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雨绮“家暴”引发全民崇拜:没有任何一种无脑的暴力,值得被赞扬

壹心理主笔团 壹心理 2019-07-02

壹心理主笔团 | 蓝莓小姐 碗仔 笛子 心赖床


 01 


大家都知道张雨绮的事了吧。


张雨绮和丈夫袁巴元因琐事发生争执,引发肢体冲突,过程中张用水果刀划伤男方背部(张雨绮否认),男方报警。


9 月 27 日,两人官方宣布离婚。



看了很多微博留言,爆款文章,朋友圈评论,绝大部分都狂赞张雨绮:


“新时代女性标杆”

“酷到不行”

“敢爱敢恨”

“妇联主任”......


某大号直接发文说:



她在文章里渲染了各种丈夫家暴妻子的新闻。



说实话,我非常理解这种“女孩应该奋起反抗”的情绪。


面对家暴的渣男,就要当机立断。离婚没错,撕逼也没错。及时止损是一种智慧。


毕竟,生活在中国这个有些女生被“从小被教育要娇弱,顺从”,部分地区重男轻女根深蒂固,还有人认为离婚是奇耻大辱的“大清”思想下,不少女性确实被压抑太久,“忍”得太久了。



这种“忍”大部分是家庭教育和社会“集体驯化”的结果。


因为从小身边的人都告诉一个女孩,“你是女孩子,你要孝顺,要听爸妈的话。”


结婚时,很多父母就直接为女儿做主。逼迫分手,让她和自己认为“合格”的男人结婚。


当女孩觉得另一半对自己不好,想离婚的时候,身边的人都劝“为了孩子,忍了吧。”


刘强东被曝性侵,章泽天选择了“忍”;

林丹出轨嫩模,谢杏芳选择了“原谅”;

文章出轨姚笛,马伊琍选择了宽容......


偏偏张雨绮不。


她毫不犹豫,绝不委屈自己,说离就离的作风,恰恰激起了中国大多数女性被要求隐忍的积怨和愤懑。于是才有了“女人不应该忍让,该打就打”“家暴太牛逼了!”“女人就应该这么酷,敢爱敢恨”这样的疯狂崇拜。


如果说张雨绮的老公真如传闻所言,是“出轨”,“公司破产”,“谎称房子是买的,其实是租的”“离婚必须给我钱”的渣男,我可以理解大家为什么觉得她“酷到不行”了。


但张雨绮本人出来回应,“离婚原因的传闻均为恶意抹黑的不实内容”。“过程中双方都有责任”。希望为对方“保留最后的美好,不要再恶意揣测和抹黑”。



张雨绮事件的好处是,让很多一直只会“忍”的女孩获得了勇气去面对渣男和伤害。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


但坏处是,很多人把这种做法夸上了天,开始盲目颂扬关系中的暴力。


如果我们面对的不是传统意义上“出轨”“家暴”的渣男,只是在生活中和另一半产生矛盾,是否一定要用互相攻击的方式?


这种一边倒颂扬暴力的集体精神高潮,会不会让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变得更糟糕?


 02 


有些评论真的让人虎躯一震。


“她是所有女人心中的英雄。”她是“新时代女性标杆。”



“家暴真的太牛逼了”!当“妇委会主任”吧!



“从你拿刀的那一刻起,我就成为你的粉丝。”



“全是男方问题。遇人不淑,1 cm哪行,怎么也得再十刀八刀!”



“一旦有家庭冲突就应该奋起打一架。认真打。灵活运用武器吧。”



“美成那个样子,实在不理解为什么需要老公,配谁都可惜了。”



公号清一色的站队支持。



“全民狂欢”的时候,也有极少数个别人出来反对。


这些人是有多“被害妄想症”啊?

“正常家庭有几个老公真的跟老婆动手?”

“不是女人不怕男人了,反过来一巴掌抽男人就叫酷,就叫男女平等”......



有人戏称:虽然张雨绮打得只是自己的老公,但是全国妇女都好像自己亲手打了自己的老公一样开心。



我们反思一下,现代亲密关系的常见模式是:一言不合就吵架,一吵架就互相伤害。


滥用暴力,是亲密关系里的大忌。而以暴制暴,更是恶性循环的开始。


去年,一对年轻夫妻走进某市法院,叫嚷着非离婚不可。这已是他们在短短的 5 年内,第三次离婚。


俩人 2012 年结婚,婚后一年,经常因为买东西的琐事大吵一架,双方都不愿意让步,到民政局协议离婚。


3 个月后,因为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持不同意见,夫妻大吵一架,丈夫小许提起诉讼,这是第二次离婚。


可是,离婚后的俩人都没有分居,还是照样住在一起生活,几个月后又复婚了。


直到去年 12 月,妻子小王有一次夜不归宿,她解释说应酬,但丈夫完全不相信,以为她在外面“鬼混”。


于是,长久以来的争吵就变成了打架,直到又闹上了法院。


法官得知他们已经是第三次离婚,甚是气愤,她告诫这对夫妻:


“前两次的婚姻问题,你们就是因为没有正确面对,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才会又一次酿成今天的纠纷。如果不找到原因,你们还会陷入婚姻的漩涡无法自拔。”


