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白酒医药类基金大跌来看资产管理行业存在的若干问题

李明鸿 量策组合配置学 2023-01-02
定位与希望:提供有价值接地气的专业内容信息与思考分析供市场参考探讨,让非专业投资者少走弯路,提高市场整体的认知水平并促进资产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略尽绵薄之力,使国内金融业能早日追上国际金融的领先水平。

作者:量策基金组合配置学 李明鸿


01 面临现状

02 主要问题

03 解决方式

04 小结思考


一、面临现状

从本周的公募基金数据来看,2019、2020年火爆的消费,医药、白酒类基金在2021年遭遇滑铁卢,大部分的基民真的赚到了吗?与此同时,我们再看之前大火的网红私募基金管理人,林园,东方港湾等,都在2021年出现了较大的业绩回撤。


其实2019-2020年主要是消费与医疗保健行业的高景气度周期,所以部分基金受益于这两大赛道,其业绩比较突显,因此比较容易吸引媒体来宣传,造成爆款基金的产生。



而2021年以来,随着经济复苏的降速,以及新冠疫情恐慌与影响的降低,加上企业基本面的增速有所下滑,其过高的估值开始均值回归,所以也是一个比较正常的资产价格波动现象。所谓“盈亏同源”。


基金爆款现象的背后鸿沟:资金与资产连接的错配思考


之前的6月中上旬,我们就写过相关文章,提醒注意基金爆款背后的风险,仅仅只过去了两个多月,就出现了网红基金的全面调整。但这里要强调一点的是,并不是这些基金经理不专业,而是管理规模大了,调仓不容易了,能选择的标的不多了(因为要考虑流动性,不会选择相对市值较小且不确定较强的中小盘)


所以,如果投资者的仓位管理不好,在基金高位投资过多的话,很有可能累计下来,甚至在牛市还是亏损的。


究其原因,还是对投资认知不足,投资是件特别专业的事,需要特别理性的事,需要特别深度思考的事,所以投资者需要对投资这件事有较深度的认识,包括对资金仓位,对宏观政策与微观标的的理解。


总之,白酒医药类基金的大跌,主要是资产估值价值的合理回归。反过来看,还是有不少基金在今年创新高,追涨的投资者由于专业认知不足,而造成了亏损。一方面反映了投资者不成熟的问题,也反映了行业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因为表面来看起来是基金亏损的问题,但其背后折射出的行业与产业链也存在着问题。先说结论:市场不够成熟,一切根源都在于市场主体围绕“追涨杀跌”恶性循环,背后的本质是人性。

因为投资者的人性是贪婪与恐慌,下跌时会恐慌,不敢买。而上涨时会贪婪,希望涨得更多,而不愿意抛。下跌的时候买的少,怕亏,小涨的时候也买的少,怕没人家涨得多,真的大涨后,反而加重仓,怕踏空。

因为代销机构(财富管理)的人性需求是规模KPI,什么好卖,销什么,不好卖的就不销。但好卖的时间不好做(比如2021年1月的基金市场),好做的时候不好卖(比如2018年的基金市场)

因为资产管理机构的人性需求是盈利KPI,公募基金的规模上去了有管理费收入,所以更加注意规模增加。而私募业绩上去了,才有提成分配(绝大部分公募基金没有后端提成收入,而私募更重业绩表现)



市场客户追求收益,但不了解风险;
资管机构了解风险,但股东要盈利;
媒体传播需要热点,但半懂半不懂;
代销机构需要销量,网红款才好销;

由于这些“人性KPI”,
形成了市场的恶性循环,

首先,市场现“极端”基金,
(表现特别好或差的公私募基金)
其次,媒体们推波助澜,
(趁热点写内容,宣传扩大流量)
再次,代销方蜂拥而上,
(网红大品牌,给提成好卖就行)
最后,投资者追究杀跌。
(成不成韭菜全要看人品与运气)

行业的表面矛盾在于:市场的中间桥梁还没有很好地解决资金端需求(风险承受度)与资产端波动特性的择时匹配。



二、主要问题

根本的问题还是专业与信息不对称。这个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市场还没有出现较大的真正具备信任的,有公信力的,专业的中间桥梁。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不是银行吗?

