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919撬动民航万亿市场,浦东如何借势腾飞?

科Way 科Way 2024-01-09


试飞、取证、交付、量产……

从上海到北京

国产大飞机C919的一举一动

引国人关注

C919年内完成取证并交付之后

将由研制阶段逐步转入产业化阶段

作为我国民用航空产业核心承载区

浦东“蓝天梦”也正借势腾飞



日前两架C919飞机从上海飞抵北京,或意在为取证做准备。另据中国工程院院士、C919大型客机系列型总设计师吴光辉透露,中国商飞已完成C919飞机取证前的试飞任务,年内将取得民用航空器适航证,并交付给首家客户——中国东方航空。


有媒体通过多方采访了解到,C919飞机取证及正式交付进入倒计时,预计第一架C919的交付和商飞有望在今年年内实现。




民用航空领域,上海起步最早


民用航空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在民用航空领域,上海起步最早。


原上海飞机制造厂一直承担新支线飞机总装和水平尾翼制造的任务,曾参与中国第一架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运十”的研制和总装,并于1980年成功首飞。


目前,上海民用航空产业在市场、技术和产业配套上取得一定突破,为C919大飞机产业化奠定基础。



国产飞机形成市场突破

ARJ21国产支线客机已形成规模量产和市场化运行能力,成为市场接受度较高的一款国产飞机;C919国产干线飞机也将完成取证交付首家用户东方航空公司。


今年5月10日,东航发布公告:拟定向增发股票150亿元,其中105亿元用于引进包括4架C919在内的34架国产飞机。有机构统计:目前C919已获得28家客户的采购意向订单,共计815架,订单总金额高达5000亿元。未来C919成功进入市场后,总销量有望达到2000架次左右,一个规模达万亿元的市场也将随之展开。


发动机和机载系统形成自主突破

国产大飞机量产交付,关键核心技术国产化牵动国人心。航空发动机,被认为是飞机的“心脏”,它是多门学科、多种技术高度融合的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国产发动机“长江发动机CJ-1000A”已经在研制过程中。


2009年1月18日,中国航发商发在上海挂牌成立,2016年8月28日,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正式成立(简称“中国航发”或“集团”)。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航发商发”或“商发”)立足上海良好的产业环境,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开拓商用航空发动机产业,全力推进CJ1000产品研制。该发动机采用全三维气动设计等先进技术,具有高性能、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长寿命、低排放、低噪声、低成本的技术特点。


目前,商用航空发动机按计划推进研制,进度和性能达到预期;根据中国商飞在去年发布的进度信息,第一架装有国产发动机的C919预计将在2025年到2030年问世。


此外,航电显示、控制板组件与调光控制系统的部分产品已经形成了对世界先进水平的追赶,加快配装国产飞机。


 产业配套建设有突破

从数量上看,大飞机和航空发动机在沪的供应商共有120家,是国内民用航空产业链供应商数量最多的省市,同时依托大飞机产业园加快产业链企业进一步集聚;


从质量上看,上海拥有14家国家级和市级的民用航空重点实验室等,同时正在打造大飞机创新谷、商用发动机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还拥有全国首家以海岛为应用场景的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


根据去年上海市出台的《上海民用航空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上海将建设大飞机制造基地、航空发动机制造基地、机载系统制造基地,引育全球产业链配套企业,打造企业集群化发展生态。


建设特色化产业园区方面,上海将加快建设临港新片区大飞机产业园,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领军企业,打造集航空制造、航空科技、航空服务于一体的航空智慧新城。吸引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大飞机创新谷,打造跨界融合、协同创新、绿色引领的大飞机产业链创新平台,自主培育一批创新型科技企业。




在浦东,大飞机向“智造”迈进


随着商业应用的临近,大飞机的量产交付,万亿市场规模将带动民航产业腾飞。


“蓝天梦”是浦东六大硬核产业之一,2021年航空航天制造业完成产值111.24亿元,增长12.8%。作为我国民用航空产业核心承载区,浦东拥有大飞机整机、发动机及有关机体结构、机载系统、原材料等核心能力。



总部位于浦东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是实施我国大型客机项目的主体,也是统筹干线飞机和支线飞机发展、实现我国商用飞机产业化的主要载体。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作为中国商飞的设计研发中心,诞生于上海、成长于浦东。


2009年大飞机总装制造中心在浦东机场以南开工建设,短短几年,曾经的滩涂芦苇地上矗立起一座座现代化厂房。2015年,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从浦西搬迁转移到了浦东,以大飞机研制任务为起点,在浦东基地这一新家园,开启了新的奋斗,努力实现总装制造能力从传统制造,向高科技先进制造的转变。


飞机制造显著特点是零部件品类多、用量少、尺寸大、结构复杂、精度和质量要求高,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实现造机“经济性”是飞机制造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我国飞机研制周期是国外一倍。如787飞机,2003年设计,2006生产首架试飞机,2009年试飞机下线,2010年四季度获得FAA适航证书的第一架787飞机交付。C919从立项至首飞成功用了8年,从首飞到首架交付又用了7年。ARJ21从立项到首飞用时6年,从首飞到交付用时7年。


智能制造是保证新一代客机高质量、低成本、短周期研制的关键路径。商飞率先在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建成国内首个5G全连接工厂,探索5G技术与民用飞机制造工艺的融合。


基于5G+地空通信,赋能国产大飞机全流程协同作业。借助5G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等特性,利用5G ATG和5G行业专网等进行全场景覆盖,实现中国商飞空地数据传输应用一体化,满足国产大飞机设计、制造、飞行、维护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协同需求,助力国产大飞机数字化、信息化提升。




为创新集聚和产业集聚提供载体


此外,浦东还拥有大飞机创新谷、大飞机产业园等创新集聚和产业集聚的载体,是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航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大飞机创新谷于2019年9月29日正式开谷,创新空间面积6000平方米。创新谷由中国商飞公司发起建立,围绕民用飞机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是广泛聚合国内外院士、专家、高校、企业等合作伙伴力量开展协同创新、实施产业带动的平台,是承接国家、地方科技创新政策,探索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的特区。2021年7月入选浦东新区首批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


目前创新谷已与84家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类主体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建立了2个院士专家工作室和38个创新平台;通过应用场景引导,提供共性技术支撑,促成100余项创新项目入谷,带动一批国产装机产品研制,实现民用飞机卡脖子技术解卡,实现一批先进智能产品和设计工具的研制和应用;联合国内12家单位,建成了大飞机创新谷专利池,集聚专利资源1000余项。


大飞机园于2020年10月正式授牌,定位为航空研发、制造、运维、服务等产业链高端业态。据园区方面介绍,大飞机产业园的第一个任务是完成大飞机制造的国家战略;其次是形成大飞机产学研体系的探索。把大飞机的研发、设计、制造、服务,以及大飞机产业链企业的孵化水平,大飞机产业的科技含量、市场粘性提高到新的高度。


文字丨树丫儿

美编丨小H

投稿邮箱丨pdst806@126.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