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抑郁的人,微笑着说我很好,却选择了死亡 | 如何察觉抑郁的隐藏信号、及时提供帮助?
上图中那位笑容满面、憨态可掬的爷爷,也许你也认识。
你听,他在对我们说:
“Smile, my boy.”
微笑吧,我的孩子。
他的名字叫 罗宾·威廉姆斯 Robin Williams,这张图出自他献给这个世界最后的一部电影:《博物馆奇妙夜》。
在公众面前,无论是当面还是在荧幕上,Robin 总是挂着一副笑脸。他的诸多喜剧作品,更是把全球观众笑得前仰后合。他的电影幽默诙谐又不失深度,曾照亮过一个个灵魂。
就是这样一位老爷爷,2014年8月11日,Robin 的生命,永远地停留在了 63 岁。那天,他在自己家的卧室里,用上吊的方式,为自己的生命画上了句号。
“心情不好的人,去看一场 Robin 的电影就会喜笑颜开了。”
这句话可能对很多人适用,但对患有重度抑郁症的 Robin 自己,却显得如此苍白。
▲ 美国好莱坞星光大道上,那颗永远属于Robin Williams的星星。Flickr / Tanzen80
2015 年的时候,大叔去了一趟美国旅游。路过好莱坞的时候,我在星光大道上找到了 Robin 的那颗星星。
星光大道上有太多太多的明星,数不清的游人蹲在、坐在、甚至躺在地上和各位名人的星星合影。
我站在旁边,就这样静静地看了一会儿。想当初一年前 Robin 逝世的时候,人们曾一度为他的遭遇陷入悲哀之中:
“Robin 就是快乐的源泉!他就是快乐之神!这种人怎么可能会有抑郁症?”
▲ Robin去世后的第三天,市民在他影视作品中曾当作家的房屋前摆放鲜花。© Mrs Doubtfire House - San Francisco
不过这天我在好莱坞看到的游人,脸上有着和 Robin 当初一样灿烂的笑容。
我想:“看到自己的作品能给世人留下永恒的快乐,即便在另一个世界,Robin 也会感到很幸福吧。”
记住 Robin 的笑容当然很好,这是他留给我们的礼物。但也许有一个更为迫切的问题,在等着我们找到答案:
为何总有这样的悲剧,总会有人在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伙伴离世之后,才发现他们生前饱受抑郁等其他心理疾病的摧残?
于是我们在不理解之余,更是陷入了 “在 ta 生前没能做点什么” 的自责和痛苦之中?
很快你就会看到一份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全球因为心理和精神疾病而付出的代价、需要承担的疾病负担,都在日益增长。
Robin 是美国人,美国的经济和医疗技术虽然发达,但心理和精神疾病患者的数量也排在世界前列。而回看我们中国,形势也不乐观,甚至可能更为严峻。
今天的0时差,大叔会为你呈现世界卫生组织下半年发表的数据报告,一窥我国的心理和精神疾病现状。
我也会为大家科普抑郁症的 “隐藏信号”,帮助我们更及时、更有效地识别需要我们帮助的潜在抑郁人士,也用恰当的方式、送去他们能够感知到的温暖与力量。
世卫组织发布全球心理和精神疾病报告
我国的形势不容乐观
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每年都会公布一系列关于疾病、残障和死亡的大数据。今年下半年,WHO 发表了一份最新的 “全球各国疾病和残障情况” 排名表。[1]
在看排名之前,我先来问问你:在你印象中,我国的心理和精神疾病情况,在全球范围内和所有国家相比,算是比较好的、还是差不多在平均线上、又或者是比较严重的?
