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医护人员及家属的心理调适

方新 致道中和 2022-10-20


↑ 点击上方”致道中和“关注我们


主讲人:方新     整理:王小玲 赵娜



2020年2月4日,方新老师受武汉精神卫生中心童俊院长的邀请,结合自己丰富的危机干预经验,为大家详细、生动的分享了一线医护人员及家属的心理调适策略。以下内容根据本次公开课整理,希望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朋友。鉴于专业伦理和篇幅的考虑,本文已删除涉及临床案例和个人隐私的内容。



各位亲爱的网友朋友们好!很荣幸接到这样的邀请,感谢武汉精神卫生中心童俊院长的邀请。接到这个题目,我的第一反应是“我一定要好好讲!好好准备!”但在这两天准备的过程当中,真的是心情越来越沉重。当我尝试进入到一线医护人员以及家属的心理状态里面,确实感觉到很大的恐惧、无力感、无助感,还有我们这工作可能是沧海一粟的感觉,紧接着的反应是“即便是沧海一粟也要做!能做多少做多少!”我也在想,我的整个反应可能也很像是一线医护人员的反应。所以,请允许我,先向一线医护人员致以深深的敬意!


 此次武汉新冠疫情从12月开始,具有这样的特点:不可预期、生命威胁、不可控制。所以它是符合危机还有创伤的一些属性。现在确诊病例遍布全国,对我们的生活影响非常大。历史告诫我们,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当中始终伴有两个疫区,一个是在社会上,一个是在心理上,也有两种病毒,一种叫“新型冠状病毒”,一种叫“心理恐慌病毒”。因此,我们心理工作者要对这种心理恐慌病毒来进行工作,来辅助对抗另一种病毒,即辅助为之而战的那些医护人员以及其他行业的一线工作人员,包括公安、解放军、社区街道、协警等,他们也是跟病毒最近距离肉搏的一只队伍,是危中之重的一支队伍。


我从2003年开始,作为项目的组织者参加过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的舟曲泥石流等大型灾后心理救援工作,以及前两年的重庆幼儿园伤人事件等等一些重大的危机事件的处置,有一些危机干预经验。“危机”两个字,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智慧,我们的人生都会遇到危机,危机有两层含义:“危+机”,如果是不恰当的应对,它就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危险和威胁,成为我们人生中的创伤;但如果是恰当的应对,就会带来机遇和挑战,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成长和成熟。我很愿意把这个危机的概念传递给我们的一线医护人员和他们的家属们。




危机的概念

>>>>心理失衡

心理危机是对创伤、灾难或重大事件的急性应激反应,可以进一步理解为:突发的重大事件使得人们心理失衡。比如,我们平常都有一个惯性的日常生活状态,几点起床、几点上班、几点午休、下班后几点回来等。危机把惯性的日常生活被打破了。有的是突然而至,有的是逐渐增加的一种压力。这个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对有些人就是突然而至,而对另外一些人又是逐渐增加的特点。

>>>>惯常的应对机制失效

危机的第二个特点:惯常的应对机制失效。感染科在武汉乃至全国不会是一个医院的大科,医护人员、医疗设备相对这次疫情是明显不够的,比如说ICU病房主要用于急救,现在也加入到传染病防治的医生救治行列。虽然其他科的医生冲上来帮忙,但对传染病防护的培训、意识和知识都是不够的。疫情发展到目前,确诊和疑似病人越来越多,完全超出了武汉能够接待的传染病人的医疗能力。

>>>>伴随明显的困扰、损伤和功能紊乱

危机的第三个特点:危机当中的人产生明显的困扰、损伤和功能紊乱,这三种反应是递进的。也就是说,困扰是一种良性的应激反应,损伤是不良的应激反应,还有比较严重的就是功能紊乱

其实人生就是由一个个危机到稳定、再到危机再稳定的循环式的上升过程,包括成长性的危机(如人生中一些标志性的岁数和事件)和境遇性的危机(即天灾人祸)。这个规律不仅仅适用于个体,也同样适用于团体。比如说2003年的SARS后,国家卫计委以及各级防疫部门制定了危机干预的流程和政策等,这就是危机后的成长。我相信武汉这次危机之后,我们的政府管理部门、卫生部门、医院、医护人员们都会得到一定的成长和成熟。



