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近期量化策略的收益来源思考及风险触发因素阈值的分析

小H 量策组合配置学 2023-01-03
 多元化-辩证法-反向批判性-第一性思维
价值与使命:在证券投资的组合配置领域中,用科学的数据,逻辑与人性常识来思考分析,帮助一般的投资者来实现稳健的复利收益。

定位与希望:提供有价值接地气的研究思考信息分析供市场参考探讨,希望能让非专业投资者少走弯路。欢迎更多专业朋友来供稿(证券类资产投资组合配置相关),共同促进行业的整体认知水平与效率。

作者:不愿透露姓名的小H

内容:国庆期间对量化策略的一些思考


1、对量化策略的收益来源分析

2、风险触发因素阈值的分析


股票量化类策略(包括:α选股高频 & 高频 &中频 & 低频,T0高频,基本面选股)


多家量化中性月度数据

来源:中信证券


上图所选的样本池为国内核心观察池的⼀些股票量化中性标的的表现,包含了股票α(高中低频),股票T0及混合策略,以下针对近期的业务中客户提问的内容进行抛砖引玉:


01 思考


Q:量价类的策略规模越来越大,赛道越来越红海,是不是还值得投?


从五个角度看问题。


1.量价类策略收益来源是什么?


量化选股or交易能力,由于主要以量价因子为主,策略收益与波动率和成交量的相关性很大。


来源:中信证券


来源:私募排排网


大家可以明显看到,随着市场成交量的衰弱,量化的超额也逐渐衰弱。所以策略是否赚钱,我们要判断大环境是否支持,对量化而言,成交量反映了市场的参与度,往往参与度和波动率⼜是正相关,所以对于成交量的判断是最重要的。


2.成交量跌到何时会有不赚钱的可能?


我们平常拿出来的例子往往是2018年11,12月,19年下半年,量化中性几乎在这个成交量低迷的几个月一直横盘。那个时候我们对中性的定义是一个无论什么环境,只要不要暴涨暴跌都可以稳稳赚钱的策略,当时大多数销售和管理人都把锅甩给了股指期货贴水,但是今年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通过历史业绩,大家发现了几个结论:


a)中性长期来看,只要大盘不暴跌,性价比都没有指数增强策略好。


b)市场开始发现随着市场逐步成熟,很多中性管理人或多或少有些市值及风格的敞口,导致有些标榜完全中性的管理人在某些行情下赌对敞口净值领跑同行,在对外解释的时候归因于策略升级。


但是从其指数增强及其中性的数据对比,发现了其中的敞口问题。所以现在市场对于某些管理人量化能力的定义偏向于以下几个指标:


指数增强策略数据(代表指增能力,包括指增稳定性),因子暴露度(主要拟合对标指数),同策略产品标准差。


来源:中信证券


上图是国内两家头部量价类私募的指增产品数据及超额数据对比。正好选取了一段从起点到终点净值变化差不多的区间(约为半年)。但是我们明显看到橘线的超额要相对更加稳定,所以从投资选择中,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就应该选择超额能力更加稳定的机构。


同时通过超额的跃动时间点及幅度,我们大概也能看出策略是否有暴露且大概暴露在哪几个方向。当我们对管理⼈选择有了大概的框架后,我们重新回到策略对于交易量压力阈值的问题上来说。


PS:国内某核心人工T0交易员给了个高频交易的阈值,当两市成交量低于6000亿时,基本就比较难赚钱了(对程序化t有绝对参考价值)


3.量化选股和量化T0两个赛道如何选?


