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领先、协作、落地,内蒙古电力分公司!

坚持提前谋划
“超前领先一公里”
才能抓住时机
 
坚持合作导向
“协作支持一公里”
才能共同发展
 
坚持结果导向
“最后落地一公里”
才能确保成效
内蒙古公司电力分公司敢担当、善作为
将“三个一公里”落地落实


早一步转向数字化


“以前检修查漏一台炉700多根水冷壁管束,六七个人一起查也得大半天,现在通过状态检修的锅炉孪生体功能,还没停机就知道漏点位置了,太便捷了!”“风电场占地面积大、风机数量多、巡检任务重,有了智慧风场平台,我们利用‘全生命周期机组健康管理’系统,坐在主控室里就能监控设备的健康水平,工作量减少了一大半儿!”内蒙古公司电力分公司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以来,主推的B厂7、8号机组状态检修系统和D厂“智慧风场”平台系统在一线员工中广受好评。


2018年底,该公司7、8号机组成为国家电投首批火电机组状态检修项目试点。

“这个项目可以说是为国家电投乃至整个火电行业开展状态检修工作提供借鉴。”时任内蒙古公司副总经理的王明策说。2019年11月,经过近一年的研发和调试,状态检修系统终于进入了试运行阶段。该系统涵盖了锅炉、汽机、电气和辅机“四大模块”,开发了设备数据中心、算法配置中心及事件管理中心等“三大数据中心”,同时还依托大数据建立了规则库、检修项目库和故障知识库“三大数据库”,是一套智能化的电厂检修管理系统。2020年6月4日,电力分公司7、8号机组状态检修项目率先通过专家组验收,成为国内首例正式投入运行的火电机组状态检修系统。


“这套系统最大的优势在于‘三个超前’,也就是超前感知、超前分析和超前策划。”时任电力分公司B厂设备部副主任满玉军介绍说,“通过对设备不同工况下参数变化的实时监测,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动态预警。再通过智能分析和多状态耦合诊断技术,精确诊断出事件原因并生成检修建议。最后利用智能策划模块,将智能分析诊断得出的检修项目与标准检修项目相融合,初步生成各专业的检修策划,不仅避免了过度检修、检修不足和检修滞后对设备造成的损害,同时也解决了设备状态信息不足,导致检修决策缺乏依据的烦恼。”日前,电力分公司7号机组完成C检后,一次启动成功,状态检修系统在此次检修过程中大放异彩,在机组停机前准确推送2号高压加热器管束泄漏、4号轴承瓦温异常等事件,检修人员提前调整工期安排并准备检修备件,有效缩减工期近2天。

就在7、8号机组状态检修项目通过验收后仅一周,该公司风电项目“智慧风场”平台系统也进入了试运行阶段。涵盖隐患预警、异常分析、智能诊断等9大模块、拥有87项具体功能的“智能大脑”为该公司的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电力分公司D厂(夏营地风电场)厂长伏殿学说:“‘智慧风场’系统通过综合运用大数据、智能控制、智能决策等技术手段实现场站各控制系统、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保证了资产优化配置、资源高效利用。试运4个月以来,系统共发出亚健康警告121条,避免因事故扩大造成的停机检修5次,大幅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和弃风率。”
 

“人人智士”协作攻关



“7号机组是抢发电量的主力,早一天完工,全年发电任务就多一分底气!”内蒙古公司电力分公司B厂设备部主任张鹏林正在仔细盘算缩短检修工期的办法,“目前影响工期的主要问题是PCV(曲轴箱强制通风)阀内漏,而咱们没有相应的模具。返厂检修肯定来不及,听说C厂曾尝试过自制模具,那就请他们协作,一起制作球阀研磨模具。”就这样,一个由B厂和C厂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攻关小组正式成立,经过4个昼夜的尝试和改进,终于制成了专门研磨PCV球阀的8分圆模具,成功把7号机组计划25天的工期压缩到20天以内。

这次成功的案例引起了该公司的高度重视,经过精心策划和反复推敲,一个“多厂协作、重点攻关”的思路逐渐清晰,形成了该公司践行“协作支持一公里”的具体措施。7月29日,以“聚众智、攻难关、汇合力、增效益”为目标的“企业智库”正式成立。


