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2-2023学年S计划(第9期)| 何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何丽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2024-03-31

VOL.3202


编者按:新学期「S计划」再度回归,旨在为大家发掘身边各具风采的朋辈榜样。又一年奖学金评定结束,「S计划」在哲院锁定出又一批次“目标人物”——TA们来自本硕博,TA们成绩优异,身兼数职,各具特色,关于学习与生活、经验与建议, 一起来听听「卓越而有趣」的宝藏哲院人怎么说吧!


本期目标人物是......?


伦理学 人工智能伦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保持状态 对症下药罗国杰伦理学教育基金 “科技伦理前言谈”征文大赛


她是来自2020级博士的……

何 丽

2022-2023学年

国家奖学金得主

何丽,女,中共党员,2020级伦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王国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伦理。在《科学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若干。在读期间曾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第四届罗国杰伦理学教育基金优秀学生一等奖、全国首届“科技伦理前沿谈”征文大赛学术论文三等奖、成都信息文化论坛优秀论文特等奖、第八届全国赛博伦理学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科技伦理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等荣誉。


1

请简要描述一下现在的学习生活状态。对于保持一个适合自己的生活状态,你有什么心得吗?

想到近期的学习生活状态,脑海里浮现出来的是一个“空”字。一方面,它和我目前学习研究的阶段性状态有关。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日益感受到自身知识储备与研究能力的不足,就像倒空的水杯,迫切需要学习充电。另一方面,它与我所处的人生阶段有关。身边不少同学已经开始准备求职应聘,马上又到离亭分袂、唱彻阳关的时刻,既有一些缘起性空的朦胧感悟,又有面对猝不及防的成长的一丝怅惘。同时,我想它也和我所处的历史时空有关。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与挑战并存,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交织,如何找准自身定位,不负韶华、不负时代,还需要更加积极地探索。


实在谈不上有什么心得,只能分享一些粗浅的思路。恰如人在生病时才会特别感知到某种器官的存在,当我们开始思考怎样的生活状态适合自己时,往往正在遭遇“不适合”带来的阵痛。那么,对这种“不适合”进行及时且有效的诊断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切中问题才能对症下药。从我有限的经验来看,有些短暂的不适应象征新生,是可喜可贺的。大部分“庸人自扰”的问题源自任务或事件的高要求与我们自身低水平之间的矛盾,应对这种情况,自我提升、转化矛盾是最直接的解决办法。或许也存在少部分无能为力的情况,那就转换视角,辩证地看待它吧。从正面看全是问题,从侧面看却是机遇;从眼前看是缓步,从历史看却是跃进。而一次次应对困难、调整视角的过程也是养心的过程。人们常说境随心转,把心养好则处境自佳。

2

请问你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是?

当初是怎么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的呢?

我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研究,更具体一些则与责任、信任等议题相关。至于我是如何明确发展方向的,我觉得前硕士阶段是一个相对比较漫长同时也很重要的阶段。我只有在不断的阅读和实践中完成从认识自己到重新发现自己的蜕变,才能在这个崭新的自己的引导下在本科毕业时刻为自己的人生做出第一次重大的、自主的选择,才能续写读研读博的故事。


关于硕博阶段如何进一步地聚焦研究领域和方向,我认为是时代召唤、导师引领、问题启发等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我慢慢地从本科生成长为硕士生的同时,校园之外的世界也在发生变化。AlphaGo战胜李世石,Sophia获得沙特阿拉伯公民身份,“剑桥分析”干预选举等一系列事件令我开始反思未来的人机关系。读研后,硕导时常向我转发国际学术动态,提醒我关注领域前沿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哲学研究。我开始接触芬伯格、马克思、尼采、海德格尔等人的技术思想,跟随他们的脚步探求技术本质、诊断技术问题。


读博后,我有机会走近医院、科技企业、人工智能实验室,在人工智能具体应用场景中近距离观察哲学理论与技术发展现实之间的张力,感受到各界对于科技伦理问题的普遍关切,了解到不同行业伦理治理的基本架构和面对的潜在难点,深刻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就像博导常说学术研究不能自说自话,要有问题意识,要下功夫去发现和琢磨真正有价值的问题,这样才能出实招、见成效。我想,真问题一定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它是从现场一点一点跑出来,在访谈里一点一点问出来,也是在和老师同学们的交流中一点一点提炼出来的。在这个阶段,我觉得自己眼中的技术也在某种程度上经历了由大写的TECHNOLOGY到小写的technology的转此外,学校、学院和研究院也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源,且不说从年头排到年尾的各类学术讲座,光是科技伦理方面,只要时间允许,我总是可以参与到一系列学术会议与高峰论坛之中。这让我很荣幸地能够在跨年龄、跨流派、跨学科、跨文化的多层次对话中开阔视野、磨砺思想、提振信心。

3

请问你的阅读习惯是什么?

我没有固定的读书习惯,读法总是因书而异。对待专业书目,不得不严谨。每位作者都有潜在的理论奥援与理论对手,只是有的作者开门见山,有的作者三缄其口。我必须把他们找出来,而且要找得准、找得全,继而“作壁上观”,等到他们切磋结束,再撸起袖子打扫“战场”。如果是闲书,可以轻松一些。读诗词可以与诗人词人同吟风月、共遣情怀,读史重在总结教训引为镜鉴,读小说则锻炼自己的观察和移情能力,读人物传记则好奇他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如何抉择。

4

业余时间有什么兴趣爱好吗?

有时会看看字,最近看一本行书字帖,我觉得偏旁对字的支持成全、字与字的相互礼让、句与句之间的分寸把握洋溢着和谐的美感,真是赏心悦目。有时会盯盯画,比如飞进《清明上河图》,来一场说走就走的“City Walk”。有时会刷刷照片和视频,除了几大官方平台,也有旅行博主通过自媒体分享各地美景,我可以足不出户而大饱眼福。有时会逛校园,从邯郸、江湾到张江、枫林,可以体会不同学科的氛围。有时会逛书店,最近更愿意在附近的书局找个位子坐着发会儿呆。有时会下馆子,艺术馆、展览馆、天文馆、博物馆、图书馆等等,值得一逛再逛。

5

你是如何平衡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术研究的呢?

我简单地认为,只有这些兴趣爱好上升到需要专门研究的地步,才有可能涉及时间精力的平衡问题。对我而言,做好学术研究是当前阶段的首要任务,必须将大量的时间精力倾注于此。

6

如果能与过去的自己对话,

你最想说什么呢?

我终于可以凭借“过来人”的身份回答曾经令你思前想后的意义之问——你的选择很正确,你的坚持有意义。你的所思所想依然在我身上野蛮生长。同时,我觉得更有意义的是,与你携手对话未来的自己:若你前行顺利,切忌飞扬浮躁,仍须坚固所学,善保身体。若你遭受挫折,当有不对自己轻易下结论的能力,当有不对世界盲目下结论的操守。雨会下,雨会停,雨中静坐等天晴。

本学年的S计划圆满收官!

希望每一个努力的你

都能从朋辈榜样力量中有所收获、有所汲取


编辑 | 刘佳音

采访 | 蒲雨佳

审核 | 宋正清 白妤佳

责任编辑丨汤克凤 隋艺菲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