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文摘 | 书写中国自己的地名文化史
地名作为语言学中的专有名词,是人类赋予自然地理实体和人文地理实体的名称,既然地名是由人创造出来的,地名自出生起就被刻上了深度的文化印痕。从口传地名到文字地名,地名通常比较精炼,但小小的地名里藏着大大的篇章和多多的故事,单就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来谈,讲好中国自己的地名文化任重道远,书写好中国自己的地名文化史可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地名与文化之辩
地名,顾名思义是一种关于实地或实体的名称,一方面人们天天都在使用地名,出行、居住、新闻、设施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地名,地名和人存在着熟悉又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人们对地名的熟识通常建立在表层上,很少有人能讲清楚地名的来龙去脉和深层意义,所以地名对于人们来说也是陌生的,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文化符号。几十年来,人们对地名的基本概念已经达成初步共识,只是在具体的措辞用字上尚未形成一个大家公认的结论,地名可以理解为地方名称(Place names)或地理名称(Geographical names)。国家系列标准之一《地名标志》中界定:“地名,是人们对各个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
地名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与政治、经济、地理、历史、语言、风俗等均有关联,以地名为载体的文化称为地名文化。地名文化可以区分为狭义的地名文化、广义的地名文化两种,前者单指对地名的基础研究,比如地名的概念、沿革、由来、类型、命名方式、命名规律、影响因素等,也就是说和地名直接相关的文化体系;后者和地方志、地域文化交叉相关,由地名引申出来的文化都包括在内,这里所说的文化具有广阔的外延性。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实文化的概念有几百种,比较全面的可数泰勒(E.B.Tylor)对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习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狭义的地名文化是二维的,广义的地名文化是三维的,文化的体量更大。近似于地域文化的地名文化好比一幅拼图,整体被切割,但部分又能连成整体。当地名和文化两个词汇相连的时候,文化放在后边表示被引领。文化中的地名就像灿烂的星空,每个地名都是会眨眼睛的活化石,又像是白瓤黑子的火龙果,文化和地名是密不可分的;地名中的文化是地名发散出的信息,好比一座巨大的冰山,地名只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而地名文化是水面以下坚实的力量。
地名文化史的后盾
地名研究学者通常将地名的起源追溯到上古时代,认为地名与人类的出现相辅相成。语言出现之后逐渐发展出更多的地名,但其实考古学家发现旧石器时代的居民已经学会用岩画来定位和指路了。商朝的甲骨文上便刻有地名,一些出土的青铜器上可以辨识出关于地名的故事。考古学家已经发现很多已然逝去的古文化,并以地名冠称在文化二字前面,比如良渚文化、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三星堆文化等。这一切都可以说明一个道理——地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程是考察地名文化的智力支持和坚强后盾。
中国文化是个比较笼统的概念,不仅包括诸子百家层面的制度文化,更囊括了深入到每一个毛细的下里巴人文化。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区分不同的中国文化体系,单就我们常说的“衣食住行娱”几个方面,就可以归纳出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交通文化、休闲文化等,更不用说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农耕文化、游牧文化、海洋文化等更加恢弘的文化体系。各种文化在中国大地上相互交织,各种文化中都有地名穿插其中。
如果拿望远镜看地名,地名文化追逐着图腾文化的脚步。何星亮所著的《中国图腾文化》中,专门有一个章节讲“图腾与地名”,他认为中国最古老的地名源于图腾名称。羊图腾氏族的长期居地便名“姜”,水名“姜水”;古突厥人以狼为图腾,故名所居之地为“狼山”。也有学者从氏族的角度谈地名文化,比如牛汝辰在《中国地名文化》中写到:云南省哈尼族地区存在地名连名制,子寨名称都带有母寨名称的一个字,如堕铁-多沙(堕铁沙)-多普(多沙普)-多洛(多普洛)-多脚(多洛脚)。
如果考察比较晚近的地名,在行政区划中界定的地名也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文化。以最宏大的地名“中国”来说,别称不下十种,比如华夏、中华、九州、神州、赤县、海内、四海、禹城等,每一个别称都可以做一番研究。各省级行政区都有一个以上的简称,根据一个字就可以讲一整段历史,从字面来看,多数省级行政区的名字与水有关,可见水是地名起源的重要孕育力量。
地名文化史的内涵
我们平时讲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维度——真实历史、历史记录、历史学。如果按照这样的角度思考,地名也可以分为地名实体、地名文化、地名文化史三重。有的地名实体依然存在,有的地名实体已经消亡,只余下历史地名;地名文化包括现今地名和历史地名的记录;地名文化史主要应该与地方志区别开来,郑玄认为“四方所识久远之事,谓之方志”。
地名志也叫地志、志乘、书契等,地名文化史是基于地方志进行书写的,但“史专志广”的原则告诫我们,地方志详细记述一个地区方方面面的生产生活,可以说是无死角地执笔记录,而地名文化史是比较专业化的历史记录,以地名为中心点或者说侧重点。另外,古人讲“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当代修志,隔代修史。当年书写的地方志通常称为年鉴,地方志每隔十年到二十年要重新修订一次,地名文化史重点追溯地名的过往,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
最重要的是,地名文化史注重探寻规律。中国矿探专家曾经根据一个区域村名特点,在当地发掘出矿藏。地名用字有区域特点,比如保定地区有很多山西移民,这些山西移民搬到新地点后以“哥”互相称呼,地名也根据人名来命名,比如刘哥庄、朱哥庄、岳哥庄,后来几经演变,“哥”字逐渐变成了“各”字,就是我们现在常见的“刘各庄”“朱各庄”“岳各庄”。地名的当代研究分支之一是地名标准化,其中也涉及地名文化史的考察,比如地名标准化有多少种方法,在演变的过程中有哪些规律。
地名是独特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政部于 2012 年 7月发布了《地名文化遗产鉴定》行业标准,主要规定千年古城(都)、千年古县、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甲骨文和金文地名、少数民族语地名、著名山川、近现代重要地名八项界定标准。地名既涉及物质文化遗产,又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研究地名与宗教信仰、民间传说、历史事件等之间的关系。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地名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石窟、石刻、壁画等人类文化遗址,历史建筑、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截至目前,中国有 131座历史文化名城,千年古县 800 余个,古村落 5000 多个,可以想见中国地名文化史的体量不可小觑。
2017年第003版】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的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了解更多(点击进入):
地名文摘 | 政区地名用字读音审定的几条建议原则──以浙江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