不是有券商吗?

不是有第三方财富平台吗?


当然这些专业机构不断在提升为投资者财富管理的服务水平。但是由于涉及专业问题,涉及利益导向问题,涉及人性问题,并不完全能从投资者利益出发,去设计规划推荐产品。


1、因为有些是不专业,比如银行,只有少量银行才对资本市场理解较深,大部分机构由于风控上把握不了,只代销一些头部,甚至网红的管理人,未来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会好些,相对比较专业;


2、因为有些涉及双重利益,一边是公募与私募机构,也是客户,一边是投资者,也是客户,两边都不想得罪,又想两边都有获利。比如券商,既要两边讨好,完成KPI指标,实现业务撮合,又要免除爆雷风险责任。


3、因为还有些涉及人性的贪婪,追求短期利益,在引入产品与产品推介时,为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避重就轻或因为涉及个人利益输送,而不公允对待。(比如第三方财富平台,已有多家爆雷)


4、因为还有些涉及主营业务与价值观,有部分的第三方,因为广告费或其他收入,帮助一些资产管理机构包装宣传,影响投资者的合理判断,甚至出现误导投资者的信息内容。(比如部分常规媒体与自媒体,性质就跟部分明星为高额收入而代言一些劣质商品一样)



那么造成这些原因的背后根源是什么呢?或者说,当前资产管理行业与财富管理行业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金融普及教育还不够(行业常识)
2)专业媒体数量还不多(客观专业)
3)政策监管引导还不足(处罚机制)
4)从业人员自律还不严(心术不正)

由于目前整个国内的金融体系是相对计划经济的,自上而下引导推动新业务为主,自下而上创新为辅(不像其他行业是以企业的创新活力为推动行业发展为主),所以在政府监管方,金融机构主体与需求方会存在不同步与差异性。


具体表现在,我们是陆续开放与完善金融体系,跟中央顶层设计的规划有关,所以阶段性会出现各金融分支领域发展不平衡的特征。有时候一级股权好,有时候小贷公司好,有时候融资租赁好,有时非标信托好,有时Reits资产证券化好,有时可转债,可交债,信用债好等,主要是根据顶层规划来推动。


所以金融机构主体一般会受监管的政策方向调整,而阶段推进某些特定的业务与服务,部分机构管理层为追求政治正确,或者管理层升迁考量,在部分年份也曾出现过一定的“大跃进”现象,比如之前火爆的P2P,前几年的去杠杆,这都是中国在发展金融探索之路过程中的宝贵经验,相信随着外资机构的准入与开放,国内的金融市场会越来越健康,越来越成熟。


在证券基金从业者眼中,过往监管层不少是银行系高管转任,对证券行业了解不够深,所以相关监管政策还不是最合理,当然这几年已经有明显好转,不过部分政策的结果也显示出监管层的意图与市场实际的作用反馈有所偏差。



(1)金融普及教育还不够


比如说投资者教育这件事,即然公募基金与金融机构是服务广大老百姓的,所以需要让投资者有基本的常识了解,要普及一些基础知识。之前“资管新规”推出了基金产品的适当性要求规定,也只是解决了风险收益偏好与基金产品的匹配,暂时还没有解决投资者对金融产品的基本常识。


既然财产性收入对人民大众越来越重要,在这方面,监管机构要依靠人民群众来监督金融市场,前提是让人民群众要有基本常识,由于金融市场的主体主要都是法人盈利机构,所以相对专业的普及公益性教育目前在国内非常缺失。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不少投资者被忽悠,被欺骗的负面信息。


