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纽约拥有全世界最棒的天际线

乌云装扮者 乌云装扮者 2021-08-04

© Ethan_Yang


我很想知道我们这一代人,有谁会不喜欢纽约?即使和生活在当地的人相比,我发现,更多的人对这座城市的感受是想象的、轮廓式的、戏剧的,但我每次仔细考虑这个问题:要不要去一趟纽约?答案都是很肯定。


虽然我已经很久没有到过纽约。只有几个片段记得很清楚,例如我和朋友在意大利餐厅吃完披萨,然后步行去展览开幕现场,黄昏下的人群涌动,如同电影;例如我最后一次去纽约出差,站在一艘大船的甲板上,从哈德逊河中央远眺曼哈顿。


那是一个远胜于站在帝国大厦或是洛克菲勒观景台的画面。彼时,雪花四起,曼哈顿的高楼大厦缓缓点亮,那些密密麻麻的窗户,投射出温黄色的灯光,像一面巨大的星际之墙。


我想,再也没有一座城市的天际线能够像纽约这样,让我们感到熟悉,又充满情感的共鸣。或许是看了很多电影和电视,那些故事让身为游客的我们获得了空间上的证明,但是从建筑的角度说,这里本来就是摩天大楼生长的沃土,所以拥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天际线则理所当然。


虽然常规认知里,目前只有亚洲的新兴城市才有资格疯狂地建设摩天大楼。


无论是沙漠中崛起的迪拜:



常常登上最佳天际线榜单头名的香港:



越来越让人期待的北京中央商务区:



在商务区这个概念上,内地最成熟的上海浦东:



想不出形容词、但大家都很难抗拒的东京:



或许还有首尔、深圳、芝加哥,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仅凭一张城市照片就能让人辨认出来的城市。


说到这里,我有个朋友 Ethan (微博@Ethan_Yang)此刻正在纽约,他拍摄的黄昏景象,瞬间把人拉回了纽约的氛围:



让你快速进入一种氛围,这就是纽约的厉害之处。虽然我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城市,但纽约是我们都熟悉的那张面孔。


日常,作为游客的我们,可以从哈德逊河上的渡轮远望——



可以从帝国大厦或洛克菲勒中心的观景台上眺望——



可以从布鲁克林桥上回望——



还可以站在对岸新泽西的河畔公园凝望——



每一次投入自己的眼光,都不会失望。


这一次,我想和你从一个不那么浪漫的角度,说一说纽约的天际线——为什么纽约拥有全世界最棒的天际线?


请你一定要看到我的解答。真的很不浪漫!而且它不能解答你为什么会喜欢纽约。但是,它有力地证明了,纽约能够拥有今天的景观,绝对不是偶然!


尽管许多新兴城市后来者居上,但是在造楼这件事请上,纽约从来没有落后过。下面两张图分别展示了曼哈顿 Downtown 和 Midtown 未来天际线的横截面:



这是 2022 年的中央公园视野——不要以为你对这个角度的纽约很熟悉,因为图中很多高层建筑在过去十年间其实并不存在!



到了 2030 年,将有至少十几座摩天大楼接连刷新纽约的天际线:



未来的夜景:



尽管世界上第一座被承认的摩天大楼出现在芝加哥(芝加哥家庭保险大楼,高10层),但纽约建造摩天大楼的密度和时间远远胜出。


曼哈顿岛上挤满了结构各异,高低错落的摩天楼,从19世纪末至今的一百多年里,曼哈顿的天际线不断演变,并保留了不同时期的建筑特色。


最近的新闻是,曼哈顿的天际线又要被两个建筑项目刷新了。第一个位于曼哈顿中城西侧的 Hudson Yards(哈德逊城市广场),据说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私营房地产开发项目,占地 6 个街区约 11 公顷,计划建成大型综合社区,包括数幢办公摩天楼、高级公寓、学校、休闲公园、艺术中心等等。



这是哈德逊广场的地标建筑 Vessel,由英国设计师 Thomas Heatherwick 设计,共 16 层,由 154 段楼梯相连而成。



另一座建筑则是又一个豪华公寓项目,它位于曼哈顿西 57 街 111 号,将成为“全世界最纤细的”摩天楼。



建这么窄的楼,主要是因为曼哈顿的土地资源有限,开发商无法获得大面积地块,只好将房子建高建细。


111 号项目总高约 426 米,宽高比例为 1:24。



相比之下,临近它的公园大道 432 号(432 Park Avenue)也是一幢豪华公寓,是目前美国最高的住宅楼之一,高度同样是 426 米,比 111 号宽点,长细比例是 1:15。



这栋楼我太喜欢了,让大家看看里面的样子(我并没有接到房地产广告):



那么,为什么纽约的天际线会是今天的样子?或者说,为什么纽约很多有年代的摩天大楼都保持相似的风格?以及,整座城市的天际线错落有致,不至于像某些城市那样凌乱、缺乏规划感?


听上去,这是一个感性层面的难题,但我真的做了一些研究。这些研究证明,纽约能够变成当今“世界中心”城市,的确是经过了规划的!