你可能要反问我:这取决于你如何定义 “心理和精神疾病情况”。
问得好!这里我们就来介绍 WHO 开发、并在全球推行的一项大数据统计标准:
失能调整生命年 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简称 DALY。
WHO 认为:评估任何一种疾病与残障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单看它会折损多少年的寿命是很片面的。若是看治疗的过程会花费多少金钱,这也会因为各地的治疗标准和定价不同,导致无法客观公平地呈现全球的比较数据。
于是 WHO 联合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共同研发了 DALY。DALY 计算的是:
当某一国家的人因为一项疾病或是残障,导致生活质量大幅下降的年数,以及过早殒命损失的本来还可以活的年数。
举两个例子你就懂了。假设按照往年的大数据,我国公民的预期寿命(life expectancy)是 80 岁。
老王于 70 岁被诊断出肝癌晚期,1 年后不治身亡。
老王的失能调整生命年 DALY = 在肝癌中痛苦度过的 1 年 + 去世时离80岁预期寿命还剩下的 9 年 = 10 年。
小明于 20 岁罹患抑郁症,因为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正确的引导,痛苦地挣扎了 2 年,于 22 岁自杀。
小明的失能调整生命年 DALY = 在抑郁中痛苦挣扎的 2 年 + 去世时离80岁预期寿命还剩下的 58 年 = 60 年。
把我国罹患各类疾病、遭受各种残障的所有单人 DALY 加和,就得到了我国的 DALY 总数。
用公式来表达就是:失能调整生命年 DALY = 因疾病和残障导致生活质量大幅下降的在世年数 YLD + 过早于预期寿命之前死亡时丧失的生命年数 YLL。
↑ 点击图片可放大 ↑
失能调整生命年DALY的公式图解
原图 by Planemad,译制 by 时差大叔
DALY 包括的不仅是英年早逝失去的生命,更包括了痛苦生活的、质量低下的那段在世年岁。世卫组织认为,DALY 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精准和全面地理解一个国家正在经受的 “疾病负担 disease burden”。
因此,DALY 越高的地方,这里的所有人、小到每个患病的人和他们的家属、大到整个国家的医疗系统等,要为这些人承受的负担,也就越高。
OK,明白了 DALY 是什么,我们就能来看看世卫组织发表的大数据了。
↑ 点击图片可放大 ↑
解读方法:2016 年我国疾病负担总值为 376370.9 年(即全国人民在痛苦中度过的低质量生命年数 + 过早死亡的年数总和)。
这是把所有生理、心理、精神疾病都放在一起的国际排名,我国已经排在第二位。
我国的 DALY 疾病负担总值,是世界第二。我国的 GDP,国民生产总值,也是世界第二。只不过,GDP 比我们高的美国,DALY 比我们低。
大叔是心理学出身,所以我除了关注 DALY 总值,也更看重和心理健康有关的数据。我下载了世卫组织的详细数据,用 EXCEL 表筛选了 “心理和精神疾病分类 DALY”。结果,排名变成了这样 ▼
↑ 点击图片可放大 ↑
这大概是我第一次,看到我国在哪个世界排名中摘得 “桂冠”,觉得最震惊、最难过的时候了。
这也就是说:单看心理和精神类的疾病负担排名,我国位列世界第一。
啥?你说你从没听说过这份数据?
但其实从 2000 年开始,WHO 用 DALY 研究和跟踪各国疾病负担、已整整 18 个年头。如果大家都知道了、重视了这个问题,我国的排名自然不会这么高了。
不过到这里,我还不甘心!我觉得 DALY 总量多,也许是因为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导致的!这年头,GDP 都要看人均,DALY 也要看人均!
