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技术痞子们梦想用大数据解决一切问题,包括回到计划经济时代

常四爷 石头那些事儿 2021-10-15

第一次雕刻龙龟

这个战国红的小龙龟,显然没有做到位

主要是龙头和龙爪不好做

我一直认为,人家马云的商业境界是非常高的,他所看到的问题和机会通常比我们要早、要深刻、更有高度。我只是怀疑和担心,这个段子视频中的这位是否准确的理解了人家马云的意思,我想这人可能是曲解了马云的原意,只有不懂经济和商业的技术痞子才会如此吹牛逼,其实,我认为计划经济一直都存在,这要看在哪个经济运行的层面、计划和实施计划的主体是谁。


一、技术痞子有两种类型

我是技术出身,最早是学习地球物理勘探和地学仪器的,后来上了IT的贼船,1986年就开始用C和Fortran77语言在UNIX系统上编写地球物理勘探的数据处理系统,。


今天我把搞技术的或者利用技术搞恶作剧的一些人说成技术痞子,实在有点对不起我的过去和我的不少同事与朋友,先反思和剖析一下我这个技术痞子,免得大家伙愤怒的向我拍砖。


我至少做过两次技术痞子,都是在HP的时候,一次是去南网某电网公司跟人家大侃如何用IT技术帮人家解决高压线的弧垂问题;一次是到国网某电网公司营销部吹牛HP AMI(先进的计量架构)技术,这次比较惨,因此获得了卖大力丸的光荣称号,这件事让我陷入了深刻的反思,我明白了,有些技术虽好,但是必须搞清楚客户真实的需求和应用场景,非常感谢卖大力丸的这次教训,我很快就习惯了必须且如何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换位思考真的很重要。


当然还有比我更严重的技术痞子,例如世界上有一家ERP公司,大约在2005年丢掉了一厢情愿自以为是志在必得的某发电公司的ERP项目,内心遭到了极大的伤害,于是愤愤指责客户说,我们是一流的ERP,为什么不选择我们,还因此做了投诉。你的技术虽好,也并不意味说客户非要买你的东西。像我这样的技术痞子,尚属于比较亢奋的自我陶醉型,有些技术痞子就是恶毒型了,例如把区块链吹到天上去的那些个鸟。


二、新技术与新经济模式

上面视频中的那位估计跟我过去某些时候一样,大体上算一个比较自我亢奋的技术痞子,梦想技术可以改变一切,技术改变一切是有的,例如:

1.核能技术生产了原子弹,首次在小日本做深化应用试点,就成功击穿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心理承受力,真的提前结束了残酷无比的二战。

2. 互联网技术导致了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催生了马云的淘宝,淘宝和美国的亚马逊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互联网技术还改变了自行车的生态模式,出现了租赁骑行,租赁是一个非常传统、老掉牙的商业模式,但是互联网给租赁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形成了新的商业模式;互联网技术还改变了人们社交的方式等等。


但是,更多的时候,包括互联网、物联网在内的新技术,很难有机会创造新的业务模式,而只是对传统模式做一些补充和改进,例如5G与新兴的工业化(工业互联网)之间的关系;再例如泛在电力物联网与电网公司传统的设备运维检修之间的关系。


而有些技术离开了它赖以存在的需求和现实基础,恐怕只剩下吹牛了,例如这个段子中这位梦想用大数据和AI预测宏观计划经济一样,上半身的预测也许是可以部分实现的,但是预测之后的下半身执行就很困难了,下面会谈到这个问题。


预测是一个老大难问题,电网公司如何能实现精准的负荷预测,估计经济效益还能再有所提升。


三、市场经济中的计划体制

我小时候,正值文革后期,那是计划经济的时代,我们家在县水泥厂住过一阵子,貌似对计划经济还残留一点点模糊的印象,后来,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至少已经跨入了准市场经济模式了。至少在整个消费品(耐用消费品和快消品)领域,已经完全进入市场经济状态了。


按照我们过去20多年做ERP对制造业的理解,我们仔细的品味一下,市场经济环境下,是不是就没有计划经济的因素了呢?这要看在什么层面以及计划和执行计划的主体是谁了。


过去的基于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整个国家就像一座工厂,中央、国务院以及下属的计委,就是这个工厂的大老板,他们根据社会需求决定这个超级大工厂、以及这个超级工厂的各个板块、各版块里的工厂、工厂里面的各分厂、分厂里的各车间每年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所以那时候,嘛嘛都是供应机制,嘛嘛都要票证,如布票、自行车票,还有粮票。

(网络借图)


粮票还分地方粮票和含半斤油的30斤全国通用粮票,以至于改革开放貌似将近5年了,我们到帝都出差,还时刻不能忘记到单位食堂去兑换一些全国粮票,那时候地矿部机关所在西四一带的饭馆,很喜欢我们这些人,因为他们可以缴获一些全国粮票。


现在不同了,原先领导超级大工厂的国家计委演变成了现在的国家发改委,从前超级大工厂的生产计划和供应体制消失了,变成了宏观指导计划,我想,即便是所谓市场经济最成熟的西方国家,国家层面的宏观计划和预测也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模式的存在。要不然,德国的工业4.0如何执行?宏观经济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实施?英国为什么要脱欧以及如何脱欧呢?美国的贸易战如何才能打起来,而且打的是那么的精准呢?