危机的神经生理机制以及心身反应


>>>>三位一体脑学说

图中黄色的部分是负责认知功能的大脑皮层,这是灵长类哺乳动物才有的。中间紫色和红色部分,就是杏仁核、海马和下丘脑共同组成的边缘系统,是情绪中枢。灰色的部分是脑干和小脑,也叫爬行动物脑,主要负责皮温、呼吸、心跳、血压等,是维持生命运转的躯体中枢。从下往上整个象征着人类发展的三个阶段。



这个图和危机有何关系呢?病毒对人的生命有威胁,杏仁核(红色部分)一旦察觉到生命威胁就报警,告诉机体有生命威胁,然后机体就会进入到一个要保护自己生命、要生存下去的状态。所以如果危险特别大的时候,皮层这个时候是不太起作用的,机体会呈现一种最原始的逃生状态,而且会通过脑干、小脑、外周神经系统影响我们整个生理的状态,整个是一套神经生理的反应。
>>>>觉醒水平的连续谱

心理状态从平静到最右边的恐怖,生命威胁的严重程度越来越高。从原始刺激的脑区域来看,从平静状态到恐怖状态,脑活动的区域越来越趋向原始。平静的时候(就像大家听课一样),你现在暂时是安全的,所以整个大脑皮层起作用,但在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就只有脑干和自主神经系统起作用。认知功能呢,平静的状态下是可以进行的,到恐怖的时候就变成了反射性的反应。比如说,我这里突然轰的一下爆炸了,我不会想:“这是谁啊!搁这儿一个炸药包!”我只有动作层面的反应,朝这边卧倒求生,来不及想什么,大脑皮层不会起作用的,因为生命威胁太大、杏仁核报警,反应在皮层下就完成了,只有反射性反应。


>>>>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四种行动策略(action systems)

我们机体里面有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让我们保持战斗、兴奋状态完成社会功能,而副交感神经系统是让我们放松的。每天两个交替协调工作,完成我们的一天。四种行动策略是指:当敌人比我们小的时候我们要战斗,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当敌人太大了的时候我们要逃跑求生,还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当敌人更大,你打也打不过跑也跑不了的时候,我们就会出现木僵状态;最后是屈服和假死(惊恐发作就是一种假死状态)。


我们的医护人员交感神经系统占主导高度紧张一个多月了,每天病人蜂拥而至,一线医护人员应接不暇,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加上高强度的工作,所以人是受不了的,跑也跑不了。过度疲劳就慢慢进入一种“麻木状态”,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木僵状态。这些神经生理的反应机制在这次新冠病毒肆虐全国的情境下,不同地方、不同人的反应是不太一样的。


>>>>危机中的心身反应

此次危机总的来说,强度大、战线长,所以人们或多或少都有这五个层面的反应。

(1)认知层面: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决断能力等都会受限。

2)情绪层面,出现愤怒、敏感、挫败、无力感、无助甚至绝望。

(3)生理层面:长时间的高度紧张、会引起疲劳、躯体疼痛;有的可能太累了,吃不下饭或者吃的很多;有的可能倒头大睡,有的可能越累越睡不着,所以体力也很难恢复。

(4)行为层面:有的不爱说话而有的话特别多,有些人发脾气冲动,有些人强迫洗手、强迫清洁。

(5)三观层面:对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这五个层面的反应都是正常人群对非正常事件的正常反应

这句话我说了很多很多遍,从2003年开始参与危机干预工作就开始说这句话,也希望通过在座的各位传递给更多的人。当遇到危机的时候,出现一些平常没有的一些反应是非常正常的。我在电视上看到有位医生铮铮铁骨五尺男儿,他诊治了一位年轻病人,当记者采访他时,他说“这位年轻病人让我想起了我儿子”,然后他扭头就掉眼泪了,也可能这些人随后会有一些不好意思,但是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人群对非正常事件的正常反应。


>>>>危机反应的三个层级

危机反应的三个层级:良性的危机反应、不良的危机反应和功能失调。有些医护人员,尤其武汉一线的医护人员,我觉得已经不是“良性的危机反应”,基本上是第二类“不良的危机反应”了,因为他们应激的时间已经拖得太长了。另外,我觉得一线医护人员群体当中,应该有一个小的比例会出现功能失调,也许符合焦虑障碍、或者强迫障碍、或者抑郁障碍等等的诊断,但是这个比例不会很高。

