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湘村发现 之 浏阳金刚镇桃树湾古民居

志大少爷 2020-09-09


谷歌的卫星图还是很有用的,在找金刚镇六栋堂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这个位于清江村的古民居。这个民居目前保留下来的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50米,中轴上有四进,两边都是天井。


民居大门是很气派的,像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府邸,两边的围墙上也有马头墙的造型。


白墙黑瓦。


还有黑白的花纹,正如柳肃老师所言,中国古建筑是一种每个局部和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的艺术品。


正门。


原来这里就是市文保单位——桃树湾民居。


看了这个介绍,我对这里产生了更加深厚的兴趣。


门口的“枪眼”,是朝门那边开口的,是为了方便观察来人。


门口的这对抱鼓石有一米多高。


上面雕刻着吉祥的图案。


门口的柱础像一面小鼓。


石门框上的雕刻也很清晰。


从这个大门口已经有了精美的木雕。


今天院子里老了人,所以挂起了白账。


一进大门就是一块大坪,用鹅卵石铺的地面。


地面上可以看出用白色卵石摆成的蝙蝠和祥云的图案。


这块小坪的两边厢房在解放后变成了鞭炮厂。


大门内侧还有走马楼,就像如今的传达室一样。


从这个门可以看出两边的走马楼走廊都很长。


这两边好像都在修复。


现在人们的文保意识还是越来越强了。


再从大门进入。


中轴线上高大宽敞。


跟一些祠堂一样这里也有一个这样的小楼。


精致的方形藻井。


四个檐角下也有镂刻的小牛腿。


房内的木柱十分粗大,一个成年人才能合抱,屋顶用的是穿斗式结构。


再仔细欣赏一下这里精美的木雕。


这种大牛腿是很多文物贩子们的最爱。


最后一进的大天井。


这里就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了。


墙上镶嵌着一块石碑。这是《桃树湾新宅记》,开头就有“尝闻X 室贵族发越宅基得由自然,非人事可强致也,我桃树湾基址迺(“乃”的异体字)奉直大夫曾祖皇眷公之遗业,乾隆年间顯祖与伯祖分得之,迄嘉庆十三年……正宅门四进……右旁护屋三层……左畔护屋二层……并筑周围恒墙……子子孙孙世守勿替,刻著于石,示不忘云,咸丰三年岁在癸丑仲秋月刘氏敬亭山人自识。”这篇文章里详细记述了桃树湾大屋建造的过程,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动工,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竣工,耗钱2万贯(按时价折合白银约1万两)。从中也看出大宅主人对宅子的爱惜之情。据老人们说,这块碑原来镶嵌在后面的院墙上,后来院墙拆毁里被族人保存下来。解放后这里成立了公社,这处大宅被分给了族人和长工,院子里的杂姓也多了。


穿行于大屋中,花鸟兽纹青砖,穿斗式框架以及具有防震功能的全木结构随处可见。不但有南北的中轴,还有东西向的横轴也是又长又深。


横轴联络着两侧的堂屋。


行走期间,晴不被晒,雨不湿鞋。


精美的泥塑和彩绘跟木雕一样,显示着大屋主人深厚的文化修养。


老屋里随处可见修复的痕迹,老人们说这里ZF出了点钱,他们族里人自筹了一点,但现在材料不便宜,工匠的手艺也不如以前了,很多精美的木雕根本无法恢复,另外房子被分给了很多外人,产权不清晰,所以筹资上也有困难。



在正屋的墙上,还保留有农村公社里最常见的宣传栏,宣传栏的最中央写着“毛主席语录”几个大字,


大屋西侧还有几间房子,老人们告诉我那里以前是粮仓和钱仓,都放在了二楼,二楼的木制楼板十分坚固,木隔板上铺以宽宽的青砖,以前那里面常年堆满了钱粮。


原来这个院子有用三合土夯筑高达两米的院墙,如今所剩无几。


岁月沧桑,这栋有着一百六十多年的老宅如今很多房子已经凋敝,所保留下来的不及原来面积的三分之一。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个清代江南庄园式民居建筑亟须进一步加强保护。



志大少爷订阅号,原创网络屌丝文学精品,各种吃喝玩乐,各种伪历史文化,欢迎订阅,给你好看~

点击“阅读原文”,看上期《湘村发现》 —— 湘阴文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