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 | 郝卓群:大学是寻找目标的征途
郝卓群:大学是寻找目标的征途
采访/林奕 文/林奕
大三 经管学院 经济科学专业
ECO Club的创始人兼会长
担任研究助理 (research assistant)
担任本科生教学助理 (USTF)
荣获2018年度学生优秀领导力奖
在采访郝卓群之前,我曾偶然在学校“学子风采”的系列推送中读到过关于她的专访。从郝卓群条理清晰的讲述中,我感觉到:“她大概有自己的思考体系吧。”同时,我也从他人口中了解到,她确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这让我有些好奇:有想法的人大有人在,更何况是在这所大学。可是“很有想法”该如何去解读呢?是独立?是有主见?还是很强势?
---编者按
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几次变更采访时间之后。眼前的姑娘,先是歉意地一笑,接着对于前几天未能赴约表示了歉意:“这周安排实在有些满了”。她笑起来,温柔而随和,专访也变得更像是忙碌之余的闲聊。
“总会给自己安排得满满的么?” 话匣自然从这个问题打开。“嗯,每天都会安排计划,早上起来列计划,把大段的自习时间安排好,列出期望达成的目标和结果,晚上再做一个总结。” 计划和目标,于她而言,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是,设立目标,仅仅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最重要的,是计划性和执行力。”
谈话间,看着轻松自信的她,很难想象大一大二的她还是个“作息特别不规律,没有什么规划,一直在自我否定而又迷茫”的人。
对她而言,大一大二,是一个“探索与不断修正自己目标的过程”。大二结束一份咨询的实习后,她发现自己对这个行业并不是很喜欢。当她还在继续摸索自己的兴趣时,导师提供的一次接触学术研究项目的机会,将她带出了迷茫区。咨询行业的工作并没有那么适合她,但在研究项目中,写代码、推导公式,那些看似“枯燥”的工作,却让她的好奇心和热情逐渐被激发,并促使她在之后的学习中,选择与之相关的课程。即使是零基础,却也因兴趣而无所畏惧。
在这场探索旅程中,她在自省与“外界力”的合力中不断成长,找到了擅长与热爱的事物。“挖掘自身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再向外借力寻求尝试的机会,验证自己的想法。” 对郝卓群而言,她明白,自己的想法需要表达,自己的困惑需要向他人倾诉;而交流,能够帮助自己解决困惑,了解各种选择,最终帮助自己寻找到适合的目标。一旦有了目标,热情也就随之而来了。
克里希那穆提曾说:“一旦发现真正的热爱,你就是一个自由的人了,然后你就会有了信心和主动创造的力量和智慧。”
对郝卓群而言,大学,就是寻找目标的一次征途。她也有过迷茫和不安,面临种种选择无法抉择;她也曾内心摇摆不定,寻找不到想要坚持走下去的那个方向。但是,她依旧迈开了第一步,她去试探,去尝试,在迷途中摸索前行,而目标也渐渐明晰。
我们带着迷茫和不安踏上大学这场征途,或许最初目标并不明确,寻找目标的过程充满了未知,但它依旧值得你去寻找。而那些失败的尝试,也将引导你通向心之所向。
当柳暗花明之时,等待你的必是最好的风景。
后 记 Postscript
文章的成稿几经修改,每次修改却都有些不尽人意,她是如此的鲜活,文字与字数的局限性很难立体全面地去描述这位姑娘,讲述她精彩纷呈的故事。在学术研究中,她拥有踏出迷茫的勇气,全力投入其中的热情;在社团活动中,她似乎永远不觉疲惫,充满力量。在与人交往中,她又是如此亲和,相处起来让人觉得很舒服。在生活中,她却又是低调的。所以,虽有些遗憾,可却真诚地祝福这位姑娘,愿她正如她所说的:能够永远鲜活,永远充满力量。
Q & A
这次采访中,除了常规分享之类的问题,我也尝试小心翼翼地去触碰那个可能“敏感”的话题——“peer pressure” 。可是她给我的回答却让我有些释然,有些话题本无意义,只是“误解”的人多了,有勇气说真话的人少了,便“敏感”了。
问
回望你在学校的这两年生活、体验,你有没有什么特别想和自己的学弟学妹分享的?
答
>>大一大二一定要有寻找目标的一种意识。而寻找目标的方法就是多交流、多尝试。交流是帮助自己了解各种选择,而尝试,就是让自己真正深入到每项工作去体验。
>>给自己的时间填充有意义的事情。这些事情能给自己带来启迪,并帮助把自己的目标范围缩小。一旦有了目标,热情就变得自然而然了。
>>把握当下。来到这所大学,首先要先把握住这所学校能够带给自己的东西。港中深给了我们更广阔的平台和空间,当我们和学校一起成长,自己的成长空间会更大,并且在这个更大的空间中,提升的幅度也会比在一个比较完善的学校中提升的幅度要大得多。其次,大一和大二可能会有很多迷茫,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努力都不晚。无论何时,即使对过往有遗憾,都要学会宽慰自己,并且乐观地看待问题,对未来抱有憧憬。
问
如何看待peer pressure(同辈压力)?
答
其实跟同辈比较的想法是比较狭隘的,大家的参照点可以放高远些,例如教授和学者。首先我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和这些教授或者学者之间的差距,而这些差距在现阶段是难以弥补的,因此这并不会给我带来压力。给人带来压力的,其实是理想和预期的差距。
我们应该和自己比较,即纵向比较而不是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就是和过去的自己比,看自己是否有进步,而这种进步对自己就能够产生激励的作用;其次,还应该向未来的方向努力,努力去达到自己的预期。在不同的方面,我的预期都会是不一样的,比如学习上,我希望自己能够学懂,而不仅仅是考高分。在学习过程中对待知识往前溯因,学习之后去应用知识,明白来龙去脉,这就达到了我的预期。
「To Be Continued 」
——
下一期,专访呈现
不一样的精彩
——
往期回顾(上滑,点击)
林圳:愿望,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期许
王星迪:“累,是人生常态!”
采访/文字/排版:林奕(2018级 理工学院 逸夫书院)
编辑:崔辰馨 & 陈心逸
指导老师:许璐鹏(OSA)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