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高等学校发展规划的灵魂何来?丨公开课笔记②
规划是把握未来发展机遇的重要战略手段。“十四五”时期教育规划,是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各级教育进入新时期的五年规划,也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五年规划,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为服务教育“十四五”规划制定,疫情期间,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以线上公开课形式邀请专家大咖围绕“十四五”期间教育规划面临的形势、规划方法论、重点关注问题等精准开方,对症下药。
今日带来公开课笔记第二讲——《我国高校分类设置体系及管办评架构探析》。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面临新的使命,人才培养的内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关键词,也是新时期高等学校制定发展规划的关键词。
本期专家高等学校的规划顶层设计要把握全国教育大会关于教育方针的新内涵新要求,立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大格局,按照国情、教育规律、改革创新三个核心维度,落实好五育并举的新时代人才培养内涵。
《高等教育法》(2018版)规定了高等学校的三项职能,即——
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强调了高校的五大使命——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
这些是高校规划的逻辑起点,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人才培养核心使命。
近年来,分类管理逐渐替代分层管理,高校分类设置体系变为规划的基本要素结构;管办评分离成为重要趋势,高校督导与评估体系变成实现规划循证性的重要保障,这些也是高校规划必须考虑的重要背景。
因此,在新时期,高校规划的主要原则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 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引,坚持规划的顶层性;
▉ 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坚持规划的方向性;
▉ 以分类体系为内涵,坚持规划的全局性;
▉ 以督导评估体系为导向,坚持规划的循证性。
我国高等学校管理体系从分层管理向分类管理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经历了从无分类/弱分类、选拔性分类转向以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进行分类。
其中标志性的阶段有3个——
一是从注重量的堆积式增加转向注重质的循证式提升阶段,更加注重特色的长期积累和规律的长期坚持;
二是从注重顶尖大学建设转向注重三类标杆高校的全面推进,开始关注学科交叉、产教对接等共融的发展态势;
三是从以规模扩张和空间扩展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以质量提高和格局优化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
高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应当对这3个标志性的的阶段准确把握,并深刻理解其深层次的内涵,克服质量、结构和格局的限制,提升内涵发展的水平。
《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以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将高等学校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类。不同高校有其自身的特征,处在创新链条不同位置的高校应当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策略。一般来说,课堂教学主要传授成熟的、有共识的知识体系,而真正在创新链前端很多知识可能尚未达成共识甚至尚未成熟,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难以呈现。
研究型高校处于创新链前沿的研究型高校要对课堂以及整个学校规划设计的格式和方式、方法作出重大调整,以科研来引领教学。
应用型高校应用型高校处于创新链的中间,发挥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如果不把应用型高校做强,就会造成创新链的“梗阻”。所以,应用型高校要以产教融合为主要途径,解决专业与应用的对接问题,破解生产领域的瓶颈,实现以用应用研究引领与支撑教学。
职业技能型高校职业技能型高校在创新链条的末端,肩负着为产业提供高素质、高技能、专业化劳动者,维持创新链稳固发展的使命,更应强调实践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 要明确类型定位,探索审核自身类型特征的发展路径;
✔ 要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专业发展紧密对接劳动力市场需求,提高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 要注意管办评架构的最新变化,准确判断和把握政府、学校、社会的新型关系,对高校规划作出合适的调适。
近年来,国家在推进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2015年5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推进管办评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是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
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及高校分类设置体系导引高校分类管理下普适性的高校规划,学校督导体系及高校督导涉及高教管理下特殊性的高校规划专项执行。高校在依据章程办学中要注重规划的普适性与特殊性并重,个性化发展。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规划执行的专项检查和调整,确保规划的稳定性。学校制定规划应当把握高等教育稳定的长期不变的要素、教育的固有规律以及创新要素和未来要素。
总之,高等学校的发展规划要有灵魂,这个灵魂是以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基本遵循,以时代发展为引领,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