于是我重新做了份表格,按 人均DALY 重新看全球排名,结果是:
在全球 183 个 WHO 成员国中,心理和精神疾病分类,我国 2000、2010、2016 年的排名分别是 #74、#73、#81 位,算是在全球中等水平。
但如果细分到抑郁症,我国 2000、2010、2016 年的排名分别是 #73、#49、#61 位,已经妥妥进入了全球抑郁症人均负担最重的前三分之一。
回看过去这一年各大心理和健康板块的公众号,“抑郁症” 也一直是个热门话题。这说明两点:
一、就像 DALY 的数据所呈现的:我国在飞速发展的同时,推动这层发展的每一个普通人,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当 “所有人的生活都在变得更好” 之时,“我不能落后” 的焦虑和恐慌丝毫没有减少。而在所有导致抑郁的原因中,在其他因素都相对持平的情况下(比如:抑郁的基因遗传短期内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这些与日俱增的压力和焦虑、及其对应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在加剧我们的抑郁情势。
二、当经济情况改善、我们的基本衣食住行得到满足之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健康,于是也就越来越关注抑郁症这类话题。
会不会觉得我说的这些有点 “太夸张了”?其实,除了上面世界卫生组织列举的 DALY 数据,这里还有一组腾讯健康网、以及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提供的数据,个个戳心:[2]
我国的自杀率,2012 年的数据为每十万人中有 7.8 人自杀;
按我国人口超过 13亿 来计算,每年自杀死亡的人数至少是 13万,再加上自杀未遂的人数至少是实际死亡人数的 10-20 倍,采取自杀行为的人可能高达百万;
在所有自杀死亡的人中,40% 在施行自杀时患有抑郁症;
情感障碍患者的自杀死亡风险是其他精神疾病的 4-10 倍,重性抑郁患者的自伤行为终身发生率高达 86.8%……
有句话说:“现代人的崩溃,都是悄然无声的。”
我们也许并没有能力去拯救一个已经崩溃的灵魂,但心理学告诉我们:至少在一个人崩溃之前,尽管无声,也总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 “求救信号”。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感知到。
所以重要的是:如何捕捉那些抑郁人士有意无意间散发出的 “抑郁信号”,在抑郁症发生或是恶化之前,及时给他们有效的帮助?
你可知道,我也曾用心呼救过
多希望,你听得到
隐藏信号 1.
睡眠、饮食习惯的突变
睡眠紊乱是抑郁症的重要前兆、也是抑郁中的一个重要症状,这主要包括比平时睡太多、或是睡太少。
暴饮暴食也是。大量进食,可以让抑郁者觉得自己 “内在很满”,从而填补内心的 “空”。
说到饮品,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饮酒了。Robin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就多次受到酒精的困扰。而且在世卫组织的 DALY 表格中,我们也不难看出:酒精滥用同样是一个疾病负担值不低的心理精神类疾病。事实上,很多心理和精神科疾病之间都具有很高的相关性。
有的人甚至平时是不碰酒精的,但突然会开始 “想要尝试”,这都是危险的信号。
隐藏信号 2.
“微笑抑郁”:他们脸上总带着笑容,但总找各种借口减少和我们共处的时长
之前大叔曾跟你们讲过一个小女孩的故事。
她叫 Maisie,来自英国诺丁汉。正处于花季的她,在 16 岁的一天,选择用自杀的方式,告别了这个世界。
Maisie 生前家庭照(左)
经警方调查确认:Maisie 患有抑郁症。她的家人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在家人眼中,Maisie 是个听话乖巧、阳光开朗、爱笑又活泼的女孩,她怎么会…… 她怎么会是个抑郁症患者呢?
