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5个月,打破美股上市“空窗期”的浦东药企原来是TA!
2023年2月,中国生物科技企业美股上市“空窗期”走进了第16个月。直到本月3日,喜讯传来,浦东张江企业硕迪生物(Structure Therapeutics)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首日股价大涨73.33%,市值超过9亿美元,为经历漫长融资寒冬后的中国生物科技企业,带来了一抹春意。2月7日,硕迪生物公告,其在原有发行基础上的增发招股期也已经结束。
硕迪生物由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创始所长Raymond Stevens博士和知名AI制药上市公司薛定谔创始人Rich Friesner共同创立,致力于小分子口服药物研发,希望通过创新药物改善患者体验,改变患者命运。虽然目前该公司尚无产品上市,但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其核心优势,勾勒出未来有何可期。
目前,硕迪生物正在推进临床阶段差异化治疗产品管线,主要针对2型糖尿病(T2DM)、肥胖症和肺部疾病等。在核心管线中,候选药物GSBR-1290和ANPA-0073进度最快,已经进入Ⅰ期临床试验。
全球慢性病正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每年世界上73%的死亡是由于慢性病,60%的医疗消费用于慢性病治疗。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到2045年将增长46%;在心肺疾病患者中,过去30年来,肺纤维化发病率增长超过2倍。
GSBR-1290是一种小分子GLP-1受体(GLP-1R)激动剂,适应症为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今年1月,硕迪生物启动1b期多次递增剂量研究,预计2023年下半年启动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2a期概念验证研究。
ANPA-0073针对心肺疾病研发,是一款靶向apelin受体(APJR)的小分子候选药物。2022年9月,该产品完成1期单次递增剂量研究和多次递增剂量研究。
GPCR治疗靶点:潜力与挑战同在
硕迪生物的药物研发聚焦G蛋白偶联受体(GPCR),此治疗靶点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GPCR构成人类基因组中最大的膜蛋白家族,其作用几乎涵盖了所有生理机能,包括代谢、免疫系统调节、心率、行为和感觉系统。目前,约有475 种上市药物作用于100 多个独特的GPCR,还有220多种GPCR未曾作为临床靶点进行探索,具有广泛的治疗潜力。
GPCR的主要作用是识别胞外物质(主要是配体)并跨膜向细胞内部传递信号。胞外配体与GPCR结合以诱导构象变化,从而影响下游信号传导。配体结合可在各种模式下激活下游路径,包括G-蛋白、β-抑制素和其他非G-蛋白转导体,从而产生生理和病理效应。
但GPCR的可视化结构十分复杂,使基于其结构的药物研发挑战重重——其蛋白表达水平低且不稳定,让研究者难以明确其结构和药理学表征;其下游信号通路存在多样性问题,非预期通路容易被激活,让潜在脱靶的可能性增加;其结合位点之间还具有相似性,这不利于设计具有特异受体选择性的药物……
硕迪生物技术优势:平台与管线
硕迪生物的研发平台致力于克服GPCR在药物研发上的这些局限性,释放其成药潜力——其针对GPCR靶点定制的化合物库拥有苗头化合物发现技术,包括DNA编码库(DEL)技术和亲和质谱筛选技术;公司还拥有由薛定谔软件赋能的领先计算化学平台;其结构分析技术包括冷冻电镜和X射线晶体学;主要筛选实验平台整合了药物化学与药理学……
这一整合平台结合了可视化分子相互作用、计算化学和数据集成方面的最新成果,并凭借这些技术,在克服生物制剂和多肽药物局限性的同时,开发具有类似生物活性和特异性的口服小分子药物。
为助力药物智能设计发展,硕迪生物团队深耕蛋白结构和动力学,其基于结构的技术平台将受体结合相互作用的可视化与分子运动和信号转导的先进模拟技术相结合,从而设计具有理想结合性质和构象特征的分子药物,精确诱导下游信号传导。
此外,硕迪生物旗下全资子公司倍勘生物(Basecamp Bio) 在专有药物发现工具基础上进行优化,采用迭代计算方法,在合成和分析之前评估和优化设计小分子药物,可以加速先导化合物优化过程、降低开发成本,并提高临床成功的可能性。
硕迪生物关键“药物猎手”:
与张江的不解之缘
硕迪生物在美国和中国设有研究机构,充分吸收全球前两大制药市场的顶尖资源。其团队中的“药物猎手”包括在GPCR靶向药物发现领域享有盛名的科学专家。其创始人曾首次解决人体GPCR晶体结构与扩散性配体相结合的问题。
其首席执行官Raymond Stevens博士曾在南加州大学创立Bridge研究所,在上海科技大学创立iHuman研究所。二者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及多家知名药企一道,在2014年结成GPCR国际研究联盟,推动高端原创科研的数据共享和成果转化。
“这是一个‘开源’的研究联盟。我们可以一方面获得对早期基础研究的支持,另一方面创建工业界、学术界科学家并肩研究、协同攻关的高效研究环境。这种合作模式必将对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Raymond Stevens曾表示。
他创立的iHuman研究所还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复旦大学药学院、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密切合作,共同助力张江高科技园区GPCR研究集群在6年中成功解析11个GPCR结构,开发出4个相关候选药物,促进了一个GPCR研究高地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区崛起。
据悉,Raymond Stevens博士的实验室成员成功地创办了若干家生物科技初创公司,包括Syrrx(被武田收购)、MemRx(被Chiron/诺华收购)、Receptos(被新基/百时美施贵宝收购)和锐意(现为Bird Rock Bio)。
另外,Raymond Stevens博士曾参与多个分子治疗药物的研发,并基于这些分子开发出突破性药物,包括由BioMarin Pharmaceutical开发,并于2018年获批用于治疗苯丙酮尿症的Palnziq。他创立的Receptos公司开发了一种靶向 S1PR1受体的GPCR激动剂Zeposia,于2020年获批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2021年获批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两个多月前,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刚刚迎来其十岁生日。硕迪生物是iHuman研究所在生命科学领域基础科研成果转化的硕果之一,显示了张江科学城作为中国药谷的基础策源能力。期待未来,浦东的生命科学成果通过产学研接力,产出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药!
文字丨小宇宙
美编丨小H
投稿邮箱丨pdst80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