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Way

其他

边修路、边造车,浦东细胞治疗企业率先闯关探路

日前,合源生物研发的中国首款治疗白血病的CAR-T产品纳基奥仑赛注射液获批上市,成为继复星凯特的阿基仑赛注射液、药明巨诺的瑞基奥仑赛注射液、驯鹿生物的伊基奥仑赛注射液之后,国内第四款获批上市的CAR-T产品。不出意外,细胞免疫风暴、高昂的药价、内卷的靶点、实体瘤研究的进展以及标准化工艺流程等,将再次引发CAR-T细胞治疗热潮下的冷思考。事实上,自从2012年CAR-T在全球肿瘤治疗领域出现令人惊艳的效果之后,国内外对CAR-T治疗的争议也一直存在。争议并非坏事,争议也不意味着武断叫停,新生事物在争议中前行是常态。
2023年11月14日
其他

意向订单95亿美元!上海交易团进博会收获满满

黄浦江畔,一年一度,四叶草尽情绽放。从材料到成品,从服务到方案,小到百姓餐桌上用于食品制作的酵母粉,大到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为期六天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将全球好物带入中国,更将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订单海量,签约不断,合作加深。相聚的光阴匆匆,第六届进博会今日在上海圆满落幕。记者从下午举行的闭幕新闻通气会上获悉,本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784.1亿美元,较上届增长6.7%。上海交易团意向采购订单95亿美元,同比增长5.3%,连续6年居全国各地方交易团首位。现在请跟随科way来看看,上海在此次进博会有哪些亮眼的交易成果吧~1上海交易团“买买买”不停意大利巧克力、马来西亚糖果、新西兰黄油、厄瓜多尔麒麟果、孟加拉国黄麻工艺品、日本工艺铁壶、卡塔尔的天然气,跨国械企的CT、MRI、DSA、直线加速器和手术机器人等医用设备,国际大车厂的汽车……本届进博会期间,上海交易团加强精准对接与洽谈,举办了集中签约、政策解读、新品首发等25项配套活动,与来自全球各地的参展商签下意向采购订单,采购范围进一步扩大至35个国家和地区,采购品类覆盖食品、消费品、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百联集团、光明食品集团、绿地贸易港集团、麦德龙、来伊份等上海交易团大型零售采购商联盟成员与来自全球各地的参展商代表进行了集中签约,充分展现了零售联盟的购买优势与采销渠道资源。其中,百联集团现场签约合作项目共26个,签约总额约达1.7亿美元,包括联华股份与干露集团的战略合作、百联股份与欧莱雅集团采购合作等;来伊份与意大利费列罗、韩国大象、澳大利亚派克帝姆、马来西亚弗朗西斯糖果以及新加坡全新国际等5家企业进行了现场签约,购买进口巧克力、鳕鱼肠、牛奶等优质进口零食产品。上海交易团的重要采购力量国资分团,通过集中签约达成意向采购订单110笔,采购意向金额27.06亿美元,订单数、意向金额数持续增长。上海交易团国资分团集中签约仪式前,中外商界代表互加联系方式其中,临港集团、联和投资公司、上汽集团、华谊集团、上实集团、上海仪电、光明食品集团、百联集团、东浩兰生集团、东方国际、绿地集团等11家国企的22个项目在进博会现场进行了集中签约,涉及交易金额33.55亿元人民币,项目遍布智能制造、绿色低碳、时尚消费品、工业软件、生物医药等领域。如联和投资公司旗下跨境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与PCIN
2023年11月10日
其他

“未来治癌症能像治高血压一样?”来看顶尖科学家们带来哪些干货

“将来治疗癌症会不会像现在治疗高血压一样,天天吃药就行?”“我认为将来治疗癌症会使用综合的治疗方法,包括靶向治疗、免疫治疗、CAR-T治疗等。”“过去开发一个药物需要20年,现在这个时间已经压到10年,还要更快,因为病人在受苦,我们需要交流合作,把这些新药、科学发现更快地带给他们……”11月7日,在2023年世界顶尖科学家生命科学大会上,数十位世界顶尖科学奖项得主、中国两院院士、资深科学家,以及世界顶尖医院院长代表、医学政策及医院管理专家就新药研发、癌症治疗等一些前沿问题开展深入探讨,共同勾画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蓝图。1癌症研究有哪些新进展?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为了人类的健康,如何快速诊断、准确筛查和有效治疗癌症已成为科学界密切关注的前沿问题。近年来,科学家通过多组学研究、基因调控、细胞治疗等变革性技术,对癌症有了更细致的理解,从而探索出了更精准、更高效的诊疗技术。要攻克癌症首先要了解癌症。众所周知,癌症基因组通常以染色体数量和结构异常为特征。那癌症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特征呢?会上,著名癌症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家,2018年生命科学突破奖得主唐·克利夫兰(Don
2023年11月9日
其他

打造千亿级“科创核爆点”,浦东高质量孵化进行时

沙砾生物、钛米机器人、东富龙……这些耳熟能详的明星企业的诞生与发展都离不开孵化“摇篮”——孵化器。加快培育一批产业领域聚焦、专业能力凸显、示范效应明显的高质量孵化器,将带动全市孵化器从基础服务向精准服务、从集聚企业向孕育产业、从孵化链条向厚植生态转变,推动硬科技企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发展,引领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今年最新发布的《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上海要培育不少于20家高质量孵化器,示范带动不少于200家孵化器实现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转型升级;带动形成若干孵化集群,打造2-3个千亿级产值规模的“科创核爆点”,初步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企业首选落户城市。目前,浦东新区共有5家“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分别是ATLATL飞镖创新研发中心、莘泽智星港、中科创星(上海)、璞跃中国和XNode创极无限。首批高质量孵化器将作为浦东新区“高峰”载体,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载体升级发展成为“硬科技、强服务、广资源”的“高原”孵化器,助力浦东加快打造形成创新资源丰沛、创新生态体系完善的“科创核爆点”。截至目前,浦东新区建有194家创新型孵化器,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近70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11家、独角兽企业28家,成就了美迪西、格科微电子、晶晨半导体等一批明星企业。浦东孵化器“高质量”发展蓝图已定高质量孵化器是以一流孵化人才为核心牵引,聚焦高科技创新策源、颠覆性科技成果转化、硬科技企业孵化,以及全要素资源整合的高水平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相较于一般的科技孵化器,高质量孵化器更聚焦“硬科技”孵化,围绕上海“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关注前沿技术、未来产业,支撑颠覆性科技成果的率先转化和硬科技企业的加速孵化等。高质量孵化器中的“一流孵化人才”指:转化经验丰富的科学家、跨学科交叉人才、科技创投人才、知名职业经理人、连续成功创业者及具有海外工作(含创业)背景的归国人才等“六路”孵化人才。此外,高质量孵化器的创新要素资源更集聚,通过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多链协同、融合发展,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互动;更具国际视野和理念,融汇国际高端资源,拓展全球创新合作网络,实现“走出去”“引进来”双向融通。对此,在产业赛道和孵化服务体系方面,浦东新区首批5家高质量孵化器有了清晰的蓝图。ATLATL飞镖创新研发中心围绕生物医药领域,实施前沿科技创新项目培育行动计划等,打造基于多组学研究、类器官(芯片)研究和合成生物学等创新平台的“前沿技术转化与培育中心”。莘泽智星港围绕生命科学前沿,瞄准原创科技转化的孵投联动,通过“科学家创新+概念验证中心+共享中心+成果转化基金”,打造“技术挖掘、概念验证、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的超前孵化服务体系。中科创星(上海)围绕光电量子等前沿技术,通过深度孵化基金和硬科技未来创新一体化基金,全面建设面向未来技术超前孵化和深度孵化的商业化服务平台。璞跃中国围绕移动出行和生命健康等领域,以大企业开放创新为牵引,加速优质科技项目孵化,配套全球科技创业数据平台,构建全球“创新服务+科创投资+创新空间”三位一体生态。XNode创极无限围绕医疗健康、新材料等领域,整合全球孵化生态网络,构建海内外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的项目池,打造围绕硬科技的技术筛选和商业落地的跨境创新平台。莘泽:积极探索“超前孵化”新模式在孵企业50多家、累计孵化企业超2000家、4家科创板上市公司、1家纽交所上市公司、1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这是上海莘泽创业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莘泽”)的非凡战绩。“高质量孵化器应当能够为企业匹配更全面的中后台支持服务,解放科学创始人的时间和精力,让科学创始人在技术和专业上心无旁骛,而不是寄希望于将科学家训练为企业家。”谈及“高质量孵化器”,莘泽创始人曲奕表达了自己的独特观点。在曲奕看来,基础研究与创业项目之间,往往存在一条需要跨越的鸿沟。要完成这个充满风险的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孵化器需要通过“超前孵化”开展概念验证等工作,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学家提供创业指导,并验证其科研项目的商业化可行性。在概念验证的过程中,孵化器需要具备有产业界经验的项目管理团队,深度参与项目孵化,协助科学家按产业界高标准来验证科学假设。近年来,莘泽在早期成果转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以北山医疗为例,2021年之前,北京大学副教授张嵘就一直想将孤独症发病与治疗机制的相关研究成果转化为一种可穿戴式医疗器械,应用到孤独症治疗的现实场景中去。但实验室和市场间有着巨大的鸿沟,科学家和企业家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直到2021年,这位年轻的科学家才终于看到成果转化的希望。“我们深入交流后,当即决定全力支持孵化这个项目,并注资成为天使投资人。同时,我们为这个项目组织了包括医疗、人工智能、心理学等领域专家的科研辅助团队。”曲奕介绍。如今,北山医疗的项目产品即将开展临床试验。“以概念验证为核心的成果转化基金是高质量孵化器的必要配置。”曲奕强调。在“超前孵化”过程中,企业会经历科研资助不能覆盖、市场资金不愿进入的“真空地带”,只有长期、耐心的资金能及时助力企业跨越“真空地带”,并伴随企业成长,最后达到互利共赢。“持股孵化”一直是莘泽的特色。早年,莘泽就发起设立了瞄准尖端创新科技、进行创投联动的投资管理主体——上海睿眼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眼投资”),针对前沿转化与技术创新型企业的投资、孵化,助力科学领域创业团队迈过创业初期的第一道坎。截至7月,莘泽与睿眼投资已发起两期基金,先后投资近40家创新企业,包括由两院院士、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人员、哈佛博士后等发起的创业项目。基于当前与高校、医院、大院大所、新型研发机构的合作资源,莘泽正积极与上述机构的技术转移部门对接,加强对创新技术基础研究的跟踪,探索共同开展科技成果筛选、评价,致力于发掘出一批基础研究扎实、市场前景广阔、转化条件成熟的科研成果。同时,在生命科学前沿领域,莘泽团队通过文献调研、专利检索、学术会议等方式,主动寻找科学家团队,主动发现和培养“创新的种子”,从“选育项目”向“创造项目”转变,提升孵化策源功能。此外,莘泽将过往的孵化经验高度总结为“加减乘除”孵化法,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基于概念验证的孵化新模式,为科学创始人提供多角度、多方位的支持,持续助推创新成果转化。飞镖创新研发中心:对标全球,做硬科技的颠覆式创新在沙砾生物、礼新、凡恩世、高济、朗昇等一批国内明星生物科技公司的诞生地——上海张江ATLATL飞镖创新研发中心(简称“飞镖创新研发中心”),大企业可以第一时间寻觅到有潜力的创新技术。而入驻飞镖的早期项目则能以最低成本使用世界顶尖实验平台,高效链接国际化资源。当前,飞镖创新研发中心与合作伙伴一起针对基因和细胞治疗、大分子药物、RNA药物等前沿领域,建立了完善的专业化平台。从美国波士顿的1.0版、2.0版,到上海张江的3.0版,飞镖创新研发中心不断沿着高阶进化路径,探索“未来孵化器”形态。相比传统意义的选育项目、孵化企业,飞镖创新研发中心创始人朱鹏程认为,“组装项目”“制造企业”是更高效的模式。所谓“制造企业”,即由投资方和研发方协议提出新企业的发展方向,研发中心提供设计路径,根据产业链缺口量身定制企业。相比围绕企业需求提供服务,这种主动发起和组织源头创新、策源未来产业的全新模式孵化器,能使得创新过程加速由量变迈向质变。成立于2019年的沙砾生物,就是飞镖创新研发中心“定制化培育”的一个典型案例。沙砾生物瞄准的是实体瘤免疫治疗领域最前沿、最具竞争力和产业化潜力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的研发和应用。最初,沙砾生物团队只有3人,飞镖创新研发中心为其匹配最小空间模块化实验室,提供美天旎公司的全套细胞治疗研发设备及工艺,以及顶尖的驻场科学家和工程师团队指导,还联系多家合作机构,为其定制空间和设施,帮助沙砾生物快速进入临床试验……如今,沙砾生物团队达到100多人,已获得包括高瓴在内的多家专业风投机构的三轮融资,公司估值超过1亿美元。目前,沙砾生物的国内首款进入注册临床的TIL疗法GT101,即将进入关键性Ⅱ期临床;下一代基因编辑型TIL产品GT201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即将开展用于复发或转移性实体瘤的Ⅰ期临床。ATLATL创新集团董事长、CEO唐春山表示,高质量的孵化器,不仅仅是提供空间,而是更多提供深度的服务、场景、生态,让创新更容易产生,让创新的时间更加节省。他说:“我们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成为全球性的品牌,在全球生命科学赛道中成为顶级的、深度的孵化加速器。”事实上,在过去6年里,飞镖创新研发中心从一开始就对标全球,做硬科技的颠覆式创新,做原创的策源地,做全要素的整合,做深度的孵化服务。截至今年7月,飞镖创新研发中心累计服务超过150家企业和项目,帮助企业融资超过120亿元,所培育企业累计获得80项专利、25个临床批件,并有2个产品获批上市。文字丨路小雨美编丨小H投稿邮箱丨pdst806@126.com
2023年11月8日
其他

浦东企业“全球首发”新品共赴“进博之约”

11月5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开幕。从东南亚的水果到新西兰的牛奶,从日韩的化妆品到欧美的创新药械,进博会推动一系列展品变商品,商品变爆品。作为疫情后首次全面恢复线下举办的进博会,本届展会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呢?“朋友圈”持续扩大,最大规模代表团参会本届进博会迎来了154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来宾。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国家派出了最大规模或最高规格的代表团参加进博会。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古巴总理马雷罗、哈萨克斯坦总理斯迈洛夫、塞尔维亚总理布尔纳比奇等多国领导人出席进博会开幕式及相关活动;美国联邦政府首次以官方名义参加进博会并设展;俄罗斯将在本届进博会举行500多场商务会议……国家展汇聚7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集中展示,覆盖五大洲,其中11个国家首次参展,34个国家首次线下参展。洪都拉斯、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南非、越南等5国担任主宾国。企业展吸引来自128个国家和地区的3400多家企业参展,289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数量均为历届之最;企业展览面积约36.7万平方米,特装展台面积占比近95%,创新孵化专区展览面积和项目数量较上届增加一倍。本届进博会齐聚全球十五大整车品牌、十大工业电气企业、十大医疗器械企业、三大矿业巨头、四大粮商、五大船运公司等头部企业;超过400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集中亮相,包括GE医疗的小型口袋超声、欧姆龙的第八代乒乓球教练机器人、高通的第三代骁龙8旗舰移动平台等。此外,施耐德电气将通过覆盖14大行业的零碳应用场景和升级版的“零碳城市”图景,全方位展示企业最新数字化技术;塑料和橡胶机械制造商克劳斯玛菲,将展示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的一系列解决方案。“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与最不发达国家分享发展红利秘鲁蓝莓、智利车厘子、新西兰奇异果、泰国榴莲……这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特色水果通过进博会这一重要窗口来到中国市场,不断地丰富中国消费者的“果盘子”。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不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展品纷纷搭乘“中欧班列-进博号”来到展会现场。据报道,“中欧班列-进博号”今年首次扩展到3列,货值超3.5亿元,品类和数量都创下历史新高。来自尼泊尔的客商弗兰克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参展让我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效果一年比一年好。以前不知道去哪里接订单,我们现在的订单,太忙了。”自2018年我国举办首届进博会以来,进博会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理念,发挥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功能,积极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其中,国家综合展为相关国家展示综合形象和贸易投资领域情况搭建了重要平台。企业商业展为各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共享中国发展机遇提供了重要窗口。在本届进博会国家展的72个参展方中,有64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企业商业展中,“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有超过1500家企业参展;总展览面积近8万平方米,较上届增长约30%。泰国迎来历届参展规模最大的一次,20家泰国企业组成庞大参展阵容参加进博会;太平洋中部的岛国基里巴斯带来水产品的中国首秀——携驼背笛鲷、黄鳍金枪鱼、澳洲岩龙虾、光裸星虫等8种新鲜捕捞水产品现身进博会。此外,本届进博会还将与最不发达国家分享发展红利。对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进博会还通过提供部分免费展位、搭建补贴和展品留购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推动当地特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据悉,在国家展的69个国家中有16个是最不发达国家,企业展中有29个最不发达国家。来自最不发达地区的各色农副产品、手工艺品悉数登场。浦东企业“全球首展”新品亮点纷呈在企业馆不少来自浦东的进博会老朋友也带来诸多“全球首展”“中国首发”“进博首展”。“六届元老”跨国企业GE医疗带来了光谱数字SIGNA
2023年11月6日
其他