某天,Maisie 的姐姐在整理妹妹的遗物时,偶然间发现了 Maisie 写下的两个英文单词:
乍一看,Maisie 是在说 “I'm fine,我很好”。但当姐姐不经意间把这张纸条反转过来之时,她惊呆了,原来自己亲爱的妹妹早就在无声地向这个世界呼救:
“Help me,救救我”。
其实,抑郁的人都会有许多的害怕和担忧。他们害怕自己最亲的人知道后,会跟着一起伤心,也周围其他人之后,会给他们投去不理解、甚至不友好的目光。
怎么办?往脸上加一张 “我很好” 的微笑面具,就是最好的伪装。
其实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在别人面前装着 “我挺好的”,但你想想,这个时候我们最忌讳做的事情是什么?就是和别人相处太久。因为和别人在一起的时间越久、互动越多、就越可能在不经意间暴露自己的面具、和面具下藏着的真实,所以最好的办法是:
避免任何可能的长时间互动,或者就是干脆找借口杜绝社交。
我脑中浮现出一次次 Masie 微笑着和家人说:“我吃饱了,先回房间休息啦” “明天还有早会要早起、我要赶紧洗洗睡了” “作业好多受不了啦,今天我们只玩一盘游戏就好~”
全程用尽所有的力量维持住脸上的微笑面具,然后回到房间,一边流泪一边画着 I'M FINE,也无声地期待着有人能在发觉她的 HELP ME 之后,用真正的温暖和力量来带走她的伤痛。
所以,如果有个人平时很喜欢和人互动、或者至少是不拒绝社交的人,现在虽然脸上笑容依旧、也依然友好,但就是在想尽办法避免这些互动和社交,那也可能是危险的信号。
隐藏信号 3.
语言用词上的特殊变化
同在英国的雷丁大学心理博士研究员 Mohammed Al-Mosaiwi 及其团队打算从 “语言” 入手,用科学的手段寻找那些潜藏在语言中的信号:[4]
抑郁症和其他心理疾病患者,他们在语言用法和习惯上,是否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答案是肯定的。研究团队收集了 64 个 “心理健康” 网络论坛中、6400 名用户的所有文字数据,经过和他们的临床诊断信息交叉分析,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产生抑郁情结、或是已经被确诊抑郁症的患者,会使用更多的 “单数第一人称”。
所谓的 “单数第一人称”,就是 “我、我自己(I,me,myself)”。
相比这下,他们很少使用 “复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比如说 we,you,he)。
研究人员在报告中指出:这是因为抑郁者的注意力会更聚焦在自己身上。注意:这不是说他们自私,而是在说抑郁者和其他人之间的联系比较薄弱。
产生抑郁情结、或是已经被确诊抑郁症的患者,会呈现更多的 “绝对化用语”。
所谓的 “绝对化用语(absolutist words)”,就是 “总是、不存在、绝对是、完全地(always,nothing,absolutely,completely)” 这种表达绝对程度的词汇(不分正面负面或是褒义贬义)。
研究人员解释道:这是因为抑郁人群,相比其他人,更会以 “非黑即白” 的两极视角来看待和理解这个世界。
除了以上几个比较隐性的信号,抑郁者也会有比较明显的信号。比如:
> Aggression & Violence 攻击性与暴力
和家人、朋友在交流和互动过程中,明显变得更容易生气、愤怒;忍让能力明显下降;语言和行为上也颇具攻击性、甚至到达暴力级别。
(联系一下上下文:当抑郁者在竭尽全力保持自己的微笑面具、在精力和耐心快要耗尽却又无法从社交互动场合脱身的时候,会特别厌恶此时此刻的交流,因而可能出现和 “微笑” 完全相背的言行。)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抑郁” ≠ “低能量”,不要以为一个语言和动作中能量很高的人就不可能抑郁。)
> Can't Focus 无法集中注意力
在记忆、决策等和注意力相关的任务上出现困难。
> Fatigue 疲劳
可能 “感觉身体被掏空”,也可能感觉身体很重,走几步路、做件再简单的小事都没精力。
> Bodily Pains 身体疼痛
头疼、背疼、肚子痛、肌肉疼痛…… 而且更关键的是,自己找不到任何可以解释这些身体疼痛的原因。
> Dangerous Behaviours 危险行为
开始出现鲁莽和不理智的行为,比如无节制的赌博、违反交规的驾驶行为、滥用药物(甚至是吸食违禁毒品)、尝试不安全的体育运动(比如从没练习过就上手极限运动)。
> Disinterest 兴趣缺乏
对平日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失去兴趣,哪怕是以前自己非常喜欢做的事情。不再期待社交活动、也不再享受性生活。总之,感受快乐的能力似乎消失了。
> Helpless & Hopelessness 无助无望
觉得一切都是毫无希望、也不可能得到什么有效的帮助,未来不可能变得更好(看到这里的 “不可能” 吗?有没有想起上面提及的 “绝对化词汇”?这之间都是有关联的)。
> Self-Loathing 厌恶自己
对任何生活中感知到的错误和失败,都归咎到自己身上,并非常严苛地怪自己这里不好、那里不好。“我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我为自己感到愧疚。”(再来联系下上下文:抑郁者对 “我” 这个第一人称的频繁使用,和轻生的念头,在这里能明显看出)。
我的亲友可能抑郁了,怎么办?