(2)专业媒体数量还不多

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媒体由于并不太专业,也没起到比较正向的作用,甚至部分自媒体或明星,为了利益,也使得没有辨别能力的投资者被影响,特别是之前的P2P产品,所以需要有这方面专业媒体或者专业记者来客观跟踪与较尝试报道相关信息内容。



(3)政策监管引导还不足


我们国家目前在重点市场行业领域用的是前瞻性预期管理模式,比如说房地产市场管理,宏观政策管理等,但在资产管理或财富管理行业,目前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出了问题再出政策补救或调整。


在证券类基金这块,由于目前的监管分为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公募基金主要为老百姓服务,大多数是国企等体制内企业控股,而私募基金主要是个人高净值客户服务,监管设置的门槛较高。


目前行业中有一个现象特征就是市场嫌贫爱富,大部分机构都优先服务大资金客户,把好资产,好策略,好服务提供给高端客户,高端客户明显被过度服务,造成这样的现状原因是,一方面是行业本身的原因,金融是解决投融资的问题,投资或融资金额大的客户肯定从企业获利而言会更高。


由于改革开放40多年,贫富差距越拉越大,服务中高端客户的金融类机构越来越强,服务中小客户的金融类机构没有几家活的好的,除了那几家互联网巨头公司,依靠低成本的移动互联网红利与标准化产品便利,才分得一杯羹。


所以造成越来越多的金融类机构都去服务最上层的那一批客户,所以这几年我们看到有非常多的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公奔私去了私募基金,这样下去,就跟好老师一样,都去服务有钱人的孩子了,这样两极分化会越来越大。虽然这是市场经济行为,但这肯定与共同富裕的理念有很大的偏离。


当然,过往出现这样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监管政策,政府认为中小客户专业度不足,资金不多,能承担的风险有限,所以许多创新类的,相对高风险的产品不让中小资金需求者有机会参与,表面上看起来保护了中小投资者。但从结果来看,并不一定是这样。



为什么这样说?我们看到国内的一些创新的新事物,第一波往往是赚大钱的机会,因为这些创新是自上而下发起的,是从政治传递到经济。


比如2015的新三板,2016的定增政策,2019的打新政策与科创板上市机会,一少大资金受到的服务更多,优先享受了这些红利第一波的赚钱效应,等中小投资者可以参与时,赚钱的时机已经错过,很可能在高位接盘,之后一地鸡毛。


还有一个原因,越小的资金越想博高收益,而反而越大的资金越希望有稳定的收益。前几年,由于中小客户不能买信托,因为有资金门槛100万要求,所以不得不去买P2P,而高端客户那几年非常受益,不仅没有什么亏损,反而拥有相对确定性的收益,两者一对比,明显在财产性收入上复合收益差距明显。


而贫富差距越大,穷人就更想博高收益,以缩短差距,但越高的收益,风险越大,失败了以后,越追赶不上富人,所以恶性循环,形成躺平思想。


因为在中国政治正确才能赚大钱,国情体制如此,所以也难怪在资本市场,也是使贫富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能享受的机会不平等,能享受的服务不对等,作为弱势群体,受到的保护却是平等的。


(4)从业人员自律还不严


目前在金融行业,相对成熟发达国家,监管相对较松,违规处罚成本太低,致使不少上市公司,金融机构中高管,部分从业人员想赚外钱,一直游离在边缘地带,甚至在刑法地带,恶意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主要还是市场监管制度不完善,处罚力度不强,以及市场成熟度不足所致。


光依靠监管单位这些人,光依靠金融机构的自律,还是远远不够的,毛主席常言,要让人民群众来监督,这个前提一方面是要让人民群众有一定基本常识认知,另一方面要让人民群众有一定的反馈渠道,甚至有一点点反馈利益。这样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一定是健康又稳定,不怕外资来竞争。



在新的“共同富裕”宏观政策下,监管机构需要深度地思考,如何在细节上设计推出更合理的监管政策,既能保护投资者利益,又能让从业人员不敢违规,且不会违反公平原则(不同投资者间差异),让弱势群体以及实体经济更能享受到资产管理业成熟的好处,让金融资本效率更高。