总量刷新!最新一批GOI点亮哪些技能卡?一起来看~

中化国际、上海医药集团、美的集团、SAP、礼来公司、中兴通讯、药明康德、清美集团……来自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央企、国企以及行业领军企业,纷纷加入浦东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GOI)。11月1日,2023年度第二批15家GOI正式授牌,目前GOI累计达到90家,此前授牌的75家GOI已赋能超过3000家伙伴企业。GOI是浦东推动大企业携手创新企业共同成长的有力机制。自2021年7月正式发布以来,浦东深化推进GOI,充分发挥龙头科技企业集聚的优势,鼓励大企业投身浦东创业孵化,链接带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七位一体的创新“热带雨林”。最新授牌的15家GOI在企业能级、合作联动和建设内涵上都有所增强。如在合作联动上,有些大企业此前已与区内孵化载体深度合作,在成果项目落地、空间资源运用、提升孵化能级等方面形成强大合力;也有大企业与区国资平台联动,进一步助力提升国资公司功能多样性和行业特色性;部分企业开放创新计划联动医疗、教育、农业、金融、环境等多个界面,将成为科技创新赋能区内各项工作的纽带。最新授牌的15家GOI都有哪些新亮点?一起来看看他们各自的优势强项吧~1、中化新材料开放创新中心由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起设立,依托中化国际在新材料领域的科技创新实力和商业地位,促进科技研发资源的开放和共享;通过新材料创新中心,聚焦新材料产业链发展,赋能更多新材料产业链公司,吸引国内外高端新材料人才队伍,促进新材料产业链的聚集,实现高质量产业链集群;力争在2025年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新材料领域赋能创新中心,引领新材料产业的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实现“科技赋能新材料”的标杆示范效应。2、上海医药开放创新中心由大型医药产业集团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着力解决上海张江地区生物医药研发与中试、产业化的承接问题,进一步完善专业协同的创新转化体系,为生物医药研发型企业提供融资、知识产权运营、对接临床资源等体系化服务。结合自身产业优势,聚焦抗体与疫苗、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前沿方向,建设创新孵化平台和符合GMP要求的中试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张江研发+上海制造”一体化布局,打造国内生物医药板块布局齐全、技术领先的孵化、转化基地。3、思拓凡中国科创中心由全球知名工业、科技、医疗企业丹纳赫集团发起设立,围绕生物制药新型分子开发制造领域,建设思拓凡中国科创中心。依托思拓凡公司完善的培训资源和成熟的工艺开发平台,在浦东建立思拓凡亚洲最大的生物工艺培训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实现对生物制药紧缺人才的高端培训,助力生物制药企业加速工艺开发及产能扩大,打破基础科研、原始创新、技术人才之间的信息鸿沟,打造生物制药行业创新生态圈,推动生物制药企业在浦东集聚,立足上海,辐射全国。4、美的工业技术开放创新中心由国内家电、工业领导企业美的集团发起设立,围绕“智慧交通、工业自动化、绿色能源和消费电器”四大领域,建设美的工业技术开放创新中心。依托公司“2+4+N”全球创新研发网络、“1+N”全球多品牌矩阵等,聚焦核心部件技术与解决方案的研发,培养源源不断的新产业创新人才,形成工业技术研发规模优势,实现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商业、生态等赋能,打造全球领先全新工业技术生态,建设全球工业自动化领先水平的创新策源地。5、仲量联行未来城市开放创新中心由全球领先的房地产专业服务企业仲量联行发起成立,结合创新技术和数据智能引领房地产领域持续创新,成为科技企业探索商业地产应用的联合共创实验室。中心将基于创新实现的路径,发掘、连接技术驱动型创业公司和产业资源,引领培育一批优质科技企业加速创新步伐,立足上海打造未来城市空间发展的全新服务和体验,构建中国商业地产科技的超级生态圈。6、SAP中国研究院开放创新中心由全球知名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SAP发起设立,和浦软孵化器联合建设运营,围绕企业应用软件领域,依托SAP中国研究院创新体验中心,SAP中国研究院强大研发团队及SAP中国研究院创新生态2.0,从空间落地、技术支持、生态打造三方面推动创新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深度赋能合作伙伴、初创企业,努力做好产业生态构建者、技术创新集散地、行业发展推进器。7、上汽通用汽车新动能金桥开放创新中心由中国汽车行业领军企业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发起设立,金桥股份共同建设与运营,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等领域,依托上汽通用在乘用车领域领先的研发能力、严谨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强大的供应链、经销商网络,加速对汽车新赛道、新场景方面具备规模化潜力项目的赋能,与生态合作伙伴形成合力,推动新能源、智能网联产业在浦东集聚。8、礼来中国创新合作中心由全球制药行业龙头企业礼来公司成立。为促进礼来全球制药经验与中国本土创新研发的高效结合,通过自身建设主体的模式,推动中国医药产业加速发展,持续加码本土医药创新合作。中心计划从技术赋能、投资赋能、商业赋能层面着手,大力扶持本土创业企业,目前已与众多本土生物制药企业建立良好战略伙伴关系。9、中兴通讯开放创新中心由国内通信技术领域领导企业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发起设立,以中兴通讯上海研发中心园区作为载体,联合森汰创新创业中心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产业融通平台、企业孵化平台、人员赋能平台等。依托中兴通讯自身的专业优势、平台优势、财务优势、人员优势、市场优势和资源优势,为合作伙伴提供研发支撑、市场共育等全方位服务,赋能中小企业,为其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市场及研发基础。10、新智认知产业智能创新中心由国内知名能源企业新奥集团下属上市公司新智认知创建,依托新奥集团深厚的产业基础、丰富的科技产业孵化经验和专家资源,结合新区产业方向和企业发展实际,围绕企业安全生产、智慧园区、应急指挥调度以及跨业务领域,打造可持续的产业智能创新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项目孵化、科技服务、成果转化、产业对接、投融资等全方位服务支持,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有机融合,深度参与和融入全球科创中心建设。11、密尔克卫全球创新中心由全国最大危化品物流民营上市公司密尔克卫化工供应链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的,计划围绕危化品化工供应链领域建设的中小微企业孵化基地,依托公司智能化和信息化科技平台,实现对本领域合作伙伴赋能,打造全球范围内以货运代理、仓储和运输为核心的一站式化工供应链服务建设,并带动产业链的迭代和升级,推动危化品化工供应链企业在浦东的聚集和发展。12、威盛电子上海开放创新中心由电子信息产业领军企业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张科垚坤基金共同发起设立,计划围绕芯片、人工智能、物联网和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建设配备科创项目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开放式办公场地、快速原型实验室等。依托威盛电子的产业资源、创新网络和技术平台,对硬科技创新项目进行深度赋能,在应用场景定义、技术和研发等各个方面提供平台化指导和支持,加速项目实现产品落地和产业化,推动产业人才和产业集群在浦东集聚。13、药明康德新药研发开放创新中心由国内药物研发服务领军企业药明康德发起设立,计划围绕生物医药领域,建设开放创新药物研发平台,依托公司技术赋能领域、投资赋能资源、生态圈赋能平台等多方优势,实现激发新药创新,打破行业壁垒的目的,助力中小企业,打造创新生态圈,推动医药行业领域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浦东集聚落户成长。14、清美开放创新中心由生鲜制造行业领军企业清美集团发起设立,计划围绕数字农业、智能制造和未来食品领域,建设面向生鲜领域开放协同的创新网络,推进多元化产业前瞻性布局,带动全产业链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开放创新全面提升。依托清美全产业链能力优势,力争打造现代农业产业新高地、食品科技创新“试验田”和时尚消费品产业先行区,赋能产业链上下游全要素数字化转型升级,厚植生鲜全产业链生态,推动新食尚产业在浦东创新集群。15、通用人形机器人开放创新中心由本土机器人领军企业傅利叶智能发起设立,围绕人形机器人本体,突破人形机器人用控制模块、关节模块、躯干模块等最优设计,攻克机器人用核心零部件,同时发展语音交互、情感交互等AI大模型,支持人形机器人在多行业场景应用,打造浦东新区通用机器人国家引领性新型研发机构,促进上海市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跃升。以张江机器人谷为核心,不断吸引行业中高端人才、上下游企业汇聚,形成人形机器人行业生态。文字丨树丫儿美编丨小H投稿邮箱丨pdst806@126.com
2023年11月3日
其他

改革大舟驶入深水区,试看浦东“破”力!

今年正值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10周年,“试验区”变“高产田”的时代凯歌响彻大江南北,浦东引领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步伐一刻也不曾懈怠。科技创新利刃之下,旧有的制度坚冰正土崩瓦解,新秩序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进出口、产医融合、数据交易、存量土地盘活、揭榜挂帅……浩瀚冰原之上,浦东制度破冰之舟再次星夜兼程。新的一期《浦东科技》杂志正是为读者精心编纂的一本浦东破冰日志。翻开这一期杂志,你会看到,生物医药制度创新如何让创新链与产业链之间冰消雪融;你会看到,数据交易产业面临的“确权难、定价难、互信难、入场难、监管难”,如何在清晰的交易规则下迎刃而解;你还会看到,新型研发机构如何实现惊鸿一跃,助力早期原创技术跨越“死亡之谷”……锋面策划1、《生物医药,坐看云起时》对标欧美市场,“中国药”逐渐由“跟跑”实现“并跑”甚至在部分领域进入“领跑”阶段。“低垂的果实”越发难觅,产业创新逐渐走入“无人区”。这对制度监管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加强耦合协同,使之产生新的火花是关键。“把区内分散的各类要素,通过制度设计、机制保障、服务跟上,真正让创新链和产业链耦合在一起,形成化学反应,提高创新效率,增强产业韧性。这是制度层面要去推动与思考的。”浦东新区科经委总工程师凌刚称。产医融合或是使创新要素耦合的方式之一。浦东医院院长余波在“十三五”期间就将产医融合定位为医院的核心发展战略之一。该院陆续与区内的创新器械企业或是签订战略合作,或是深度打造合作创新“哑铃”模式,与企业共建转化医学联合研究中心、创新概念验证中心等。在一场场实战中,医院的创新和转化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在区内医院中已名列前茅。“浦东对于生物医药前沿产业的深刻认知将会是它最大的吸引力。”药明巨诺政府事务和公共关系部执行总监孙静坦言,产业列车的快速发展,既需要高速公路,也要有红绿灯:每一项制度的突破,一则要求政策制定者对于事权本身要有充分的技术评估;二则要求相关部门必须有充足的业务知识储备来预判潜在的风险点,并建立起相应的风险处理预案;三则要在前两点的基础上,形成事前的监管体系。“这种能力,绝非短期内可以建立。需要长期积累,并持续做好攻坚准备。”孙静称。2、《探路数据交易的“上海方案”》当下数据已“升格”为第五生产要素,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全新引擎。如何紧扣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局,将数字经济顶层设计这幅宏伟蓝图转化为一幅幅数据交易产业发展施工图,成为上海的必答题。国家将上海数据交易所落户浦东,与浦东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引领区,担负着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地的战略定位密不可分。上海数交所率先针对数据交易全过程提供一系列制度规范。“数据既然能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那么能否作为资产呢?”“如何把原始数据从无需求、无价值,或者尚处于隐形价值的状态中,显性化、资产化?”“能否将数据资产纳入企业的资产报表?”上海数交所副总经理韦志林介绍,“我们所做的制度创新中,很多都在围绕着数据流通的内生动力机制的形成而努力。”3、《寸金之地,存量突围》作为产业要素重要的空间载体,土地供给是地方招商引资的命脉,更影响到一个区域未来产业发展能级。伴随着新一轮“腾笼换鸟”,由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的园区开发运营纷纷突破制度天花板,向存量要“增量”,为制造业落地攻坚行动腾出空间。“无论是‘工业上楼’模式,还是孵化、加速、投资模式,都是外在的形式和手段。”自贸壹号园区开发运营商星北集团CEO吴海侠认为,存量土地盘活的核心问题是在原来的旧土地带来项目,同时让项目取得成功、园区招满、投资商退出、产生税收,最终才算完成土地更新、存量土地盘活。4、《浦东揭榜挂帅那些事儿》浦东发展至今,科技资源实力雄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发展领先,但与全球发达国家创新先进区域相比,科技成果转化的能级和活力仍然不足,根本原因在于从源头创新到产业化的路径上存在着重重堵点。推动早期原创技术跨越“死亡之谷”,不仅需要政策、资金、技术等资源支持,更亟待按科技创新规律和市场规律推动早期成果实现“惊鸿一跃”的有效助力机制。在长三角国创中心副主任、上海长三院党委书记谭瑞琮看来,“拨投结合”聚焦的是前沿早期风险度高、市场投资判断失灵,但可能对未来产业产生颠覆性影响的一类技术。5、《风起桂花香,浦东破题引领区建设的起手式》浦东的改革走到今天,面对的更多是难点、痛点,瓶颈、困境,以及自身体制机制带来的障碍。这两年,改革似乎越来越难了。难在创新,难在集成,难在自己打破自己。对浦东的科技产业而言,不仅仅是要创新,还要引领,要成为新的世界标杆。通过自费改革、自觉改革和制度创新,实现经济体制转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大胆推动根植于上海和浦东实际的具有原创性的体制建设,保持制度设计的先进性,体现重点攻坚的先发效应,这是浦东创新改革的应有之义。特别报道《“诺贝尔奖”还能搞笑?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每年10月,哈佛大学桑德斯剧场都热闹非凡,在这里,搞笑诺贝尔奖(Ig
2023年11月2日
其他

一年一度滴水湖“神仙打架”,全球百位顶尖科学家如约奔赴

Fujita):世界著名化学家、2018年沃尔夫化学奖得主,他提出的金属导向组装原理,为合成超分子结构找到了更简单、高效的方法。米夏埃尔·格雷策尔(Michael
2023年10月31日
其他

出海首捷!君实生物又一里程碑

202310月29日下午,浦东企业君实生物发布公告,其自主研发的抗PD-1单抗药物特瑞普利单抗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意味着我国首个自研自产创新生物药出海宣告首捷,也标志着鼻咽癌中国治疗方案获得国际权威机构认可,有望为全球鼻咽癌治疗方案树立新标准。PD-(L)1是近年来全球最热门免疫疗法靶点之一。PD-1是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一种,通过调节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治疗肿瘤,也被认为是未来治疗多种癌症的最有希望的药物之一。临床研究表明,其应答之广度、深度和持久性均十分罕见,可以对应十余个肿瘤适应症且毒副作用较低,因此成为近年来肿瘤免疫疗法研究的热点。自首个国产PD-1单抗药物诞生以来,国内相关药企在肿瘤适应症拓展、联合治疗、医保支付、创新出海等进展备受关注。除了君实生物,百济神州、信达生物、恒瑞医药等国产PD-1药企纷纷向海外布局。特瑞普利——国产首个单抗药物特瑞普利单抗是中国首个批准上市的以PD-1为靶点的国产单抗药物。2018年,用于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的特瑞普利单抗获批上市,一举打破国外垄断,成为我国首个国产的PD-1抗体药物。这一年也被视为国内PD-1单抗上市的元年。此前,两家国际老牌生物医药企业施贵宝与默沙东的PD-1单抗药品Opdivo和Keytruda先后在国内获批上市。其中K药在国内获批上市同样用于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特瑞普利在国内获批上市后,其药价不到同类进口药的三分之一,打破了进口高价药的垄断地位。根据《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特瑞普利单抗实现销售收入约4.47亿元,同比增长约50%。截至报告期末,特瑞普利单抗已累计在全国超过四千家医疗机构及约两千家专业药房及社会药房销售。截至目前,特瑞普利单抗已在中国获批6项适应症,包括既往接受全身系统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治疗,既往接受过二线及以上系统治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治疗等。此次出海获批的鼻咽癌适应症也已在国内获批,并已纳入国内医保目录。据悉,特瑞普利单抗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三项适应症为黑色素瘤二线治疗、鼻咽癌三线治疗和尿路上皮癌二线治疗。2021年2月,特瑞普利单抗(拓益)被批准用于既往接受过二线及以上系统治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成为全球首个获批鼻咽癌治疗的抗PD-1单抗。2021年11月29日,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拓益)联合顺铂和吉西他滨用于局部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一线治疗的新适应症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历经8年临床研究,填补美国鼻咽癌治疗空白“毫无疑问,特瑞普利单抗将成为美国新的标准治疗方案。”参与特瑞普利单抗出海美国临床研究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徐瑞华表示,“特瑞普利单抗鼻咽癌适应症获FDA批准,意味着美国病人一旦患上鼻咽癌,如果既往没有做过治疗的患者,就用特瑞普利单抗+化疗;如果既往已经做过化疗,需要做后线治疗的,就要用特瑞普利单抗单药进行治疗。”记者了解到,鼻咽癌是一种发生于鼻咽部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20年鼻咽癌在全球范围内确诊的新发病例数超过13万,中国的新发病例约占其中一半,中国的死亡病例数也位居全球第一。由于原发肿瘤位置的原因,这种疾病很少采用手术治疗,局部疾病患者主要采用化疗及放疗治疗。此前在美国,尚无免疫疗法获批用于治疗鼻咽癌。随着特瑞普利单抗成功在美国获批,特瑞普利单抗也将成为美国首个且唯一用于鼻咽癌治疗的肿瘤免疫药物,填补美国鼻咽癌治疗的空白。相关临床研究数据显示,特瑞普利单抗联合疗法使患者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48%,死亡风险降低37%。此外,接受该联合疗法治疗的患者可获得更高的客观缓解率(ORR),更长的持续缓解时间(DoR)和更高的疾病控制率(DCR),且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据悉,特瑞普利单抗针对鼻咽癌适应症的临床研究自2015年拿到临床批件,2016年3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第一个病人用药,到获FDA批准前后历经8年。“中国创新药走向国际,是一个系统工程,从药品生产到质量控制,再到临床试验的设计、过程管理等,要求所有的参加单位都要合乎FDA要求,路程非常漫长。特瑞普利单抗出海获批说明中国的临床研究达到了国际最严格标准的要求。”徐瑞华说。海外上市节点回顾作为一种广谱抗肿瘤疗法,君实生物已就特瑞普利单抗在全球(包括中国、美国、东南亚及欧洲等地)开展了覆盖超过15个适应症的40多项临床研究。此前,业界对特瑞普利单抗在鼻咽癌治疗获得国际认可寄予厚望——中国方案的出台有望为全球鼻咽癌治疗树立新标准。2020年9月,特瑞普利单抗用于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突破性疗法认定,成为首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突破性疗法认定的国产抗PD-1单抗。2021年3月,君实生物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滚动提交了特瑞普利单抗用于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特瑞普利单抗也成为首个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上市申请的国产抗PD-1单抗。2022年12月和2023年2月,欧洲药品管理局(EMA)、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管理局(MHRA)分别受理了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顺铂和吉西他滨用于局部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一线治疗以及联合紫杉醇和顺铂用于不可切除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的一线治疗的上市许可申请(MAA)。截至目前,该药已在黏膜黑色素瘤、鼻咽癌、软组织肉瘤、食管癌及小细胞肺癌领域获得FDA授予的2项突破性疗法认定、1项快速通道认定、1项优先审评认定。此外,特瑞普利单抗已累计获得欧盟和美国药品监管机构授予的6项孤儿药资格认定。生产基地已获FDA许可前检查早在药物的临床前阶段,君实生物就提前布局生产基地。2023年5月,针对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吉西他滨/顺铂作为晚期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一线治疗和单药用于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含铂治疗后的二线及以上治疗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FDA已经顺利完成对公司生产基地的许可前检查。据君实生物方面介绍,临港生产基地按照国际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进行建造,也让君实生物未来管线上的产品能够达到美国、欧盟等国际质量标准。据悉,君实生物在苏州吴江和上海临港分别拥有2个生产基地。其中,苏州吴江生产基地已获GMP认证,拥有4500L发酵能力;上海临港生产基地按照CGMP标准建设,目前产能42000L。文字丨树丫儿美编丨小H投稿邮箱丨pdst806@126.com
2023年10月30日
其他

双向奔赴的跨越,全球科创社交网络来了!

