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真心希望我的男朋友,再找一个男朋友。

月食APP KnowYourself 2024-02-06



策划、撰文 / 美玲
编辑 / KY主创们



大家好,我是KY新来的编辑,男朋友是上海人,我来上海和他一起住了。
 
有一天,他好朋友来做客。
 
酒过三巡,好朋友突然眼含泪光说:
 
「他的心思哦不要太敏感了,老早都我给他接住的嘞。以后交给你了,我们几个朋友都替他开心。要是万一结婚,我要做一号伴郎哈。」
 
我虎躯一震。男生心思细腻敏感不奇怪,但男生细腻敏感的心思,由另一个直男来「接住」,反正我是很少听说。
 
我问男朋友,他怎么接住你的心思啊?男朋友无所谓地回答:「就不开心的时候啊、焦虑啊啥的,都会跟他说啊。和你闺蜜一样嘛。之前去日本看樱花,就是和他去的呀。」

 

男生和男生之间,能处成女生闺蜜一样,并且觉得很自然。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新鲜的男性友谊。

 

这似乎值得好好探讨一番。


 


原来男性间的友谊

本来就可以很亲密


我们用「闺蜜」形容非常亲密的女性友谊,其实英文里也有一个专门的词形容同样亲密的男性友谊:

Bromance,翻译过来就是「男性浪漫友谊」。
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用来形容那些长期待在一起的滑板爱好者(也有材料认为是滑冰爱好者)之间亲密的关系。大约从2005年开始,因为这一类题材在欧美影视作品中的流行,这个词更广泛地流传开来(DeAngelis, 2014)
 
关于Bromance的几大特点,社会心理学家Bella DePaulo是这样总结的(2017)
 

1.  对个人事务的坦诚;

2. 会向对方分享秘密;

3. 在对方面前明显的情感流露;

4. 能感受到彼此的信任和爱;

5. 愿意在对方面前暴露自己的脆弱;

6. 亲密的肢体接触(当然,和“性”无关)。

 
看看我男朋友和他的男朋友(?),除了第六点仍待观察以外,1-5点都完全可以对号入座呢。
 
别看这些概念看起来还蛮新的,但如果仔细想想,这种黏腻的、情感浓度很高的男性友谊,其实是「老玩意儿」。
 
许多心理学家都指出,在现代之前,男性的同性友谊,被描述为高度亲密(Deitcher, 2001),或者浪漫(Rotundo, 1989)一个世纪前,男人们不仅会以亲密的方式摆出姿势,进行舞台摄影,而且还互相写信、睡在同一张床上(Ibson, 2002)
 
比如,亚伯拉罕·林肯和他的男性朋友约书亚·斯皮德同床共枕了4年,乔治·华盛顿一直给其他男人写「可爱的信」。

林肯,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当然,你也可以说,他们可能根本就是同性恋呢,后世人对此都无法下定论。

但即使看回中国古代,也很快可以想起许多典故。比如「伯牙绝弦」,伯牙和子期因为互相欣赏而结下深厚的友谊,最终因为子期离世,伯牙决定再也不弹奏音乐;
 
再比如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所以,原本我觉得我男朋友那种男性浪漫友谊是一种极具「现代性」的产物,但事实上呢,它反而是男性情感的一次复古。
 
那么,这就要问了 ——


男性友谊的「亲密感」

为什么后来好像消亡了?


既然,亲密的互动、互诉衷肠的时刻、高浓度的情绪价值,这些都不是女生「闺蜜」之间的专利,那为啥,作为21世纪人类,我们理所当然地觉得这些东西通常跟男性友谊无关?
 
研究了一番,我萌发了一个暴论:「拒绝亲密的男性友谊,是20世纪的新发明。」


20世纪需要更「工具性」的男性友谊,原因有很多:第二次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战后重建需要生育率、资本主义进入成熟期催生更多的竞争等,都是诱因。这些诱因共同催化了许多新的现象,比如,恐同文化的形成

在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 Maccoby 就提出「男孩似乎比女孩更容易受到性别角色一致性的压力」。这种害怕被看作是「女孩」的心态,相信现在的男生们也不陌生。为什么会这样呢?
 