虽然中国的传统计划体制基本不存在了,但是五年国民经济计划还在,我觉得,这是比西方各国非常强的一个地方,当然西方国家普遍是大市场、小政府格局,跟我们有所不同,我们现在是大市场、大政府格局,其中大政府模式既来自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传统基因和部分历史传承下来的国家治理体制,又来自于前苏联的经济模式。


改革开放40年,我们宏观的生产计划没有了,但是基于企业微观生产的计划性进一步加强了,在这方面,西方国家的企业一直做的比较好,比如人家的ERP,就是企业级微观经济计划的范式工具,这个范式大概从1981年沈阳机床厂引入ERP(那时候还叫MRPII),就开启了中国企业现代化管理和市场化的新起点。


ERP这东西,里面有很多好玩的,例如企业制造模式(面向库存生产、ATO、ETO、流程制造、多品种小批量、JIT和精益制造等等)、从工艺设计到产成品的BOM以及基于BOM的成本管理再到后来全成本管理、还有扩展到包括售前、售后服务的整个供应链计划管理等等。


除此之外,对中国制造业最有帮助的恐怕还是改变了传统意义上大而全的工厂生产模式,例如上世纪九十年代,洛拖还保留了庞大的自供体系,除了拖拉机的车轱辘、仪表和木材,剩下的都是自己生产制造,那是一个从铁矿石冶炼、锻造一直到拖拉机开出去的全流程大工业的制造时代,在上世纪80年代早期,我们在长春一汽也看到了类似激动人心的场景,那时候参观一汽的时候,我还特意做了计数,大概一分钟多一点就从总装车间开出一辆解放牌卡车。


现在这种大而全的制造业模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区域性供应链紧密协同,这东西成就了中国制造业的软实力,再加上相对优秀的劳动力产业队伍更加开放的招商引资政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这四件事儿合在一起,使中国连续成为全球最有新引力的外资投资目的地之一,尽管成本在逐年提到。


四、AI和大数据能精准预测宏观经济吗?

我想这个问题,有可能是马云关心的,也有可能是这个段子中那位寄希望于借助什么大数据和AI想解决的,理想是丰满的,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理论和实践可以证明,用类似于大数据、AI这样的技术可以精准的预测宏观经济,甚至连一些单项的经济数据,要做到精准预测也是很难的。举三个例子:


1. Google曾经试图预测流感

我在2014年7月12日写了一遍文章(发表在新浪博客Google大数据给我们带来的反思),其中提到人家Google早在2008年就做了一个大胆的试验,利用互联网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做流感的预测。结果项目失败了,后来美国《联线》周刊写了一篇很有深度的报道(Google flu trends),分析了这个项目失败的原因。我在文章中写道:


美国《联线》周刊文章中的一些观点值得深思,例如,文章非常重视大数据对事件的动因分析,但是作者提供的案例更加具有影响力和说服力,而我只是挖空心思的构建了几个动因分析的场景而已,例外,我也认同文中提到的大数据,尤其是基于互联网上的非结构化大数据应用的关键在于动因的分析,而动因的分析在于能否获取厚数据,也就是具有上下文含义的数据信息。


此外作者非常不认同一帮IT人坐在办公室里不深入社会、闭门造车的就想通过大数据来感知这个世界的美好愿望,我不仅赞同这个观点,还更加希望这些人,也包括我自己在内,不仅要深刻、准确、全面的理解客观世界,还要能设计出能够反映客观世界的数据模型。


2. 猪周期问题

理想可以很丰满,现实往往很骨感,就像我们所知道的猪周期一样,猪周期问题就是纷繁复杂的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计划难以协调最好的例证,中国是这样,国外也是如此,猪肉的价格走势和猪瘟疫情数据都是公开的,那为什么还会出现暴涨暴跌的猪周期呢?政府可以说,现在猪肉价格比较高了,不建议再扩大养猪规模了;或者猪肉价格已经跌破猪成本了,这是扩大养猪规模的好机会,你认为会有多少人愿意听、原因付出实际的行动呢?


换一个相反的角度想想看,如果所有的养猪者(存量和潜在的增量)都积极的听从了上头关于猪周期的意见和建议,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或许结局会更加的悲惨。市场经济的复杂性就在于人性的复杂性,在于什么样的数据和事件消息,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被投资者和消费者所了解、了解之后所产生的心理变化以及这些心理变化又会触发什么样的经济行为。


这都是人性的东西在作怪,人性这东西是一阵子贪婪、又一阵子恐慌,要不然,经济危机也不会发生了,尤其是当贪婪或者恐慌扎堆儿出现的时候,就像前阵子石油和股市暴跌的那样。


