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村发现 之 澧县余家牌坊
还是前年夏天在刘三爹的介绍下我们到了常德澧县牌楼村,来看这里的国保“余家牌坊”。
在网上看见的图片是这样的。
到了现场却吓了一跳,牌坊外面加了一层罩子,是钢架加玻璃做的,牌坊坐落于澧阳平原上,周边都是棉花地。牌坊边上一个杂货店里一个老嗲嗲是看门的,给了二十块买了“门票”后,老人带我们走进了这里。
一进到玻璃房子里,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这个十几米高的巨型牌坊太壮观了,以至于在门口用10mm的镜头也收不下全景,我们也只好说这个罩子做小了。
换个角度,还是差了一点点。按百度百科的介绍“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共费时十五年。东西长7.5米。此坊用汉白玉建成,高三层计12.7米,宽8米,为六柱三门四面九楼式,通体均浮、镂雕人物、龙凤、花鸟等纹饰图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堪称石雕艺术精品、民族文化瑰宝。现已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下面来细细品味一下这座精美的艺术品吧!
余家牌坊又名余家节孝坊,是为了表彰贡生余继泰之妻余罗氏的。据《直隶澧州志》载:余继泰之妻罗氏,夫早故,24岁守节,有二子。长子早卒,次子余日禀任州同(五品)官时,为感母养育之恩,要求为母亲建节孝坊。道光皇帝准予建坊,资金自筹。余家资产耗尽,从奠基到竣工共费时十二年,终于将牌坊建成。
所以,坊的顶部刻有“圣旨”二字。
据传牌坊顶上原置有一金鼎,现已不存,只剩这个石顶。
中层还刻有湖南省抚院请诣准建旌表全文。《道光礼部则例》对此有明文规定。通常,先由各地都督巡抚和学政将旌表对象具体事迹汇总,并提出初步意见上报礼部;礼部核实情况无误后,议定旌表的方法,奏请皇帝批准申报文件;最后,由各相关部门实施旌表。
这是一个典型的敬老爱幼的故事,在今天也不过时,一样可爱,一样感人,一样散发着崇高的人性的光芒。一个年轻美貌女子,二十多岁死了丈夫,上有卧病在床的姑婆,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一个小脚女人要撑起这个家该有多么不容易。她照顾病姑尽职尽责,一晚起来数十次,一年有余;教育孩子深明大义,终有所成。这样的女子在如今评一个全国道德模范也是够格的。
下层石坊两侧雕刻“龙翔”“凤翥”及双狮图案。
所有柱、坊及博风板上遍饰立体浮雕,有龙、凤、花鸟、人物等图案。全坊为镂空雕刻,造型生动、工艺精湛,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是全省乃至全国石雕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据老人家跟我们介绍,当年余家为了建牌坊还进行了一次“竞标”,就是石匠们的才艺大比拼,几个石匠各显神通,一个石匠用一块整石料雕出了一副算盘,算盘籽拨动自如;十年中,余氏前后共招揽了三班30余工匠。在余家牌坊建成那一年,即道光二十三年,余氏家族举办了盛大的庆祝仪式。
余家为修建牌坊究竟总共花费了多少钱,据说修建耗费白银20余万两,有人换算合现在人民币6000余万元,耗光了余家丰厚的家产。这一点,似乎当年的余罗氏早有先见之明,她在牌坊落成之时,流着泪道:“闻节孝者,妇道之常,何坊焉,况演剧以庆。”《道光礼部则例》规定,只要是朝廷批准立项的,都可获得三十两白银的地方财政拨款。若是用砖、木之类的建材,且规格不大,三十两白银差不多可以建成一座像样的牌坊。否则,只不过是九牛一毛了。修这座牌坊到了倾家荡产的程度到底值不值,我想在当时肯定是值的,这也算是封建社会对妇女的尊重吧?
仔细看看,这个石坊其实也是由很多小的石构件用石隼拼接而成的,这些石构件大小尺寸都经过仔细计算,拼接安全没有不合适的地方。我们不得不赞叹古人的工艺水平。
《余氏族谱》记述:“公自幼有至性,晚年孺慕尤笃。以母早孀,彬士兄(名曰成)又早世,辄独力自奋,事不避难。方其为母祈福,遍于各寺进跪香,每步一拜,远及五雷山寺,自正月初朔告行于祖,往返数百里数十日。……公之建斯坊也,日惟思贻母合命,始而躬赴远县购一色白石,既乃无昼无夜无寒暑躬自督工……盖阅九年,始竣。而公以督工故,毁饥骨立,甫竣遂卒。……其好善乐施,终身不懈。”
6根石柱下侧雕有4狮、4象、 4麒麟,意在护柱。底座狮、象、麒麟稍有残破,据说这不是“文革”时破坏的,而是牌坊建成不久,当地农民的庄稼每天晚上都要被糟蹋,人们百思不解,后来发现是牌坊的这些“野兽”晚上出来吃庄稼,于是就有了农民警告性的破坏。这当然是有意思的传说。
下面实心的墩柱与上层缕空的雕花,正好有效地分配了重量,不至于头重脚轻,这也要佩服古代工匠们的设计理念。
我注意到这种用来建牌坊的“祁阳白石”的质地非常细腻,而且坚硬无比,这样的的材质有利于石匠们雕刻出精细的造型,而且历经能百年保存完好。我问老人家这些石头当年是如何从几百公里外的祁阳运过来的,老人家说是用船运的,当年码头就在附近。澧县地处平原、缺乏石材,余家人特意从祁阳运来这些洁如白玉、坚如金刚的极品白石,光运输费用就达到一万五千两白银!后来翻了一下地图,从祁阳运石过来必须走南边的湘江,一路向北到洞庭湖,再转澧水,这条道水面宽阔,适于大船,水路有近900公里!
建国后,打破封建礼教束缚好像已经成了现代人的行为习惯,牌坊这类东西也就成了文革中“破四旧”的重点目标,但幸得当地村民的保护才能让我们今天一睹它的风采。愿我们后人能更加珍惜这些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不让我们的历史成为记忆!
志大少爷订阅号,原创网络屌丝文学精品,各种吃喝玩乐,各种伪历史文化,欢迎订阅,给你好看~
点击“阅读原文”,看上期《湘村发现》 —— 双峰香花桥朱家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