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村发现 087期:茶陵乔下村
茶陵虎踞镇的乔下村是一个位于洣水河东岸的一个古老村落,当地村民都姓陈,这个村子是上次在一份茶陵文物的资料上看见的。据了解,乔下村整个村庄村民均姓陈,从江西迁徙至此已有600多年了。
这个村子里现存最完整的就是这个陈石泉公祠了,它不但有主体,外面还有一段残留的围墙。
这个陈石泉公祠据说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但建筑风格却像是晚清或民初的,祠堂有三进,小青瓦硬山顶,前面是山字垛封火墙,后一进是人字封火墙,现被分给了几户居民居住,门都上了锁,没能进去参观。
门口上方的匾额上原有一条泥塑的龙,制作精美。
屋檐下还有书法诗画。
这里不但有李白《与韩荆州书》里“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还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里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更有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句。
但这个字体写出来的东西我却看不懂,总之这些都反映出屋主人的文学爱好和工匠们的精湛手艺。
来到村里找到了这个牌坊,它被用作一个祠堂的门头。
这个牌坊为青石构建,三门三额,宽7米,高8.5米。牌坊正上方横刻有“陈家五房宗祠”六个大字,顶上方竖刻有“恩荣”两个大字,但上面没有明确的纪年。整座牌坊简约大方,古拙凝重,雕刻主要以龙、麒为主,是我们湖南常见的。
牌坊里面原是祠堂,后被当作民居。
村子各处还散落着一些高大的古民居,但保存状况都不乐观。
在陈石泉公祠后还有一小段残墙,上面保留有一点精美的砖雕。
在这个大屋的大门顶上有木制的浮雕“五福临门”。
这个破败的大门居然是“陈氏大宗祠”!
最后在村子的东南边300米处还有一个“陈家大屋”。
据介绍,这个陈家大屋原名“石城大厦”,建于清朝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距今已有152年的历史,是当时“奉政大夫”(系正五品文官阶)陈石城所建。
陈家大屋坐东南向西北,建于一片开阔且环境优雅的地方,背靠马鞍形的高山,前面有一池塘和一大片稻田,两边是茂盛的翠竹。整座古屋建筑以砖木构架为主,结构对称严谨,布局采光合理,造型古朴,实用而经济,采用青砖砌筑,青瓦盖顶,青石铺底,没有饰檐,属典型的清代湖南民居。
解放后这里被用作村办工厂,目前当地政府正在对其进行修缮,并有意向将其变为影视拍摄基地。
以前大屋分三进6厢,共108间,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宅内有15个呈长方形的天井,其中分布在两边厢房内的天井每厢6个,正厅的是一大两小共3个天井,厅与厅之间由雕饰的木帏栏隔开。
古屋的排水沟设计很巧妙,水沟分明沟和暗沟,青石板铺底,屋内天井的水走暗沟,屋外檐的水走明沟,下再大的雨都从未浸渍过。
最后请大观看我航拍的陈家大屋视频,这段视频已被茶陵文物部门用作宣传片。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309jyjv8r&width=500&height=375&auto=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