以深入骨髓的性别偏见为前提,一个男生「女性化」了,可能意味着生产力的丧失。在铺陈着钢铁与战火的20世纪,这显然是人们不想看见的事情。更不用说,如果成为了同性恋,还意味着无法贡献生育率。
 
另外,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弗洛伊德也无意中为为「恐同」文化推波助澜了一下。
 
他在1905年发表的《性学三论》中,提到男生成为同性恋,可能是因为3-5岁时家庭中父亲的缺位,导致其成年后想要寻找父爱。

 
1905年正是第二工业革命如火如荼之时,在西方的工业强国,大批的男性离开家庭、进入工厂,弗洛伊德的观点让父亲缺位的家庭陷入恐慌,因此对男孩表现出女性化行为变得更为敏感。
 
学者 Collins 和 Sroufe 等人站在21世纪回望时,都认为恐同文化给一代异性恋男性留下了非亲密关系的生活,让他们永远无法达到他们应有的亲密程度的友谊。
 
除了恐同,20世纪的社会文化中,也着重强调了男性的「工具化」。培养「工具化」男性,从学校生活中就开始了。体育和游戏在男性活动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它们为男性聚会提供了一个非个人的焦点。学者 Pearce 曾说(1974)
 
「男性之间的活动似乎与其说是基于言语交流,不如说是基于一起‘做事’。」

1978 年,有人对苏联的青少年进行调查,要求ta们完成「朋友就是谁」这句话。
 
苏联女孩强调了涉及理解和共同感受的定义,但男孩强调朋友是提供帮助的人(Kon&Losenkov,1978)


同时,伴随着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阶级壁垒被打破,现代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相对公平。但凡事皆祸福相倚,更公平的社会允许更多的人参与竞争,于是,竞争更激烈了。
 
而且,在资本主义世界里,任何东西都可以为一个人「明码标价」,成为攀比的舞台。男性就这样被自己建造的父权制社会,驱赶到了一个八角笼中。
 
男人和男人之间的竞争意识更强烈,无论你是兄弟、同事还是隔壁老王,都想和你争个高低。这种无孔不入的竞争最终也深入到了男人之间的表达里,「克制表达」,成了一种「支配」的表现(Sattel, 976)

一切正如一位叫 Anderson 的学者反思:
 
「我们不认为男性的情感和表达能力比女性弱,但20世纪的文化,肯定将男性的情感界限重新定义得更加僵硬和遥远。」
 

全世界的直男们

亲密起来!

 
现在,如果一个男生失恋了,找另一个男生倾诉,大概率得到一句「出来喝酒吧」的回复。

这不难理解。男性友谊经历了长达一个世纪的漫长压抑,已经生长出了新的形态,大家都会觉得男生之间「男人老狗的,不用讲些有的没的,都在酒/游戏/球赛里。」

这种形态很多时候是奏效的。即使哥们不知道你此刻非常细节性的心情、态度、需求,但哥们依然能读懂你最浅层的苦闷,然后给予陪伴和支持。有这样的哥们你也不孤单,也快乐,这就足够了。


但如果作为男生的你,可以做到的话,我会建议你尝试着更多地和哥们聊自身的情绪和体验。他跟你说他失恋了,不妨问多一些,关心更具体些,建议和帮助更实在些,比如:


-发生了什么?

-你的感受如何?

-你会不会很难过、很无助?

-你可以跟我哭的,我一直都会陪着你。

-Plus:你需要的话我这几天住你家也行。


其实男生也很需要自我袒露,只是太多人都无法迈过自己心里的坎。心理学家 Reisman(1990)报告称,无论男性或女性,自我揭露得越多,对同性友谊的满意度就越高。


而且,拥有一段可以倾谈心事的友谊带给人的好处,是单纯的「都在酒里」所不能及的。

比如,很直接的就是,在倾吐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时,男性可以锻炼自己的自我表达能力。心理学家 Bowman 就曾很担忧地表述,抑制男性情绪表达的文化,正在全面影响男性的交谈和表达能力(2008)


其实对于倾听的一方同样有好处。多了解自己哥们的心情,也会让自己的共情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这些表达和共情的能力,不仅在面对同性朋友时好用,面对伴侣、家人、同事,都很有用。



而且,实践一种更亲密的男性友谊,对于传统的那种「不够亲密」的男性友谊来说,并不是取而代之,而是提供多一种选项、拓宽多一个角度。这意味着,男生在面对自己的朋友时,可以更自由——

「我就是不想讲很多」——可以的,一起去喝酒;

「我其实想讲很多,但我总觉得讲很多会很怪」——可以的,到了你可以自由表达的年代了;

「我其实不是一和哥们约,就是约喝酒抽烟打篮球,我想约逛街、约散步」——可以的,没有人会再说你了。

这样的自由最终会从「男性友谊」这个小切口中外溢到整个社会气氛里,让全社会的文化都变得更包容。英国学者在 2012 年对大学生的研究中发现,随着恐同文化式微,男生之间的互动也更为亲密、松弛,年轻人信奉着一种「更具包容性的文化」(McCormack, 2012)

这几者之间虽然不能说有确凿的因果关系,但大概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启发。

看来,像我男朋友那种「男性浪漫友谊」,不仅不奇怪,它甚至是男性友谊本来就该有的面貌和发展方向才对!
 