风险投资人、企业创始人技术精英、政府官员……无数优秀人才在这里集聚大咖洞见、使领馆分享圆桌对话、科创项目展示……开放的文化与多元背景的人才交流不断激发着与会者的创新思维10月27日下午,张江丹桂路,璞跃中国长三角区域创新中心充满时尚设计和创业氛围的大厅里,人头攒动,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们或坐或站,三三两两,正热情交谈着。这里即将举行一场科创盛会——“Global
2023年10月27日
其他

他为折翼者“智”造翅膀

37岁的新上海人吴正安是一名软件安装技术员,他有一只“钢铁侠”般银光闪闪的左手,这让他在人群中显得极为别致。“这只特殊的手让我的左肢能力能够恢复到50%,可以帮我完成打字、手机解锁、开瓶盖等动作,恢复了我的工作能力和生活信心。”吴正安笑言,并抬起左手,指挥“银手指”快速伸缩,“不仅不难看,还很酷,对吧?现在,在公共场合穿短袖,我也没什么心理压力。”近日,发表在《科学·机器人》杂志的论文显示,来自瑞典、意大利、澳大利亚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首次成功将仿生手长期集成到佩戴者的神经和骨骼系统中。他们开发了一种神经肌肉骨骼植入物,将佩戴者的神经系统与假肢的电子控制系统连接起来,并通过骨整合将假肢附着在骨骼上。首个接受这种仿生手的是一名瑞典女性,她已舒适地佩戴该假肢长达三年,假肢和残肢间实现了高度融合。然而,进口仿生手价格高昂,如何用更低的价格,让高质量的仿生手走近千万上肢残疾人,带来更得体的生活?这是上海傲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OYMotion,简称傲意科技)创始人、CEO倪华良长期思考的问题:“过于昂贵的产品,政府和个人都很难承担。”01浦东,是起点,也是归巢2019年一天傍晚的七点,倪华良准时守候在屏幕前。这一天的《新闻联播》有6秒属于傲意科技产品。此时,距离倪华良在地下室捣鼓出第一个肌电传感器原型,已过去整整6年。他喜欢摆弄各类零部件,办公室像是一间科技狂人实验室。“让上肢残疾人也可以弹钢琴,这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倪华良的声线舒缓、谦逊。大学毕业后,倪华良开始在张江从事芯片行业。国内外兜兜转转14年后,他又回到浦东张江,于2015年成立傲意科技。“我12月24日离开之前的公司,圣诞节都还没有过完。12月28日,我就上了回国的飞机,当天是我37岁的生日。”他兴奋地回忆,“在回国的飞机上,我产生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感觉。但既然两条腿都跨出来了,便只能走向不明朗的前路。”拥有多项全球发明专利的倪华良,在国外也有过短暂的创业经历。即便是在高通加拿大分公司担任主任工程师后,他心中也依然跳动着创业的火花。如今,傲意科技拥有独立研发自有知识产权的一款产品——傲翼™(OHand™)仿生手(下文简称OHand),打破外国公司市场垄断,费用降至进口产品价格的约15%。“我们产品的性能可以直接和欧美产品媲美。”倪华良表示。与传统的假肢不同,OHand通过内部触点来感受皮肤上的电流,其信号传感器可以跟踪皮肤形态的变化,以及肌肉传输与手指运动传达出的意图信号,并将这些信号通过皮肤发送到仿生手指。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6月,这款产品是唯一进入中国残联辅具中心目录的智能仿生手,傲意科技和中国肢协还联合发布了《智能控制仿生手》团体标准。OHand智能仿生手亮相2023中国工博会张江科学城展区02感、知、动三步造“翼”,失去上肢也能穿针引线2018年,OHand仿生手V0.9版本完成研发。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视频显示,上肢残疾人除了能够用OHand拿水杯、取鸡蛋、叠衣服外,还能完成穿针引线、用筷子夹黄豆、用键盘打字、玩魔方等精密动作。该使用者还完成了15公斤的承重挑战。其实,在2017年之前,从工程师转型创业的倪华良主攻底层技术,公司拥有国际领先的神经信号传感器和AI算法技术,“但如何将技术应用于市场,我们没有确切思路”。倪华良回忆,直到傲意科技参加亚洲消费电子展,他发现,用手势控制的机械手玩具成为人们前来问询的热点。将肌电手势交互技术应用于义肢领域,绝佳的技术落地场景出现了!在传统义肢市场中,要么价格过高,动辄几十万元,要么技术含量较低,能够辅助生活的程度有限,“这给我们留出了很大的创新空间”。2017年,OHand智能仿生手完成样机开发。这是倪华良带领团队,不懈完善“感、知、动”三步造“翼”法的成果。“感”指肌电信号采集。失去身体执行部位的患者,其中枢神经发来的指令依然可以传输到残肢上。“我们通过生物传感器解读残肢神经信号,再传输给机械手执行。”倪华良介绍。人体生物信号为微伏级别,采集难度很大。对此,傲意科技自主研制了肌电传感器阵列,实现了无创高精度信号采集,“如同麦克风阵列的肌电手环可以放大各个方向的声音”。从大脑发出指令到做出动作,OHand的时延只有0.8秒。“‘知’是三步中最难的。”倪华良表示,让仿生手准确识别患者的动作意图是这一产品的“智能”担当,“因为神经信号会随着疲劳度、注意力的变化而变化,而让上肢残疾人重新想象对手的控制也有困难。”技术积累有了用武之地。傲意科技自主研发了OTrain肌电手势模式识别AI平台。在该模式下,OHand可记录用户的肌电信号,并保存至肌电数据库。随着数据量增大,手势识别模型将越发准确,通过OHand的不断进化,实现“千人千手”。“AI技术的加入可以让假肢更‘听话’,在改变残疾人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改善行业产品缺失智能化技术的情况。”倪华良感慨。最后,如何在方寸之间让仿生手“动”起来?微型马达是一个关键制作环节,且长期被国外垄断。“正好我的一位师兄专精于此。”倪华良说。通过合作研发,傲意科技全兼容可替换国产微型电机模组问世,价格仅是国外同类型电机的10%到15%。除了芯片、电池,OHand的其他部分已经实现国产化。据悉,包含280多个零部件的OHand可做出20多种手部动作,技术指标已达到和部分超过国际竞品。目前,俄罗斯、土耳其、印度、沙特等国均有傲意科技合作伙伴。03重启百段人生,飞向更辽远的天空“科技向善”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倪华良认为,这四字也是科技发展的应有之义。近年,傲意科技向上海、江苏、浙江、四川、广东、中残联、国扶办等地区和机构,捐赠了超百台智能仿生手,帮助更多人爬出了人生最低谷。“这只智能仿生手给我打开了一扇生命之窗”,是OHand使用者们共同的心声。本文开头提到的吴正安是傲意科技公益助残项目参与者之一。3年前,他因事故失去左手,更“失去了整个世界”,直到偶然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看到了OHand。“训练两个小时就能用,磨合一周后,它就成为了我身体的一部分。”他表示。安装仿生手后,他在广西顺利上岗,成为一名快递小哥,“有些人会好奇地问我怎么操纵这只手,更多人只是瞄一眼,生怕多盯几秒会让我不适”。通过这只特别的手,不幸失去双手的王超峰实现了数十年未完成的愿望——给女儿的试卷签上自己的名字,给风雨相伴的妻子一个深深的拥抱……下图中则是吴刚,四川残疾人艺术团签约歌手、傲意科技智能康复之友公益项目获捐者之一,在四川省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五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献唱。今年6月,傲意科技团队还迎来了一名玻利维亚的上肢残疾人士。他慕名来到傲意,定制了一台OHand智能仿生手,从而重新获得了用右手写字、握手等能力。科技给予人类最好的礼物是希望。公开数据显示,全球上肢残疾人数超过5000万。倪华良正和他的团队继续施展创幻为真的“魔法”,将希望与新生之光照亮更多“折翼者”的生命。放眼国际,著名仿生手生产厂家包括德国的Ottobock、冰岛的Ossur。前者有百年假肢制造历史,后者已在美国上市。“国际上此类产品没有用到肌电信号的智能识别技术,导致患者培训期长,且可能所想非所动。”倪华良若有所思,“我们可以是那条搅动水面的鲶鱼!”倪华良似乎看到,行业机遇正摆在自己面前。未来,傲意科技将继续深耕OHand科研与生产,提升防水、弯曲和旋转腕关节等性能,并使AI算法更精确。与此同时,公司将提供更多的智能康复训练和日常辅具产品,帮助患者实现生活自理。文字丨周小玥美编丨小H投稿邮箱丨pdst806@126.com
2023年10月26日
其他

全国29家头部信息安全创新力量齐聚浦东张江!

网络安全芯片、信息安全模组与终端、信息安全软件与服务、信息安全服务与测评……10月24日,以“聚力安全、共筑发展”为主题的张江高科895创业营(第十三季)信息安全专场正式开营。经过层层选拔,来自全国各地的29家信息安全企业入选本季895创业营。现场,浦东新区副区长吴强为新一季895创业营营长授旗。01新变量带来新机遇,信息安全赛道空间广阔相关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信息安全产业呈现良好势头和发展韧性,在数字经济中的占比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报告(2023)》,2022年我国GDP达121万亿元,其中数字经济规模约50万亿元,占比达41.5%。网络安全产业规模约900亿元。而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信息安全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收入达856亿元,同比增长10.8%。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不断深入发展,网络安全事件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信息安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从产业发展实际来看,对信息安全的新需求还在不断涌现。如何以高水平信息安全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以浦东新区工业4.0时代的智能工厂、以智能网联汽车为代表的智能硬件设备为例,这些产业在信息安全层面都将会遇到新课题。针对新技术的出现给整个数字系统带来的新变量,在开营仪式的圆桌讨论环节,安般创始人汪毅、数安云智创始人徐刚、上海联通信息安全部技术专家徐文涛、容亿资本合伙人闻茗萱、安恒信息高级咨询专家曹易、斗象科技创始人谢忱等与会者普遍认为:当下AI大模型的蓬勃发展将深刻影响网络安全产业,未来可能会催生一些新的安全敞口和攻击手段,网络安全产业将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企业源源不断地涌现。一直以来张江高科十分重视产业培育,已搭建“平台+基金+基地”三位一体的张江高科895国家级孵化器。而895创业营是895孵化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重磅打造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依托张江科学城的产业优势,近几年895创业营先后举办了集成电路、医疗健康、未来车、蓝天梦等专场。895创业营本季聚焦信息安全产业,帮助优质创新企业在张江高科布局的产业矩阵中汲取能量,助力数字经济开启安全和发展的双轮驱动模式。张江管理局副局长付军表示,895创业营已经举办了十二季,见证了不同细分领域很多优秀创业企业的崛起和成长——在895创业营的平台上,这些企业得到了宝贵的资源;形成了孵化、赋能、加速育成的完整链条,成为张江科学城打造世界级创新生态圈的重要举措。张江科学城集聚了全球信息安全领域各种类型的人才,有技术创新优势、产业集群优势,企业之间形成了互相协同、互相支撑的“朋友圈”,能够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支持,共同推进产业发展。02全国29家信息安全创新力量入营,最年轻创业者是95后本季入营的29家信息安全企业分布在网络安全芯片、信息安全模组与终端、信息安全软件与服务、信息安全服务与测评等细分领域,其中不少企业还参与过国家级的安全服务项目。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来自闵行的上海蜚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蜚语”),是一家孵化自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的创业公司,主要聚焦在软件和代码安全领域,为客户提供自动化代码服务,帮助用户持续改善软件产品质量与安全。据悉,蜚语的核心产品——完全自研的国产化静态代码分析平台-Corax,自推出以来,已经为国防军工、能源电力、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互联网、物联网、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多个标杆客户实现落地服务,并多次在关基、信创、绝密等重要安全领域实现SAST产品的国产化替代。提及本次从闵行来到浦东参加895创业营的目的,蜚语创始人束骏亮直言,来到895创业营是为了结识更多的同行伙伴,打开市场。张江作为上海的科创高地,聚集了一大批半导体、医疗器械等企业,这些企业都是蜚语的目标客户。“我们最想要的还是跟产业进行沟通,这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产业的需求,更好地孵化和迭代产品,服务企业用户。”束骏亮表示。“信息安全就像是一个木桶,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少,它需要软件、边界防护、运维等多种产品或者多种环节,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保证信息安全。我们参加这个活动更多地是为了和同行企业互相交流,探讨出合作方案。”本季最年轻的95后创业者——上海安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般科技”)创始人汪毅表示,对于一个做技术软件的初创企业来说,前期研发投入非常大,安般科技现在的研发人员已经超过100人,需要一些社会资本的助力。参加895创业营,不仅可以让安般科技了解资本市场运作过程,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常见的公司治理体系。这也是为公司后续发展做更多的学习和储备。成立于2018年的安般科技,以当代智能模糊测试技术和程序分析技术为核心,以软件全流程负面测试为研发方向,是国际首批、国内首家从事商业化智能模糊测试技术的科技公司。作为软件负面测试行业的领跑者,安般科技曾多次承担国家科技部重大课题研究任务,凭借卓越的技术创新能力获得了“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等认证。03盘活产业上下游协同优势,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每一个入营企业都是我们潜在的投资标的,此外,我们还会帮他们精准对接外部的投资机构,匹配企业所需的空间载体,对接政府产业资源等等。”张江高科895孵化器负责人陈海玲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盘活产业上下游协同的优势,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本季895创业营邀请工信一所、中国联通、斗象、安恒信息等机构和行业明星企业共同发布业务需求,各方联合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近年来,面对日益增长的安全风险挑战,中国联通作为网络安全现代产业链“链长”,通过自主创新加生态协同,已经初步构建“云网数服”一体化网络安全纵深防御体系,全力筑牢数字安全屏障,护航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海联通副总经理邵丹认为,张江高科895创业营信息安全专场为信息安全领域的初创企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相信创业者们在协作、共享的环境中,可以与其他企业、行业专家和投资者共同探讨和解决信息安全领域的挑战,对提升国家网络信息安全起到积极作用。未来,希望能激发创业者们的创造力,整合网络安全生态链,共同协作,加速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据悉,895创业营自2015年启动以来,入营项目已达355个。其中,80%的企业获得社会融资,18家企业获得张江高科投资,1家企业已上市,3家企业已经递交申报材料,30家企业拟在未来三年内冲刺科创板,项目总估值达1500亿元。目前,895创业营已经涌现出纽脉医疗、伟测半导体、黑芝麻智能、达观数据、沈德无创时代、御风未来、涵涌科技等一大批明星企业。文字丨路小雨美编丨小H投稿邮箱丨pdst806@126.com
2023年10月25日
其他

IVD“退烧”之后新蓝海在哪?

体外诊断(in
2023年10月24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上海体外诊断标准化与一致化中心落地张江

近年来,我国针对体外诊断常规项目的建立、引进、推广,研发了大量标准程序、标准方法、标准物质,标准化工作成果显著。但随着科学研究、临床实践走向纵深,体外诊断项目日益增多,标准化及标准物质等方面依然存在短板弱项亟待解决。10月22日,2023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同期活动首届上海体外诊断创新大会在张江科学会堂举办。大会活动现场,“体外诊断一致化与标准化联合实验室”及“上海体外诊断标准化与一致化中心”宣布正式成立落地张江,将促使医产两端产生合力为体外诊断行业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标准、新理论,开辟行业全新标准化路径提供必要支持。并将合力助推浦东体外诊断(IVD)行业的创新发展,为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强基赋能注入新动能。
2023年10月22日
其他

抢先布局数商产业“新赛道”,浦东数商云港今日正式启用!

当前,人类社会已从信息化时代逐渐进入数据时代,数据流正成为激活人流、物流、技术流、资金流、商贸物流的关键载体。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可观的红利。数商产业应运而生,成为具有巨大潜力的“新赛道”。“浦东数商云港•TDB唐镇数商谷”已初建成,于今日(5月12日)在唐镇举行启用仪式。“电商集聚”向“数商云集”升级,打造数商高地近年来,浦东集聚了百度飞桨、阿里平头哥、IBM、微软、达观数据、七牛云等代表性头部企业,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集聚发展。但是,对于如何规范地处理数据甚至交易数据,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目前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就在不久前,浦东发布了《张江数据要素集聚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浦东将以张江科学城为载体,构建“一核三园两港”空间布局。其中,“两港”之一就是浦东数商云港,它正从“电商集聚”向“数商云集”升级,打造数据要素产业全链条服务的数商高地。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唐镇牢牢抓住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时代机遇,集聚了1000余家电商企业,实现了4000多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完成了近40亿元税收。这样扎实的电子商务产业优势基础,为唐镇抢先布局数商产业“新赛道”,由“电商集聚”向“数商云集”升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参加此次启用仪式的领导及嘉宾实地参观浦东数商云港在此次“浦东数商云港•TDB唐镇数商谷”启用仪式上,唐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礌在致辞时介绍了“浦东数商云港•TDB唐镇数商谷”今后的三个着力点。塑造以“数据交易服务”为核心的数商生态全面拥抱数商新时代,逐步建成“数商集聚、生态完备”的专业服务体系,构建“10+2+5”T型数商产业生态。建设数据赋能平台数据交易服务商以专业赋能数据流通,以数据赋能经济发展,引导互联网平台加快转型升级,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双向奔赴、互为促进。打造数商产业创新发展的策源地落实新政策,宣传新理念,推动新模式,让浦东数商云港成为沟通合作、思想碰撞、策源创新的重要平台。“浦东数商云港是为数商企业打造的一个交流平台,今天的启用仪式是唐镇构筑数商发展高地的一个起点。”王礌表示,未来,浦东数商云港将发展成为数据资产快速流转、创新创意层出不穷、企业发展活力无限的产业发展功能平台,助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商产业集群。数据要素交易市场与数据要素产业发展在本次启用仪式之后的主题演讲环节,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和商业智能系教授、上海数据交易所研究院院长黄丽华就数据交易最新进展,做了题为《数据要素交易市场与数据要素产业发展》的主旨报告。黄丽华分别用“举旗定向”“呼之欲出”“指日可待”三个词来形容当前中国的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产业发展状况,以及数据资产化。关于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情况,黄丽华认为,去年底国家发布的“数据二十条”为数据交易场所的发展举旗定向。她强调,在国家层面,要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要素市场运行体系,严控交易场所数量;同时构建多层次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两级市场,明确三类场内建设主体,促进区域性数据交易场所和行业性数据交易平台与国家级数据交易场所互联互通。今年3月10日国家数据局成立,这意味着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和监管体系建设开始了。黄丽华认为,对比其他要素市场发展历程,数据要素市场正处于从“批复成立交易所”
2023年5月12日
其他

