心理波动


保持健康

调整心态

充实自我

齐心抗疫的同时

携手迎接春天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姚贵忠,精神科资深专家,原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擅长各类心理疾病诊治,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三十余年。





Q: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一些人感觉失去了安全感,该如何应对?


A


拥有安全感是人之常情,但这种心理过强又有可能造成内心不安。持续的精神紧张反而会造成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下降。


获得安全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自我掌控感。我们掌控不了疫情走势,掌控不了病毒,但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勤洗手、戴口罩、减少出门,按专家给出的建议做就足够安全了。


此外,要把生活重点从过分关注疫情,转移到怎样才能够正常生活。干自己喜欢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忽略疫情对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做自己能做的,忽略自己管不了的,就可以提升自我安全感,平和内心、远离恐慌。





Q:

面对焦虑,怎样才能做到积极乐观?


A


知足感可以给你精神上的力量。在这次疫情中,我们可以做一些比较,比如:闷在家里不能出门,总比被困邮轮上的游客好吧?家人患病被隔离,总比病情危重甚至失去生命好吧?


遇到同一件事,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思维定式。有的人总是羡慕别人的好,觉得自己倒霉。倒霉感不断积累,就发现自己越来越倒霉。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吸引力法则”。通俗的解释是,越想好事,好事越多;越注意坏事,坏事就被吸引而来。所以,知足者常乐,何乐而不为。





Q:

面对困境,怎么获得迎战的勇气?


A


人都具有社会属性。灾难来临时,个体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当医护人员英勇逆行时,他们有成千上万同行的归属感;当身陷病痛的患者感受到亲人的牵挂和慰藉时,他们有家庭的归属感;当疫情肆虐的夜晚,武汉人打开窗户同唱国歌时,他们有乡土的归属感;当亿万中华儿女振臂高呼“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时,他们有民族的归属感。归属感所带来的强大的精神力量足以让人缓解病痛,信心倍增。


归属感,可以来自于家庭的挚爱,来自于志同道合的同事,来自于无话不谈的朋友,还有血浓于水的亲情。





Q:

内心充满失望甚至绝望时,如何宽慰自己?


A


在灾难面前,人容易想到不好的事。可是,越是在这个时候越应该看到希望,生活才有动力。疫情是一场危机,我们可以正性地看危难之中的机会。突如其来的疫情是考验我们对生活变故适应力的机会,是与家人心无旁骛团聚的机会,是有足够闲暇关爱自己的机会,是静下心来反思人生、蓄势再发的机会。机会中孕育希望,希望中又给自己补充能量。


希望导向的认知方式是我们一生跨越挫折的有力武器,不仅仅针对这次疫情,也可以帮助人生跨过其它挫折。





Q:

每天无所事事,感觉不到生活的意义,该怎么办?


A


价值感是人的高级心理需要。当一个人感受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就会在内心里注入巨大的能量,并从自我沉溺中解脱出来。这场疫情让每个人的生活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思考,把自己从受虐者转化为助人者,这就是获得自我价值的途径。抗疫一线需要大量奋不顾身的医务人员,方舱医院需要夜以继日的建设者,新的救治手段和疫苗研发需要争分夺秒的科研人员,城市治理需要网格员、信息员、排查员、快递小哥……如果没有机会直接为抗击疫情做贡献,还可以作为志愿者为一线服务,比如捐款捐物,送菜送饭送咖啡,还可以传播疫情科普信息,与家人邻里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既然我们被迫卷入了这场“战役”,就要主动参与,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从而收获自我价值。



文章来源 | “北京大学”公众号、新华社

美编 | 李博宇



家长经验

家长经验 | 伴子心得——陪伴,鼓励,引导      


致敬英雄

致敬英雄 | 历史不会忘记:国家疫情治理史上的北大往事


学子经验

北大学子谈经验 | 田浩冬:静以提升,简以前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