 

ENDING

 
所以,全世界的直男们,亲密起来吧!重新找回你们这个性别本来就该有的情感交流和自我袒露,搭着兄弟们的肱二头肌诉说心事,在酒桌上不要再只聊足球篮球和全球,也聊聊自己吧!
 
如果你是一个早就想这么做的男生,那就给你的好哥们,告诉他:「咱们可以这么来,不会很奇怪啦!」

如果你是一个女生,身边有男生很羡慕你和闺蜜能无事不谈,那转发给他,让他知道,不是只有咱们女生才可以这样啦。

亲密的友谊,本来就是全人类都共有的、美好的事情呢!




今日互动

你有这样的男性友谊吗?
你对男性友谊观察是怎样的?


References:


Bank, B. J., & Hansford, S. L. (2000). Gender and friendship: Why are men's best same-sex friendships less intimate and supportive? Personal Relationships, 7(1), 63–78. https://doi.org/10.1111/j.1475-6811.2000.tb00004.x


Collins, W., & Sroufe, L. (1999). Capacity for intimate relationships. In W. Furman, B. Brown, & C. Feiring (Eds.), The development of romantic relationships in adolescence (pp. 125–147).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eAngelis M., ed. (2014). Reading the Bromance Homosocial Relationships in Film and television. Wayne State University Press.


DePaulo, B. (2017). Bromance Over Romance, Say Men in New Study. Psychology Today.


Deitcher, D. (2001). Dear friends: American photographs of men together, 1840–1918. New York: Harry N Abrams Inc..


Hartley, R. Sex-role pressures and the socialization of the male child. Psychological Reports, 1959, 5, 457–468.


Ibson, J. (2002). Picturing men: A century of male relationships in everyday American photography. Illinoi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Kon, I. S. (1981). Adolescent friendship: Some unanswered qu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S. Duck & R. Gilmour (Eds.), Developing personal relationships. London: Academic Press.


Maccoby, E., & Jacklin, C. The psychology of sex differences. Stanford, Calif. University Press, 1974.


Parsons, T. Family structures and the socialization of the child. In T. Parsons & R. Bales (Eds.), Family socialization, and interaction process. Glencoe, Ill.: Free Press, 1955.


Pearce, W., Wright, P., Sharp, S., & Slama, K. Affection and reciprocity in self-disclosing communication.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974, 1, 5–14.


Reisman, J.M. Intimacy in same-sex friendships. Sex Roles 23, 65–82 (1990). https://doi.org/10.1007/BF00289880


Rotundo, A. (1989). Romantic friendship: Male intimacy and middle-class youth in the northern United States, 1800–1900. Journal of Social History, 23(1), 1–25.


Robinson, S., Anderson, E. & White, A. The Bromance: Undergraduate Male Friendships and the Expansion of Contemporary Homosocial Boundaries. Sex Roles 78, 94–106 (2018). https://doi.org/10.1007/s11199-017-0768-5


Reisman, J. M. (1990). Intimacy in same-sex friendships. Sex Roles: A Journal of Research, 23(1-2), 65–82. https://doi.org/10.1007/BF00289880


Spence, J., & Helmreich, R. Masculinity/femininity: Their dimensions, correlates, and antecedents.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78.


Sattel, J. The inexpressive male? Tragedy or sexual politics? Social Problems, 1976, 23, 469–477.


Williams, D.G. Gender, masculinity-femininity, and emotional intimacy in same-sex friendship. Sex Roles 12, 587–600 (1985). https://doi.org/10.1007/BF00288179




本文关键词:男性、友谊
欢迎大家在 KY 账号内搜索你需要的科普,如果没提到,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搜索文章丨心理测试丨招聘丨转载丨合作 请戳菜单栏


点点 在看,鼓励直男们亲密起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真心希望我的男朋友,再找一个男朋友。

月食APP KnowYourself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