>>>>危机后的心理反应和心理障碍

我们在临床上发现,当重大的危机或创伤出现的时候,人群会出现两类反应:一种是阳性反应,比如亢奋、话多,人处于一种激越状态,这种就是高唤醒水平。一种是阴性反应,其应对方式是低唤醒水平,反应迟缓。当然也有的正常人群可能事情来的时候是功能性的,比较亢奋要工作,晚上的时候就会进入到这个低唤醒水平的状态,这是比较健康的。在未来,随着疫情危机越来越得到控制的情况下,高唤醒或低唤醒水平的强度越来越弱,发生的频率也会越来越小,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如果疫情已经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仍然每天高频率的失眠、噩梦,且没有任何的变化的话,那我们就说此人可能出现心理障碍了。





危机干预


>>>>危机干预的对象和目标


危机干预首先要明确一点,我们的重点要放在心理危机干预、心理调适上。危机干预的对象不是现实困境本身,而是危机事件的反应。为什么这么说呢?防护服仍然不够,睡觉不是那么的舒服,病人还是那么多,医院接待能力有限,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做到自我稳定,为所能为、为所当为,对疫情的对抗有好处呢?还是我们沮丧着,我们自己很难受,这个负性情绪也会影响同事家人们、影响团队,影响对面的病人感受,这样对抗疫情有好处呢?所以,对危机事件的反应是我们工作的对象。


危机干预,它能够增加自身的稳定性,减轻症状的困扰。比如说有一些心理建设的方法能够促进睡眠,能够把内在特别笃定的感觉带动出来,迅速恢复适应的功能等。如果有一些人需要的话,可以服一些药物,比如助睡眠或者抗焦虑的药物等。



>>>>危机干预真的有用吗?


911事件灾后的很多研究都表明,危机干预能够减少很多的风险,比如说酗酒、PTSD症候群、重症抑郁、焦虑障碍、全面损害等。汶川地震也有研究表明,很多男性是靠喝酒助眠,地震后有非常多惨烈的景象,而这些惨烈的景象就会在灾难亲历者头脑中出现闪回。晚上睡觉的时候、夜深人静没人跟他说话的时候,脑海中就会出现很多这种惨烈的画面。男性一般不太爱求助,所以他就靠喝酒让自己迷迷糊糊,就感觉不到痛苦了。也有一些隐匿自杀现象发生,有些创伤后的幸存者是以意外的形式死亡,但实际上如果这个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话,这些意外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约翰霍普金斯的关照连续谱


约翰霍普金斯的关照连续谱理论强调三级危机后的心理关照:心理免疫力、心理复原力、医疗康复(心理创伤治疗、药物治疗)。和躯体创伤的康复来做比较,当我们躯体受到外界伤害的时候,首先需要我们的免疫力。当这个伤害太大的时候,我们需要借助外力,就需要服药、打点滴,这就好比心理上的社会支持、专业性的服务。



专业性的服务是指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心理障碍的药物治疗。全国的心理卫生领域这次做的真的非常棒!各大行业协会、各大医院高校、很多的专业机构都开设了公益危机热线,同行们用自己危机干预相关知识和技能,想办法帮助武汉以及其他地区的一线医护人员,还有公安、协警、运输部门、物流部门等等,以及广大的民众,保证我们国家的稳定,民众心态的稳定。

还有一个外力就是文化资源。武汉是一个很独特的地方。钟南山院士用“英雄的城市”来形容她,我有很多好朋友在武汉,他们确实有很独特的文化,乐观、豁达、聪慧。医护人员你要知道 ,你的血液里、细胞里、骨骼里,就有人类非常古老的基因,就有生存下去的智慧,这种智慧是跟最古老的生命同龄的。我在大年初二为医护人员录制了一个《唤醒你内在生命力》的音频,两天内点击量达到了16万,目前20多万的阅读量。那个音频用了很多的技术,比如稳定化、安全处所、分离技术、混乱技术、内在力量的唤醒等等。