擂台收官!回眸“创·在上海”浦东分赛点精彩一瞬

4月11日,2023年“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暨“智汇浦东·创见世界”浦东新区创新创业大赛圆满结束。今年大赛是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疫情后首次迎来的线下路演模式的“双创”盛会。在市科委、新区科经委指导下,大赛呈现出许多创新模式,企业参赛积极性也明显提高。新区今年共有1566个项目报名参赛,充分聚焦在六大硬核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浦东新区共设17个分赛点,其中常规赛赛点15个,生物医药专题赛赛点2个。常规赛中,承办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赛事的共有12个赛点,包括Vπ张江孵化器、浦软孵化器、莘泽孵化器、盛大天地·源创谷、极喀孵、北航天汇、维亚孵化器、阿里云·张江、创智空间、COCOSPACE康桥创新中心、创享梦空间、启迪之星(上海·新智);承办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领域赛事的主要有3个赛点,包括康桥创业园、贺海孵化器、晟唐孵化器。生物医药专题赛赛点为衍禧堂和谦岩。今年大赛不仅汇聚了丰富的科创资源,各分赛点也结合自身的行业领域优势为科技创业者提供了赛事辅导以及展示产品和技术的舞台。更重要的是,针对参赛企业拿出的“看家本领”,各分赛点提供了“全程陪伴式”服务,赛前-赛中-赛后全流程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温度、有专业的保障。“观察员”制度的首度运用,也促进了赛点交流和相互学习,提升了赛点的服务质量,保证赛事过程的公正公平。面对中小微企业复杂多变的发展需求,各分赛点提供了包括投融资对接、政策支持、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等特色服务。Vπ张江孵化器和康桥创业园已承担了多年的大赛分赛点工作,两个赛点本次大赛都分别设置了4个赛场。Vπ张江孵化器从政策端、资本端、服务端多个维度,结合Vπ张江科投旗下投资、贷款、培训等创新要素环节,为参赛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和跟踪。康桥创业园充分依托张江康桥良好的产业环境基础,以大型科技企业为背景,结合康桥在先进制造技术机器人产业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企业,给参赛企业发展提供创新创业辅导。浦软孵化器除了提供金融、政策、投资对接等服务,还与亚马逊云科技(AWS)的云创计划展开了合作,共同为参赛企业提供“云服务”。服务内容不仅包括提供免费的起步云资源服务,还可为初创企业提供“赋能型”的合作模式,提供云技术和创业咨询。在贺海孵化器分赛点,“大企业资源对接”的指引牌则进一步展现了对协同创新和开放式创新的探索。本次大赛的参赛等候区内,贺海邀请了开能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席,为参赛企业提供大企业资源对接的特色服务。参赛企业的优秀资源引入大企业,将共同推动智能制造和节能环保行业的创新技术发展。据了解,本次大赛已有相关参赛企业与开能集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作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上海的创新创业基地,北航天汇上海创新中心负责人表示,通过大赛一方面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产学研合作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挖掘具有潜力的企业,并与浦东大飞机产业联动,对接上下游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衍禧堂和谦岩作为此次生物医药专题赛分赛点为生物医药领域内参赛企业和团队提供了专业的辅导培训、路演服务。据了解,两个赛点的参赛企业中有不少是来自他们园区内的在孵企业,赛点负责人也表示希望可以为参赛企业对接自身行业领域的优势资源。谦岩在赛点专门设置了“创新创业服务点”,邀请了生物医药领域的专业服务机构,现场与参赛企业交流对接,为其提供不同类别的咨询服务,包括小动物实验、生物医药进出口等,满足生物医药领域参赛企业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文字丨科Way美编丨小H投稿邮箱丨pdst806@126.com
2023年4月11日
其他

深耕五医融合,上海国际医学园区二十岁再出发

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东院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已投入运营上海交大医学院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正加速建设近百家上下游企业形成细胞与基因治疗全产业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科创集聚区指日可待今天下午,上海国际医学园区成立20周年主题大会在张江科学会堂盛大举行。2003年,怀揣着“守护健康、发展产业”的初心与使命,上海国际医学园区(以下简称“医谷”)在南汇区周康地区正式开园。自开园起,医谷便致力于“医学、医疗、医药、医械、医养”五医空间规划的打造:包括医学院校区、高端医疗服务区、医学研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区、医疗器械产业区、医学康复区等。大会上,张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涛在致辞时介绍说,经过20年的发展,医谷已吸引了包括西门子医疗、德尔格、微创医疗、直观复星、先声药业、和元生物、奥浦迈、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质子重离子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东院、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交大医学院、上海健康医学院等超过1000家的行业知名机构、企业落户园区,同时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第三方医学检验集群,涌现出了包括全球首款皮下注射PD-L1抗体药物恩维达、全球首创多源静态CT等科技成果。“五医规划”在医谷已由蓝图变为现实!上海国际医学园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多表示,未来,医谷将进一步加强五医融合和创新策源的内核建设,搭建更高能级的策源转化平台,推动更多医疗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同时也将加强前沿领域的布局,聚焦临床应用上未被满足的重大需求。此外,医谷还将进一步夯实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将创新孵化平台、加速平台、医院、临床试验中心、长三角审评中心、浦东人遗服务站、上海医疗器械检测研究院、CRO/CDMO等各类行业企业、产业主体、行业监管检测机构按照企业不同阶段发展的内在逻辑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帮助企业尽快从专利走向实验室,再从实验室尽快走向产业化。张江细胞和基因产业园:打造具有集中度和显示度的产业新地标自成立以来,医谷始终紧紧把握生物医药发展的前沿趋势。在目前最具疾病治疗前景的细胞治疗领域,医谷从张江细胞产业园到张江基因岛,不断推动张江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的发展。2019年,医谷推出张江细胞产业园,将一批细胞与基因领域头部企业、优质创新项目集聚起来,通过生态打造、产业对接等方式有的放矢地去帮助企业成长。与此同时,医谷十分重视医学转化这一重要环节,细胞产业园先后与瑞金医院、仁济医院、上海九院等达成战略合作,举办细胞、基因药物的专场对接会,以推动相关企业、创业者与医院临床需求之间形成双向对接与转化。2021年,为顺应细胞和基因治疗融合发展的重要趋势,医谷在原有“张江细胞产业园”的基础上酝酿打造“张江基因岛”,以“细胞园”“基因岛”为一核双子星,推动张江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的发展。同年10月12日,在首届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张江细胞和基因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正式揭牌,重点聚焦细胞和基因治疗、基因测序与分子诊断、细胞与基因治疗CRO/CDMO等。据悉,目前产业园内已汇聚近百家细胞、基因上下游相关企业。截止到2023年1月,全国已获批的细胞、基因疗法注册性临床试验项目,张江占比上海3/5、占比全国1/4,并率先上市了中国首款和第二款CAR-T细胞药物。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张江基因岛也将于2023年第二季度隆重推出。它将以张江科学城丰富的生物医药科创策源、产业生态为依托,在重点集聚细胞、基因创新企业,以及研究机构、临床应用中心的同时,加强对在基因编辑、病毒载体、细胞系等方面具有底层技术、关键原材料开发能力的创新企业和研究机构的支持,并加速打造和布局细胞、基因孵化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生物实验室、动物实验中心等一批专业设施平台。张江基因岛的全新启幕,必将吸引更多细胞、基因创新技术、企业落户园区。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将专家资源发挥到最好今年,也是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以下简称“医学中心”)在医谷开张的第9个年头。自2014年5月28日正式运营起,医学中心就被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上海市政府的“医改试点项目”之一,是国有与社会资本联合出资打造的混合所有制的一所具有“三甲”医院水平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也是上海市打造现代医疗服务业的示范基地。医学中心处于医谷核心区,与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浦东院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相邻,是医谷“医学、医疗、医药、医械、医养”五医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当被问及医学中心在医谷未来的发展中将扮演何种角色时,医学中心院长刘卫东表示,将独具优势的专家资源发挥到最好,把医院、专家包括患者集成到一块,打通药械研发到临床的最后一公里,是医学中心一直在做,未来也要继续做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是以平台化、专业化、国际化和智能化这四大理念来运行管理的医院。譬如细胞治疗,在我们中心可以先行先试,同时实施严格管理,这不仅仅指院方,还包括第三方和专家团队来共同管理,从而使得细胞治疗能够有序开展。”刘卫东说。据悉,历经9年发展,医学中心已与上海交大、复旦、中医大附属的十多家三甲医院的重点专科及其医疗团队进行合作,常期稳定多点执业的医学专家有500余位,超过70%具有高级职称。医学中心目前开放500张床位、118个门诊诊室,配备CT、MRI、DSA、直线加速器等大型医疗设备,已构筑起汇集国内医学专家的多学科诊疗平台,致力于提供国际品质的中高端医疗服务。文字丨沈润秋美编丨小H投稿邮箱丨pdst806@126.com
2023年4月10日
其他

大科学装置与GOI硬核碰撞,助燃浦东科创“核爆点”

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和大科学装置是浦东科技创新的两张名片,两者叠加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3月24日,来自浦东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材料等领域的13家GOI企业走进上海光源、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和活细胞结构功能与成像等线站,深入了解这些大科学装置,并与科学家们进行了技术合作需求的交流。为进一步推进GOI企业链接社会创新资源,浦东科经委组织策划了“GOI·赋能”系列活动,走进大科学设施正是浦东“GOI·赋能”系列活动之一,旨在促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顶尖科研力量链接本地产业科技创新。大科学装置,浦东创新基石浦东作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核心功能区,一直秉承将科技创新作为区域发展源泉的理念,致力于打造产业集聚、企业汇聚、人才广聚的创新生态环境。奋进新征程,对标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更高要求,浦东如何当好自主创新发展的时代标杆,点燃科创策源引擎,打造创新“核爆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科学装置不可或缺。今天GOI企业走进的上海光源作为世界顶级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是研究微观结构的科研利器。同步辐射光源可以产生X射线,主要功能是在原子和分子的层次研究物质的内部结构,可以做成像,也可以做谱学和大分子结构的研究。因此,它既可以用于基础科学研究,也可以服务于产业应用。据上海光源生命科学研究部副主任高兴宇介绍,上海光源是我国用户最多、用户产出成果最多的大科学装置。截至2022年底,上海光源服务过来自全国各地3795多个研究组的77234名用户。张江地区生物医药企业大多已成为上海光源的用户,诺华、罗氏、葛兰素史克、辉瑞等制药公司均利用上海光源获得的大量结构数据进行新药研发,围绕上海光源,初步形成了制药企业科技服务产业集群。“泽布替尼是第一个在美获批上市的中国本土自主研发抗癌药。作为一款基于结构设计的药物,其研制过程中所有分子结合的结构数据都是通过上海光源获得的。”不过,高兴宇也坦言:“我们的科技成果产出虽然非常多,但是大部分产出还都是写在论文里。如何把更多的科技成果落地,需要企业和我们一起努力,我们有这么好的一个工具,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把科技成果更多地写在产品上。”为了能让这些大科学装置更好地服务产业,科学家们动足了脑筋。上海光源陆续推出了6条生物大分子晶体线,构成了一个晶体结构研究平台,基于结构的药物研发,在临床前的研究阶段有很多步骤都可以使用这个平台,为满足生物医药企业的需求,线站将10%的机时给了企业用户。再比如上海光源今年推出了超硬多功能线,专门赋能大型工件的检测,能够看到飞机发动机叶片样品内部结构的变化。此外,科学家们还在实验站中加装了机械臂和工业3D相机等等,为赋能企业科技创新做了充分的准备。今年,上海光源将迎来二期工程的验收,将建成27条束线、35个实验站。上海高研院科技发展处处长孟岩表示:“我们光源二期通过验收后,对外的服务能力会得到大幅度提升,我们也希望加强跟企业尤其是创新企业的紧密合作。”创新需求,企业对大科学装置期待满满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GOI)计划是浦东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的重要举措,推动从企业研发中心、企业创新中心到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加快构建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推动跨国公司由引进全球创新到孵化本土创新,发挥大企业的创新资源和全球创新网络优势,集聚、培育、孵化创新链上的中小科技企业,开展协同创新,让浦东企业驶上科技创新“双向链接”快车道。截至目前,浦东已有GOI企业65家。无论是一片小小的芯片,还是一颗小小的药丸,都有赖于科学技术提供切实保障,被赋予了协同创新使命的GOI企业更是对高端科技的支撑有着迫切的需求。参观过程中,不断有企业追着实验站的科学家们问,“我们的试验鼠、组织切片能拿过来做实验吗?”“我们企业要怎么申请使用这些大科学装置呢?”……ATLATL飞镖创新中心,是一家国际化的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中心,通过整合生物医药研发的共性要素,提高资源利用率,将传统的重资产投资模式转变为轻资产的运营模式。会上飞镖创新中心向上海光源的科学家们提出联动的邀约:“希望与上海光源联动协作,开放创新中心的入驻企业,可以分享上海光源已有的成果,以促进浦东大中小企业融通。”而百度飞桨也在憧憬着与大科学装置的合作,向科学家们抛出了深度学习AI与大科学装置能有哪些结合的问题,“在利用人工智能进行结构分析上,我们可以和大科学装置进行协同合作。如人工智能对蛋白质结构完成分析后,可以到上海光源来做进一步的验证。”百度飞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是国内首个飞桨人工智能赋能中心,也是首批浦东GOI企业,聚焦人工智能先进技术在上海重点产业的需求和应用,整合百度飞桨AI技术服务、解决方案及生态资源,通过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上海企业低门槛、高效率应用AI技术、AI资源,实现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据了解,自启动运营以来,百度飞桨已接待服务政产学研各界约2500人次参访,赋能服务本地企业300余家,多家赋能企业相继获得千万美元级融资。浦东已形成活力四射的创新生态从起步阶段的基础创新、至0到1的成果转化,再到加速阶段的“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经过30多年的发展,浦东打通了从科技研发到产业落地,从创新链到产业链全链条的发展生态,形成了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一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汇聚浦东。承载了张江国家实验室、国家量子实验室上海基地等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在建和建成大科学设施10套,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上海超强超短激光装置等成为我国光子科学研究的国之重器;集聚了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李政道研究所、国家量子中心、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研究中心等一大批高能级科研机构。这些基础研究资源有力支撑了浦东的产业发展。一座活力四射的张江科学城在浦东建成。1992年开园,“聚焦张江”以来,张江开始快速发展,张江科技园区实现向张江科学城的蜕变。张江是国际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是全国首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也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片海内外人才创新创业的热土在浦东孕育。浦东建有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创新型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的多元创新创业载体,可以满足不同阶段的企业需求,区域创新活力迸发。此外,浦东拥有非常丰富的国际创新资源要素,集聚了近千家企业研发机构和外资研发中心,建成了微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罗氏上海创新中心、默克创新中心、ABB研发中心、科思创创新中心、达索系统创新中心等一批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文字丨连媛美编丨小H投稿邮箱丨pdst806@126.com
2023年3月24日
其他

一图读懂《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实施细则》

《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实施细则》已于2023年3月21日印发。
2023年3月22日
其他

我国机器人弯道超车,就看协作机器人了!

“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国将持续保持工业机器人全球最大的需求市场。当下,中国的机器人产业迎来了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期。”在刚刚结束的2023机器人科技创新论坛上,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教授如是表示。在他看来,协作机器人和医疗手术机器人,是我国有望在国际上走在前列的两种产品。手术机器人对于人们来说并不陌生,包括用于泌尿外科、妇科、胸外科及普外科手术等的腔镜手术机器人,主要用于关节置换的骨科机器人,还有穿刺机器人、经自然腔道机器人、泛血管机器人等。在浦东,微创机器人公司的核心产品图迈和鸿鹄就分别属于前两种。那么什么是协作机器人?当前协作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如何?在浦东又有哪些与协作机器人相关的企业呢?我们来了解下~什么是协作机器人?所谓协作机器人,是相对于传统工业机器人而言的。传统工业机器人,其实是一种可依靠自身的动力能源和控制能力独立实现各种工业加工制造功能的机器装置,可代替生产线中的机器,其工作并不需要人的参与。并且,出于安全的考虑,工厂会用围栏将其和工作人员进行隔离。而协作式机器人是和人类在共同工作空间中有近距离互动的机器人,相比传统工业机器人,具有安全、灵活、柔性的特点,特别适合完成小批量、多批次的生产任务,譬如3C电子行业,以及医药、食品、物流等行业的生产任务。以3C电子行业为例,3C电子产品品种多、组装步骤繁琐,生产环境普遍是非结构化的,因此在前期生产装配环节中,传统工业机器人灵活性不足,且二次部署成本过高,无法满足快速换产的需求。而协作机器人具有编程简单、快速部署等优势,可根据需求轻松切换产线,提高生产效率。一言以蔽之,协作机器人不仅能满足企业柔性化的生产需求,还解决了传统工业机器人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报期长、灵活度有限等问题。协作机器人发展到哪儿了?世界上第一款协作机器人是丹麦优傲机器人(Universal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2023机器人科技创新论坛今日开幕,来看张江机器人谷最新动向

