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岁内宝宝的这些小毛病,需要就医吗?

Dr.G DrG科学育儿 2019-07-03

点击上方 ▲ 关注「DrG科学育儿」每周随机送福利


最近总有粉丝给叨叨留言,宝宝有时候会有一些“异常”表现。


自己拿不准宝宝这样是不是有问题。


但要不管的话,又担心真的什么严重的问题,再给耽误了。


其实,叨叨很理解这种感受。


自己拿不准又不放心的时候,还是应该“较真”一点为好。


是病不放过,没病心也安,你说对不对?




01

对 眼


新生宝宝眼球出现“游移”,是很常见的正常现象。


主要因为眼肌发育在发育中,偶尔或累的时候出现暂时的对眼。


随着时间推移,宝宝出生后几周,学会如何控制双眼的运动时,对眼在几个月内就会消失。


如果暂时性的“游移”持续,或两侧眼球不往同一个方向移动,这时则需就医诊断。


另一方面,婴儿的鼻梁都比较宽,鼻梁附近的内眼角皮肤会遮住一部分眼白,使宝宝的眼睛看着像对眼一样。但随着宝宝成长,鼻梁逐渐变高,眼白逐渐露出,看起来就不会像对眼了。



02

吃 手


宝宝吃手可能是生理反射(0~4的觅食反射),自我安慰或长牙期摩擦牙床,是正常行为。


宝宝吃手有助于智力发展和情绪释放,是好事。


但如果过度吃手,吃得手指变形、破皮或影响口腔上壁和牙齿的排序等,则需进行温和的干预。


通过新的安抚物(如安抚奶嘴等),发现并缓解焦虑,哄睡,做游戏和读绘本等,帮助宝宝避免过度吃手。


家长分散宝宝注意力、把宝宝兴趣面逐渐增大,让宝宝把精力放在其他事情上,自我安慰的情况就自然减少。



03

咬指甲


如果只是在吃手时,顺路啃啃指甲,则没什么大问题,但这也提醒家长一定要及时给宝宝修剪指甲。


但如果已经咬指甲到出血、感染,家长则需干预。


陪宝宝做一些手指操,折纸等游戏,让其知道手指的其他用途。


给予宝宝足够的爱和陪伴,用其他事吸引其咬手指的兴趣。



04

爱 哭


1岁前的哭闹,基本因为生理需求(吃喝拉撒、生病等)。


1岁以后爱哭,更多的是情绪的变化和情感的表达等。


这和性格也有很大的关系,哭泣是一种情绪的释放。


在宝宝哭泣时,家长要和宝宝进行语言和情绪的沟通,而不是简单的不许哭。


可以读一些绘本,帮助宝宝释放和正确的转换情绪。



05

摇 头


宝宝摇头原因有很多,不能单纯的说有问题或没问题。


不用担心的摇头:


环境不舒适(冷、热、尿床等);

浅睡周期;

双侧内耳发育不均衡(只摇头,无其他不适);

表达意愿(烦躁、愤怒)。



需要注意的摇头:


● 湿疹


查看宝宝脖后、耳后及头皮等皮肤,是否有小的斑点或斑点状红疹。


有则是湿疹,需要保湿疹。


中重度湿疹首选外用弱激素药膏,轻度湿疹仅多次使用润肤霜即可。



● 缺乏维生素D


宝宝出生15天后,就要开始补充维生素D,至少补充到2岁。


如果宝宝一直都在补D,可忽略这种情况;如果吃吃停停,就需立刻补起来。



● 中耳炎;


如果宝宝除频繁摇头,还出现不愿躺下,躺下时脾气暴躁、哭闹;


耳朵里有水或脓液流出;


烦躁不安、不同于寻常的哭闹或尖叫;


不喜欢吃奶;


