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湘村发现 046期:汝城石泉村

志大少爷 2020-09-09



石泉村,一个从名字上来听觉得毫无特别的村子,竟然是共产党宣传下的土匪“湘南王”胡凤璋的家乡!关于胡的历史上网一查,那可以说是“头顶长疮脚底下流脓 —— 坏透了!”当然那个不重要,网上说这个村子很有意思,于是我想看看这个土匪窝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石泉村离外沙村不远,开车很容易到那里。



来到村口的时候不免有点失望,这口大水塘前建起了好几栋新房子,把老建筑挡了个严严实实!原先网上图片的那般景象完全没有了!





这里原来应该有个守备森严的大门。


完全是因为被挡住了视野,边看这几栋房子全景都不可能了。


这一横排是两栋这样的三层“小洋楼”。其实这种楼从设计的外形来看,跟前面在外沙村看见的古民居如出一折,只是它在装修上运用了很多西式手法,但传统中国风也也很明显,只是没有了马头墙。


中间的正门从屋檐、窗户、匾额到门墩石就完全是中式风格


但两侧的窗户就用了很明显的西式装饰手法。


窗户是鲜艳的泥塑加上彩绘,上沿造型流畅,窗户下角挂着丝瓜、苦瓜、桃子或者石榴,但木制的窗户是中式的。



走进每一栋的大门,就是一个两层楼高的大厅,抬头就能看见这个藻井,正对着二楼的那个窗户。



边上的房间里有通向楼上的楼梯。


各楼层是用木材分隔的,楼上的地面贴着陶制的“地板砖”,所以踩在地上吱吱作响!




在东向有这样一个门,上下左右有好几个枪孔,看样子更像一个戒备森严的堡垒。


这种枪孔可以大角度扫射。


走进门里我惊呆了!仿佛一下子回到了民国年间。高大的楼房,地面是用鹅卵石铺成的,房前还有石砌的排水沟楼与楼之间还有三层的回廊相连接。


这里面还有两栋跟前面完全一样的三层洋楼。


从卫星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个院落的布局,整个院子座南朝北,北边是一口半月塘,院子中间是四栋小洋楼呈“田”字形,四栋洋楼的东西侧各有一个厢房,东侧的保存完整,西侧的只剩下一半,两边厢房跟中间的小洋楼都有走廊相连,整个院子是左右对称的,这种布局的院落我真的是头次看见!传说中这位“湘南王”胡凤璋有六个老婆,所以1933年修建住宅,6幢规模相差无几,单独成栋。



这院子里面的两栋房子保存得相对完整。



完整的东厢房。


这是剩下来的西侧厢房,只有一半了。


这里还有这种圆形的门,很有意思。


这里还有大量文革时期的标语。


窗户上的彩绘可以更加清楚地看见了!


这种绘画的精细程度是以前在很多古民居上不曾见过的,而且历经八十多年风雨,色彩依旧鲜艳!


我一直在想当年这位土匪头子在这个院子里过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


仔细看房子的墙壁,表面上看是青砖和白石灰砌成的,但总觉得有点不对劲。


然后从几处墙皮脱落的情况来看,原来这里几栋“小洋楼”居然是用的土夯墙!除了房子基础是石头的,里面是木构的,房子四壁全是土!这太奇怪了,看来这个土匪头子盖房子真正实现了那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我好奇地走进了东侧厢房。



这里就跟以前那种“筒子楼”格局。


在很多房间里的东侧外墙上有很多枪孔。


看样子这位土匪头子应该是“做贼心虚”,完全没有那种“我是流氓我怕谁?”的自信。


这里的屋檐下也有这种漂亮的木构。


看完胡凤璋的故居又来后后面的他的侄子胡湘故居,这里跟前面的房子紧挨着,所以也不好看全景。1929年,胡凤璋攫取汝城县“挨户团”副主任职位(后改保安团,任团长),积极发展地主武装。1930年,警备营扩充为资(兴)汝(城)桂(东)警备团,胡湘任团长,胡凤璋恐其势大后难以驾驭,秘密将其绞死,并诬以亏空军饷罪,吞并其全部家产。



但从这个大门来看,更像一个西方的教堂。


房子的门窗用了更多的半圆造型。



装饰的细节上还是有很多的中国风。


这个院子只有前后两栋,两栋之间是有回廊相连接,中间有个用鹅卵石铺的大坪。


这就是两个建筑的位置关系。


到这里才看到很多精致的木雕。



两边的走廊中猛然看见墙壁上有好多标语,但内容不像是文革时期的!



“救济失业工人!”,看落款,“红III 5201宣”。据说当年红三军团攻打村后的上古寨,以石泉村为据点,所以留下了很多标语。


“取消苛捐杂税!焚烧田契佃约!”


“推翻帝国主义!”


“捉杀胡凤璋狗头!”