“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机器人作为新兴技术的重要载体和现代产业的关键装备,对引领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变革,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与机器人技术加速融合的背景下,加紧谋划布局机器人产业正当其时。今天上午,2023机器人科技创新论坛暨第二届张江机器人生态峰会在张江科学会堂开幕。本次峰会汇集来自特色工业机器人、高端医疗机器人、智能服务机器人、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机器人关键控制软件等领域的院士专家、高端人才和产业人士,共同探讨中国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新趋势及新机遇,并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半导体和生物医药等领域融合创新发展提出新思路。一大咖云集,共探行业发展前沿话题本次峰会立足全球视野,聚焦科技前沿,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机器人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趋势。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汪宏、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汤文侃、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李进忠分别致辞。“着力构建机器人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积极营造产业良好发展生态。”汪宏在致辞中提出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三方面重要举措,并强调:“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学科交叉渗透,技术汇聚融合,我国机器人产业正处在自立自强换代跨越的战略机遇期,应坚持创新驱动、利润牵引、基础提升、融合发展,不断完善开放合作的产业生态,大力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教授则在开幕式上作了题为《智能机器人领域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思考》的主旨报告。赵杰教授作主旨报告围绕机器人四大产业基础能力——创新技术持续供给能力、核心基础零部件等共性技术自主可控能力、重大技术装备的品质和应用持续提升能力,以及质量基础设施的服务支撑能力,赵杰分享了他对整个机器人产业链的分析以及结论。赵杰认为,我国机器人产业上游短板突出,软件对外依存度较高;中游,机器人整机产品性能不强,需要从正向设计的角度去突破;下游,高端应用市场很大,但在应用特别是系统解决方案领域还有欠缺。“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应该更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机器人与材料等一系列学科相融合以后可能产生的一些颠覆性原创;二是机器人与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后产生的新的技术,这些技术目前我国与国外还在同一起跑线上,有可能实现率先突破。”“当前我国的机器人迎来了一个非常好的窗口期,包括环境的改善,很多技术处于和国外并跑状态,产品的变革带来的新机遇,以及强大的市场支撑。抓住这个机遇的窗口期,将机器人产业往前推。”赵杰鼓励行业一起努力,推进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二以生态赋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开幕式上,大咖云集,但大咖中的大咖无疑是张江机器人谷。地处张江科学城最正中心地带的张江机器人谷,规划面积4.2平方公里,是首批上海市级特色产业园区之一,也是浦东“智能造”硬核产业集中承载区。在产业发展定位上,张江机器人谷以高端医疗机器人为核心,以特色工业机器人、智能服务机器人为重点,以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机器人关键控制软件为突破,已形成“一核心、两重点、两突破”的产业发展格局,正全力打造国家级机器人产业基地和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在去年的首届张江机器人全球生态峰会上,奥朋医疗、一造科技等一批新的优质机器人企业,以及ABB机器人赋能中心、国创工业软件研究中心等创新功能平台宣布入驻,张江机器人谷专家委员会宣告成立,张江机器人谷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今年峰会上,张江机器人谷又有了哪些振奋人心的新动向呢?来了解下吧~8家张江企业入选上海市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首批名单开幕式上,《上海市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第一批)发布。这一目录包括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品牌名单与应用场景名单,主要展示了工业智能、医疗健康、建筑服务、农业服务、公共服务、家用服务、特种应急等七大类典型场景。木蚁机器人、微创医疗机器人、傅利叶智能、钛米机器人、卓道医疗、伯镭智能、弗徕威机器人、瞳步机器人等8家张江企业赫然在榜。张江机器人产业联盟成立、ABB机器人赋能中心揭牌本次峰会开幕式上,上海市张江机器人产业联盟宣告成立。该联盟将进一步推动机器人产业在张江实现产、学、研、用等创新链集聚,助力张江机器人谷打造领先的机器人产业科创生态圈,成为面向上海、服务全国,推进“机器人+”创新生态建设的重要力量。上海市张江机器人产业联盟成立仪式开幕式上,还举行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专家委员会聘任仪式、上海市张江机器人谷智库专家聘任仪式和ABB机器人赋能中心揭牌授牌仪式。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在内的29个专家受聘成为智能机器人专项专家委员会委员。这些国内外顶尖科学家、院士专家、行业精英将共同助力张江机器人谷打造领先的机器人产业科创生态圈。开幕式上,浦东新区科经委副主任夏玉忠与ABB机器人业务部中国区总裁梁锐共同为ABB机器人赋能中心揭牌并授牌。据悉,未来ABB将与更多的本地公司和第三方机构携手合作,带来更加全面的智能制造集成解决方案。张江机器人谷项目负责人王涛表示,张江机器人谷通过这次峰会上的这些活动,主要是想以生态来赋能整个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通过成立张江机器人产业联盟,促进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和技术交流。同时我们也聘请了第二批张江机器人智库专家,通过这些专家和联盟企业的充分交流,促进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突破。”“而引入两个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建设仿生机器人实验室、机器人贸易便利化平台,是想通过这些生态平台的打造,让像ABB这样的龙头企业去带领一些创新型企业在更多的场景上开展业务合作;同时借助贸易便利化的平台,帮助企业获得更多更好的服务。”
2023年3月17日
其他

赋能“5G+”,全球新技术迭出

全球5G不断向纵深发展,技术和应用场景不断叠加,赋能更多应用场景加速实现。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工信部部长金壮龙透露,今年将新建开通5G基站60万个,总数将突破290万个。下一步,要保持5G良好发展势头,扩大5G应用,实施“5G+”行动计划。“5G+工业互联网”的赋能对制造业跨越式发展非常重要,计划“十四五”期间建1万个以上的5G工厂。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5G网络,5G发展走在世界前列。基础设施方面,我国已经建成超过234万个5G基站;应用方面,5G移动电话用户超过5.75亿;行业应用方面,国民经济有97个大类,一半以上都应用了5G,包括采矿、港口、电力、大飞机制造等。那么,目前全球都有哪些5G新技术呢?一起来了解~015G
2023年3月14日
其他

2023年不到百天,浦东已有3款国产1类新药获批上市

刚刚踏入3月,浦东新药企业已火力全开。随着海和药物谷美替尼片于昨日宣布获批上市,加上此前获批的2款新药(君实生物与科研机构共同研发的口服核苷类抗新冠病毒药物VV116、盛迪医药自主研发的PD-L1抑制剂阿得贝利单抗注射液),浦东今年已有3款国产1类新药获批上市。3月8日,海和药物宣布:公司旗下小分子MET抑制剂,化药1类新药海益坦®谷美替尼片在中国获得附条件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具有间质-上皮转化因子(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METex14跳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此前,因具有明显临床优势,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已将谷美替尼片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品种,并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此次上市许可是海和药物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也是企业以未满足临床需求为导向的重大突破。谷美替尼片获批上市为具有METex14跳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疗选择,在支持本品上市注册的一项开放、国际、多中心的单臂Ⅱ期研究(GLORY研究NCT04270591)中,谷美替尼片对于具有METex14跳变的初治和经治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高度有效且安全可控。谷美替尼片是上海海和药物研究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具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的口服、强效、高选择性小分子MET抑制剂。临床前研究显示谷美替尼片可强效和特异性靶向抑制MET激酶活性。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谷美替尼片具有优良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以及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在具有MET改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显示了明确疗效且脑转移患者同样获益。与已上市同类产品相比,谷美替尼稳态谷浓度比同类产品更高,可以持续抑制靶点;
2023年3月9日
其他

【最新】PD-L1抑制剂阿得贝利单抗获批上市,浦东药企创新发力,有望打破进口垄断

今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海盛迪医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PD-L1抑制剂阿得贝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艾瑞利®)上市,该药品联合依托泊苷和卡铂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一线治疗。详见↓3月3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发布的最新批件显示,上海盛迪医药自主研发的PD-L1抑制剂阿得贝利单抗(艾瑞利®)正式获批上市,用于联合卡铂和依托泊苷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III期注册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安慰剂联合化疗,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ES-SCLC可以显著延长患者总生存期(OS)至15.3个月。阿得贝利单抗通过特异性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终止该受体对T细胞产生的免疫抑制信号,使T细胞重新识别肿瘤细胞并对其产生杀伤作用,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此次阿得贝利单抗获批上市是基于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共同牵头开展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的III期注册研究——CAPSTONE-1的成功。该研究显示,相较于安慰剂联合化疗组,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化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总生存期(OS)达15.3个月,降低死亡风险达28%,2年生存率达31.3%,且具有可控的安全性。这一突破性成果在2022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会上公布,也于2022年5月荣登国际权威学术期刊《柳叶刀·肿瘤学》,是中国学者在小细胞肺癌领域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性研究成果。这款1类国产创新药由上海盛迪医药有限公司持有,是上海试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制度与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政策推动下,研发成果快速落地的又一个成功案例。同时充分彰显了国产药物研发的创新实力,并有望引领中国免疫治疗的发展。随着该药品获批,浦东新区今年已获批2个国产1类创新药,暂列全国第一。纵览我国近代医药事业,在诸多临床专家、研发学者、民族药企的鼎力合作下,从蹒跚学步到追逐效仿,再到如今渐起腾飞之势,民族药企正稳步崛起,相信在未来,中国原研药物定能行将更远、行至更深,为全球患者带来更多切实有效的药物选择。文字丨科Way美编丨小H投稿邮箱丨pdst806@126.com
2023年3月3日
其他

张江科学城从4方面打造科创特色营商环境

刚过而立之年的张江科学城,是上海创新的一面旗帜,中国创新的一个品牌。一个区域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好的营商环境支撑,今年年初上海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6.0版”行动方案,明确要求浦东打造张江科创特色营商环境。2022年,张江科学城全力促生产,稳经济、优环境,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全年主要经济指标逆势而上,实现营收在万亿的基础上持续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02亿元,同比增长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0亿元,同比增长3.3%,实到外资26亿美元,同比增长12%,税收收入396亿元,同比增长7.7%,各项指标强势增长。日前发布的《浦东新区加强集成创新打造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行动方案》,将张江科学城打造科创特色营商环境行动列入浦东十大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据自贸试验区张江管理局副局长吴俊介绍,2023年,张江科学城将重点从创新生态、产业政策、城市品质、人才服务等4方面推出10大创新举措,深入推进系统性集成性改革,持续打造科创特色营商环境。01持续打造创新生态圈“开放式创新”始终是张江科学城的创新样本。30年来,科学城不断丰富科创生态环境:100家专业孵化器相继在张江落地,包括蔡伦1690、Vπ、龙东3000等在内的9个创业工坊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发展的平台;“投贷孵学”功能复合的科创服务平台与张江企业共成长;100多个项目获得投资,科博达等18个项目在海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盛美半导体、安集半导体、心脉医疗等10个项目在科创板上市;投资基金48支,投资金额30亿元,返投倍数约3倍,投资“生态圈”不断扩大。Vπ张江孵化器运营的“张江创业工坊”微软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实验室、JLABS@上海、罗氏中国加速器……一大批跨国企业和本土巨头接连选择在张江成立创新中心,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深度激活区域内的“丛林式”创新生态。大科学设施守望科学城的星空。目前,张江科学城已建、在建和规划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到12个。上海光源、蛋白质上海设施、超强超短激光装置、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和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等8个大科学设施形成了无可比拟的基础研究创新生态。高水平科技创新机构加速集聚。张江实验室、李政道研究所、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等一批顶尖科研机构扎根张江;张江药物实验室、量子科学研究中心等高水平专业实验室稳步推进;上海药物所、上海处理器技术创新中心等带动产业链加速发展;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加速在张江布局科研力量,上海科技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加快发展。2023年,张江科学城将打造创新生态圈,强化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引导行业领军企业、CVC产业基金在科学城设立开放创新平台,推动已建成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向国内外各类创新主体开放;通过设立张江投创联盟和张江孵化联盟,加快标杆型孵化器的建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02大力推进政策改革创新30年来,张江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政策制度创新,探索了一套符合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制度体系。率先践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颁发了首张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率先试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率先探索形成集成电路保税监管模式;率先试点外籍人才口岸签证、外国毕业生就业等政策。承接市、区两级下放的121项审批事权,推动实现“张江事、张江办结”;建设张江跨境科创监管服务中心,物品通关时间从2-3个工作日缩短到6-10小时;推动全国首个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进境联合监管试点,建立全国首个研发用特殊物品进口“白名单”制度。这些举措从机制层面探索张江高效运行模式,带来了令人瞩目的“张江速度”。海关对入境人体血液实施卫生检疫监管“白名单”推行迄今,已有徕博科、西门子、药明康德、药明奥测、罗氏、和元生物等9家企业入选,另有大量企业排队申请。十部门的联合监管,也让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进入加速度,近三年,上海获批的国产创新药数量在全国占比高达1/4。2023年,张江科学城将推进政策改革创新,持续优化平衡服务与监管,在生物医药领域,率先开展真实世界数据研究、打通CAR-T等细胞治疗药物入出境等政策试点,加速生物医药研发企业产品注册上市。今年还将实现张江科学城政策在张江科学城扩区提质范围全域覆盖,将原有在95平方公里范围内适用的政策扩大至220平方公里,惠及更多的创新企业和人才,不断提升政策的溢出和放大效应。03不断提升城市创新品质“万类霜天竞自由。科学城今后城市建设中会有很多的公共空间,科技、人文、艺术自由交流的聚合空间,让科学家和企业家在自由的空间中尽情去挥洒、去创造、去迸发灵感。”
2023年2月23日
其他

高转项目全市占比约1/5,多家浦东企业获评“百佳”“十强”

2022上海高转项目实际申报3004项浦东682项高转跟踪项目,占全市22.70%总销售额295.83亿元,占全市19.15%总利润额75.93亿元,占全市15.05%纳税额17.17亿元,占全市23.03%约五分之一的全市占比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创新贡献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是打通创新链、培育新动能的关键环节,也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激发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活力的关键路径。近日,由上海市科委指导,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主办的“2022上海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百佳表彰会”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记者从表彰会上获悉,在高转项目总数和比例方面,浦东新区2021年高转跟踪项目682项,为各行政区最多,占比达到全市22.70%。与重点发展产业领域分布紧密结合,体现对重点发展产业引领支持,是上海2021年度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的一大特点。这一点在浦东新区体现得尤为明显,其各领域项目比例与全市分布较为接近,如张江核心区生物与新医药、电子信息项目分别占全市13.71%、11.12%,体现了浦东区域综合发展的创新特征。此次表彰会上,上海申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绿谷(上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普冉半导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瑞柯恩激光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芯导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浦东企业的高转项目获评“百佳”,其中2个项目(申淇医疗的swide药物涂层冠脉球囊导管和绿谷制药的甘露特钠胶囊)同时获评“自主创新十强”,2名企业负责人(申淇医疗总经理王森和上海西门子医疗首席专家田毅博士)被评为“先锋人物”。申淇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治疗领域的“突破者”此次表彰会上,上海申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申淇医疗”)自主研发的swide药物涂层冠脉球囊导管获评“2021年度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自主创新十强”。以支架手术治疗冠脉狭窄,由于药械植入而经常带来并发症和冠脉支架内再狭窄问题,尤其是后者更棘手。2013年,德国贝朗的SeQuentPlease药物涂层冠脉球囊导管提供了唯一可行的解决方案,但每条三万元左右的高昂价格让很多患者家庭望而却步。2014年底,申淇医疗决心打破僵局,自主研发国产药物涂层冠脉球囊。一个又一个困难随之而来。“当时我们做完第一次动物实验,拿到数据后发现产品在防止血管狭窄方面和裸球囊没有区别,也就是说球囊上的药物涂层根本就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2023年2月21日
其他

20项重点任务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浦东打造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

2023年刚开年,上海即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6.0版”行动方案,明确要求,浦东新区要打造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和张江科创特色营商环境。为全面落实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精神和市6.0版行动方案,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今天上午,浦东新区召开打造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推进大会及新闻发布会,发布《浦东新区加强集成创新打造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行动方案》(以下简称“区行动方案”)。市委常委、区委书记朱芝松在会议上强调,优化营商环境对于浦东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强化引领优势意义重大,全区上下要共同努力,以更高标准、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各项工作,全力推动浦东新区营商环境整体质量实现新的更大跃升。20项重点任务对标国际最高标准记者从大会上获悉,5年来,浦东新区对照市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先后制定并实施了5版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营商环境测评持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此次,“区行动方案”根据市营商环境“6.0版”行动方案,进一步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深入推进系统性集成化改革,充分用足用好中央立法授权,将各项任务细化分解,围绕对标世行“宜商环境”评价指标、提升监管服务效能、优化科技创新服务、发挥重点区域先行带动作用、用好立法授权强化法治保障等5个方面,安排了20项重点任务,以更高标准、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进浦东营商环境建设。据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董依雯介绍,这20条任务中,前10项为对标举措,“我们主动对标世行‘宜商环境’10个评价指标,围绕优化市场准入、便利获取经营场所、优化公用服务连接、优化公共就业服务、便利获取金融服务、便利跨境贸易、优化纳税服务、完善商业纠纷解决机制、更好促进市场竞争、完善破产办理等方面,拿出一批在浦东率先突破的举措。”后10项为特色举措,其中5项聚焦提升监管服务效能,包括加强商业秘密保护、推动高效监管、优化信用服务、提升企业服务、优化政务服务,推动管理更多向服务转变,提升企业的获得感;3项聚焦优化科技创新服务,包括支持科技研发、便利人才停居留、优化知识产权服务,进一步优化浦东的创新创业环境;1项突出重点区域先行带动作用;1项着力用好立法授权强化法治保障。会上,上海泓明供应链有限公司等5家“3C免办”企业和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信用报告代替合规证明”企业分别获颁免予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证明及信用报告;罗氏制药中国区总裁边欣等10家企业相关负责人被选为新区宜商环境体验官,并获颁证书。聚焦重点区域开展十大提升行动根据“区行动方案”,浦东新区还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开展十大提升行动,系统集成推出了一批营商环境特色举措。1聚焦“开放创新”开展张江科学城打造科创特色营商环境行动2聚焦“守信激励”开展保税区域诚信建设示范区提质升级行动3聚焦“深化扩围”开展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扩围行动4聚焦“集成增效”开展建设项目审批集成提升行动5聚焦“和谐赋能”开展“信易+和谐”领跑行动6聚焦“揭榜挂帅”开展新型研发机构培育行动7聚焦“提质升级”开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环境升级行动8聚焦“创新执业”开展法律服务业促进行动9聚焦“智能精准”开展政务服务提级行动10聚焦“以法兴业”开展营商环境法治保障行动2021年11月,浦东新区率先启动以市场主体诚信为基础的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试点,在便利店、超市、饭店、咖啡馆、电影院(不含外资)、书店(零售)等10个高频行业以分层分类的方式开展试点,降低了企业办事成本,受到不少企业的好评。此次,在总结前期10个试点行业改革经验基础上,浦东新区再新增12个行业将其纳入改革试点。相比前期,这次的改革扩围有了更多亮点。区府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处处长郭颖表示,这次的改革主要是加大了三方面的力度:第一是加大了简政放权的力度对信用良好的企业豁免现场检查环节,企业无需闭店等待审批人员上门检查,减少空转成本。第二是进一步加大了放管结合的力度“想要放得更开,就得管得更好。我们主要通过信用的筛查来决定哪些企业可以享受这样一个绿色通道,同时也会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
2023年2月17日
其他

上榜械企全球Top100,这家浦东本土械企是谁?

近日,国际权威医疗科技电子期刊《Medtech
2023年2月13日
其他

时隔15个月,打破美股上市“空窗期”的浦东药企原来是TA!

2023年2月,中国生物科技企业美股上市“空窗期”走进了第16个月。直到本月3日,喜讯传来,浦东张江企业硕迪生物(Structure
2023年2月8日
其他

18家浦东GOI“新军”都有谁?