恕我直言,我们不是专业医师,能做到的真的很少,可能无非就是三件:1. 陪伴,2. 鼓励对方去接受专业医师的帮助,3. 陪 ta 去寻求帮助。
但,能做到这三点,已然很棒。
第一步:你需要让对方认识到,此时此刻,你是一个安全的、温暖的倾听者,也是一个 ta 可以尝试吐露心声的对象。
当你发现对方身上出现以上多个抑郁信号的时候,你可以试着用下面几个问句和对方展开对话:
“我最近有些担心你,是发生什么事了吗?”
“我注意到你和平时有些不一样,所以想来看看你过得好不好?”
“有什么我能帮你做的吗?”
“你有什么需要的吗?”
第二步:当对方倾诉了一些自己的难受之后,你要保持开放的倾听姿态,杜绝一切主观的评判。
你可以说:
你不是一个人。我就在这里。
我可能无法确切感受到你的感受,但我很关心你,我也想帮助你。
如果哪天你想放弃了、撑不下去了,请你告诉自己:“我还能再撑一天,或者哪怕一个小时、一分钟也好”。
你对我很重要。你的生命对我也很重要。
有什么我能为你做的,能帮助到你吗?
你、绝、对、不、能、说:
你现在的感觉存在于是你的头脑中,那是一种你可以控制的想法。相信我,你可以自主选择抹去它的!
我们都有难过的时候,我也一样,上周我还因为男朋友和我分手难过呢,哭得要死要活的,现在我不是也好了?那时候还是你安慰我的,记得吗?
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你要朝前看!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活下去的理由有千千万万个,你能想出几个死的理由呢?想不出的话,那当然就要勇敢活下去!
世上比你惨的人多了去了,至少你还有你现在的工作啊、你有爱你的家人和朋友啊!还有好多人什么都没有呢!
第三步:寻求专业帮助。
通过上面的沟通,加上你对抑郁症状的了解,如果你觉得 ta 真的有可能抑郁了,那这时候能真正帮助 ta 的,只有专业的心理精神科医生。
你可以鼓励对方去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你也可以主动提出,自己愿意陪伴 ta 去医院。
同时我们上面也说过,抑郁症患者有着严重的自残、自杀倾向。虽然此时此刻我们不能确定自己的亲友已经陷入了抑郁症,但我们可以做好准备。
长按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 进入大叔的公号 → 在后台回复 自杀 二字,查看到大叔为你整理好的紧急求救资讯,包括多个城市的 24 小时自杀求助热线,以及专注于自杀援助和干预的咨询师信息。
长按扫码,回复 自杀
秒得自杀危机干预 + 求助渠道
▼
其次,你永远要记住:到了危急关头,可以直接打 110 和 120。在 ta 已经看不到生命中任何一束光的时候,你的一个紧急电话,可能是光亮能够找到一条缝隙、再次照耀 ta 的,唯一希望。
还有就是,请你也记得要保护自己。
你需要设立一些 “界限”。你不可能 24 小时为 ta 而存在的,这样对你自己的身心健康也颇为不利。
你可以告诉自己:每天晚上 24 点 到次日 8 点期间,我是不接电话的,任何人也不能打扰到我,包括 ta 的来电。本来说好了要去参加的一个社交活动,ta 突然不想去了要退出,你还是可以去的,不要为了 ta 改变自己的生活。
最后再叮嘱一句:抑郁症是可以传染的。如果你发现对方的一些症状似乎蔓延到自己身上、或是自己的生活和精神状况也发生了明显的、你能察觉到的改变,你自己也需要寻求专业帮助。
助人者,要懂得自助。千万别把自己也搭进去,这样不仅帮不了 ta,也会害了自己。
我们再来看世卫组织去年的一项报告。报告指出:全球约有 300 000 000 三亿 人患有抑郁症。从 2005 年到 2015 年,抑郁患者人数上升了足足 18%。抑郁症已然成为了导致 “人类残障” 的第一大因素。[5]
