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村发现 059期:朱亭古镇
朱亭,古称浦湾,位于株洲县南端,北连平山,南接衡东,东靠凤凰,西临湘江,是湘江河边一个重要的渡口。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大理学家朱熹偕同张拭同游南岳,途经朱亭,在港上木桥边歇宿,应当地人士请求,结亭讲学。后人纪其事,便将朱、张讲学之处称为“朱停”,亦称“朱亭”。朱亭因之得名,从此奠定了千年古镇的历史地位。湘江在朱亭这个地方拐了一个U形弯,向北方流去,昔日被称为“小南京”
从下面这张卫星图上可以很清楚地发现朱亭镇大致有三条街道,沿湘江的南北向“正街”和东西向的“港街”还是比较原汁原味的老街。
这里是正街北端的“大码头门”,用青砖垒砌,红砂岩做的拱券,古朴而大气。
这个门上的原来用青石做的门额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
红砂岩的拱券颜色依旧鲜艳,岁月侵蚀,已经有一些剥落,上面还留有安放木门的槽口。
过去一个镇子虽然没有城墙,但也有必要的防御设施,像这种门就是一种。一般来说一个镇子最少有两个门,位于镇子主干道的两端,像娄底老街两端就有“望湘门”和“观化门”。一些繁华的镇子门就更多一些,像涟源杨市镇有八个门。这个大门内的门额上书“大码头”“民国壬申三月”“公建”的字样,可以肯定是1932年由当地士绅百姓共建的。
港街的西头原来就是一个大码头。
这条麻石街保存十分完整,
回到正街,徜徉其中,我们依然可以见到粮油米面店、茶馆、小饭店,日杂店、药铺诊所、理发店......洋溢着淳厚的古韵。港街靠内侧一边的老房子很多都已破败不堪,有的已经垮掉了,只剩残垣断壁,倒是那些极富生命力的攀爬植物盘绕上面,让原本毫无美感的残墙顿生几分别样的风景。
这里的建筑一般两层高,木质结构为主,夹杂着青砖或圆石砌成的墙壁。二楼木栏杆花式多样,多用木制直棂窗。
镇上的老人告诉我这是一所旧社会时收养弃婴的育婴堂,去年起了一次大火后已经完全荒废。解放前,附近十里八村的孤儿都送来这里抚养。后来育婴堂迁址,这里被卖给一个木匠,后来意外失火,房屋被烧毁,便剩下现在的样子。
这家慈善机构的房子明显比周边的商铺要更加阔气,可以想见当年的富人们对社会慈善事业的重视。
朱亭作为一个繁华的古镇是因为这里有便捷的交通,这就跟这里的码头有关。据说从三国时期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朱亭水运非常发达,古镇上共有9个码头,呈“7”字形分布,每座码头由六、七十级麻石铺就。这奠定了朱亭交通的便利,是方圆数十里的物资集散地,上通衡阳永州,下达长沙武汉,还可经岳阳,出洞庭,通江达海。
现如今仍有7个码头留在朱亭,见证当年水运发达的朱亭往事,但现在却已冷清,孤独地船只往来于两岸。开阔的江面因航电枢纽的建成使水位抬高了不少。
这是一苇亭码头。相传魏晋年间,佛教高僧怀让云游四方,广传佛法。一日傍晚时分来到湘江西岸的荷包洲上,隔水眺望浦湾(朱亭),随后踏着芦苇,轻功渡江上岸,鞋袜未湿。这便是一苇渡江传说。
这是肖家码头。
在这几个码头中,保存最完整的,要数湾家码头。从码头向上,走过19级麻石台阶铺成的1米多宽的斜道,便到了街上。
提起码头,这们老人的记忆清晰,也很兴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右,这里水运最发达。攸县、茶陵的铁锅,还有板木、柴炭、粮食等都用木船运到朱亭中转,然后再运去衡阳等地。”老人说,那时候的码头,每逢赶集时船只绵延2公里路,从晨曦到日暮,码头一直熙熙攘攘。由于水务繁忙,朱亭还专设水警经常巡逻,维持水运秩序。
这是一座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苏式建筑,它曾是朱亭的商业中枢,也是朱亭供销社办公大楼,它还是株洲县的唯一一座苏式建筑。上世纪80年代,朱亭供销社进入鼎盛时期,其从业人员达200余人。然而,改革开放“全民经商”的风潮也在朱亭蔓延,计划经济下诞生的供销社集体经营模式,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不堪一击。至上世纪末,朱亭供销社完成其历史使命,功成身退,只留下这栋苏式建筑作为它顶峰的见证。如今,一楼是改建的门面,面向正街的一面经营着陶瓷、锅碗等日杂用品,面向湘江边的一侧则是一家家具店。
不远处的这座老房子保持完好,红砖黑瓦,让人回忆起了文革年代。
在正街边上的一些巷子里还有麻石街和老建筑。
在镇政府大院旁的毛巾制造厂围墙后面还有一段20多米的古驿道,全部由麻石砌成。从文献上得知朱亭自古是湘(湘潭)攸(攸县)衡(衡州)醴(醴陵)货物集散地。早在三国时期,此地就是一个人口稠密、市面繁华的集镇。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朱亭设邮驿,整修朱亭至攸、醴古道,路面扩宽到2至3米。
在正街的南端那一大片红砖青瓦的厂房就是以前朱亭机械厂旧址。在朱亭,问起任何一个经历过岁月的人,他们的脑海中都抹不掉关于“株洲县朱亭机械厂”的记忆,足见当年生产红火的盛景,和当时机械厂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曾经的机器轰鸣,全员劳动干劲的景象,在我脑海中回想。机械厂繁盛衰败是中小企业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缩影。2011年原本整体卖给私人经营的厂子,到了去年,连最后的“工厂主”也离它而去。现在厂房的一部分已经变成了镇里的一家幼儿园。
出了麻石街,从正街东行一里多地,就到了汪家古井所在位置。据当地人说,古镇古井较多,汪家古井就是其中的一口。
汪家古井位于镇东北湘江河畔,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汪家古井紧靠河港,原有上、中、下三井,井水甘冽,分别为人们饮用、洗漱和牲畜饮用。由于2005年修建航电枢纽工程蓄水,中、下井被淹没。现只保存一口井为当地人使用。
汪家古井对面有古镇唯一保存完整的清代民居。
只可惜大门紧锁,没能进去参观。
目前朱亭已经被列为了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株洲市对朱亭的旅游开发也在提上了日程,作为一名伪历史文化爱好者真心希望这里能早日恢复历史风貌!
在我的推荐下,湖南都市频道《都市晚间》节目对朱亭古镇的保护进行了报导。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1677dcqqq&width=500&height=375&auto=0
点击后面蓝色链接,查看057期《湘村发现》—— 祁东县彭家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