唤醒你的内在生命力 ←点击收听音频


>>>>行为的功能:人类的生存智慧


人类把所有危机应对的智慧都储存在传统文化和仪式当中,那是人类长期与自然相处,为了生存而积累的,应对各种危机的智慧的活化石。请大家看看这三张图片,这棵树整个树根都暴露在外边,但是它仍然顽强地活着!它的那么一点点树根扎在这么干涸的土地上,吸收不了太多的养分和水分,因此它的树冠不可能太大,但是它能活下去,这就是生命的智慧。最上面的这个是新西兰南岛的歪斜树,那个地方常年刮着同一方向的劲风,所以树都长成这样,能够节省能量,稍微感受好一点儿地活下去。这就是说,从树这样的植物到我们人类这种高等动物,我们的内在都有智慧能够让我们活下去。所以请一线的医护人员,在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唤醒自己这种内在的智慧,顽强地、灵活地活下去。

   


>>>>社会支持:资源取向


很多研究表明,灾难后社会支持强大会令危机遭受者恢复更加迅速。对一线医护人员的危机干预需要大家一起来做贡献。医护人员奋战在一线,而他们都有亲人,都有同学或者亲朋好友、社区邻居,大家能不能发动起来排个班,三两天给医护人员的家里送个菜。他们家里有可能是老人带着孩子,甚至有可能是孩子自己在家,我们能不能给做点热乎乎的热干面、豆皮儿、红烧肉给孩子送过去,告诉医护人员他们的孩子现在是安全的,老人是安全的。在医护人员晚间休息的时候,给他们发温暖的鼓励的信息来支持他们。单位内部的其他部门,比如后勤的人员怎样保证医护人员的后勤,给他们变着花样儿做些好吃的。宾馆开放让他们好好休息,一定让他们吃好、睡好。要解决医护人员的实际需要,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全国人民都搭把手来支持一下这些前线的医护人员以及他们的亲属。包括一些明星在国外买口罩、韩红亲自压着车来武汉支援,这些都让人特别感动的善举。



>>>>单位内部:资源取向


根据团体动力学的理论,团体领导者的职能,要兼有“父亲”和“母亲”的职能,什么意思呢?团体领导者中“父亲”的职能,一是要去冲锋陷阵,去领军打仗,去全国各地找资源。另外一个要注意团队建设,在团队当中要扮演“母亲”的角色,就是给予温暖、理解、接纳、鼓励和支持的功能。一般医院都有院长和书记,通常院长扮演“父亲”的角色,而书记或者工会主席扮演“母亲”的角色。领导者要担当责任和给予情感支持,这样下属才有干劲。

我在电视上看到上海华山医院一位主任接受采访,非常冷静,他说我是科主任,第一我就要亲临一线、身先士卒、做一个榜样。第二,我到了以后要给他们鼓励和打气,还有就是要倒班休息,以保持持久的战斗力。我觉得这位科主任非常棒!他是一个很好的领导者!


>>>>适度适时适地宣泄负性情绪


武汉一线医护人员的情绪浓度已经非常强烈了,我不敢说我理解他们,因为我没有到一线。但是,你只要想想你就会感受到他们的那种困境。他们都是爹妈的孩子、也都是孩子的父母,这个年龄的医生和护士是家庭当中的顶梁柱,他们情感上的那种压力可想而知。负性情绪的宣泄对于恢复战斗力非常重要。全国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危机干预的工作者开了大量的热线,可以和他们倾诉,这些热线接线人员都经过筛选和培训。也可以和亲朋好友或同事们自发进行。大家坐一块儿说说,可能大家会一边哭一边说,但是你们要知道,人的情绪不可能一直保持这样低落的状态,哭着哭着一定会有一个灿烂的拐点,会有人说“好吧,咱们哭也哭完了,咱们都好好休息,明天接着干!”这就是团队的力量,相互的支持。这个团队共同经历了这么大一个战役之后,我相信你们会是难兄难弟,会是战友!这个友谊会持续一辈子的。



>>>>团体危机干预的目标


1.稳定化:降低情绪紧张。当团体情绪不稳定的时候,需要温暖又有力的领导站出来,要降低情绪的紧张。“我们一定要互相帮助,大家一定要冷静”。你的口令要非常的简洁,不能长篇大论,要很简洁。你的语音语调语气语速、眼神等非言语信息会把这种笃定的感觉带到团体内部,降低情绪紧张气氛,调动理智出来。

