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强基学科解读 | 基础医学:筑健康渡轮,涌生命汪洋
全文共4064字,阅读约需13分钟
关键词:北大强基学科解读
编者按
学海宽广,知识精深。时空幽微,万物多变。北京大学强基计划为你一一展现。良师倾囊相授,益友携手同行,伴你扬帆起航,初识学海风浪。由此出发,基础学科的神奇世界敞开大门,期待着富有热情与才华的年轻旅人在广阔的知识田野中不断探索,不断收获,开拓充满生机的新领地。与北大强基计划同行,与师友携手前进,感受深耕创造的独有魅力与无限可能,共面学海风浪。求知探索的征程一触即发,北大强基等待心怀理想的你!
一
印象 ·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Basic Medical Sciences)
作为现代医学重要分支
探索疾病规律
阐释人体功能
研究防治理论
寻疾病本质
筑健康航船
在重大传染病防控中
基础医学发挥重要作用——
从确定突发传染病致病原
开发新型病毒检测方法
到揭示病毒致病机制、研发疫苗
再到寻找有效药物……
基础医学除人类之病痛
助健康之完美
为人民健康事业保驾护航
她是医学发展的原动力
在人类数千年文明进程中
推动着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
形成与发展
从五千年前的神道医学
两千五百年前的经验医学
到三百五十年前的生物医学
七十年前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
再到近二十年的“医学+X”交叉发展医学模式
她始终做着医学发展的探路者、领航灯
她是医学教育的基石和核心
现代医学分支众多
人才培养却都始于通识教育
而必经基础医学教育
而后进入专业教育,再至毕业后教育阶段
新时代大健康背景下
医学关注全面健康
从生理、心理、精神、道德、
社会、环境等全方位考量
而基础医学作为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桥梁
在全面健康保障体系中举足轻重
当新的挑战袭来——
人口老龄化、人口迁移导致疾病谱相应变化
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知识更新迅速
民众对医疗卫生服务期望值高……
基础医学化挑战为动力
推动诊疗技术进步
培养一流医学人才
服务健康中国建设
二
优势 ·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1
历史悠久,师资雄厚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始于1954年9月14日成立的北京医学院基础医学部;1960年2月改称基础医学系;1985年5月成立北京医科大学后,正式更名为基础医学院;2000年4月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后,更名为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入选省部级以上人才计划和荣誉称号112人次,包括6位两院院士、9位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20位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
学科齐全,专业一流
2017年,北京大学基础医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学院现设16个学系或教研室、16个学科方向。拥有“基础医学”、“生物学”、“中西医结合”和“药学”4个博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涵盖16个二级学科、拥有6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
3
前沿科学,研究领先
学院聚焦重大疾病发病机制,在肿瘤、心血管疾病、脑重大疾病、代谢性疾病及感染和免疫性疾病等领域前沿劈波斩浪,成绩斐然。
1
数据统计
细胞生物学系邓宏魁研究团队首次利用化学小分子调控细胞信号通路,在体外产生成熟的、有功能的肝细胞,实现了功能细胞在体外的长期维持,为大量制备功能成熟细胞及其应用提供了可能。相关研究成果在《科学》(Science)主刊上发表。
免疫学系姜长涛从事肠道共生菌及其菌源酶与免疫相关代谢性疾病的研究。首创“肠道菌源酶跨物种调控宿主稳态”新理论。首次发现了肠道共生菌在尼古丁相关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发病中的关键保护作用(Nature, 2022),发现全新菌源胆汁酸修饰类型及生物合成通路,是脂肪性肝炎防治新策略(Cell, 2024),提出菌源宿主同工酶的新概念,揭示菌源DPP4介导临床降糖药物响应性的分子机制(Science, 2023),获2023年度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2
临床转化
放射医学系王凡研究团队自主研发新型特异性肿瘤显像剂,是我国第一个一类放射性药物,是中国核医学对世界核医学的贡献。
4
优质的教学资源
学院作为教育部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众多国家级一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资源丰富。
三
特色 · 人才培养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专业强基计划以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国际视野、深厚医学基础、引领医学发展的卓越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和医学战略家为目标,通过增强学生使命责任,激发学生学术志趣和内在动力,使学生成为能够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应对人类未来重大挑战,探索重大科学问题,推动医学科学发展的青年英才。
以“优质选才、精心培育、动态遴选、打造卓越”为核心,充分发挥北大教学和科研优势,厚植人才培养沃土,探索博雅学堂班建设;深入实施导师制,注重大师引领,教育教学一体化;将学科交叉、科教融合作为拔尖人才培养重要途径,进一步与本部、各学院(部)、临床医院交叉合作,逐步实现各阶段纵向贯通与交叉融合;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推动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提升综合素养和能力,注重实践、拓展国际视野,精心培育基础医学专业拔尖人才。
1
厚植人才培养沃土
探索博雅学堂班建设
汇聚热爱医学教育的大师、名师以及专家,与学生深入探讨学术、交流心得、分享感悟,积极营造学术研究和拔尖人才培养的优质沃土,探索特色的管理模式,提供优质资源保障,完善激励机制和科学评价体系,促进教师潜心育人和学生健康成才。
2
深入实施导师制
注重大师引领