持续打造科创“核爆点”,浦东深入推进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GOI),促进区域创新生态进一步走向高质量发展。上周,在浦东新区科创策源重点平台启动仪式上,2022年第二批18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集中授牌。2022年浦东全年新增GOI
2023年2月6日
其他

浦东高企训练营开讲啦!新年第一课快速掌握高企晋升秘籍

报名啦!报名啦!报名啦!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预申报高企认定的同学请注意浦东科经委主办的高企训练营将于2月8日开营啦!市区两级部门重点培训市科委权威解读高企认定政策细节人社局悉心讲解人才落户政策操作知识产权局贴心指导知识产权布局财务专家细心教授财务审计规划高企认定办知心划出申报材料撰写要点还有更多优惠政策的宝藏干货速来~1戴上高企这枚勋章,实力开拓广阔市场企业佩戴高企这枚勋章有哪些好处呢?享受税收减免优惠达15%要知道获得高企认定前,企业所得税税率可是25%!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戴上这枚勋章,你就是整个市场最靓的仔!这代表了你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具有较好的潜在经济效益。提升企业市场价值高企证明了企业在自身领域中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高端技术开放能力,有利于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同时,也是企业投标时的重要条件。提高企业资本价值高企享受政企采购的优先权,是吸引地方政府、行业组织对企业实施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的重要条件,也更具有吸引风险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的实力,从而推动企业快速投入到产业化经营中去。新三板上市加分项高企在新三板上市过程中享受加分,提高了上市申请的成功率。其他福利还有:当银行收紧贷款政策时,高企可申办无抵押信用贷款;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8%的部分,准许税前扣除;如果企业申报专项资金,那么高企资质是必备的前提资质。除了以上最直接的福利外,高企还有一个隐形福利——促进企业科技转型。高企认定政策是我国制定的一项引导性政策,其目的就是引导企业调整产业结构,走自主创新、持续创新的发展道路,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变局中求生存唯有顺势转型,于无形中引导企业长远发展。目前,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及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八大技术领域的企业均可申请高企认定。近三年有申报高企或高企复审意向的浦东科技型企业,赶快行动起来吧!2手握优惠政策这份秘籍,苦练内功发展自身科技型企业是国家不断发展强盛的创新主体。2022年度浦东新认定高企超1900家,创历史之最。在英才辈出竞争激烈的市场江湖,没有一份“武功秘籍”快速修炼盖世神功,你可能会被淘汰默默无闻。为此,从国家到上海市到浦东新区,乃至张江高新区,都积极制定并配套了促进企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助力企业成长壮大。企业说“没钱”!不要急!不要慌!上海市有高企贷,浦东新区有科技发展基金专项,其中“专精特新”一次性资助,国家级最高资助100万元,并且市区两级还将给到相应资助。企业说“我还很小,是不是无法申请?”误会!绝对是误会!浦东新区为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准备了不同的促发展添动能优惠政策。如小微双创政策,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话不多说,赶紧奉上这份系统的优惠政策秘籍!3快速锁定四大政策服务行动,高企定向培育加速晋级高企享受的优惠实在太多了!如何早日成为高企呢?为了进一步加强高企培育服务,推动浦东更多科技型企业成长为高企,为浦东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活力源泉,浦东推出了高企定向培育政策服务行动。除了前文介绍的高企·训练营,还有高企·大讲堂、高企·冲刺班和高企·名师堂等高质量政策服务。高企·大讲堂通过线上线下等政策宣讲方式,全方位开展高企政策宣讲,旨在将高企政策传达给浦东的每一家科技型企业。高企·训练营针对意向申报高企的科技型企业,通过高企政策解读、知识产权布局、财务规划培训等重点辅导,助力企业高效通过高企申报。高企·冲刺班邀请高企专家,针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详细剖析、提前把脉,全力提高申报企业的认定成功率。高企·名师堂设立高企“门诊”,为意向申报企业进行“名师一对一”指点,合理规划高企申报工作,解决申报难点。注意!高企训练营报名通道在这里活动形式:线上直播报名链接:https://www.wjx.top/vm/wyChFWK.aspx#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方式:张老师
2023年2月2日
其他

打响浦东创新药开年第一枪,来看VV116更多细节干货!

昨天,国产两款抗新冠病毒创新药附条件获批上市,为火热的新冠国产口服药赛道再添薪柴。目前,国内已有5款口服小分子新冠药物获批上市,其中3款国产,包括最新获批上市的先诺欣®(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和民得维®(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VV116),以及真实生物阿兹夫定片;2款进口药,分别为辉瑞Paxlovid(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默沙东莫诺拉韦胶囊(利卓瑞/LAGEVRIO)。此外,国内已有超30家企业处于口服小分子新冠药研发阶段。值得注意的是,两款最新获批上市的抗新冠口服药均有浦东科研机构和创新企业参与。其中,位于浦东的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领衔研发并联合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等科研单位与相关医药企业,快速发现并评价出靶向RdRp的口服核苷类候选化合物VV116,以及靶向3CL蛋白酶的候选化合物VV934,即先诺特韦,在国产抗新冠药物前期药物研发中功不可没。两款药物均为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用于治疗轻中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成年患者。其中,浦东企业君实生物与科研机构共同研发的口服核苷类抗新冠病毒药物VV116获批上市,打响浦东创新药2023年开年第一枪!有望成为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一线药物之一VV116是一款新型口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能够以核苷三磷酸形式非共价结合到新冠病毒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dRp)的活性中心,直接抑制病毒RdRp的活性,阻断病毒的复制,从而发挥抗病毒的作用。那么,VV116的临床研究数据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表现如何呢?根据君实生物官方公众号的一篇文章,此次获批主要基于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NCT05582629),旨在评价VV116在伴有或不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中度COVID-19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的主要终点是从首次给药至持续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次要终点包括至持续临床症状缓解的时间、截至第28天发生疾病进展的患者比例、SARS-CoV-2核酸和病毒载量的变化、安全性等。研究结果显示,至期中分析的数据截止日,在1277例随机并接受治疗的受试者中,VV116相较安慰剂,主要终点从首次给药至持续临床症状消失(11项COVID-19相关临床症状评分=0且持续2天)时间显著缩短,中位时间差达2天;至持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显著缩短,病毒载量较基线变化等病毒学指标均优于安慰剂组。该研究的主要研究者、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院士表示:目前本研究已经完成方案预设的期中分析,结果显示:在有效性方面,与安慰剂组相比,接受VV116治疗的患者,至持续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和临床症状缓解的时间均显著缩短,新冠病毒Ct值的上升速度及病毒载量的下降速度也明显快于安慰剂组;在安全性方面,VV116治疗组在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与安慰剂组相当。VV116以其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表现,有望成为治疗新冠病毒感染(COVID-19)的一线药物之一,而且轻中度新冠病毒感染普通患者和存在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均可获益。疗效不劣于Paxlovid,且更安全此前报道,2022年12月28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一篇题为《VV116
2023年1月30日
其他

开门大吉!浦东送来人才新政大礼包

“明珠计划”、院士“8条”、
2023年1月29日
其他

浦东潜在独角兽占全市超50%,助力高质量发展“兔”飞猛进

潜在独角兽,是独角兽企业的后备军,同时也是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成长性的新物种,是指成立5年之内最后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达到1亿美元;成立5年-9年最后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达5亿美元;获得过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的企业。近日,长城战略咨询发布第三期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达595家,2021年中国新晋潜在独角兽企业359家。在112家分布于上海的潜在独角兽企业中,沐曦集成电路、劲方医药、药明奥测等57家浦东企业榜上有名,占上海总量的一半以上,稳居全市第一。潜在独角兽企业的加速涌现,是中国新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标志。浦东潜在独角兽企业涵盖生物医药、智能科技、集成电路各个热门赛道,突显浦东新兴产业的硬核实力。根据该报告,在57家浦东潜在独角兽企业中,创新药企业达到25家,人工智能、自动驾驶、高端智能装备与器件等智能科技领域企业达到9家、集成电路企业达到7家。文丨科Way美编丨小H投稿邮箱丨pdst806@126.com
2023年1月24日
其他

我们离《三体》神科技纳米材料“飞刃”还有多远?

电视剧《三体》一经开播便引发广泛热议!该剧主角汪淼是一名纳米物理学家,正是其领导的团队研发了让三体人都忌惮的“神科技”——高分子纳米材料“飞刃”。“飞刃”粗细不及头发丝十分之一,能如切蛋糕般将叛军巨大的轮船“审判日”号切割成条状;量产后应用于太空电梯建造,是导轨的关键材料;还可充当飞行器的帆索,能在加速时拖动太空舱,且不会被核辐射切断。材料对地球文明的发展和延续极为重要。事实上,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材料发展的科技史。文明的进步总是离不开各种工具的发明和使用,而制造工具所需的材料和工艺最终要仰仗材料科学的发展;反过来,材料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上海市新材料协会秘书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何扣宝介绍,在工业界一直有“一代材料、一代技术;一代材料、一代装备”的说法,材料、资讯与能源也被统称为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而今,以信息科技为代表的新科技浪潮正在袭来。在芯片、飞机、生物制药及新制剂等领域,各类新材料不断应用;具有光、声、电、磁、力、超导、高塑、超强、超硬、耐高温等高性能的新型材料不断被发现。新材料技术也被称为“发明之母”和“产业粮食”。那么,现实中有“飞刃”这类新型纳米材料吗?2022年4月19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刊载,中国科学家首次合成高度有序晶态金刚石结构纳米线。该金刚石纳米线在长度方向可以无限生长,粗细仅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100000,具有与碳纳米管相当或更高的拉伸强度和极强的柔韧性。这或许与《三体》中的飞刃有点接近。那么,如何发展新材料才能支撑地球文明的发展进程?现阶段我国新材料发展面临哪些难点?带着诸多好奇,一起来了解~何为新材料?从最新定义来看,新材料指的是,那些经过改良后,能够显著提高性能或产生新功能的传统材料,或者是那些具有特殊功能或优异性能的新发现的材料。因此,它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对传统材料的再开发,使其在性能上获得重大突破;二是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合成,开发出具有各种新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据《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及《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新材料被进一步细分为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三个重点方向。其中,关键战略材料为重中之重。它是下游关键重点产业发展的支撑,且与我国的制造业升级、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并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密切相关。国家要求,到2020年,实现30种以上关键战略材料产业化及应用示范,有效解决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急需,关键战略材料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到2025年,高端制造业重点领域所需战略材料制约问题基本解决,关键战略材料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5%。但目前,新材料缺失而导致的问题已经出现。如国内的大飞机患上了严重的“皮肤病”——若使用国产的壳体、支架等关键材料部件,经常会出问题;国外用0.5毫米厚度的材料制造汽车外壳,我们却得用1.5毫米厚度的材料才能达到同样的硬度;在更为精细的高端生物医用材料制品上,我国更是无法与国外相媲美;一些关键材料、核心部件及用于材料制备、加工、表征的仪器装备高价进口,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升级的重要因素……当下,中国产业的发展正从产业链末端逐渐向上游延展,如果没有这些新材料,尤其是关键战略材料的突破,航天装备、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就将面临难以逾越的堵点。如何发展新材料?那么,该如何发展我们的新材料呢?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理清材料产业的发展特色,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从各产业来看,材料有别于其他产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发展与下游应用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是被下游需求的增长牵引出来的。以火车运输为例,过去,中国铁轨上跑的是铁皮火车,各个零部件之间全靠铆钉衔接;而现在,围绕高铁的一系列新材料产业,如碳纤维,得以蓬勃发展。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国产碳纤维实际产出0.9万吨,但产能高达2.6万吨,产能利用率仅为35%。这是为什么呢?由于缺乏市场的牵引,国产碳纤维用不起来,导致国产碳纤维产量较低。碳纤维应用量最大的领域是航空航天、风电叶片、汽车。在当时的国内市场,国产大飞机C919还未商业化,对上游碳纤维材料的需求几乎为零;在汽车领域,碳纤维受制于高成本,也很难放量应用。因此,国内碳纤维只能应用于相对低端的体育休闲领域。彼时,国内产业界就有一种声音称:未来,能对国产碳纤维产生每年万吨以上需求的领域,只有高铁。2018年前后,虽已有国产碳纤维材料供应,但国内的航空、汽车、风电、体育器材这几个领域普遍使用的还是国外的碳纤维。因为国产产品的标准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有关碳纤维的应用标准体系是按照国外已有的产品性能制定的,这就决定了,在与它们竞争的过程中,国产碳纤维要在这一标准体系下对材料性能实现全面对标。好在,高铁来了!这是一个全新的应用领域,且用量极大——中国高铁规模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二以上,高铁应用端的规模主要就在中国。因此,对于碳纤维在高铁领域的应用,中国完全有条件,也有需求产生自己的标准化体系,从而为国产碳纤维的应用放量创造了条件。人工智能或将助力我国新材料发展弯道超车首先需要有基础研究上的突破,其次要有机会被放量应用,这就是材料产业发展的“核心秘诀”。而今,中国的新材料产业正站在全新的历史机遇之前:一方面,我国各类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产生大量应用需求,诸如高铁与碳纤维这样“以点带面”的案例完全可以再在5G、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复制粘贴”;另一方面,政策导向鲜明,这也为我国新材料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上海市新材料协会秘书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何扣宝基于此,何扣宝提出了“抓两头”的想法:一头是新材料的原始创新,另一头则是以应用端为牵引的工程创新。其中,原始创新也可以理解为前沿新材料,重在夯实国内新材料研究的基础,不断研发出新材料。如石墨烯,在短期内很难得到大量应用,但可以储备起来,静待下游产业成熟。对于这样的基础研究,我们要有耐心、恒心、信心,因为发明创造往往是在不经意间产生的,需要厚积薄发。以应用端为牵引的工程创新,应抓住下游应用端的龙头企业,它们体量大、需求大、辐射面广,围绕它们的需求,完全可以衍生出各种各样的新材料企业,后者又能借助龙头效应,进而开拓自身的新业务。如围绕特斯拉就有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新材料的新应用。在这一方面,能否畅通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沟通渠道就成了关键,这也是行业协会的可为之处。“要建立机制,要支持协同创新、鼓励跨界合作,形成服务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生态圈。”何扣宝称。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新材料加速创新和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新材料即原子、分子的重新排列组合。那么,新材料的研发工作就有可能交由人工智能、数字技术来参与和完成:在新材料的合成、性能验证方面,借助人工智能算法、材料数据库和模型,先在计算机上模拟出需要的材料性能,进而大大缩短试错和验证的时间。目前,上海市新材料协会在市经信委的支持下,成立了上海新材料产业数字引擎联盟(材料共享制造),通过整合上海大学研究院所的材料数据库和数字技术应用软件,促进材料产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推动新材料企业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发展。新材料是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石,是我国高端制造业崛起和价值链重构时代大背景下的发展必然,更是“卡脖子”技术的重要攻坚环节,时代已将这条赛道推到了聚光灯下,它的发展必将备受瞩目。文丨科Way美编丨小H投稿邮箱丨pdst806@126.com
2023年1月18日
其他

2023,还有国产新冠口服药值得期待!

近日,众所期待的辉瑞新冠口服药品Paxlovid,因报价高而医保谈判失败,阿兹夫定片谈判成功。而默沙东的莫诺拉韦胶囊因获批时间(2022年12月29日)较晚,未能参与2022年医保谈判。根据近期国家医保局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乙类乙管”后优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治疗费用医疗保障相关政策的通知》要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中的所有治疗性药物,包括Paxlovid、阿兹夫定片、莫诺拉韦胶囊等,医保都将临时性支付到2023年3月31日。3月31日后,包括Paxlovid在内的药物,患者或将自费。目前国内共有3款口服小分子新冠药物获批上市,分别为辉瑞Paxlovid、默沙东莫诺拉韦,以及真实生物阿兹夫定;有1款处在上市申请阶段,为盐野义Ensitrelvir;有6款处在3期临床阶段,分别为先声药业SIM0417、君实生物VV116、众生药业RAY1216、前沿生物FB2001、广生堂GST-HG171、开拓药业普克鲁胺。根据上述药物临床开发进度,国内有望于今年一季度迎来多个国产新冠口服小分子药物关键临床数据披露,并有望于今年上半年迎来多个药物获批上市。这些药物主要涉及RdRp聚合酶抑制剂、3CL蛋白酶抑制剂、“老药新用”等技术路线。如辉瑞Paxlovid、日本盐野义Ensitrelvir、众生药业RAY1216,采用靶向新冠病毒关键蛋白3CL,抑制与病毒蛋白酶的合成技术路线;而默沙东莫诺拉韦胶囊、真实生物阿兹夫定、君实生物的vv116则采用靶向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抑制病毒RNA的合成技术路线。3款新冠药物获批上市,一国产两进口目前,我国已获批的新冠口服药包括辉瑞的Paxlovid、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片、默沙东的莫诺拉韦胶囊,形成了1(国产)+2(进口)的市场格局。其中,Paxlovid是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治疗药物,用于治疗成人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如60岁以上或伴有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重症高风险因素的发病五天内的轻至中度新冠患者。该药是由3CL蛋白酶抑制剂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构成的复方制剂。其中克奈玛特韦可抑制新冠病毒RNA复制,利托那韦可减缓克奈玛特韦在体内分解的过程。2022年2月11日,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了辉瑞公司新冠口服药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进口注册。阿兹夫定片由河南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是我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治疗药物。该药是一种抑制病毒的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dRp)的核苷类似物,能特异性靶向新冠病毒RdRp,从而抑制新冠病毒的自我复制,达到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作用。2022年7月25日,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普通型
2023年1月10日
其他

首个国产ECMO有着怎样的江湖地位?