“‘企业智库’发挥‘公司+四厂’的产业优势和各专业专家的技术优势,在公司小范围内实现各厂技术资源共享,能够有效解决设备运行、检修管理等工作中存在的技术瓶颈、疑难问题及重大隐患。”该公司生产副总经理尚尔发介绍道,“智库”专家分为顾问级、研究级和执行级3个层级,覆盖汽机、锅炉脱硫、电气、热控、燃料、化学、金属材料和新能源8个专业共计120余人,是电力分公司技术攻关、创新创效的“智囊团”。

“正所谓‘一人智短、众人智长’。目前有哪些发展瓶颈、技术难题都可以拿到智库专家研讨会上进行‘会诊’,大家分别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展开头脑风暴。”尚尔发说。短短的两个半月,“企业智库”先后提出了29项专项技术攻关计划,27项已经制定了初步解决方案,其中7号机布袋除尘器压差大、8号机主油箱油质颗粒度超标等长期困扰安全生产的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为该公司全年各项任务目标的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企业智库”的启动,不仅解决了企业的“沉疴痼疾”和“疑难杂症”,更激发了老员工的工作热情、加速了青年员工成长步伐,有效推进了人才梯队建设。

经验丰富的运行主任吴志江感慨:“工作时间长了,就容易形成经验主义,很多时候想问题会陷入自己的思维‘僵局’。和年轻人在一起讨论,借鉴他们创新的思维方式,感觉自己都变得年轻了许多,头脑活泛了,干劲也更足了。”
 

“小鱼骨”剔出“大效益”



2020年,内蒙古公司电力分公司通过一系列精准措施,有效降低了单位供电全成本。截至目前,完成供电煤耗较计划降低1.18克/千瓦时,综合厂用电率较计划降低0.05%,上半年单位供电全成本同比降低0.0036元,实现效益约610万元。

问及突破降本增效“最后落地一公里”瓶颈关键因素时,该公司生技部主任王悦在电脑上翻出了一套“鱼骨头”一样的图片,“这些就是我们打通‘最后落地一公里’的一个主要秘籍。”他提到的“秘籍”指的就是“鱼骨图成本指标分析法”。
 
“起初的时候,我们围绕控降供电成本做了七八百条措施,真正干起来却不知从哪里下手。我们必须找到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王悦介绍道,供电全成本涵盖了直接供电成本、局域电网调度费用等诸多影响因素,每个因素对成本的影响有多大、哪些因素的压降空间大、如何统筹安排各项工作?正是实现成本控降的“最后落地一公里”。

“经过多方研讨和探索实践,最终创新开展起了这套‘鱼骨图成本指标分析’的打法。”王悦介绍说,通过一级鱼骨图对供电全成本进行分解,分析各影响因素的占比,运用二级鱼骨图分析直接供电成本中产生的各项费用,从中找出可控因素。“分析发现,直接供电成本是供电全成本的最大组成部分,其中的大头燃料费用又与入厂原煤价格、实物量及供电标准煤耗率三个指标有关,原煤价格为内蒙古公司批复价格,再剔除实物量因素,那么影响燃料费的主要可控因素就是供电煤耗了!然后通过三级鱼骨图分析影响它的各项指标的压降空间,得出厂用电率还有0.1%以上的下降空间,我们就把控制厂用电率定为控降成本的主攻方向。最后利用四级鱼骨图,依据分析结果制定措施图,严格控制厂用电率。”

“经过这个分析过程,整个思路就非常清晰了。”通过“鱼骨图成本指标分析法”,该公司将“供电煤耗”和“购网电量”列入2020年重要管控指标。同时针对厂用电率、煤耗、油耗、脱硝单耗等指标制定专项管理办法,建立网购电绩效平台、修编完善《运行指标竞赛及霍煤线购售电管理办法》,逐层压实责任,落实成本、指标双控降,彻底贯通了降本增效的“最后落地一公里”,从“小鱼骨”中剔出了“大效益”。
 
将“领先”“协作”“落地”
真正落实到制度和行动之中
才能真正推动工作出实效
才能为实现“2035一流战略”助力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国家电投

文       字:内蒙古公司电力分公司 程谋举

编       辑:闻晓蕊、周心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加入微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