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桥
又是一路打听,才到了这个“振兴桥”。跟传说中一样,桥头有棵大樟树。
桥头的“周师庙”。
一看桥头的这个石碑,此桥现名叫“众兴桥”,我们长沙宁乡方言中“振”和“众”是同音的,所以被好事的人改为“众兴桥”。此碑是为了纪念2002年当地百姓集资修复被洪水冲毁的石桥而建的。
历史上安化、桃江乡民路过宁乡去长沙必经此桥,为了让乡民过河不用趟水,一个叫刘振兴的乡间富商捐出大半家产建起此桥。
跟被某社团所宣传的地主们只会压榨穷苦百姓不一样,在旧社会,地主乡绅和封建族长们对当地的道德教育和民间公益事业会起到很好的管理和带着作用,所以当时的民间的公益行为比现在要发达得多。很多公益项目都是当地乡绅地主倡议牵头出钱出力,百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自发兴建的。为了表彰村民的义举,往往在项目完成之后会建一块功德碑来赞扬所有人的功德,让子孙后代都铭记,这种习惯延续至今。
这座桥是五墩横梁桥,桥墩是由大块麻石垒成,上铺巨大的麻石条石做桥面。
其中一个桥墩在十几年前的一场洪水中垮塌了。
在原先的桥墩上又做了一个新的用水泥洨筑的桥墩。
经过2002年的那场重修,大部分桥面已经换成了钢筋水泥的,并且加了铁护栏。
这就是所谓的“桥上游右侧有一天然麻石,似千年神龟俯卧河床”的那块石头了。
桥墩的上游来水方向做成了这样的尖头,以减小水流对桥墩的冲刷作用。
桥墩的尖面上都刻有蜈蚣一条。这是工匠们将民间“物象互制”的原理,应用在了建筑上。千百年来人们通过观察了解到蛇怕蜈蚣(蛇捕食时,张开大口,蜈蚣趁机一弹,弹入蟒蛇的腹内,就像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腹内一样,将其制服),而民间又相传,大蛇即蟒,蟒可变成蛟龙,蛟龙会兴风作浪,故而刻蜈蚣于桥上以制服蛟龙。
这个断裂的桥梁是这座石桥剩下的最后的一个桥面了。
看得出桥面用石也是相当扎实的。
经过岁月冲刷,桥身已不堪重负了,连固定桥面的榫石也快脱落了。
桥下的河道里有两根炭化的阴沉木,这要是被那些收藏者知道了,又会引来一大波抢木的。
远处,河水默默地流向下游,毛公桥就在那里等着我们的造访。
志大少爷的自媒体订阅号,原创网络屌丝文学精品,各种吃喝玩乐,各种伪真善美,各种伪历史文化,欢迎订阅,给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