这要从 20 世纪初,曼哈顿掀起建楼风潮,城市轮廓初现的时候说起。


1915 年,位于纽约中心金融区的 Pine Street 和 Broadway 转角处建造了一幢公平大厦(Equitable Building)。



公平大厦现在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在当时体量巨大。它高 42 层,庞大的阴影完全遮住了相邻大楼和周边街道的阳光,同时降低了临近土地的价值,导致邻居们纷纷抱怨。



在当时的纽约,建造楼房并没有高度的限制。公平大厦引发的麻烦成为导火索,不到一年,纽约市议会正式通过了一部法规“1916 年分区法”(THE 1916 ZONING RESOLUTION)。这部法规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如何建造一幢摩天大楼”。

 

根据法规,建筑者可以充分利用土地面积,但高度要有所限制。建筑达到某一特定高度后,要在临街的方向后退一定距离再往上建造(set back)。特定的高度和后退的距离由不同的土地面积和街道宽度决定。如果继续建高,则继续让出面积。只有当主楼的平面面积少于占地面积的 25% 时,才不必继续后退。


在 1916 分区法下塑造的二战前的纽约天际线是这样的:



1930 年竣工的克莱斯勒大厦、1931 年竣工的帝国大厦,都是典型的退台式建筑。分区法颁布后的 30 多年中,曼哈顿岛上建造的摩天大楼均是这种层层后退的“婚礼大蛋糕”。不过,如果一直这样建下去,今天的曼哈顿天际线也不会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因为,事情又有了变化。


1952 年,公园大道 390 号利华大厦的建成,改变了自 1916 年区划法规颁布后的退台式建筑形态。



利华公司的总裁勒科曼(Charles Luckman)是个有个性的人,他希望公司新建的总部大楼能拥有现代化的全新风格,于是对设计师邦夏夫特(Gordon Bunshaft)提出各种要求,其中还包括公益想法:给行人提供便利。


在这座大厦的中庭,就设置有供行人穿越和休息的区域。



设计师仔细研究了 1916 年的法案,决定新的建筑主体只占用地面积的 25%,这样就不再受“退台”规则限制,颠覆了当时纽约建筑的风格和设计理念。


利华大厦是世界上第一座全玻璃幕墙的高层建筑。四面都是蓝绿色玻璃。它由两部分组成:细窄垂直的主体立在水平底层之上,底部是两层高的横向楼体,并将底层临街一侧设为开放空间,以供行人穿越。甫一落成,震惊纽约建筑业。



利华大厦之后,纽约的建筑设计师们突然找到了方向,各式各样类似的简洁竖直长方体建筑成为一种风潮,进一步改变了曼哈顿的天际线。


比如建成于 1958 年的西格拉姆大厦,38 层,高 157 米;



建于 1977 年的花旗银行大厦,59 层,高 279 米;



由于城市发展迅速,纽约市在 1961 年颁布了新的分区法,允许开发商在任何类型的体量中安排法规允许的容积率,即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floor area ratio“FAR”)。比如容积率是 10,建筑面积可以是占地面积的 10 倍。那么可以在全部占地面积上建 10 层楼,也可以在一半的占地面积上建 20 层楼。


同时,法律允许转让建筑的“上空所有权”(air rights),建筑者可以购买邻居未使用的容积率,以增高自己的建筑。



曼哈顿的地产商怎会对如此难得的机会视而不见,为了建造更高更吸引眼球的大楼,开发商们往往花费数年去购买临近建筑未使用的“上空所有权”


典型的代表就是被称为“最豪华公寓”的公园大道 432号,其高度为 426 米,于 2015 年竣工。



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432 号公寓早在 2004 年就开始购买收集周边楼房闲置的“上空所有权”。而它的邻居们,因为已经转让出自己的“上空权”,将永远地保持现有的“身高”。

 

以上说的,都是“一部法规引发的城市天际线改变”的历史,因为这一次研究,我好像从一个意外的角度,更加了解了纽约。


最后我要说的是,看过全世界的天际线,还是觉得纽约是最棒的,不能否认的是,纽约深受那么多人的喜爱,是因为她曾经频繁地出现在荧幕之中。


1979 年上映的《曼哈顿》,是伍迪艾伦的曼哈顿,电影开头慢慢展现的纽约城市的日常:



大都市的高楼大厦、黑白的画面和话唠的旁白。虽然很多人对这部过于文艺的电影并不感冒,但看过的人都不得不承认镜头下的城市之美。


史法兰中校带着年轻的学生查理跑去纽约“享受生活”,电影镜头中时常出现的世贸双塔,如今已变成“归零地”公园,这是《闻香识女人》中的纽约:



2005 年重拍的《金刚》:



在 2006 年的《博物馆奇妙夜》里,枯燥城市中的浪漫童话,神奇的博物馆里每个搞笑的夜晚。



这部轻松愉快的电影中也出现过许多纽约城市的美丽镜头。深秋的中央公园,还有傍晚剪影一般的天空:



当然还有纽约城市百科、曼哈顿时尚生活指南、中国女孩(和男孩)最初的两性意识启蒙剧:《欲望都市》。片中关于纽约城市的画面数不胜数,贴两张最经典的开场图。(《欲望都市》电影版,2008 年)



20 世纪 50 年代的美国梦,则是又《布鲁克林》(2015年)诉说的。


爱尔兰移民姑娘的惆怅,回不去的故乡。印象最深的镜头之一,是女主角乘坐的轮船缓缓驶近纽约,她站在甲板上望向期待已久的陌生城市。



“不要回头看。”我们记得她说。


欢迎来到《复仇者联盟》系列,除了隐藏起来的魔法世界,纽约还有各路超级英雄们在时刻准备着。因为进击的外星反派们每一次的目标都毫无疑问是纽约……(据说纽约也是在银幕上“被毁坏得最多次”的城市……sorry!)



只有英雄一样的城市,才配集结了如此多的超级英雄,和超级英雄的故事。


好了,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钟情的城市,但我希望这个漫长的告白,以伍迪艾伦的电影结束。



图片版权说明:除特别署名外,文中图片来自无版权图片库或建筑事务所,影片截屏来自网络。




很高兴认识你,以下都是我喜欢的

如果你也感兴趣,试试关注乌云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