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会议回顾 | 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2024-04-23

VOL.3227

2023年12月24日,由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以下简称“比较研究会”)主办、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承办的“中国哲学家在全球语境中的使命与担当: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复旦大学邯郸校区顺利举行。沪上从事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的30余位学者参会研讨交流。



比较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郁振华教授主持开幕式。比较研究会会长、上海纽约大学校长童世骏教授回顾了中西比较研究会从“中西”到“中外”再到“文化”的发展,重申了中西比较研究在当下的发展和重要性,指出当前中西比较研究可以关注两个新的问题:一是从中西比较的视域去考虑马克思主义如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二是深入思考现代技术发展背后的中西价值取向问题。

童世骏教授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徐波副教授主持第一场圆桌研讨。比较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大学王天恩教授指出,当前意识研究、生命之谜以及人工智能问题为哲学研究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契机,呼吁中国哲学研究应该和科学一体化发展,同时努力表达自己的“基因”。比较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樊志辉教授沿着全球化的话题细致分析了“谁的全球化以及我们在全球秩序中的位置”。他认为,以往的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本和知识的全球化,全球化进程按照主体角色可以分为破坏性和建设性的,而中国哲学家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定位实际上是参与者兼终结者,需要大力发展中国当代哲学,构建具有自己文化特色的形而上学。上海师范大学张永超教授回顾了沈清松等几位中国哲学家在全球化议题上的尝试。他认为,中国哲学家可以在全球化议题中尝试挖掘本土可普遍性的价值、对他者文明中可普遍性价值进行在地化落实以及对人类面临的共同困境给出解决方案。上海大学哲学系曾海龙副教授强调将中西问题和古今问题分开。他认为,中西问题主要处理的是如何保有自己中国性的问题,而古今问题处理的是传统儒学走向现代性的问题,在处理中国式的现代性问题上应该更关注“现代性”这个共性。


上海社会科学院张志宏研究员主持第二场圆桌研讨。比较研究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杜保瑞教授对中国哲学中公案语录体文本的解读原理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禅宗哲学中的几个公案语录案例来具体说明公案语录体所强调的注重工夫、境界等特点。华东师范大学张小勇老师探讨了维柯的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他认为,维柯的范畴法中最迷人的部分是诗性智慧,并详细介绍了维柯对逻辑上的必然真、理论上的可靠真以及实践上的类然真的区分。上海财经大学郭美华教授认为,解读庄子哲学的基本维度是从道德与政治的角度出发,与孟子不同的是,庄子的哲学是以“差异”为基础,通过领悟和承认自身的局限性而保留了他者的差异性。

会议现场


华东师范大学朱承教授主持第三场圆桌研讨。上海师范大学蔡志栋副教授对自己提倡的“动作哲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阐释。他认为,动作哲学的目的是破除“概念、命题、推理”的模式,从而实现根本性的洞察。上海财经大学刘旻娇副教授对先秦儒家道德知识论的两种解释路径进行了阐释和评价。华东师范大学青年研究员梁逸鸿详细介绍了当代情境主义对美德伦理学的批评,并试图从朱熹的角度对情境主义的批评进行回应。


比较研究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孙向晨教授在闭幕式环节诚挚感谢与会学者对学术共同体的建立和推进,并针对目前中国学者在全球化参与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中国哲学家在全球语境中的使命和担当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中国哲学家应该在疫情之后走出国门、努力突破自身的有限性,去关注和发现超越语境的普遍性,将中西比较研究打造成一个典范。


比较研究会2024年学术年会将由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承办。余明锋副教授代表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对沪上学者表示欢迎,并就2024年学术年会的内容与方式提出了初步构想。


编辑 | 王润恬

责任编辑丨汤克凤 隋艺菲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