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舅爷杨国忠,安史之乱真的是因为他吗

2016-11-08 历史崔 中国历史名人


文/历史崔


上一集历史崔讲了,武惠妃的儿子李瑁,在妹妹的婚礼上,对演艺明星杨玉环一见钟情,希望娶她做老婆,但杨玉环的身份,和李瑁是不般配的,只能去求母亲,由父亲李隆基出面赐婚。


从结婚的那天起,杨玉环走进了历史。


因为争夺太子,武惠妃疯了,死了,她是杨玉环的婆婆,是李瑁最大的依靠,更是皇帝最喜欢的女人,武惠妃没了,对整个家庭,都是损失,特别是唐玄宗李隆基,他需要找一个替代品。


搜罗的全国美女,都不合李隆基的胃口后,身边的高力士向皇帝推荐了杨玉环,两人再见面,就私定了终身。


杨玉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她漂亮、皮肤好、身材丰满,更有才华,在音乐上是专家级的权威,与唐玄宗琴瑟和鸣,夫妻感情很好,却因为安史之乱的突然爆发,生命定格在了公元756年。


安史之乱对所有人来说,都是灾难,而这场灾难是以清君侧的名义举兵的,统帅安禄山要杀的人,就是今天历史崔故事的主角,杨贵妃的亲戚,国舅杨国忠。


聊下面的话题前,先熟悉下前面的章节:


1、你崇拜的到底是杨玉环还是杨贵妃


2、李林甫是奸臣,为什么宰相却做了19年


3、突厥人安禄山为什么能当上大唐的节度使


4、宇文融,唐玄宗身边会赚钱的宰相


公元753年,一个穿着讲究的太监,骑着马,带着一队士兵,从长安出发,一路北上,来到营州,也就是辽宁朝阳市附近,这里是三镇节度使、杨贵妃的干儿子,安禄山的营帐。




这个太监名字叫辅趚(读 su)琳,出自宫闱局,官不大,但是权力,刚好可以要了安禄山的命。


从长安到朝阳,路程很远,不过辐趚琳确并不在意,唐玄宗有密探有密报,说安禄山的军队强大,有谋反嫌疑,中书令杨国忠极力要求皇帝彻查安禄山,于是就有了辐趚琳的这次远行。


安禄山带着太监大人去军营逛了逛,军容齐整,一看就是训练有素,回到安禄山的书房,墙上贴的、桌上放的,都是契丹和吐蕃的地图,傍晚时分,安禄山邀请辐趚琳参加晚宴。


一个星期后,辐趚琳打着饱嗝回去了,向李隆基报告:安大人真是位为国操劳的好将军。


李隆基很满意这个结果,将辐趚琳的奏折,递给了中书令。


杨国忠拿到奏折,扫了一眼,说:安禄山在北京和保定一带,有座雄武城,里面储放了大量兵器和粮食,每年从契丹和突厥那里购买战马,一旦时机成熟,叛乱将是一触即发的事情。


杨国忠建议,颁布圣旨,立即召见安禄山,如果他不敢来,很明显是心虚,趁他还没准备充分,出动大军镇压,同时,他还有一张王牌,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


河西和陇右是唯一能和平卢、范阳、河东三镇抗衡的军事基地,哥舒翰更是杨国忠的人,对于安禄山叛乱,这位中书令大人,做了充分的准备。




杨国忠原本是市井上一个小混混,他的舅舅叫张易之,在武则天生病不能上班的时间,担任临时CEO,支撑起整个国家。


张易之的出现,打乱了所有人的步骤,他既不是以武三思为首的武氏家族成员,也不是李姓皇族的人,为了各自的利益,两家联合起来,支持张柬之兵变,事后武则天下台,张易之被杀。


张易之死了,曾经围绕在他周围,替他打工的人,政治生涯算是结束了,作为亲戚,杨国忠一家被赶回了四川,杨氏的老家。


杨国忠的本名,叫杨钊(读zhao),家人没有了政府救济,生活一下就陷入了困难,打架、喝酒、借钱,青少年时期的杨钊,除了考公务员,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成了游手好闲的闲散人员。


三十岁,男人成家立业的年龄,杨钊决定出去闯一闯,既然读书没前途了,那就去参军。


唐玄宗时期的军队,正慢慢转型为招募制,参军是有服役期限的,到期后必须下岗。


杨钊的这次经历,没有为他换来荣华富贵,却认识了一个人,叫鲜于仲通,四川的大户人家,三十多岁才考上进士,不过用钱砸路,做官相对容易的多,很快,在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的帐下,找了份工作。


公元745年,杨玉环结束出家生涯,进入皇宫,没多久,唐玄宗宣布,册封杨玉环为贵妃。


贵妃的意思,拆开来理解,就是尊贵的嫔妃,地位很高,属于皇后以下的第一等嫔妃,与淑妃、德妃、贤妃,并称为四夫人,享受正一品的爵位待遇。


李隆基的原配王氏已经去世,此后李隆基便没有再册立皇后,杨贵妃从进宫的第一天起,就确立了老大的地位。




这是一个风向标,鲜于仲通作为商人,对于情报的把握还是很准的,立即把杨钊推荐给了章仇兼琼。


杨钊作为杨玉环的远房亲戚,有一个特点,就是机灵,擅长处理人际关系,而且对数字敏感,在军队的后勤部,是采购部经理,表现出色,可惜上司张宥(读you)看不惯他,职位没有更进一步。