三、解决问题

对于投资者而言,如果想避免踩坑,有两种方式,第一种聘请专业的顾问来把关,或委托,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第二种,花时间认清行业产业链的现状,从政策监管,到企业行为,再到市场行情,以及行业演化,站在较高纬的视角来统筹。

1、第一种比较简单,如果投资公募基金,可以认购一些公募FOF基金,委托给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来为你打工,帮你筛选优秀的基金并组合,以实现投资者的回报要求。

同理,投资私募基金(包括金融机构的资管产品),也可以购买一些私募FOF基金,委托给优秀的私募基金经理来为你打工,帮你筛选优秀的基金并组合一起,以实现投资者更个性化的投资需求。

当然也可以聘请全职或兼职的专业顾部,帮你作基金投资的参谋,或者委托一些家族办公室或其他专业机构来打理(但要了解是否足够专业,因为有些专业在一级市场,有些专业在二级市场,有些是对非标市场比较专业)。这样相对比较轻松,也比较简单,上手较快,同时也能有更多的时间来做好自己的主业。


2、而第二种,就相对比较复杂了,要懂宏观经济,要懂行业趋势,要懂资产标的,要懂人性心理,要懂国家政策。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一位优秀的投资者不仅需要有良好的天赋,还需要很好自学能力,自律习惯与逆向思考。

四、小结思考

投资的关键在于:
1、前瞻性逻辑上判断
2、突发事件的风控
3、资金的仓位管理能力

从长期来看,你只能赚到你认知内的收益,基金经理也一样,术业有专攻,市面上去年大热的基金,可能今年就会大跌,反之,去年表现平平,甚至不好的基金,可能表现会很好。

一切跟与底层原理有关,收益好的基金有自己的共性特点,投资者要擅于总结,然后耐心等待,方可把握资本市场的波动收益。



这些共性特点包括:

1、宏观环境(货币政策等)
2、行情环境(交易制度)
3、基金管理人治理
4、基金经理认知擅长
5、市场供求关系
6、无突发事件扰动的运气
......

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你就需要去借力,方式方法有多种多样,但知易行难,一起共勉。

最后普及介绍下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在理解上的差异。

资产管理是解决究竟投什么资产标的的服务,而财富管理是解决客户要投什么产品的服务。前者主要谈理性,跟数字,跟逻辑,跟政策,跟趋势,跟供求有关系,后者主要谈感性,跟需求,跟偏好,跟理解,跟服务,跟人际有关系。

资产管理机构主要是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也包括金融机构旗下资管公司或资产管理部),而财富管理机构,主要包括银行私行,证券公司财富管理服务,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恒天,诺亚,宜信财富等)。

感谢读者关注支持,
欢迎给予反馈建议,
更多基金相关问题,
欢迎在留言区提问。
......


(完)

我们的价值观,
是做难而正确的事,
是做需要时间积累的事,
坚守以客户为中心的长期主义,
以专业的价值服务
赢得客户的认可与同行的尊重。

链接:FOF母基金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基金投教】量策基金组合配置学—先导课
【基金学】量策组合配置学前言章—理论基础
【基金学】第一章>不同基金的类型风格特征
【基金学】第二章>识别基金交易策略(上)
【基金学】第二章>7大股票交易策略(中)
【基金避坑指南一】从基金管理人视角
【基金避坑指南二】从交易策略视角
【基金避坑指南三】从组合配置视角
【基金避坑指南四】从资管行业视角

对FOF基金管理人定位和价值的理解
从行业来看基金热卖背后的供给风险生态位
基金热背后,新入局者(非标转标)投资的风险
关于探讨市场对部分证券投资的错误认知
对FOF基金管理人定位和价值的认识与理解
选主观多头基金好?还是选量化基金好?

价值与使命:在证券投资组合配置领域中,用科学的数据,逻辑与人性常识来思考分析,帮助一般的投资者来实现稳健的复利收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