从胡湘故居出来远远地就看见了村后的那个小山头,山上有棵枯树,显得格外突兀,那就是上古寨。


村中碰上一位老人家,得知我是来拍古建的,主动带我上山访古。


他告诉我山下原来有哨卡和雕楼,这是保存下来的一个雕楼,可以看出房子上全是枪孔,如果不用重武器是很难打下来的。


老人家带我一路向上,路的外侧是用石头垒起来的墙壁,但有很多已经垮塌了。从山脚到寨顶仅有这一条狭窄的青石板阶梯可通,计有400余级。


石壁上也有很多枪孔。


走了几百级台阶后到了这个石门,也就算是进入了寨子顶,看来这里的防御体系还是很完整的,基本上能做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寨子顶上全是荒草,山顶上地势相对平整,面积20多亩。


山顶周围用大青石、青砖砌成一道厚约1米、高约3米、全长500米的围墙


1930年胡凤璋发迹后,强势占据这里,逼迫百姓捐款,重新修缮寨子。这一修,在沿上山石阶和寨顶四周筑有9座炮楼,设有大小枪炮眼400多个。寨上筑有房屋100多间,最高处有座八角楼,高达4层,全部用石头和三合土筑成。于是,这里就成了胡凤璋集生活、藏富、驻兵、防守功能一体的城堡。


如今这里除了几段残墙,什么也没留下,我只能站在这个了望台上拍下石泉村的全景了。


下图就是石泉村全景了,远处是高大的山脉,近处是一片平原,几个村子分布其中,石泉村算是规模最大的了。当年红三军团正是在这里进攻受挫,没能打下上古寨,但1949年7月9日,汝城解放后湘南支队和塔北支队攻破上古寨,胡凤璋被擒。8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湘南支队司令部在桂东县沙田墟召开公审大会,判处其死刑。(下图可以放大观看)。



回到村里我来到村子的核心区域参观。


青石板路。


石头墙。


石块与三合土做成的墙、土墙与青砖墙结合在一栋建筑上,。


坊门。



无处不透露出这里的古朴,青砖一口口打磨成一样,且砌工整齐,多笔直的一条线。石泉古民居的屋顶没有了马头翘角而是湘东客家特色质朴的平缓斜坡,走在里间,相同的精细,诠释着相同的久远时光。


门窗和屏风上的木雕。人物鸟兽栩栩如生,多为祥瑞之意,一个图腾一个意境,一组雕刻一个故事。


我来到了村中的祠堂。


门口的屋檐下两个硕大的斗拱造型夸张,在这里斗拱已经成了地位和身份的象征。看样子这家出过一个叫胡腾的尚书,还有奉政大夫。



这里大门外原来应该有个照墙,如今只剩下了石基。


门前的水塘边上还有很多石构件,应该是插旗用的石柱。


这个村刚成立了文化研究会,我想,一个家族或一个村子都应该有这样的文化传承。



石泉始建于宋朝末年,是三塘胡氏家族聚居地,因“胡氏先祖淑政公号石泉”,所以村以其号名之。根据《胡氏族谱》记载,淑政公也已是由江西吉安府胡氏辗转多处,若干代传下来。他居下湾,上湾住的是其弟淑行。如今二者相连,都归属石泉村,但“下湾祠堂为大宗”。


粗大的红漆木柱和抬梁,加上制作精美的鸿门梁是汝城祠堂的特色。


忠简堂,上面还有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上题的是《胡氏族谱旧序》,看落款是明成化十五年由钦赐进士出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甘肃外沙朱英,原来这是外沙村的太保第里祭祀的太子太保朱英给题的,看来这两家的交情确实不错。


从文魁和武魁的匾额来看,这家确实出过不少人物。


从祠堂出来又看见了这个大院子。


看形制跟胡凤璋的院子差不多,座北朝南,也是中间四栋房子,原来东西各有厢房一栋,但但西侧的厢房已经不在了,整个院子的规模小了很多。



这就是胡凤璋的弟弟胡镇藩的故居,这个院子的中间四栋主楼少了很多的西洋元素,更像扩大版的汝城传统民居。


两边的厢房还偶有见过,看样子就算是兄弟,他们的审美观也不一样。


最后来到村子西南角,这里有一幢房子上面有个四角亭子,这里就是“真武阁”。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公元1511-1561年),由于年久失修,现已残破。


这个亭子的角上也用了这种装饰性的斗拱。



我很希望这个古建能被修复!


里面也是用的抬梁结构。



从风水学来看,石泉的布局似“卧虎”。“其尾从乾方伸至坤方,两后爪伸至离方,两前爪伸至巽方,头卧艮方”,胡氏宗祠位处老虎的心脏部位,站在上古寨俯瞰,最显眼便是此处。民居则清晰地分成三块,围绕周围。纵使我们没能看清它的内在规则,至少,看到了秩序。其实这个村子也完全可以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希望不要因为那个土匪头子的政治原因而影响到了对它文化价值的评估!



一天的行程结束了,收获太多,晚上还将有汝城的温泉来为我解乏,下期我还将带大家走访汝城县城,那里还将有更多的惊喜等着我们!



志大少爷订阅号,原创网络屌丝文学精品,各种吃喝玩乐,各种伪历史文化,欢迎订阅,给你好看~

点击“阅读原文”,看045期《湘村发现》 —— 汝城外沙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