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北京密云、河北曹妃甸……这几个在中国版图上并不相邻的地点,因为融和租赁的名字而联系在一起:资本控股融和租赁刚下线的明星产品——换电重卡在这三处率先布局。“它们都是重型卡车的密集区。”融和租赁的总经理蔡宁介绍道。上海浦东有全球最大港口——洋山深水港,每年吞吐量约4000万吨,有约7万台重卡在此作业。密云是北京砂石料重要的供应点,年供砂石料约1000万吨,需要约500台重卡。河北曹妃甸位于唐山,是中国最大的钢铁制造基地,产能近2亿吨,进口铁矿石通过曹妃甸运往钢铁厂,半成品钢材通过车再运出去,有十几万台重卡。“都是围绕着我们应用场景多的地方进行布局。”电池可更换,是融和租赁换电重卡最大的特点。使用桁架向上卸取的方式更换电池,3-5分钟解决问题,几乎不影响司机的运营时间。“重卡是十分重要的生产工具,司机要用它赚钱,养家糊口。市面上的电动卡车很多,但都是充电版的,充电时间长,耽误运营时间,影响司机的收入,这是最大的痛点。”除了对换电时间进行严格把控,换电重卡正式投运前,还进行了10000公里军车级的严苛实验。“国标只需要5000公里,我们在军车的测试基地测了10000公里,相当于50万公里的正常路面,保证这个重要生产工具的高可靠性,不会因为总出故障影响运营效率。”电池可租赁,是换电重卡的另一个特点。司机只用交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就可以开始拉活。“三度电一升油,按5毛钱一度电,同样跑3公里,用油是6元,用换电重卡是1.5元,省下来75%。一天跑300公里,大概8个月就能把这个钱省出来。”帮助司机盈利,换电重卡就能盈利。这笔账,蔡宁都算好了。重卡排量大,所用柴油品质低,且几乎全天候运行,一辆重卡的排放量相当于300辆家用轿车,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因此电能替代是必然方向。“如何把电力卖出去,是我们发电企业最大的一个痛点。我们不断地去寻找,未来哪些是电力消费新增的蓝海。我们认为,交通领域是最大的蓝海,而交通领域最大的蓝海,不是常规车辆,是运营车辆,运营车辆里面最大的是重卡。”善于发现痛点,是蔡宁的特点。目前全国有约1000万辆重卡,如果全部换成电动的,可以新增售电量约为目前全国售电量的60%,去年全国售电量为66万亿度,换言之,可新增39.6万亿度售电。这笔账,蔡宁放在心里。“电动重卡只是我们的一个产品,我们还有电动船舶、电动机械、电动装载机……每一个产品在它的细分领域都有强有力的竞争力。”聊起产品,总经理蔡宁浑身充满“劲儿”。他所代表的,是融和租赁这个2014年3月成立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年轻公司与生俱来的创新基因和市场化气息。这是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1岁的团队,年轻化、专业化、市场化,是这支团队的标签。这背后,是每年10%的淘汰率,按季度考核,干不好就走人。“最开始想的是怎么生存下去。”2011年7月,蔡宁担任一家集团公司参股租赁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并负责筹建集团公司上海金融平台,他带领不到10人的团队,白天进行“地毯式”的业务拜访,尽力挖掘金融资源与业务方向,晚上集体充电,研究业务模式,全力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团队落地了直接租赁、售后回租、商业保理、经营性租赁、票据服务、综合金融服务等业务模式,为成员单位打造多元化量身定制综合金融服务,形成了稳定的利润增长点,为集团公司上海金融平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融和租赁的发展,更离不开资本控股鼎力支持和灵活机制。“资本控股是融和租赁的孵化器”,蔡宁这样讲到,“融和租赁发展的两大根基,一是资本,二是人才,缺一不可,资本控股近年来不断补充公司资本实力,融和租赁加满了油,才能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尤其是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推广,打开优秀人才涌入的大门,带来了企业创新发展的源动力。”蔡宁多次被评为资本控股和集团公司优秀职业经理人,是市场化选人用人制度的受益者,在这点,他体会最深。