1月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公布《我国国产体外膜肺氧合治疗(ECMO)产品获批上市》。这是首个获批的国产ECMO,实现了中国在体外生命支持技术领域从零到一的国产化突破。ECMO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明确的治疗措施,作为常规治疗无效的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挽救性治疗设备。国家药监局表示,国产产品的上市对于满足临床急需,保障新冠疫情重症患者治疗,确保疫情防控“保健康、防重症”目标落实,将发挥重要作用。打破垄断国产ECMO性能达国际同类产品水平ECMO也被称为“人工心肺机”,是目前针对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最核心的支持手段,被作为重症患者“最后的救命稻草”。其工作原理是将静脉血从体内引流到体外,经气体交换装置氧合后再用驱动泵将血灌回体内,从而使心脏及肺脏得到充分休息,对于肺功能的支持可以有效改善低氧血症,避免了长期高氧吸入所致的氧中毒以及机械通气所致的气道损伤;对于心功能可以增加和维持心排量,改善全身循环灌注,保证了循环稳定,从而为心肺功能的恢复赢得时间。ECMO示意图这项技术出现于1950年代,1990年代在国外广泛开展,由主机、泵驱动装置、紧急泵驱动装置、备用电池、流量气泡传感器等组成。一次性使用膜式氧合器套包由膜式氧合器及动静脉管路组件(含离心泵泵头)、预充管路组件、配件包组件和氧气管路组成。ECMO前期主要应用于心脏病领域,在呼吸衰竭领域的应用则源于2009年新型H1N1流感在国内的流行和重症病例的集中出现。尤其在2020年后,ECMO对于新冠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为患者筑起最后一道生命防线。由于ECMO设备的研发技术要求高,素有高端医疗装备领域“皇冠上的明珠”之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ECMO中上游的多项核心部件的关键技术及工艺均被欧美国家掌握,全球市场也被迈柯唯、美敦力、索林三大品牌长期垄断。而在国内,德国迈柯唯占据60%至80%的市场份额;而美国美敦力和德国索林各占10%左右的市场份额。在新冠疫情爆发时,我国仅有400多台ECMO设备。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国内许多医疗机构纷纷订购高端的ECMO设备,导致市场供不应求。为确保新冠病毒肺炎重症患者治疗需要,1月4日,国家药监局经审查,应急批准深圳汉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体外心肺支持辅助设备、一次性使用膜式氧合器套包注册申请,二者配合使用,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或急性心肺功能衰竭、其他治疗方法难以控制并有可预见的病情持续恶化或死亡风险的成人患者。作为国产首个ECMO设备和耗材套包,上述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性能指标基本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其核心功能单元包括人工心、人工肺与抗凝血涂层等,均对标进口产品的功能与性能。首台国产ECMO整体系统值得一提的是,传统ECMO设备体积庞大且沉重,转运风险高,限制了ECMO技术的使用场景,针对国外传统ECMO设备转运难的特点,我国首台国产ECMO设计了便携式可拆解ECMO系统主机,可组合为功能单元齐全的手提式ECMO系统,小而精,大大降低了转运过程中的风险。需求与政策双重导向国产ECMO不断取得突破ECMO在心肺衰竭患者抢救当中起到重要作用。除此之外,ECMO还在其他学科及相应症状中得以应用,如新生儿的心脏和呼吸功能衰竭、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度肺损伤修复的过渡支持、心脏骤停、手术中心脏休克的急救、野外战场重伤员转移以及器官转运支持等。从全球来看,ECMO临床使用量均在逐年增加,国际上注册的ECMO中心已经超过了500余家,临床例数更超过18000例以上。而我国现有的ECMO中心数量以及临床辅助数量,自2017年开始陡然增长,2020年以后,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导致数量激增。据统计,现有的500家ECMO中心合计临床病例数已接近7000例,并且数量仍在不断增加。与临床需求相对应的却是ECMO设备的普遍不足。据华西证券报告援引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国共有260家医院的体外生命支持中心开展ECMO治疗,共计约400台ECMO设备。即使在医疗技术极为发达的美国,2019年提供ECMO的医院数量也仅为264家,与中国相差无几。而新冠疫情更加剧了这种紧张的供需关系。2021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编制的《“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中指出:要为医疗设施配备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ECMO)、移动CT、传染病隔离转移装置等医学设备。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提供的数据,截至2022年12月25日,我国共有2600余台ECMO。随着疫情进展变化,临床需求迫切。在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导向作用下,国产ECMO的创新研发也不断取得突破。除了汉诺医疗外,近年来微创医疗、航天长峰、赛腾医疗等企业均在这一赛道进行了布局,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突破。2021年11月,微创集团旗下的科威医疗自主研发的Vitasprings®
2023年1月9日
其他

这份报告里列出了浦东的科创和产业成绩单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1月5日上午在浦东城市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开幕。杭迎伟区长代表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三个部分:2022年工作回顾、2023年主要任务和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一六大硬核产业稳步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22年,浦东新区最大程度克服疫情影响,努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制定出台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专项规划和细分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六大硬核产业稳步发展。集成电路产业规模预计达到2250亿元、同比增长20%左右,中芯国际12英寸生产线二期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开工。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2个一类新药上市。国产C919大型客机完成首架交付,中国首艘全球最大江海联运型液化天然气船实现交付,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开工建造。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张江迎来开园30周年,制定形成张江科学城扩区提质行动方案,“五个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第二轮82个项目中62个完工,第三轮102个项目全部开工。上海光源二期光束线站基本建成,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实现开放。上海交大张江科学园开园启用,上海临床研究中心一期开工,张江“科学之门”双塔实现结构封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已达到65家、赋能企业超2300家,科创板拟上市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站挂牌启动。制定出台促进人才发展的集成政策,设立浦东国际人才驿站。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27家、科创板上市企业12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800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2件。立法授权成果丰富拓展。经过市区两级人大的全力推动,在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绿色金融、新型研发机构、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出台9部浦东新区法规,累计达到15部。在商事调解、特色产业园区、存量产业用地等领域发布12部管理措施、累计达到13部,进一步破解产业发展瓶颈,激发市场活力,有力支撑浦东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二2023年持续提升六大硬核产业能级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2023年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37万亿元。加快打造硬核产业集群。持续提升“中国芯”“创新药”“蓝天梦”“未来车”“智能造”“数据港”六大硬核产业能级。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三大先导产业集聚发展,产业规模分别达到2500亿元、3500亿元和1500亿元。全力做强特色产业园区。提升南北科创走廊的带动效应,加强联动协同,推动镇级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建设“特色更强、配套更优、资源统筹”的特色产业园区,积极打造一批集聚度高、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集群。加速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拓展国际数据港和上海数据交易所功能,推动张江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三推进引领区高质量发展,委员们贡献真知灼见在1月5日举行的政协浦东新区七届二次会议“培育新动能抢占新赛道,推进引领区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上,委员们围绕提升产业链能级、加快构建新产业集群等话题,建言献策。关于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杭迎伟指出,关键要在创新策源、功能带动和产业赋能上下功夫。一方面需要在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固链强链上巩固优势长板,推动硬核产业跑出加速度;另一方面要在推动新兴产业培育上积极有为,比如要建设更好的揭榜挂帅公共服务平台,要通过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提升融通、创新、共享的高度,城市应用场景要更多地向市场主体开放等。梁怡委员建议,对标引领区建设,浦东这片“立法试验田”可以大胆试,立法为生物医药发展“保驾护航”,“在浦东把产学研医融合在一起,更具优势的产业环境也将吸引更多国际高端人才集聚浦东。”陈运文委员专注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多年,他建议在基础设施层面,浦东进一步推进国际领先水平数据算力基地建设。“浦东新区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也提出要建设公共算力中心,如果能向数据处理企业开放一部分能力,对于技术研发突破和产品的研发都将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为一名浦东医药工作者,潘讴东委员针对产学研一体化加速进程方面,呼吁浦东新区先行先试更多的创新举措,让技术要素市场流动起来。“在基因治疗领域,创新层出不穷,从底层生产技术的创新、药物靶点和递送的创新到基因治疗支付体系、保险体系的创新,都在不断鞭策我们前进。”赵传阳委员建议,在浦东建设“化学新材料科技创新产业园”。“浦东六大硬核产业,每一个产业都离不开化学和材料科学。建议浦东以科技型化学材料成熟骨干企业为支撑,以吸引跨国公司成熟科学家创业为先手和主要抓手,形成‘研发总部+样板工厂’特色,在新区形成化学新材料产业的核心承载区和集聚区,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把放大的制造中心拓展到江浙皖,共同把蛋糕做大。”1月4日下午,政协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七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15位政协委员先后作大会发言,就助推浦东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建言献策。浦东的科技创新主体数量和质量一直处于全国前列,但近年及未来一段时间全国各地在人才引进和科学设施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对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的吸引力与日俱增。科技创新企业落地周边及其他城市的倾向性更强,国立研发机构特别是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人员流失严重,扩区的张江科学城还未形成有机整体,聚集效应还未突显。黄伟光建议:抓住扩区契机,充分发挥张江科学城“集聚-链接-辐射”效应。关注重大科技设施可持续发展,建设基础研究人才高地。搭建科技创新主体交流平台,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是聚焦科技创新需求,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的独立法人机构,在推动地区创新要素集聚、开放与相互融合,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和服务链协同发展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浦东需要进一步强化“承接国家战略、满足上海亟需、集聚领军人才”的核心使命,立足浦东资源禀赋和创新发展需求,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符合创新规律、满足创新需求、提升创新效能的新型研发机构。李擎昊委员建议:完善管理机制,统一机构认定扶持标准。先行先试,率先探索实行单列管理。园区协同,支持新型研发机构聚集发展。科创型企业是推动浦东经济转型升级、加速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而其中的小微型科创企业发展面临一定困难,需要加以引导扶持。科创型小微企业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产业化周期长,获得融资难度较高,信息获取成本高,协同难度大,人才不足,创新研发能力较弱等。叶娜委员建议:明确科创企业定义,针对性制定扶持政策。优化科技资源交易平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产学研用相结合,为企业汇聚创新资源。大力吸引集聚高精尖人才,完善配套政策及服务。发挥国有资本的引导作用,优化资源配置能力。元宇宙是未来虚拟世界和现实社会交互的重要平台,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新赛道和最具活力的新浪潮。浦东新区是上海元宇宙产业布局的重点区域,硬核企业扎堆、高端人才集聚、应用场景多样。然而元宇宙的概念多,落地的应用少;元宇宙产业有点、无线、更无面;产业缺少政府监管与服务,发展投资过热导致泡沫。廖春元委员建议:基于问题导向大力支持元宇宙行业应用落地。依托标杆项目和头部企业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积极推动元宇宙监管和立法工作。加强对元宇宙的政策引导和资金保障。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海外重要生物医药集聚区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从研发成果转化效率上看,上中下游产业链脱节,研、产、学、医缺乏有效的交流平台,科研成果转化效率较低;从创新产品商业化落地情况上看,创新药品市场化推广仍存在较多困难,医疗机构对引进创新药品缺乏动力,很多患者不能充分或及时得到创新药品的治疗;从本土龙头企业发展上看,针对本土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不足,生物医药产业集聚优势不明显,仍存在较大的职能发挥空间。肖卫红委员建议:持续推动浦东区域内的生物医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搭建研、产、学、医交流平台。加强对本土创新产品应用推广的支持。积极扶持具有较大创新优势的本土龙头生物医药企业,带动行业整体发展。区委常委、副区长董依雯回应了委员提到的立法授权建议。截至目前,已经形成15部浦东新区法规、2部地方性法规专章和13部管理措施的立法成果。2023年计划推出8部左右浦东新区法规和7部左右管理措施,将涵盖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绿色新能源发展、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法律服务业发展等各个方面。文字丨科Way美编丨小H投稿邮箱丨pdst806@126.com
2023年1月6日
其他

浦东新区揭榜挂帅公共服务平台揭牌,首批32个政府和企业类项目发榜

全国首部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专项地方法律性文件《上海市浦东新区优化揭榜挂帅机制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若干规定》(简称《若干规定》)已于2022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根据《若干规定》要求,在浦东新区设立揭榜挂帅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服务平台”),承担汇集发布创新项目信息、组织实施创新项目揭榜挂帅等事项。1月4日,浦东新区举行揭榜挂帅公共服务平台揭牌暨首批项目发榜仪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蒋卓庆,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朱芝松,市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田春华等领导以及市区相关部门、部分街镇负责同志出席。活动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健、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上海交大微纳电子学系党总支书记王国兴、复星创富投资董事总经理张敏等专家代表、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发榜方、有机功能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所纳米陶瓷团队等揭榜方代表参加。仪式由浦东新区副区长吴强主持。蒋卓庆、朱芝松共同为浦东新区揭榜挂帅公共服务平台揭牌,市区相关部门有关领导和星环信息、博彦科技、复洁环保、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上海市轴承技术研究所等首批发榜单位代表共同启动首批项目发榜。立足揭榜挂帅,联合专业机构参与共建所谓揭榜挂帅,是指创新项目向社会公开发布,由科技领军人才作为项目负责人挂帅并组织团队提供解决方案,并以科研技术成果产出来兑现的非周期性科研资助机制。浦东新区科经委主任李慧介绍,浦东新区揭榜挂帅服务平台立足于“揭榜挂帅”攻关任务的组织实施,遵循“三大原则”、设置“九大流程”、实现“四大功能”。三大原则:即公益性、开放性和专业化。九大流程:基于科研攻关任务的组织实施设征榜、成榜、发榜、揭榜、评榜、挂帅、攻榜、验榜和成果转化等九大业务流程。四大功能,即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功能、新型研发机构培育与集聚功能和全球创新资源汇聚功能。此外,为提高效率,平台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推动成果转化落地。按照专业化、社会化运作要求,服务平台委托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负责揭榜挂帅任务的组织实施,后续鼓励各专业化机构参与服务平台建设。揭榜挂帅任务组织实施遵循发布公开、申报公平、评鉴公正的原则。本市政府部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创新项目可以在服务平台上公开发布,支持其他企业和社会组织的项目在服务平台上公开发布,通过多种渠道向全球范围内的创新资源发布或推送创新项目。项目类别涵盖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示范应用、产业化等。目前平台共征集了超过50个项目,涵盖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产业领域。通过分析凝练,专家评审,最终确定了32个项目作为首批发榜项目。这些项目根据来源分为两类,一类为政府类创新项目,一类为企业类创新项目。政府类项目方面,本次共征集了9项,重点支持智能网联汽车、集成电路关键材料、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等领域。企业类项目方面,最终确定23项作为首批发榜项目,意向出资额近8400万元,涵盖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浦东揭榜挂帅公共服务平台筹建中,许多新型研发机构、企业和技术团队大力支持、积极参与。揭牌活动中,复宏汉霖全球战略与项目管理部总经理盛严慈、有机功能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所纳米陶瓷团队负责人王勇先后上台分别讲述自身企业或机构参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愿景。发挥“立法试验田”作用,政策工具包保障落地实施服务平台采用“政府监督+社会力量运营”的建设方案,由联席会议、服务平台运营机构、专家资源库三个单元构成。其中,联席会议是服务平台的宏观议事决策机构,承担平台整体指导和运营治理的责任和任务,联络员办公室设在浦东科经委。服务平台运营机构主要负责服务平台的具体业务运营,包括落实汇集发布创新项目信息、组织实施创新项目揭榜挂帅、配合政府提供相关公共服务,并向联络员办公室汇报业务服务情况。揭榜挂帅公共服务平台将与上海市经信委专家库、上海市科委专家库、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专家库、浦东新区卫健委专家库、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专家委员会、上海长三院专家库等合作联动,共享专家资源,共同为创新项目的发布、申报、评鉴、揭榜等活动提供专业支持。仪式上,区长杭迎伟为专家代表颁发聘书。浦东新区揭榜挂帅公共服务平台联席会议办公室与运营机构及专家库签约。基于新区较完善的支持创新的政策体系,浦东科经委聚焦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和揭榜挂帅创新项目政策点,综合各相关部门资源,汇聚各类现有政策形成合力。浦东科经委梳理有关政策,系统集成4大类15条支持政策,形成涉及项目建设、运营支持、知识产权、人才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工具包,为揭榜挂帅任务的组织实施与推进新型研发机构的培育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支持。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浦东将加快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步伐,在法规的护航下,用足用好“立法试验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吸引广大企业踊跃提出真需求,吸引集聚高精尖人才解决真难题,运用市场化、专业化的机制,增强科创资源配置能力,优化揭榜挂帅机制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使得科技创新需求和高质量技术供给得以“双向奔赴”,更好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奋力创造引领区建设新奇迹。文字丨科Way美编丨小H投稿邮箱丨pdst806@126.com
2023年1月4日
其他

盘点2022 | 浦东立法上新,为科创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作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核心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浦东肩负着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历史使命。立法层面的先行先试,既是浦东快速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协调改革与法治关系的一种探索。2021年6月10日,浦东喜提“立法权”,《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建设规定》于当年12月29日通过,并于2022年1月1日施行。2022年,浦东在科创和产业发展方面,已有《浦东新区推进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若干规定》《上海市浦东新区优化揭榜挂帅机制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若干规定》《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若干规定》《浦东新区促进存量产业用地提质增效若干规定》4部法规措施先后通过,为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其中,《浦东新区促进存量产业用地提质增效若干规定》将于近期发布。为引导产业用地资源高效配置,加快存量产业用地盘活,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法治保障制定浦东新区法规的决定》以及相关规定,浦东新区科经委牵头制定《浦东新区促进存量产业用地提质增效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贯彻落实引领区意见,借鉴兄弟省市区的经验、深化上海市支持制造业发展最新举措,建立健全新区推进存量产业用地高质量利用的制度体系,从法制保障层面化解项目的堵点难点,以点带面推进项目加快取得积极成效。《规定》包括一般性规定、总体性管理要求、具体支持举措、监管保障举措、实施细则和施行日期等六个部分共18条。《规定》主要体现四个方面的创新:在强化产业空间供给上的创新。支持“工业上楼”新模式,鼓励国有企业建设优质低价的标准厂房和通用研发类物业。在调动多元主体参与上的创新。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国有企业、管理局(管委会)、镇人民政府、区人民政府等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存量产业用地提质增效工作。在产业空间高效利用上的创新。鼓励国有企业的标准厂房、通用研发类物业用于支持科技型初创企业入驻,支持已纳入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存量产业用地项目的厂房、研发类物业出租给科技型初创企业或者孵化器、加速器运营机构。在多方协同有效监管上的创新。要求存量产业用地提质增效项目签订产业监管协议,要求区人民政府统筹组织落实全生命周期监管,做到“管得住”才能“放得开”。上海市首部支持特色产业园区发展建设的法律性文件9月23日,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浦东新区推进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已于10月15日正式施行。作为上海市首部支持特色产业园区发展建设的法律性文件,也是浦东新区首部聚焦经济产业发展的管理措施,《规定》通过园区运营方式、项目引进培育激励机制、项目建设保障等方面的创新,促进特色产业园区空间、产业、管理“三位一体”建设,为建设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强项更强的特色产业园区,集聚产业创新要素资源,优化全产业链生态环境,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提供法治保障。特色园区建设,“创新”是手段,“空间”是关键。本次出台的《规定》在强化资源统筹和优化运营模式两方面得到充分重视。在强化资源统筹方面,特别是资源配置、空间保障,体现出浦东改革的引领性和创新性。从内容来看,《规定》主要有三大创新:创新空间留白弹性适应机制《规定》贯彻“底线约束、内涵发展、弹性适应”的发展模式,明确符合产业规划的优质项目,可以在战略预留区落地。这一举措将进一步破解产业发展面临的“空间稀缺”瓶颈,充分保障浦东特色产业园区发展空间。创新资源要素统筹配置机制《规定》明确由区级层面统筹配置特色产业园区内的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所涉及的资源性指标。从原有的市场主体“逐一向部门求票”转变为指标管理部门“主动一揽子供票”,
2022年12月16日
其他

盘点2022 | 浦东新增12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截至12月13日,2022年浦东科创板上市企业新增12家,累计达到44家,占上海市科创板上市企业总数的57.1%。新增科创板上市企业中,集成电路企业有4家,生物医药企业有8家,包括细胞培养基第一股奥浦迈、超级抗生素第一股盟科药业、医疗器械第五套标准第一股微创电生理、基因治疗CDMO第一股和元生物等。1月14日,翱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翱捷科技)正式登陆科创板。翱捷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国内极少数同时拥有全制式蜂窝基带芯片及多协议非蜂窝物联网芯片研发设计实力,且具备提供超大规模高速SoC芯片定制及半导体IP授权服务能力的平台型芯片设计企业。在芯片产品、芯片定制业务和半导体IP授权服务方面,翱捷科技通过不断加强核心技术的攻关,建立自身的护城河。截至目前,公司已成功量产数十款芯片,拥有11项核心技术、119项专利、59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和1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凭借高质量的产品以及过硬的技术,翱捷科技陆续成为国内外主流模组厂商的重要供应商,并进入了国家大型电网企业、360、TP-Link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的供应链体系。1月18日,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威生物)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交易。自2017年成立以来,迈威生物共吸纳、新设9家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企业,同时吸引了一批高水平、多元化、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构建了以抗体药物靶点发现与分子发现为起点,覆盖成药性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生产转化等药品研发全周期的创新体系,实现集研发、生产、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迈威生物具有国际领先的5大特色技术平台,包括自动化高通量杂交瘤抗体新分子发现平台、高效B淋巴细胞筛选平台、ADC药物开发平台、PEG修饰技术平台、双特异性/双功能抗体开发平台。据悉,迈威生物现有数十个在研品种处于不同研发阶段,治疗领域涵盖自身免疫、肿瘤、代谢、眼科、感染等疾病。其中3个品种提交上市申请,3个品种处于关键注册临床研究阶段,6个品种处于I/II期临床研究阶段:包含国内企业首家申报、全球第二款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靶向Nectin-4
2022年12月13日
其他

