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际间有一种不适配,叫做「边界感」不适配

月食APP KnowYourself
2024-11-25

最近有个粉丝在微博上给我发了一封私信求助。

她说自己的伴侣对她很好,但有些强势,常常告诉她应该如何待人处事。有时候会强行想要给她买昂贵的衣服、首饰,哪怕她明确拒绝。她说自己跟朋友抱怨,被别人说“凡尔赛”。可她却会在这些时刻,觉得自己有些生气。

她想知道是不是她的感觉出了问题,对方明明是对自己好,为什么自己会生气?是不是自己太不懂得珍惜对方?

我告诉她,自己有时候会对自己说谎,但我们的情绪并不会说谎。愤怒情绪的出现,未必说明对方就是错的(对方的初衷或许真的是善意的,并且会有其他人非常受用ta的这种善意),但一定说明她和对方之间存在一些不适配。

这种不适配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两个人“边界感”的不适配。她是一个更加独立、自我边界比较强的人。而对方可能相对来说,习惯的边界更加宽松,更愿意进入别人的边界、也让别人进入自己的边界。

总体来说,传统中国社会因为是熟人社会,人们更多和氏族、亲属、邻居住在一起,紧密互动,这样的社会文化传承下来之后,很多人对于边界感都是相对模糊的。很多人习惯于给别人意见,也的确是出于善意。

西方社会由于是陌生人社会,更加推崇个体独立,所以ta们的文化中,边界感会相对更强。

这两种文化没有高下之分,各有利弊。我们的传统社会中,人和人更能够相互依靠,西方社会则更“冷漠”。在西方社会中人们更加自主,更少受他人干涉。很多现在的年轻人,受到了西方社会的文化影响,也有了更加坚固的个人边界。

边界意识不同的两个人在一起相处,往往会导致两个人都不舒服。或者是边界感弱的人选择忍受;或者是边界感强的人提出抗议,导致另一方觉得好意被辜负。

今天我们想来聊聊边界感的问题。



人边界有4种类型,
只有一种是健康的。

个人边界(Personal boundaries)是指个人自主决定的人际间的规定和尺度。它的内容就是“我多大程度愿意被对方入侵”,别人对待我的有些方式是我允许、让我感到舒服的,另外一些则会让我不舒服、感到被冒犯。

有些冒犯我们的表现很明显,例如一些不尊重我们的言行。但有时这种冒犯会很隐蔽,比如替代我们去表达我们的想法和感受;强制给我们一些ta们认为好的东西;过度“关心”我们,伤害到了我们独立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等等。

拥有不健康的个人边界的人,则要么是容易对他人的情绪和行为负责,要么是期待他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Manson, 2013)。过度依赖他人是边界不健康的表现。把别人的情绪、生活完全看成是自己的责任(未成年子女和父母的关系除外)也是一种边界不健康的表现。

Nina Brown(2006)提出,个人边界可以被分为四种不同的风格。其中,柔软型、刚硬型、海绵型都是不健康的,只有灵活型是健康的个人边界。
 
1. 柔软型(Soft):一个拥有柔软型个人边界的人,容易融进其他人的边界之中,容易被他人影响和控制。Ta们会经常感觉“我很难对他人说不”,可能会有过分共情、陷入他人情绪不能自拔、被他人操纵和利用的问题。
 
2. 刚硬型(Rigid):一个拥有刚硬型边界的人是封闭的或隔离的,很难去信任他人和感到安全,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真正靠近ta,无论是在身体层面或还是情感层面。很多有这类边界的人都有过严重受伤的经历。

有一些刚硬型边界的人是“有选择性的刚硬”(Selective Rigid),ta们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境下都同样封闭,比如少数人能够靠近ta们,但大多数人靠近都会使ta们不舒服。
 

3. 海绵型(Spongy):海绵型的个人边界像是柔软型与刚硬型的混合物,就像一块海绵一样。它们比柔软型更少、比刚硬型更多地受到情绪上的感染。拥有海绵型边界的人是很矛盾的,ta们对于边界仍然没有清晰的意识,不确定该将什么纳入边界之中、将什么排除在外,时而会担心侵犯了他人,又时而会担心没有和他人建立连接。
 
4. 灵活型(Flexible):这是理想中的边界类型。虽然ta们看起来和有选择性的刚硬型或海绵型相似,但与前两者的区别在于,灵活型边界的人能够自己控制边界,决定让什么进入、让什么保持在外,也能够抵御情感上的感染和控制,很难被他人利用。
 
下面是一些不健康个人边界的常见表现(Cole, 2012):

 

  • 为讨好别人,而放弃自己的价值观或权力
  • 时常想要拯救你亲近的人,为ta们解决人生问题
  • 让别人定义自己
  • 期待别人自动满足自己的要求
  • 拒绝别人时,心情不好或感到愧疚
  • 为了得到别人的关爱而故意崩溃
  • 当被糟糕对待时忍气吞声
  • 不询问便触碰一个人

……

 

还有一些人格特质/障碍的人会拥有特殊的与边界相关的特质,比如自恋和边缘性人格的人。
 
自恋的人不太会意识到ta们有个人边界,也不会觉得其他人是独立的。自恋者认为,他人之所以存在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那些为自恋者提供自恋满足的人会被自恋者认为是自己的一部分,ta们活着就是为了达到这种期待。所以,在自恋者的想法中,自己与他人之间并不存在任何界限。
 
因为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有自我身份的识别障碍,对于自己究竟该是什么样的人没有较为稳定的期待和认识,其自我意象不连续、一致且互相矛盾,所以ta们的个人边界难以稳定存在,随着ta们不稳定的情绪和人际关系而不断变动(Danielle, 2014)。(回复“边缘型”给公众号后台,了解更多边缘型状态在生活中的表现。)