3.电网公司负荷预测问题

这个PPT是电力系统大专家写的,我认真的学习了两遍,总体感觉是:数字革命是口缸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说到电网负荷预测问题,不免要说说我还算有点了解的制造业,制造业供应链中的供求关系管理,是以订单为核心的,这是上世纪7-80年代,日本以丰田汽车为代表的精益制造和JIT管理的根本。由此对比一下电网的负荷管理问题,电网的负荷管理,本质也是一种供求关系,但这种供求关系,很难有类似于制造业上下游的订单做支撑,所有的居民、企事业单位、商业单位的电能消费是没有订单依据的;但是大部分的制造业企业,他们是有销售订单、以及由销售订单所驱动的生产计划、由生产计划所驱动的生产设备和辅助设备运行计划,也就是有了包括电力在内的用能的计划,这个计划是相对精准的,但是目前,电网公司还拿不到这些数据,所以,对全社会的用电负荷,一直都是负荷预测,预测这东西,即便是充分考虑了短周期影响(天气、节假日等)以及长周期因素,但预测毕竟是预测,预测的本质是一个概率问题,不可能做到精准。所以我理解,这一直是电力需求侧管理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没有必要过分的强调所谓精准预测,尤其是利用什么大数据、AI技术搞精准预测,这会把人带到沟里去的,会害死人的。


那么怎么办呢?对于电力负荷预测不可能做到精准而产生的的供大于求和供小于求的问题,哪怕只有5%甚至2%的不精准,背后都是巨额的电能如何消纳和供给的问题,还要考虑到超短期恶劣气候和电网偶然事故的影响,这都是Money,所以,从整体看,还是要靠电网自身的调节和调度控制,调节还是要搞控制效率更高、反应更快速、更安全、更具有投资回报的调节系统。


五、宏观经济计划和企业微观经济计划的协同和博弈

我想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就像前面举例所提到的Google flu trends、猪周期和电网负荷预测,别说有些预测的本质是一个概率问题,根本就无法做到精准预测,即便你不小心预测准了,会有谁愿意听你的,又变成一个大问题了。


在市场经济模式中,宏观层面的经济与微观层面的经济,在所有参与者的人性和利益驱动下,一直都是相互博弈的,这既是市场经济的魅力所在,也是市场经济的魔怔所在,谁都想在别人魔高一尺的时候,自己能道高一丈,但是,世界各国,没有一个人能真正解决这个难题的,包括更加贪婪的美国。谁要是真正解决了这个难题,我想经济学的诺贝奖非他莫属了。


十几年前,作为刚刚跨越了前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和新兴的市场经济模式这个鸿沟的中国来说,特有深刻体会的一句话,可以用来概括市场经济的这种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博弈,叫:一管就死,一放就乱。这句话留给我们的怀念就是,那时候的政府还是很擅长管死,但是一放开就不知道该咋办,就没辙,心里就没底了。经过最近20年的磨合,现在已经没有人再说这句话了,似乎历史已经变成了过眼云烟,消失在茫茫的市场经济中了,只有我们这些老鸟,脑壳里头偶尔还会有那么一丝的闪念飞驰而过。


六、面对复杂的人性,技术往往不是万能的

所以,我才会说,有些搞技术的就是书呆子,甚至是狂热的技术痞子。企图想用技术问题解决人性问,那就是一场痴梦。这也是我非常反对有些鸟儿(最龌蹉的技术痞子)把区块链过分吹牛逼的主要原因。


谁都想在别人魔高一尺之后,自己来一个道高一丈,没想到一不留神,TMD,魔又高了五丈,例如政府为了鼓励新能源汽车,放几个炮仗,搞了一点刺激,车厂子立马就玩起了骗补。市场经济就是这样,纵向和横向的博弈一直存在,随着经济周期的不断更迭、演进,风险有时候难以预测和把控,就像巴菲特老同志上半辈子也没怎么遇到的资本市场问题,上个月全赶上了,股票折了个底儿掉。


七、最糟糕的是不靠谱的新模式新业态恰巧遇到了险恶的人性

市场博弈的更迭和演进,除了难以把控的风险,也会导致新格局的出现,就会有人加以利用,加以利用就会出现新的机会,所以现在很多人都在期待新机遇、新业态和新模式,这种积极的心态值得肯定,但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纸上谈兵、更不能狐假虎威的利用新技术来过度的渲染绑架甚至强奸新业态、新模式。


就像瑞幸咖啡(Nasdaq: LK)在北京时间周三夜间(美国东部时间4月2日)暴跌了75.57%、紧接着北京时间周四夜间(美国东部时间4月3日)又大跌了15.94%,曾经令人羡慕不已的新业态、新经济之楷模的瑞幸咖啡为什么这么惨呢?有人会说,这是财务造假必遭的报应,还有人说这是大股东故意的恶意圈钱,我想说,背后真正的原因很可能是或者就是所谓的新业态、新模式未必都有坚实的市场需求做支撑,玩不转了,才选择了卑鄙无耻的财务造假。


还有的,好不容易蒙上一个有市场需求支撑的共享单车模式,也被小H车玩砸了。


瑞幸咖啡和小H车的教训:风投要不要投后管理?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