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湘村发现 139期:溆浦江口古镇

志大少爷 志大少爷 2020-09-09

 


江口镇,位于溆浦县城西约三十公里溆水入沅水汇合处,俗称"大江口"。这里两江夹流,使古镇形如半岛,三面环水,地形险峻,因地形似耕田的犁头,故又称犁头嘴。


大江口镇交通便利,沅水流经镇区,上至洪江、安江、贵州,下达洞庭长江;湘黔铁路穿境而过,境内设中型客货站,省道S308线横贯全镇,西至怀化,北至辰溪、沅陵。这里明代时设江口驿,清乾隆年间设江口乡,民国初这里就成了“上赴洪江、下达辰、常,水陆交通、万货丛聚的重要集市。


所以小小的江口镇曾留下许多文化名人的足迹:屈原、王昌龄、王阳明、林则徐、沈从文、钱钟书等等,这里沉淀着太多厚重的文化。王昌龄是唐代写边塞、战争最成功的诗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至今读来仍让人豪气如云;他也重友情:“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早已家喻户晓。但在溆浦江口古驿站,他却写下了这首《别皇甫五》:“溆浦潭阳隔楚山,离尊不用起愁颜。明祠灵响期昭应,天泽俱从此路还。”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在贵州龙场驿悟道后回京的途中路过江口,曾留下《泊溆浦江口》:“溆浦江边泊,云中见驿楼。滩声回树远,崖影落江流。柳发新年绿,人归隔岁舟。穷途时极日,天北暮云愁。“


溆水在这里拐了个弯,接着便投入沅水宽阔的怀抱。河对岸是黛色的岩石,连接着后面耸立的高山,半山腰的农舍隐约可见。


刚进入老街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两边的民居和商铺大多是穿斗式木结构小青瓦房屋。可惜前几年小巷改造,将二里多路的石板撬去,一律铺上平坦水泥路。




这种土墙是用烧石灰后的矿渣筑成的。江口镇周边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有钻石、黄金、锑、瓷泥、煤及石灰矿、白土矿等。当地百姓自古就利用这些原料作为建筑材料。


这种墙不平整,但非常坚硬,历经百年仍然屹立不倒。当地人一般都把这种墙建在木房子外面,成为了保护性的外壳。


江口的百姓比较迷信,犁头嘴上除了庙宇,像这样的小土地祠就有好多座。




这里是吊脚楼群。


但从台阶下来却看不出跟以前的吊脚楼有什么相同之处。这里的老人们告诉我前些年发了一次大洪水,犁头嘴全部被淹,很多吊脚楼毁于那次大洪水,目前保留下来的都是经过了水泥加固而成的。



这是犁头嘴中间的李氏宗祠、天主堂和老钱庄。


天主堂多年前就已经废弃,基本上看不出原形了。


李氏宗祠也是刚刚重建的,还没来得及进行细致装修。


在祠堂后面就是李家祖坟。


从这块碑记上可以看出这里的李氏始祖名李统仁,是在宋代从江西泰和县迁来溆浦的。


这是老钱庄,算是老街上最大的一处古民居了,只可惜正面被后人帖了磁砖还加了铝合金窗户,搞得面目全非。


院内的结构保存得还不错。


这是犁头嘴中的古庙。里面有玉皇宫、伏波庙、城隍庙和观音堂。



伏波宫供奉的是汉代伏波将军马援。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杨凌西北 )人。西汉末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 新朝末年,天下大乱,马援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甚得隗嚣的信任。后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官至伏波将军,因功封新息侯,被人尊称为"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甚得后人的崇敬。 后于讨伐五溪蛮时身染重病,不幸去世。因梁松诬陷,死后被刘秀收回新息侯印绶,直到汉章帝时才遣使追谥忠成。


关于这位伏波将军的故事大家可以在网上查到很多,而且我们现在使用的一些成语的来源也跟他有关,比如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画虎不成反类犬。


马援在死后历史上对他的评价都是很高的,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对他有册封。后唐武安军节度使马殷,尊马援为先祖,奏请唐王恩准伏波将军马援为昭陵(灵)英烈王。 唐明宗天成二年(927年),马殷踞湖南建立马楚政权,在伏波岭立神祠,名曰 "伏波祠"。所以在湖南和广西广东一带至今还保留着一些伏波庙。


上次在株洲渌口古镇就看见过一座。下图是民国年间广西的一座伏波庙,两边侧门上有“护国”和“佑民”两个横匾,可见在百姓心目中他是护国佑民的神仙,这跟忠义的象征关羽还是有了一定的区别。




这是镇上最大的一座现代青砖楼房。


门楼上的字是”湖南省溆浦县帆船运输社“。


外墙上的毛主席语录还保留着文革时的痕迹。


房子后面还有台阶直接通向江边的码头。


这是小镇北端的古驿站和古衙门的遗址。


由于种种原因,江口驿在清时已废止,但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所以清官府屯兵于此,咸丰年间还在此修筑炮台。



这是驿站外通向江边码头的石板路。


这是江口最北端的屈原庙,2300多年前,爱国诗人屈原求索于溆浦并生活9年之久,写下《离骚》、《九歌》、《涉江》等楚辞名篇,尤以“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闻名遐迩,所以有人把溆浦当成是屈原文化的发祥地。



说到屈原,那就不得不提到龙舟。在《湖南通志》上有记载”龙舟竞渡最早始于武陵。“唐刘禹锡《竞渡曲》自注:“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沼屈之义。“可见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武陵即“武陵郡”,溆浦西汉时为武陵郡治所在地,故沅水中上游区域是我国“龙舟竞渡”的主要发祥地。这里的龙舟竞渡,至今还保留很多原始古老的习俗。它的规模之大,竞争之激烈,让世人瞩目。这种说法完全颠覆了我这么多年来对龙舟传统的认知。在江口我看见好几座专门为龙舟而建的龙舟亭。


江口的传统龙舟头高尾翘,船成梭子形,全长20多米,尾部翘起呈燕尾状,尾高达2.8米,可载50余人。


这里的龙舟自古以来就没有装龙头和龙尾,它是以舞头旗者为“活龙头”。舞头旗者是全船的总指挥,必须是身体健壮、头脑灵活、懂水性的青壮年。



在这里荒草之间以前还有一座白龙庙,传说是为了感谢在溆水水口搭救落水百姓的白龙而建。


在犁头嘴南边最细的地方建了一座类似桥梁的通道。


这里竖有一块水泥碑,有可能是一座纪念碑,但不知为何上面居然看不出一个字迹。


溆水静静流淌,这一切都随着岁月烟消云散了。我漫步古驿站遗址,路旁野花飘香,豆角摇铃,那些菜地空隙残留的一堆堆厚重的瓦砾和从土里露出的尾基石,仿佛告诉人们这里曾有过繁荣和喧闹。 


最后请大家观看我航拍的江口镇视频。


相关阅读:

沅陵明中村  

辰溪五宝田村    

辰溪龚家湾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