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湖论剑:中国多久能造出干细胞新药?

金石先生 干细胞者说 2022-04-02

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干细胞者说”,选关注,即可订阅本科普号。本刊号部分资料来自网络。

人生小哲理
 
干细胞者说

静下心来

潜心研究

我们将走的更远








正文

“江湖论剑”,听听不同的声音。静下心来,潜心研究,我们将走的更远。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今天我们继续分享科学网博主金石先生(原作者笔名)对干细胞治疗的一点看法。




良莠不齐

 探索干细胞临床应用犹如开启潘多拉魔盒,虽然不知道是福还是祸,好奇心还是驱使人们充满遐想和期待,预示着“干细胞疗法的春天”要来了?

我国干细胞临床研究起步较早,上世纪60年代我国就开始了骨髓移植研究,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临床骨髓移植治疗血液病陆续开展;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外周血和脐血干细胞移植也逐步普及应用于治疗血液病和肿瘤。干细胞疗法精彩地重现了我国上世纪60年代全民“打鸡血”热烈场景和90年代的“LAK细胞”闹剧:据传干细胞“包治百病”能让人活到150岁,干细胞美容可以让人“返老还童”。有人惊呼发现了干细胞产业“万亿金矿”... ...自然有企业声称要当干细胞领域的“华为”甚至“苹果”,于是乎“干细胞黑市”兴风作浪,干细胞美容缔造“美丽神话”,“中国干细胞旅游”蜂拥而至,创造了百年来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罕见的“世界第一”。

 我国干细胞治疗极不规范,常常是有法不依、急功近利、互不团结,屡招国际组织、媒体和学者的质疑和抨击。

突破前夕

目前美、英、法、韩、印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已批准了20多个干细胞制品分别进入I、II、III期临床研究。2010年5月4日美国FDA授权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rochymal作为孤儿药用于1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韩国2011年7月1日批准了国际上首例干细胞药物——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earticellgram-AMI上市,用于心梗和心衰治疗;2011年11月10日美国FDA核发给纽约血液中心(NYBC)的脐带血造血祖细胞HEMACORD 生物制品许可(BLA125397),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遗传性或获得性造血系统疾病患者,成为FDA批准第一个的干细胞产品;2012年1月19日韩国又批准了全球首个的异基因干细胞药物——脐带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CartiStem上市,用于植入治疗关节软骨缺损。MEDIPOST专家在总结成功经验时自豪地说:韩国KFDA在细胞治疗领域的管理水平不亚于欧盟EMEA和美国FDA。

图:国际已获批(干)细胞药物一览表

中国干细胞研究几乎与发达国家同步,但面对干细胞产业整装待发我国政府显得始料未及。其实,在现代生物医药创新领域我国整体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数十年。客观地说,过去六十多年来我们的研发机构、企业和政府只有“仿制”的经验,尚未曾建立“新药创制”体系。从新药注册的层面上讲,只要是我国市场上没有出现过的药品就算是新药。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企业生产的化学药品97%为仿制药,其余基本都是剂型转换、分子结构修饰或抢仿的所谓“新药”。国际上研发成功一个新药,需要8—13亿美元、10年左右时间。而国内从早期研究到临床试验到新药证书取得,所需费用约在1亿元人民币上下,去除劳动力、原材料成本因素外,新药研究规范与国际不接轨以及缺乏创新投入是我国造就不出真正意义上的原创新药根本原因。2004年我国在生物医药领域抢跑的P53基因治疗药物成了“早产儿”笑柄,而我国仅有的分子结构得到国际认可的原创新药——青蒿素,还是毛泽东时代的成就,但其知识产权却被瑞士诺华和法国赛诺菲获得,中国青蒿药品出口时须向外国公司缴纳专利使用费。

专家指出中国SFDA药品审评专家数量不及美国FDA的1/20。SFDA专业人员数量不足,基础学科分工不明确,学术支撑体系薄弱,严重影响审评工作的科学、准确、及时,并很大程度上会导致上市药品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而干细胞药品的未知性、高风险的更是对我国药物技术审评体系的全新挑战,专家呼吁尽快加强国家药监局审评机构的建设和功能的完善,为干细胞等技术产品的开发营造创新管理环境,在临床试验审批、市场准入等环节上采取具体的措施予以推进,保障民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国家安定和社会进步。

干细胞研究处于重大科学技术革命性突破前夜,我国的相关法规和标准严重滞后已成为干细胞产业“机遇窗口”开启的羁绊,混乱局面长此以往规范的难度将继续加大,甚至会造成倒退。

黑箱实验

黑箱中的小老鼠:设想有一个密封的黑箱(black box),黑箱的四壁为非常厚的铅层,只有一个小窗可以打开,只有打开小窗才能使光线进入黑箱使我们观察箱内。假设箱内有一个行动迅速的小老鼠非常想逃出黑箱,小窗一旦打开就会发现小老鼠在窗口处。问题是:在不打开小窗时,老鼠在哪里呢?老鼠在干什么呢?

所谓黑箱是指这样一个系统,我们只能得到它的输入值和输出值,而不知道其内部结构。人们对于黑箱过程并非无所作为,如果将小老鼠放入黑箱前对其进行遴选、甄别,了解其习性并加以模拟和训练,就有可能对黑箱中小老鼠的行为规律做出判断,而不是根据“打开窗口时老鼠就在窗口”的结果就得出老鼠就一直呆在窗口的结论。

干细胞临床应用恰如将一群小老鼠关入黑箱,干细胞植入体内后我们不知道它们去了哪里,做了些什么?只能静静观察身体出现的相关反应,以及不相关的“安慰剂效应”等。干细胞的“黑箱”过程触及生命本质问题,挑战了传统的医疗技术和药物开发一些基本思想体系,但人们有能力从伦理学、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和技术经济可行性几个方面入手,在将干细胞植入受者体内前对其进行筛选、观察、操作、模拟以及控制,从而突破制约干细胞治疗“机会窗口”开启的技术瓶颈。


(未完待续)





友情提醒

科研归科研,临床归临床。除造血干细胞外,所有其他干细胞临床应用目前仍有待临床试验来证实,其功效与副作用均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考察,以保证有效性与安全性。擅自使用干细胞进行治疗各类疾病与抗衰老可能会面临未知风险。


—  END  — 




作者:金石先生(原作者笔名),科学网博主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金石先生,来源“干细胞者说”。


干细胞者说

 - 科普  情怀  责任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