怒是我们觉察到,
他人入侵边界的时刻。

愤怒,出现在那些他人侵犯了我们的心理边界的时刻。愤怒是一种很重要和有用的情绪。在生气时,愤怒给我们力量来保持自我不被入侵。它促使我们向别人说“不”,鼓励我们捍卫自己的边界(Lerner, 2014)。
 
任何一段关系,都是“我”与“我们”的平衡,过多地强调“我”会让关系难以为继,哪怕只是工作上的合作关系,过度强调我,一遇到需求的冲突便容易结束关系。

而在关系中过多强调“我们”,忽略了“我”的需求,关系中的一方的边界就会被不断挤,导致“自我的弱化”——自我会慢慢失去力量。
 
我们都在生活中见过那些边界被挤压了的人。Ta们是讨好者、低自尊者、依附者,不相信自我的价值和力量。越是弱化自我,关系中的其他人就掌握更多主动权,自己的边界会进一步被挤压,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不过,这种“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循环也可以被打破——核心就是开始维护自己的边界。当弱化自我的一方开始坚持自己的边界,强硬起来,对方也不得不作出反应。

尽管改变的过程里会存在冲突、挣扎,但如果方法得当,最终能让我们收获更清晰的边界,和更强大的自我。例如孩子和父母的冲突是必要的,是在一次一次据理力争的过程中,孩子通过不断明确自我边界,让父母最终理解自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成年人,为自己的人生负全部的责任。



捍卫边界时,
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

女性面临着“淑女-泼妇”的困境:一方面,社会希望女性成为“淑女”,做一个顺从的、照顾他人情感和面子的女性;另一方面,社会又会污名化敢于表达愤怒的女性,斥其为“泼妇”,用许多负面的词形容她:雌老虎、母夜叉等。既树立典型要求女性效仿,又贬斥出格者来告诫女性。

孩子也是如此,父母一旦不能顺心如意,便会用子女不孝、不顾养育之情来训诫孩子。女性和孩子因此会不停地责问自己:我的愤怒是正当的吗?

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是,“我应该允许他人入侵我的边界吗?就像开头的这位粉丝朋友,她的伴侣不顾她的拒绝,给她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其实让她感受到了边界被入侵。但大家会告诫她,你应当允许这种入侵,因为这种入侵的动机是善意的。

更进一步地说,这个问题更深层的样子其实是:关系更重要,还是自我更重要?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它的背后是你选择的人生信念。

如果你认为自我更重要,以下有关于捍卫边界的沟通建议给你:

关系中的他人会试图逼迫我们回到旧模式中,还原成以前顺从的状态。我们可能会被指责为自私自利、不孝、不近人情、不懂事(“你怎么和你爸爸说话的,有做孩子的样子吗!”),对方可能会以结束关系要挟我们(“我没你这个孩子”“你这是逼我和你分手”),有时,对方甚至会用激烈的生理反应打断你的表达,例如哮喘、晕厥等等。
 
之所以父母/伴侣会出现这种反应,并不一定是由于ta们不爱我们,而是因为我们的变化会引起ta们的焦虑。对边界的坚持,实际上意味着两个人一定程度上的分离,意味着你本人的独立。


Ta们害怕我们一旦独立,ta们就会失去我们(分离焦虑);不确定关系改变后会变成什么样,所以不知所措(对未知的焦虑)。在焦虑的背后是对亲密和维系关系的渴望。
 
在我们坚持自我后,有的关系不可避免地走向结束,但分离并非是坏事,离开耗竭性的关系既是成熟的证明,也给我们寻找更好关系的机会。

而在另外一些成功转变的关系中,对方能逐渐意识到,旧的关系模式结束不影响你们之间再次建立新的关系、更好的关系——进而ta们会和我们一同改变和成长。
 
我们要学会利用愤怒的瞬间维护自己的边界,你可以告诉对方以下几点:

 

  • “是什么引发了我的愤怒?”
  • “此时此刻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比如,买不买礼物只是表象,问题核心是我们本该有权拒绝他人的好意。
  • “我希望对方未来在这件事上怎么做?”
  • “我希望对方总体来说该怎么样尊重我的边界?”

别人可能不同意你所相信的“自我比关系更重要”,也不认同你坚定维护自己的边界。此时,你只需要表示“我尊重你的看法,也请你尊重我的看法”。不要纠结到底谁对谁错,重点在于明确你的权利、强调你的愿望和需求。

今日互动:关于边界今天就说到这儿了。自我和关系,对你来说哪个更重要?如果必须选择,你会为了自我妥协关系,还是为了关系妥协自我呢?快来留言区告诉我吧。

点点「在看」,分享你认为的“边界感”~


【今日测试】

一个人拥有怎样的“边界感”,和ta过往的重要关系经验是分不开的。其中,「原生家庭关系」的影响,更是重要而不可忽视的。

今天的文章,是否让你回忆起曾经和父母的关系?你的父母是否曾经替你做过违背你真实意愿的决定?或者,父母有没有在你尝试坚持自我时感到愤怒和不理解?这些困扰你的问题,答案都在你和原生家庭的关系模式里。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测评是【原生家庭健康水平测试】。能够帮助你了解:

你和原生家庭的边界是怎样的?
父母的教养方式,
对你的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现在的你,是否还被童年的创伤经历困扰着?

👇长按下图扫码进入测试👇

也许今天困扰你的事,答案就藏在你的原生家庭里。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搜索文章丨心理测试丨招聘丨转载丨合作 请戳菜单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KnowYourself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