目前以自己投资及投资人投资结果为参考依据,我们得出了:T0除了1-2家核心头部机构,剩下的程序化t做为辅助策略是相对明智的选择,若作为单一核心策略,受制于券及交易量的影响都要明显大于普通α策略。(下图蓝线为α中性,红线为T中性)


来源:私募排排网


4.随着股票量化越来越成熟,我们发现:


(a)头部效应越来越强,且头部收益不会因为规模的增加而在同类策略中处于明显弱势(且头部还拥有资源优先级及类似于打新等的红利,团队更加稳固)。

(b)无论是哪家投顾,细分策略只要管理⼈老老实实做中性,收益差距不会太大,按照今年的数据,指增的区间大约在30%~40%,中性大约都在15%附近。

(c)除了极少几家α信号有明显的差异,大多数净值跃动的趋势及幅度都差不多。


以上几个现象导致我们重新去思考⼀个问题:当⼀个赛道逐渐成熟,对手盘筹码稳定性越高的情况下,能够持续走下去的机构除了保持原始α能力的持续性外,更多应该考虑是否能找到胜率较高的β因⼦同时加以暴露,头部机构已经给我们一些很好的示范了,大几百亿的中高频,在还能有收益的情况下不断探索新的收益因子且进行宏观上的择时或风格暴露,最终得到的结果不见得比中小机构差。


这里多说⼀句,由于传统量价的赛道确实再突破的难度很大,但还是有很多机构在其他的交易维度寻找细分的定位,可能会冒着更大的风险,但是这种交易IDEA是我个人非常喜欢及期待的,中小机构目前在类似策略运行中,无论是资源(券,打新红利)还有人方面都落后于头部,这个时候就只有赌出⼀条全新的赛道,哪怕打破原有我们对于量化banchmark的认知。


5.控制预期:红海的赛道,一定不要给太高的预期。


想要再回到08-14年,16-19年的环境很难了,如果是中性,我认为这两年保持在年化12-15%的费前就不错,指增保持在20-30%的增强(在目前成熟的策略环境下)。多的都当是市场给的或者管理⼈的能力强,少的也要理解,毕竟市场不断教育不断进化,傻子总是越来越少的。


要给管理人一定的空间和耐心。毕竟要是什么环境下都能干20%年化,如果我是管理⼈我肯定自己加杠杆干,何必做资管呢。


以上是我对于这半年内股票量化的框架认知。


02 总结


回到那个实际的问题,量化还能投吗?肯定可以,有赚钱效应,且大概率能跑赢银行定期储蓄2倍以上,为什么不能投。个人认为以上5点总结为以下几句话:


1.我们需要对成交量进行预判。


2.判断指增能力更加直观,纯粹。


3.T0在大多数时间内适合做辅助,选股才是核心。


4.市场越来越成熟,盈亏同源这句话要谨记,期待新的交易IDEA。


5.心态其实无论是机构投资人还是个人投资人最重要的东西。


成熟市场中,套利机会越来越少,择时及择策略变成最重要的东西,未来说不定我们能看到市场上关于定向主题的量化产品,或者是更先进的灵活对冲,努力并期待着。


(完)


备注说明:

1、部分数据涉及合规要求,对原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本微信公众号,留言”量化策略”并发送名片或邮箱,我们确定特定对象身份后发送,谢谢配合。


2、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难免会有不准确之处,不喜也勿喷,欢迎指正与探讨交流,其实对错并不重要,更多的是想启发不同维度上的思考与参考。


3、也欢迎其他金融圈内的优秀从业者给我们供稿。(自愿原则)


4、如有相关问题,也可直接在尾部留言处提出,我们会邀请作者来回答,感谢支持关注与点赞在看的朋友。




以下为广告内容,与上文内容无关。

磐耀FOF定制服务
磐耀FOF根据投资者的不同风险收益偏好,通过个性化理财需求的方案定制,主要服务以下三类客户:

第一类,保守型客户,需求类信托产品的收益率,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不希望承担什么风险的投资者。
第二类,稳健型客户,需求是信托产品收益率的1.3-1.8倍,风险承受能力中等,能少量承担一些风险。
第三类,激进型客户,需求是信托产品收益的2.5倍以上,风险承受能力较高,能承担较多风险。
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证券FOF基金

散户怎样才能割机构的韭菜?

磐耀资产FOF基金服务做投资人最安心的买方顾问管理人欢迎加入我们,“一起去割机构的韭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