关系里,决不支持一个人一味的“忍”,但也不鼓励一遇到矛盾就盲目冲动的去“斗”。


 03 


很多人赞扬“家暴太帅了”


一些人说让女儿学习张雨绮:做人霸气一点,遇到渣男,不说废话,直接开打。



遇到家暴时一定要自我保护。但在一般正常的家庭纷争(法律范围)里,不管出于什么立场,都不应该提倡“家暴”。


夫妻双方,无论谁家暴,最后毁掉的,是下一代。


即使互相诋毁争吵,都可能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更不要说夫妻之间的拳打脚踢。父母的亲密关系可能会复制到孩子身上,让他以后的亲密关系出现问题。


曾有一个妻子报警称遭丈夫家暴。民警赶到到他们家中,6岁儿子主动上前讲述事情经过,他崩溃哭诉:


爸爸不小心把妹妹给磕着了,然后爸爸妈妈就开始吵架……然后妈妈就把爸爸头砸流血了。


最后妈妈也把他的嘴砸流血了。


“他们俩一块儿动手的,然后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样。(不管)孩子伤心,然后自己两个人吵架去,我都不知道我爸爸妈妈怎么想的!”


并指着父母的婚纱照片说,我想他们回到照片里的样子!



按照他们一家人的解释,民警认为这属于互殴,按规定都应该接受处罚。这时男孩又哭了,说:


“把家人抓走了孩子咋办啊?”



民警安慰他不会带走爸爸妈妈,让他别害怕。


这对夫妻结婚十年,儿子 6 岁,女儿 1 岁,曾经恩爱幸福。这次因琐事争吵。劝解后两人冷静下来,表示会把日子过好。


大家无语:这两大人白活这么多年了,还没孩子懂事。


夫妻关系是一个家庭的主心骨,一点点风吹草动都牵动孩子敏感的心。在他们的世界里,能时刻感受到自己的弱小,也极度依赖父母的照顾,一旦关系出现了不稳定的因素,对他们的生存都有极大的威胁。


据柳娜、陈琛等 2015 年发表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的论文《家庭暴力严重躯体施暴行为的代际传递 —— 目睹家庭暴力》:


“国内社区家庭暴力严重躯体施暴行为存在代际传递现象,但儿童期目睹家庭暴力成年后更容易成为严重躯体施暴者”。


那些经历过家暴、或者目睹过家暴的孩子,容易在成长过程中习得家暴行为,习惯于用暴力解决问题,同样虐待他的伴侣和孩子,形成家庭暴力的代际传递。



系统家庭理论奠基人鲍文说,家庭经历会形成一个塑造每一代人的价值观、想法和体验的模式。


有很多孩子会延续父母处理亲密关系的方式。代际传递,应该是教给孩子的是处理亲密关系的正确方式,绝不是一有矛盾就用暴力行为去恶化关系。


 04 


作为一名高人气公众人物,张雨绮一“动刀”激起千层浪。事件在微博热搜上挂了三天,热度居高不下,话题阅读量有 10 亿之多。



在这次全民狂欢的张雨绮事件里,“暴力”成为了大部分人争相膜拜的偶像行为,有人觉得就应该“以暴制暴”。


可是盲目提倡,只会反过来滋生暴力,让更多关系趋于破裂。


2015 年,《亲密关系中的暴力调查报告》显示,66.2% 的人曾在过去一年内,至少遭受过一次包括身体、精神、语言、性、或经济上的暴力。


2017 年,民政局发布的《2017 上半年离婚大数据》显示,一共有 185 万对夫妻离婚。


离婚六大原因中,第一个原因是出轨,第二个原因就是家庭暴力。而家庭暴力是判决离婚的法定情形。


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


一方以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另一方要求离婚的,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因暴力、虐待家庭成员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真心希望那些口头上拥护暴力的人,只是动动嘴皮子,毕竟大多数家庭中的矛盾,都不是某一个人单方面的错。


在关系里受到身体和精神暴力时,我们当然要学会保护自己。


只是,一旦人们开始效仿暴力,崇拜以暴制暴的行为,因为一些小事产生矛盾,意见相左就互扇耳光,一言不合就“提刀”上阵,结果多会两败俱伤。


正如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里说:这些残暴的欢愉,终将以残暴为结局。


在亲密关系里盲目使用暴力,没有人会是真正的赢家。



- The End - 


- 作者简介 -

壹心理主笔团

一群与弗洛伊德抬杠的年轻人



 为你推荐 

停止亲密关系当中的暴力,尤其是看不见的语言、精神暴力,其实并不容易。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了许多新婚夫妻后发现,一对幸福的夫妻,其中一个人肯定是婚姻经营高手,而用心理学的方式,能让关系中许多矛盾和暴力,都防范于未然。


  • 爱情中如何妥善处理矛盾冲突,越吵越相爱?

  • 婚姻中怎样处理双方源于原生家庭的差异?

  • 拥有一段滋养性而不是毁损性的亲密关系?


向你推荐美国婚姻家庭咨询协会全国认证督导、美国婚姻家庭咨询专业博士生导师陈若汐亲授课程《如何用心理学经营婚姻家庭》


☝长按扫码立即学习


 主笔团文章回顾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