来到文章的末尾,大叔再摆出这一组数据,相信已经不会吓到你们,而是会更加激励大家去正确地了解抑郁症、去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来关爱身边的人、关爱自己。
这也许是一场无声的战役。我们也许没有特效武器,但愿我们的感官里透着真心,我们的真心里透着光芒。
Robin 已经永远谢幕了。他在全球观众面前展露的微笑、那些快乐和幸福的记忆,是 Robin 在走向自己为自己选择的生命归宿之前,留给这个世界的礼物。
在所有 Robin 的影视作品中,大叔最喜欢的一部叫做《心灵点滴 Patch Adams》。
▲ 电影海报的中央有这么一句话:“Laughter is contagious,微笑是会传染的”。出演这部电影的Robin本人,应该也是坚信这一点的吧。
片中,Robin 扮演的角色叫 Adam。Adam 本身是位精神疾病患者,痊愈之后,他立志当一名医生、帮助更多的人。可在片中时代背景下的医院,按照传统规则,医生和病人之间不能走得太近、必须保持 “严肃、距离感”。
Adam 可不看好这一点。作为医学院的一名学生,他把 “欢笑” 看做是医治病人的一个重要处方。于是他总是穿着鲜艳的衣服、带着滑稽的装扮到医院去,为的就是能让每一位病人都开怀大笑。
为此,他受到了校方的质疑和谴责,但即便是冒着被医学院开除的危险,他也坚信微笑和快乐能带给病人的无穷力量。
亲爱的 Adam 医生,亲爱的 Robin,你的笑容真的温暖过一颗颗受伤的心灵。
虽然我们已经来不及倒转时间、用同样的光芒去照亮你的生命,但请你相信,这个世界总有那些被你温暖过的人,会尽我们的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来时差大叔的公号,后台回复 抑郁
发现更多关于抑郁的内容和心理工具
▼
抑郁症患者的自述:
“医生说我的抑郁症,要靠吃药一辈子”
壹心理的专业抑郁倾向测试
抑郁症 VS 抑郁情绪:一图认清二者区别
产后抑郁:生孩子这件事有多辛苦?
▼
长按扫描二维码
后台回复关键词 抑郁
收到大叔精心准备的抑郁合辑
世界和我爱着你
愿你和你珍惜的人
都能幸福,安稳
- The End -
References / 大叔用到的文献资料: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 Disease Burden metrics (2018).
大叔为有需要的读者提供WHO完整原始数据 >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 心理0时差 公号后台、回复 DALY 四个字母,获取官方下载链接。
[2] 腾讯健康网、北青网(2015)。《我国抑郁症患者超过2600万人 自杀死者四成抑郁》。
[3] John M. Grohol on PsychCentral.com (2018). 6 Secret Signs of Hidden Depression.
[4] Al-Mosaiwi, M., & Johnstone, T. (2017). In an Absolute State: Elevated Use of Absolutist Words Is a Marker Specific to Anxiety, Depression, and Suicidal Ideation. 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
[5] World Heath Organization's topic on Depre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