章仇兼琼亲自面试了杨钊,然后对他进行了包装,升了官,由他负责押送贡品蜀锦进京,同时塞给了他大量的金银财宝、古玩特产,用来贿赂杨玉环的家人。


杨钊与杨家的见面,很成功,杨氏姐妹们接纳了他,因为来自同一个家族,小时候可能还一起玩过泥巴,加上送出去的名贵礼品,很快就成了一家人。


打通了杨家姐妹的关系,一个月后,杨钊被封为金吾兵曹参军,而鲜于仲通和章仇兼琼的投资,获得了回报。


章仇兼琼进入中央,成了户部尚书,鲜于仲通接替上司,当上了剑南道的节度使。


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其中差别最大的,应该就是杨钊,三十年的碌碌无为,如今却能和皇帝天天见面。


但是光见面是不够的,李白也天天见,等到退休,还是没有建树。


杨钊不一样,他把自己的天赋,发挥到了极致。


杨钊跟在皇帝身边,刚开始,做的事微不足道,当皇帝和大臣们玩马球等游戏时,杨钊作为记分员,在一边伺候着,从没有出过差错,记性好、有条理,李隆基就安排他,做了仓库管理员。


一年后,杨钊邀请皇帝检查国库,所有贡品分门别类,粮食、布帛(读bo)少了,整个仓库却更满了,收入没有增加的前提下,杨钊硬是把纯利润给提了上去。




在这里,杨钊的天赋已经很明显了,就是理财,他比宇文融更出色。


李隆基在天宝年间,享受的奢侈生活,是用金钱堆积起来的,这就需要大量的财富,管理资产,这是杨钊的强项,也是他得到李隆基信任的真正原因。


公元750年,杨钊为了讨好皇帝,请求改名,李隆基给赐名,杨国忠。


在官场,因为李林甫的老大地位,杨国忠和他是一条战线,李林甫要对付太子李亨,杨国忠就冲在前面,弹劾太子,两人的关系属于上下级,很和睦,直到一个人的出现,他叫王鉷(读hong)。


王鉷的职位是御史中丞,掌管御史府的,杨国忠忌惮他的原因,是王鉷也能理财,还能额外赚钱,充实国库。


出现了强劲的对手,杨国忠就希望打压王鉷,因为王鉷的能力伤到了杨国忠做官的根基,但是李林甫却不希望打压的太狠,原因也简单,因为杨国忠成长的太快,威胁到了李林甫的地位。


事情的结局,王鉷的弟弟王焊谋反,受牵连后,被赐死,而没多久李林甫也死了,唐玄宗的朝廷里,杨国忠进入政事堂,成为朝廷新的领袖。




人人都希望成为老大,因为那里可以享受到最多的掌声,但老大的心理负担也是最大的,他不仅需要维持整个体系,更要时刻防备小弟的抢班夺权。


李隆基以下,老大做得最成功的,是李林甫,做了19年,但是接班人没有找好,死后家族就被拆散了,那么杨国忠呢?


李林甫时期,对于边境线上的节度使,是最忌惮的,在那里因为战争,得到的赏赐多,升职快,萧嵩就是个最好的例子,原先只是个兵部侍郎,在对吐蕃的成功反击后,升级成为中书令。


公元754年,唐历的天宝十三年,李隆基希望安禄山能进政事堂,既然李林甫一直担心谋反,把人留在京城,总没有威胁了,但是这个任命没有成行,不知道什么原因,被取消了。


公元755年2月,河西、陇右两镇节度使哥舒翰,病重,离开军区,留在了京城,养病。


公元755年5月,唐玄宗希望再次召见安禄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的儿子,两家的君臣关系,更加和睦,送圣旨的太监去了两拨,安禄山都没来,给的理由是生病了,身体不舒服。


公元755年11月,安禄山起兵,很快攻克洛阳,在潼关,哥舒翰和安禄山正面对抗,20万部队全军覆没,杨国忠建议,李隆基带着杨贵妃,还有太子李亨等人,跑往四川成都避难。


在马嵬坡,也就是陕西兴平附近的山坡上,太子李亨和太监李辅国煽动兵变,杨国忠和杨贵妃,全部遇难,事后李亨离开大部队,去了宁夏,重新组织军队,对抗安禄山。


杨国忠是被砍死的,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回想起自己的一生,也够精彩。




王侯将相,就算李林甫这样的政坛常青树,在临死前,也要求杨国忠原谅,即使是安禄山,在没有反叛之前,也是被他牵着鼻子走。


有多少人恨他,就有多少人爱他,鲜于仲通没有军事才能,杨国忠为了报恩,让他当了节度使,战场失利,为他隐瞒,还保举他步步高升。


有人说,他是大奸臣,帮助李隆基挥霍国库;


有人说,他嫉贤妒能,没有给年轻人机会;


也有人说,他招惹安禄山,逼迫他造反;


当所有的这些汇聚起来会发现,杨国忠太厉害了,他改变了整个唐朝的历史。


永远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在三十岁前,杨国忠被认为是个混混,没有前途,结果呢?


-------------完---------------


谢谢转载、分享


【中国历史名人】系头条号签约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