2.调动资源来减轻危机事件的影响

3.正常化:疫情期间,你身上可能会出现一些你原来从来没有过的一些反应,都是正常人群对非正常事件的正常反应。

4.迅速恢复适应功能,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个体在群体中的表现。

5.识别和转介:这个过程当中要注意识别,有些有严重的焦虑、抑郁或者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等一些表现的个体,可能需要进一步的专业干预,心理治疗或/和药物治疗。



>>>>个体的心理调适


1.认知层面:

作为一线医护人员和家属们,肯定惦记亲人,自己的孩子或父母。这种揪心的感觉,我们在认知层面怎么调整呢?要认清大局,敌人精兵强将猛烈攻击,手持一种我们人类未知的神秘武器,人群被一片片击倒,而医护人员们为了保护民众就像一面人墙堵在了前面。我们对疫情防御的能力是有限的,这不是你个人的错。比如你眼看着那些病人在那等着,焦急但却没有办法,有些人可能就这样死去。所以医生的情感冲击,与自己的无力感同在,实际上那不是你个人的无力感,是人类的一种无力感,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力感。是不是有这种无力感你就不做事情了呢?我们还是要做,能干多少干多少,能干什么就干什么,为所当为,为所能为。你可以给自己一些口诀,比如当遇到特别大的冲击的时候,你就告诉自己:“冷静、冷静、冷静!”或者是“稳定”、“我一定要保护自己”、“我要活着出去”。


2.情绪层面:情绪隔离技术“金刚罩”

这个技术不仅仅可以用于一线医护人员,可以用于很多服务窗口,比如医院、公安部门、政府部门、税务部门等。在上班之前,想象自己穿上一个心理的防护服,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在外界攻击的情况下,少受或者免受伤害。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你在上岗之前,身体像罩了一个金刚罩一样。我看过一个新闻,医生告诉病人没有药了,病人竟然把医生的口罩扒了下来朝医生吐唾沫。对于这样的行为,全国人民都在谴责。一线医护人员的情绪一定不要受这类人的影响,把他们那种恶性的、负性的刺激像流弹一样从自己金刚罩的两边流过去,只对对方说的话当中有用的信息做反应。上班的时候情绪隔离一些,下班的时候找合适机会宣泄一下。

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面对合适的对象,要进行宣泄,我知道有些人会躲在一个地方痛哭,有些人会找朋友家人哭诉,也有一些人是寻求专业性的帮助的,这些都非常好。现在全国开了很多危机干预热线。危机干预热线的人员要注意倾听和理解,我们的医护人员可以在宣泄对象那里得到鼓励和支持。



3.生理层面:

新冠病毒感染性非常强,穿着那么厚防护装备的时候,要做像在森林里那种深呼吸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我把它叫“相对深的呼吸”,要慢而深。当你回到了休息的地方,如果那个地方是安全的,你就可以做深呼吸。还记得我讲的那个脑的模型吗?脑干部分,当杏仁核发出危险的信号的时候,会影响到你的呼吸血压,甚至一些身体激素的分泌,我们就需要让自己全身放松,头部放松,双肩放松,躯干放松,四肢放松,伴随放松做慢而深的呼吸,会改变你躯体的状况,它是直接作用于脑干的。还有睡眠,如果是长时间的紧张,睡眠肯定是受影响。很多音频资料、舒缓的音乐非常有帮助(我会录大树,四季等等一些增加内在的稳定感、内在力量、启发内在智慧的音频,发到艾利克森的公众号分享给大家)。


4.行为层面:

在行为层面,维护好自己心身,这时候不能减肥,要吃高蛋白、高能量的食物,当然一定要量力而行。如果你原来是吃素的,这个时候你觉得提升免疫力要吃高蛋白,就开始吃大鱼大肉,反而给肠胃带来压力。睡眠方面,几天都睡不好觉,可以吃点助眠的药。注意防护,回避不必要的伤害。保持持久的战斗力,保护好自己,吃好睡好休息好,保持完整性。


5.信仰层面的调整:

我觉得医护人员现在可能还来不及达到这个层面,但疫情过后应该找人倾诉,团队要坐在一起公开的讨论,转换成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危机中有用的应对策略