在早期导论课中,邀请国内外、大学本部、医学部及临床医院各个领域的杰出代表,对基础医学的内涵和外延、交叉学科对医学发展及人类健康的推动作用进行介绍,使学生全方位、多视角认识基础医学专业学科现状及未来发展,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学习兴趣和远大志向。
院士进课堂
名师讲专业
实施全程导师制,从本科早期开始优先给强基计划学生配备一对一的培养团队,教育教学一体化,耳濡目染间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创新潜力,在课程学习、科学研究、职业生涯规划、政治思想教育、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得到全方位引领、指导和帮助。
3
夯实医学基础
实施“新时代”交叉融合课程体系
依据学科发展态势及国家发展需求,实施“新时代”交叉融合课程体系。在“基础医学+人文+X阶段”重构课程体系,促进多学科深度融合,即信息、人文、工学、理学和医学深度融合,从初级交叉应用到高级整合应用,从理论课程到组学大数据综合实验室的建设。
“新时代基础医学融合课程体系”主要由四大课程群组成:人体形态与功能、医学分子细胞遗传基础、病原生物与医学免疫及医学中的理工信。将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全面优化,基础与临床、课程群内、课程群间和不同教学方式全方位交叉融合,实现基础知识从结构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从大体到微观的推进。通过交叉融合课程体系的实施实现知识从记忆到理解到应用,再到批判和创新,螺旋式提升,不断丰富技能和能力,在基础医学课程融合的同时,融入基础医学前沿拓展和医学中理工信中的组学大数据解读、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以及工程基础和信号处理等方向,促进基础医学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多层次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培养复合型卓越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和医学战略家奠定基础。
4
打破常规
探索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组织专家和导师团队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对学生给予全程指导。在学习交叉融合基础医学课程体系基础上,以“加强实践、注重能力、突出创新”为原则,结合拔尖学生培养需求,汇集最优质师资精心打造专业课程和实验课程;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兴趣和需求,制订特殊政策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阶段选修和跨学校选修。
5
创新教学方法,
提升综合素养和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法,在继续开展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小组讨论式教学与基础医学课程群互为支撑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翻转课堂、自主研讨课、研究性教学等新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促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形成。
6
促进科教融合,营造学术氛围
打造系统、规范的科研能力培养体系
充分发挥科研优势,促进科教融合,早期由专业导师通过学习交流,引导和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对强基学生进行基本科研素质和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积极申请本科生科研课题,深入科研实践,接受完整的科研全过程的培养和训练。
开设科研思维训练课程,以专题为引导,在首席科学家、知名学者的指导下,进行课内外的小组讨论,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
临床课程体现专业特色,加强基础与临床的交叉融合,进行基础与临床结合的科研训练,帮助学生建立转化医学思维。
积极营造学术氛围,支持学术交流和活动平台的建设,例如学术沙龙、文献报告会、课题申请、校内外创新论坛等,逐步形成系统、规范、全程的科研能力培养体系,为更好地进行本博融通衔接和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7
拓宽国际视野
打造双向国际交流平台
引入国际学术大师参与拔尖人才培养,邀请大师、名师进行讲座、讲课和学术交流。投入专项经费支持强基学生参加国际会议交流及暑期短期访学,与国际一流大学合作联合培养,让学生接触国际学术前沿,感受国际学术氛围,为融入国际一流学术群体创造条件。
四
示范 · 全国推广
牵头教育部基础医学“101计划”,聚集11所教育部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单位的顶尖专家、集合优质资源,共同打造一流线上核心课程、教材、实践项目以及优质师资团队,为国家培养基础医学拔尖人才不懈努力。
五
未来 · 全面发展
基础医学培养的是兼具生物和医学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基础医学人才是医学教师队伍、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稀缺资源。
学生毕业后选择丰富、出口多样、方向多元。
实施卓越博士后培养项目。与国内外深度合作,遴选优秀的强基学生进入3年的博士后培养项目,建立合作共赢的拔尖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科研和创新能力强的基础医学师资和学科精英。
就业单位如北京大学及附属医院、中国科学院等;留学学校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杜克大学等。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永远给人类带来无限的希望与可能。基础医学作为整个现代医学发展的基石,更是一盏长明不灭的灯,释放光明,照亮人类前行的路。
历经70余年的发展历程,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已成为国家基础医学领域高级专门人才的培训基地之一,为每位热爱医学、护佑生命的基础医学学子保驾护航。期待着你的到来,同寻健康渡轮,共济生命汪洋!
供稿 |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美编 | 吴柏榕
招生简章
政策解读
梦系燕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