与生俱来的危机意识、日渐深厚的资本实力以及不断聚集的人才力量,激发出融和租赁无穷的创造力,实现一次次的裂变与跨越。一年接触不同公司上千份报告,培养了融和租赁敏锐的市场嗅觉,融和租赁开始了从金融到产品的转型,紧紧围绕集团“能源生态集成商”的定位,和打造“一流的产业金融服务平台”的目标,不断锻造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金融支持能力、市场开拓能力。
从“电能替代”和“解决用户需求”这两个痛点出发,融和租赁在多个领域落子布局。储能、智能驾校、电动船舶……这些看似无关的业务,因为融和租赁的名字而联系在一起。2020年3月,国家提出7个新基建方向,融和租赁已提前在5G基站、大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3个方面完成了从零到一的突破:在2018年初布局信息通讯行业,截至2020年3月已在北京、上海、广东等5个省份落地数据中心项目,经营机柜超过47000个;在江苏、浙江等落地通讯基站项目5个,经营基站5200个;而融和租赁的新能源汽车事业更是已经完成蜕变,截至2020年3月,融和团队管理的新能源汽车近50000台,成为国内最大的新能源汽车融资租赁机构。融和参与建设运营的国家电投“玖行充电”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出租车蓄车场充电点是全国首家为新能源出租车设立充电服务和专用排队通道的基础蓄车场。“我们的产品一定要符合客户要求,为客户带来价值创造,否则创新就是空谈。”这是蔡宁的“劲儿”,也是融和租赁的“劲儿”。宁德时代、特百佳、玖行能源、华菱汽车、云能资本、开鑫车联、公铁绿链……这些看似无关的名字,因为融和租赁而联系在一起,在不知不觉间改变着清洁能源圈的生态。打造出一件件“网红”产品的背后,是融和租赁对产品性能的极致追求,和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决心。专业的能力来自专业的团队。和传统金融企业不同,融和租赁充满了“科技”感。“员工60%是工科生,很多90后,有风电、热动、电气、车辆、工程、环保的,后面还会招收船舶的。”谈起人,融和租赁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张涛如数家珍。“我们选择项目和其他金融公司不同,不是看资金实力,而是看潜力,专业的人能更好地了解项目背景,判断项目的可行性。”“产品+金融”的理念,是融和租赁商业模式的核心。除了生产产品,融和租赁还生产一站式解决方案,把“服务”做到极致。在北京密云,融和租赁除了布局换电重卡,更由旗下的融和电科牵头,联合特百佳、华菱星马、玖行能源共同研发,为矿山砂石骨料公路运输提供“车辆运输、能源补给、运营管理、金融服务”一体化绿色物流解决方案,助力实现整个砂石骨料开采、运输、废料回收全绿色产业链的打造,构筑起高效、绿色、环保的物流运输体系。用总经理蔡宁的话说,“任何一个单打独斗的企业都很难生存。”疫情防控期间,融和租赁在“云端”举办2020年合作伙伴大会,2.5万人次围观,成为直播界“新网红”,推出了三大重磅力作超级能元、智能驾培车、能量魔方家族,打通清洁能源产业链的前、中、后端,形成闭环生态圈。能源跨界合作的另一个例子是设施农业。蔡宁给我们描绘了能源跨界合作的景象——“农产品的生产主要靠光合作用,要有光和二氧化碳,要保证光合作用的高频,高温,温度要达到35度以上。”对传统电厂来说,一是消耗电,大棚内的补光灯提供照明,将电能变成植物能。二是消耗余热,电厂产生的余热可以通过地下管道输送到大棚内,以保证大棚内的温度。“生产成本里面的60%靠能源,便宜。”这一幅仿佛来自未来的景象,已经变成了现实。目前,融和租赁是上海市租赁行业协会会长单位,得到了宁德时代、云能资本的青睐。立足清洁能源领域,融和租赁敢于梦想、脚踏实地,自我迭代、开放包容,把能量变为能力,拓展着我们关于能源的想象。“一群人,在一起做有意义的事。”这是融和租赁的企业文化,也是玩转能量魔方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