相对安全感

我们在相对安全的环境可以尽情的放松一下自己,加强内在稳定性。有人说,医院的人根本没办法休息。是的,但你在看两个病人中间的时间里可以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的肩膀放松,只需要一秒钟。积极的休息分为心和身两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方。有些人觉得跑步能够让我放松,有些人觉得赶快躺床上睡觉是最好的放松方式,都可以,你是你自己最好的医生。总之你自己会有处方,让你的心和身进入到一个稳定的状态。


增加社会连接

同事间的联结,相互的支持非常重要。我觉得医生们有好多办法,真的很棒。我在网上看到医生们穿着防护服无法辨认,所以把名字写在衣服后面,还在衣服上写上“必胜”;还有的医生会给病人竖大拇指,领导给同事竖大拇指。这次面对这么大的危机,我希望所有的医护人员都把它转换成人生的资源,你会换一种眼光去看你的过去、现在以及你的未来。希望和未来也是一种资源,能够给我们坚持下去的力量。大家也要知道,全国人民都在揪着心,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帮助解决问题。



危机中的沟通

医护人员因为都戴着面罩、护目镜,就只能看清眼神,看不清面部表情和躯体动作。你要鼓励病人:要有信心、你做的很好、要配合医疗等等,除了这些话之外,还要多运用非言语信息。比如竖大拇指等躯体姿势,还可以运用眼神,说话的语音语调语气语速,让病人有信心。

会有部分情绪冲动的病人伤害医生。我也想对医护人员说,你在救别人命的时候也要觉察一下对方他是不是特别不讲道理的人。面对愤怒人群,不能硬碰硬,从心理上你要跟病人站在一起,共同指向他的问题,让他感觉你跟他是在一起的。比如病人拍桌子说为啥我就不能住院啊?为什么就没有我的床?然后你就说,“这位大哥,你的心情我特别理解,我知道您现在特别着急,你想得到救助,你看我跟你一起来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办法?你这样激动可能对你的病情也不好”。



助人者的自我保健:保持持续的战斗力

一定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汶川地震的时候,作为教育部专家,震后第5天我到了第一线。有一天一口水都没喝,早晨吃了四个馄饨,到晚上9点吃第二顿饭,我们在等菜的时候,我出现手抖、冒虚汗等表现。那时候还年轻,要是现在这样就不行了。我们的团队要有专人负责后勤保障,因为这些人是战士,要让他们要有吃有喝,保持可持续的战斗力。

要保护你自己,不该看的不要看,不该听的不要听。保护自己的感觉道,让自己处于一个非常良好的战斗状态。让自己的情绪情感隔离一点,等到没人的时候,脱下防护服休息的时候,自己大哭一场。请医护人员有时间的时候,拨打心理热线,有很多很棒的心理治疗师在做热线的督导和服务。有天大、武汉同济医院、武汉有三条热线,包括武汉的一些高校。不要忘了你也有被感染的危险,要增加心和身的抵抗力。



还有就是团队作战,你是永远是团队中的一员,首先你的科室医护人员团结作战跟医院里边跟其他科室团结作战。

你,不是孤单的,全国人民都跟你们在一起。

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战役!深深的祝福你们,也表达我深深的敬意,期待着你们平安归来!


爱 能战胜一切!

——汶川地震时,在绵阳一个灾民安置点方新老师亲吻当地的小男孩,被志愿者拍到的珍贵画面。



作者介绍



方新


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委会、CBT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伦理委员会委员、注册督导师;国际催眠学会(ISH)常务理事,亚洲催眠学会候任主席,中国艾利克森研究院创建院长。作为项目组织者参加过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2010舟曲泥石流等大型灾后心理救援工作。



整理人介绍




王小玲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心理治疗师,天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心理咨询师,北京大学心理学硕士,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曾系统接受国际创伤整合式躯体治疗、国际自我状态治疗、中德认知行为治疗、创伤EMDR治疗、危机干预等专业培训,参与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等心理援助项目。



赵娜


天津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科学普及委员会委员,德国艾克森研究院认证催眠治疗师,中国艾利克森研究院认证注册催眠治疗师,国际心理治疗学院认证伴侣治疗师。擅长咨询领域:催眠疗法,家庭、伴侣咨询、情绪情感问题、学业及生涯规划问题。



 鸣谢 

感谢高隽、马龙、王妍苏、刘晓萌的付出。


  参考文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