最短的距离,最长的期待,全球首架C919今日交付中国东航

今天上午11:45分左右,编号为B-919A的C919大型客机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经过短暂飞行后,于12:02左右在上海虹桥机场顺利降落。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它标志着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机交付首家用户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东航”)。这也是我国大飞机事业发展的又一重大里程碑。历经几代人的努力,我国终于迎来了自主研发的喷气式干线飞机,大飞机事业迈入规模化系列化发展新征程。国产大飞机C919迈出商业载客运营关键“第一步”在这次不凡的飞行之前,中国商飞浦东基地举行了以“携手翱翔新时代”为主题的C919全球首架交付仪式。交付仪式上,中国商飞向中国东航交付“C919全球首架纪念钥匙”,颁发飞机销售证;中国民航局向中国东航颁发国籍登记证、单机适航证(AC证)、电台执照。在飞机揭幕环节,当红色的幕布揭开,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机缓缓露出真容:宽大而修长的机身,漂亮舒展的机翼,比同类客机更“大”更明亮的“眼睛”——
2022年12月9日
其他

新视野 | 十年之后,物联网盛宴开席

“数字孪生与元宇宙融合”“网络安全引更多关注”“医疗保健物联网方兴未艾”“治理和监管更受重视”,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在近日的报道中,列出了2023年物联网领域的四大趋势,并预期2023年全球将有超过430亿台设备连接到物联网上,它们将生成、共享、收集并帮助人们以各种方式利用数据。数字化技术与物联网之间相辅相成的联系也愈发引起国内科学界的重视。在日前举行的2022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谭建荣、倪光南等11位院士达成共识:物联网作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愈加凸显,将成为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我国产业链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关键力量。他们共同发出倡议——布局适度超前的数字新基建、攻关面向未来的数字新技术、拓展赋能千行百业的数字新应用、打造开放协同的世界级物联网集群。物联网有了什么新变化?在层出不穷的未来科技新词汇中,物联网不算新鲜事物。早在10年前,物联网就被视为前瞻产业的技术概念,如今这项技术给人们的生活方式、技术创新理念以及商业模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北京通州、延庆地区的光伏电站,利用物联网技术破解大规模分散式光伏发电运维难题,带来发电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三一重工北京桩机厂,小到一块钢板的分拣,大到十多吨桅杆装配,全部由机器人自动化完成;国家西北边境中欧班列最后一站,新疆乌鲁木齐陆港集结中心“丝路智港”数字孪生,实现各类场站各类现实信息在数字世界的精准映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上海浦东城运中心城市大脑,利用物联网技术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甚至在今年世界杯葡萄牙Vs乌拉圭那场比赛,关于C罗头球的那场悬案都由一个嵌在球内的传感器——这样的物联网黑科技做出了有力的决断……最新发布的《2021-2022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显示,物联网发展呈现一些新的特点与趋势,主要是元宇宙概念火热带动全球物联网市场持续向好。2021年全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达到2.63万亿元。从传感网,到物联网,到现在的AIoT以及元宇宙,信息网络技术层出不穷,但基本信息链条始终不变。“物联网的信息链条基本没有改变。”原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院长封松林早在20多年前就开始从事我国无线传感网系统的战略研究。在他看来,物联网无论被冠以什么新概念,其数据采集、传输、反馈,这样一条信息链路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物理世界的感知转化为电信号,通过网络传输到计算机处理计算,最终应用或者反馈控制,形成闭环。”在新一波信息技术革命浪潮中,人工智能是无法忽视的存在。“AI与物联网之间相辅相成,物联网为AI采集必要的数据进行深度学习训练,AI庞大的算力则为物联网提高数据处理和决策能力。”封松林表示。AIoT其实是为物联网的整个信息链条插上了AI算力的翅膀。而算力和网络传输速度的大跃进将会给整个链路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与IoT相比,AIoT在终端设备加入AI计算引擎,使得如摄像头、机器人这样的智能终端能够与现实世界进行实时交互响应,比原来数据传输到云端再反馈结果的方案更加灵活,效率更高。低延时、大带宽、海量连接的5G通讯技术也在加速各个物联网应用场景的智能变迁。“5G物联网不仅是物联网的一种连接方式,而且5G内生的一些特点赋能了物联网升级。”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过去,物联网采集数据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到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但因为通信网络带宽不足、时延较大,导致人工智能决策不能第一时间反馈到物联网层面去执行,而5G的高带宽、低时延打通了数据从采集到决策的全过程,将物联网与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无缝融合。同时,人工智能芯片与操作系统可以直接嵌入5G物联网模块构成AIoT终端。“以前需要通过专网实现的方案,现在只要移动通信网+前端传感器就能解决。”封松林据此推断,未来将会出现各种各样低成本、高可靠的传感器,为其提供信息系统与物理世界的接口。更多的智能设备汇集到前端,边缘计算、分布式计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集中式网络架构发生相应改变。此外,AIoT落地的基础需要海量数据“饲养”,因此应用领域数字化程度影响着物联网对“智能”新大陆的开发。治理数字化荒漠在场景带动下,物联网设备要与原有的基础设施进行信息交互联动,垂直细分行业的数字化程度是制约物联网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其核心是通过OT与ICT深度融合,通过行业数据采集、开放、分析、共享,从而形成行业知识,并将行业知识注入现有产品。尤其是体系庞杂、信息化进程缓慢、数字化渗透率低的工业互联网,由龙头企业牵引的数字化供应链必须加快脚步。另外,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芯片在AIoT产业链条的重要地位愈加突显。一方面,疫情影响下催生的无接触经济将加速IoT设备智能化进程,牵动未来半导体需求。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战牵动全球集成电路供应链持续调整,国内芯片产业短板突显。拥有设计、制造、封装、测试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条的浦东始终保持啃硬骨头、坐冷板凳的硬核创新底色,将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上勇担使命,联合产学研,助力物联网产业及其应用领域走出困局。在数字化转型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浦东正全力以赴。浦东数字基础设施部署超前,率先在5G、数据中心、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发力,走在全市前列。5G室外基站数和示范应用数居全市之首,区内千兆光网实现100%全覆盖。数据中心建设加速布局,万国数据、招商银行、中国人寿等被评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完成改造,累计开放测试道路达576.06公里。在产业政策方面,浦东发布的《浦东新区人工智能赋能经济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集中突破50项关键技术,形成10个标志性科技成果,建成10个开放创新平台,打造300个典型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并推出30家企业成为浦东新区经济数字化转型“首批标杆”,以标杆示范带动全区企业投入数字化转型浪潮。文字丨科Way美编丨小H投稿邮箱丨pdst806@126.com
2022年12月5日
其他

C919撬动民航万亿市场,浦东如何借势腾飞?

试飞、取证、交付、量产……从上海到北京国产大飞机C919的一举一动引国人关注C919年内完成取证并交付之后将由研制阶段逐步转入产业化阶段作为我国民用航空产业核心承载区浦东“蓝天梦”也正借势腾飞日前两架C919飞机从上海飞抵北京,或意在为取证做准备。另据中国工程院院士、C919大型客机系列型总设计师吴光辉透露,中国商飞已完成C919飞机取证前的试飞任务,年内将取得民用航空器适航证,并交付给首家客户——中国东方航空。有媒体通过多方采访了解到,C919飞机取证及正式交付进入倒计时,预计第一架C919的交付和商飞有望在今年年内实现。民用航空领域,上海起步最早民用航空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在民用航空领域,上海起步最早。原上海飞机制造厂一直承担新支线飞机总装和水平尾翼制造的任务,曾参与中国第一架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运十”的研制和总装,并于1980年成功首飞。目前,上海民用航空产业在市场、技术和产业配套上取得一定突破,为C919大飞机产业化奠定基础。国产飞机形成市场突破ARJ21国产支线客机已形成规模量产和市场化运行能力,成为市场接受度较高的一款国产飞机;C919国产干线飞机也将完成取证交付首家用户东方航空公司。今年5月10日,东航发布公告:拟定向增发股票150亿元,其中105亿元用于引进包括4架C919在内的34架国产飞机。有机构统计:目前C919已获得28家客户的采购意向订单,共计815架,订单总金额高达5000亿元。未来C919成功进入市场后,总销量有望达到2000架次左右,一个规模达万亿元的市场也将随之展开。发动机和机载系统形成自主突破国产大飞机量产交付,关键核心技术国产化牵动国人心。航空发动机,被认为是飞机的“心脏”,它是多门学科、多种技术高度融合的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国产发动机“长江发动机CJ-1000A”已经在研制过程中。2009年1月18日,中国航发商发在上海挂牌成立,2016年8月28日,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正式成立(简称“中国航发”或“集团”)。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航发商发”或“商发”)立足上海良好的产业环境,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开拓商用航空发动机产业,全力推进CJ1000产品研制。该发动机采用全三维气动设计等先进技术,具有高性能、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长寿命、低排放、低噪声、低成本的技术特点。目前,商用航空发动机按计划推进研制,进度和性能达到预期;根据中国商飞在去年发布的进度信息,第一架装有国产发动机的C919预计将在2025年到2030年问世。此外,航电显示、控制板组件与调光控制系统的部分产品已经形成了对世界先进水平的追赶,加快配装国产飞机。
2022年9月22日
其他

今年首批13家GOI“成团”,来看大企业都有谁?

前不久在浦东新区科技节开幕式上,浦东2022年首批授牌的13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GOI)“成团”亮相。目前,浦东GOI累计达到47家。这距离“3年内建设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100家以上、支持高质量创新企业5000家以上”的总目标更进一步。自2021年7月,浦东正式发布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以来,聚赋能合作伙伴36家,赋能企业总量超2000家,开展赋能活动300余场,参与企业近3000家。本次“成团”的13家GOI,既有巴斯夫、GE医疗这样的跨国科技研发企业,又有联想、中船邮轮、韦尔半导体等本土创新企业,赋能领域包含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汽车电子等新兴产业领域。一起来看~1、巴斯夫开放创新中心由全球领先化工企业巴斯夫公司发起,以巴斯夫亚洲开放研究网络(NAO)为建设主体,位于高桥,集办公会议、共创空间及展示平台等于一体。目标于三年内建设成为能够依托于巴斯夫科研及商业实力,结合NAO科技合作网络,与高科技创新企业形成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促进科研成果有效转化和价值实现,提升巴斯夫创新效率,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将投入新单体、聚合物及应用、表面及界面、涂料、催化、电池、化学及工艺工程、生物科学以及研发数字化和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2、GE医疗上海创·中心上海创·中心是由GE医疗中国联合长三角智慧医疗发展联盟打造的健康科技创新平台,同时也是长三角智慧医疗科创基地,位于张江通用电气科技园。上海创·中心将围绕一个技术内核(爱迪生医学人工智能计算平台),实现基于医疗影像的上下游覆盖,加速GE医疗在数智化领域的商业落地。同时聚集于扫描、诊断、治疗以及管理的四大数智化落地场景,帮助创业公司实现创新产品价值转化,打造诊疗一体化全生命周期智慧医疗生态圈。3、富士胶片商业开放创新中心由富士胶片商业创新(中国)有限公司发起。创新中心依托富士胶片内部优势资源,持续推出采用云IOT和AI技术融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与服务,为企业打造数字化工作空间和工作流程,加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同时,创新中心致力于对外输出富士胶片商业创新的能力,基于集团在业务流程数字化领域的数字技术与专长,赋能生态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提升被赋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推动业务创新。4、上海诺基亚贝尔OpenX
2022年9月16日
其他

卖产品or卖服务?浦东制造企业说两个都要有

制造企业开始卖服务?过去服务随产品送不值钱现在则是理直气壮地卖服务由此诞生新名词“服务型制造”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浦东正打造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服务化率平均超过38.5%更入选工信部第三批9个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成为上海全市唯一的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区为什么要发展“服务型制造”?所谓“服务型制造”,是融服务于制造的产业形态,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典型模式,即通过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企业从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根据工信部的标准,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要拥有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及项目,服务型制造主要模式深入发展、转型特点显著,制造业企业服务产出显著提升,服务型制造发展对制造业GDP增长的贡献显著提升。要从低端往中高端迈进,服务型制造是必由之路。通过观察世界范围内制造业发展,可以看出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制造业大国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正是靠着服务、服务型制造跃升到了制造业的高端,牢牢把握设计、技术的组织应用以及科技服务的作用发挥等核心环节,低端制造则交由发展中国家完成。
2022年9月15日
其他

AI说 | 想知道自动驾驶“开”到哪了?来浦东吧

从“AI+交通”的自动驾驶展示到车路协同、5G远程控制的大规模无人驾驶动态体验再到实现开放道路的自动驾驶及先进的智慧停车五年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记录下自动驾驶从技术探索到实际应用从封闭场地到真实交通的发展历程其中都有着浦东的身影
2022年9月7日
其他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海向全球亮出这些“元宇宙”力量

听京剧机器人唱戏赏AI智能画作看国内首部元宇宙音乐剧坐元宇宙3D打印椅子喝机器人冲调的咖啡……有趣有料的WAIC2022虽然已经闭幕但“元宇宙”对各领域的影响力正持续增长9月3日央视《新闻联播》关于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闭幕式的报道元宇宙概念自一年前兴起后便持续火热,进而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作为虚实融合的下一代互联技术,元宇宙更成为2022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当仁不让的“主角”。这也是上半年上海密集发布元宇宙相关政策和行动计划后,首次向全球展示自己在元宇宙领域的探索和能力。通过3天的会程,记者发现,随着政策、产业探索等各方面的完善,元宇宙正从概念阶段逐渐走向落地探索阶段。人形机器人在做京剧表演元城市:城市发展的未来,真正元宇宙的核心1111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工智能已逐渐赋能千行百业,实现落地应用的今天,从城市安全底线保障到技术创新服务美好生活的向善导向,城市已经成为智慧集成的生命集体。而正在引领社会发展未来走向的元宇宙,一旦与城市结合,将会带来怎样的崭新机遇与挑战?如果将元宇宙看作是一个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虚拟世界,那元城市就是在元宇宙的衍生下,突出虚实两空间相互影响与交互的数字融合城市。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所说,元城市是真正元宇宙的核心,我们可以用想象力带动真实城市的创造力,而真实城市的美好建设也将迸发数字城市的更多可能。“元城市代表了城市发展的未来,它将实现数智技术与生活、产业的融合,为我们带来顺其自然的沉浸体验。”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汤文侃在9月2日的WAIC2022国际AI城市论坛致辞时表示,“元宇宙+城市”的结合将更好地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市民高品质生活、城市高效能治理,在交通、医疗、生活、金融、制造等领域集聚更多的应用场景,最终打造一个科技进步、产业兴旺、安居乐业的未来之城。根据德国工程科学院院士Otto
2022年9月5日
其他

环球共话“元宇宙”,顶级学者领航产业未来之势

Neumann)表示,在数字网络的新时代,利用网络经济的特点,发挥AI的优势,充分连接上下游,释放潜力是关键。通过数字化AI连接整个价值链,人们可以消除阻碍创新的孤岛式的人工流程。
2022年9月1日
其他

低碳炼钢、绿色制氢、女科学家……浦江论坛碰撞出新的火花

8月27日-30日,2022浦江创新论坛(第十五届)在上海举办,论坛以“低碳:全球创新新使命”为主题,重点聚焦以科技创新支撑低碳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与技术体系、深化全球低碳科技合作等诸多议题,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擘画新蓝图、探索新路径、贡献新智慧。为全球钢铁行业低碳发展贡献中国方案中国企业正努力依托技术创新实现低碳。低碳商业化落地的场景中,冶金和化工行业非常关键。其中钢铁行业属于高能耗行业,是仅次于电力的第二大碳排放大户。2021年,宝武集团发布了碳减排宣言,即2023年力争实现碳达峰、2025年具备减碳30%的工艺技术能力、2035年力争减碳30%、2050年力争实现碳中和。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胡望明在2022浦江创新论全体大会上分享了宝武集团“双碳”实践成果——除了绿色钢厂建设,宝武还通过实现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治理同步,2021年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3000克标准煤,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20%、23%、8%;宝武集团还于2021年发起组建“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联盟”,设立低碳冶金创新中心和低碳冶金创新基金的倡议,集结来自世界15个国家的62家企业院校、科研机构为绿色低碳共同目标采取一致行动。今年宝武发起的“低碳冶金创新基金”收到了42家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提交的150项创新项目申请,中国宝武已提供了3875万元资金支持。据悉,目前,中国宝武已入驻InnoMatch全球供需对接平台,并开设“宝武集团专场”,将展示欧冶炉熔融还原炼铁工艺技术研究;合金化热镀锌(GA)超高强汽车板生产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新能源汽车用高端硅钢产品创新与应用技术开发;钢铁行业设备智能运维系统解决方案研究及应用;长流程钢厂固废全量利用及厂内协同处理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等。大规模绿色制氢,面临哪些瓶颈?高效清洁能源转化与存储技术,是能源、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当前氢能的话题已经成为国际的热点,全球主要国家纷纷制定了氢能研究计划和发展途径。但是整体上,全球经济还是以灰氢和蓝氢为主,绿氢主要是来自于可再生能源电解水,生物质制氢有巨大的优势——绿色环保,效率比较高。但它的劣势是依赖高纯水。我国在2020年和2021年产量基本达到3300万吨氢气,但绿氢产量非常低,仅占到1%。到2060年,绿氢要达到70%,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无论是从制氢器件,还是氢能转化,利用率低是国产化主要的瓶颈。”在浦江创新论坛科技创新青年峰会论坛上,来自海南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田新龙一针见血地指出。他表示,未来对绿氢的大规模需求下,也将加大对绿氢的制备需求量,这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方面是巨量的纯化消耗,另一方面,加剧我国局部地区电力紧张的现象。对此,他建议,未来氢能制备能够通过丰富的光伏能、风电,海洋风电以及海洋潮汐能,转化成可再生用电,同时通过电解制氢。无论是纯化电解制氢,还是海水制氢,我们如何构建基础和应用?从应用的探索到工程方法阶段,如何实现性能、寿命和成本实现平衡,如何实现从基础研究到应用这样的一个桥梁的过渡作用。另外,他提出,作为最大的氢气的需求国和利用国,我国有必要对这些关键器件方面实现国产化替代。
2022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