一直拉扯某只耳朵等。


以上这些情况,很可能是患了耳部感染(急性中耳炎)。


家长需带宝宝就医诊疗。




06

认生


6~12个月大的宝宝,很可能表现出认生、害羞、和不喜欢等。


这是大多数宝宝都会经历的“陌生人焦虑症”。


6个月开始对陌生环境、人产生警觉,随后认生,1岁认生达到高峰。


家长需要接受、不强迫宝宝,给予支持和鼓励,增强安全感,增加户外活动等。


增加宝宝信心,逐渐克服害羞心理。



07

发脾气


15~30个月龄的宝宝发脾气,主要是自己不高兴,情绪崩溃时的表现,是正常现象。


发脾气只是表示自己不开心,不存在严重的情绪或人格紊乱症状。


当宝宝发脾气时,家长要表达对其理解,产生共情,更容易安抚情绪。


在宝宝情绪稳定后,引导说出自己感受。


告诉宝宝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说想法,不要发脾气。



08

玩食物


宝宝吃饭时喜欢边吃边玩,用手抓食物,这是很正常的情况。


宝宝8个月左右,很喜欢手抓各种物品,对宝宝来说这很有趣。


这时,家长可以给宝宝制作一些手指食物,洗干净手,带上围嘴,让其自己抓食。


手抓食物不仅可以锻炼独自吃饭、眼口手协调等能力,还可促进手部精细动作的发育。

 


09

乱扔东西


宝宝乱扔东西,是好奇的表现。


乱扔东西有助运动技能的成长,情绪和社交能力发展等,是宝宝开发智力的过程。


但家长要注意,帮助宝宝练习仍东西的控制力。


不能什么东西都扔以及扔东西的范围,家长可以给宝宝做示范和演示。


告诉宝宝哪些东西不能扔,建立规则,增强宝宝自控力。



10

手指白斑


宝宝指甲白斑,可能是因为好动自己磕伤造成的,并不是什么疾病。


只要小白点慢慢随指甲长长,移到指甲边缘时修剪掉就可以。


与缺什么微量元素无关。



11

憋 气


哭泣时憋气,可能是情绪太激动,一时间有点缺氧。


但如果宝宝憋气时伴随其他表现:


爆发性、无法安抚的哭闹,哭时宝宝面部渐红,口周苍白,腹部胀而紧张,双腿向上蜷起弓着背,双足发凉、双手紧握,无论怎样哄抱都不能缓解,而最终以哭得力竭、排气或排便而停止。


这种时候的憋气,则是宝宝肠绞痛。


肠绞痛出生后2周左右,6~8周时最为强烈,不过到了3~4月龄后一般就会逐渐缓解。


家长注意,不要宝宝一哭就立即喂奶;多种安抚方式;不要紧张;不要用力摇晃宝宝。



12

抓耳朵


宝宝偶尔抓耳朵可能是因为好奇心,家长无需担心。


但如果耳部感染、内耳发育不完善或长牙等,家长需要适当干预。



● 耳部感染


耳部感染(急性中耳炎)可引起耳朵疼痛,在耳部放置一块温热的湿毛巾可缓解疼痛。


如果病情没有缓解,需到医院就医检查。



● 内耳发育不完善


6个月以下的宝宝内耳平衡感受器发育不完善,可能出现揪耳朵行为。


随着长大,这种现象就会慢慢的消失。


家长可带宝宝玩一些锻炼平衡的游戏,如跷跷板、旋转木马等,促进耳道发育成熟。



● 长牙


长牙也是宝宝拉耳朵的重要原因之一。


宝宝可能会通过拉耳朵或挖耳朵,来减轻出牙的痛苦和压力。


家长可每天用纱布蘸点凉水轻轻擦拭其牙龈,或磨牙牙胶,转移宝宝注意力。



13

淋巴结


有时候摸宝宝的颈部、耳后、枕后及腹股沟等部位,可能会发现凸起的小疙瘩,这些就是淋巴结。


每个人都有淋巴结,通常情况,绝大部分的淋巴结都无特殊意义。


只是人体免疫器官,参与免疫反应,保持人体内部平衡和安全。


对于那些刚刚触及淋巴结的家长无需太担心,因为这时还没有确定这个淋巴结是否有临床意义。


即使有临床意义,还得看有无其他表现。没必要一个劲往坏处想,就像你哪天咳嗽一声,就把它想象为肺癌。



    Dr.G

关于宝宝的常见“小毛病”,欢迎大家留言哈~


你正在看的是其他妈妈们正需要的

欢迎分享妈妈群~


更多问题,

请在下方公众号会话框回复 “ 关键词  ”~

新手爸妈,

请在下方公众号会话框回复 “ 分月龄  ”

可获得更多科普



推 荐 阅 读




快,关注这个公众号,一起涨姿势~长按「DrG科学育儿」,回复 「辅食」「发烧」「感冒」「咳嗽」「出牙」「钙铁锌」「疫苗」「排残奶」「配方奶」「手足口」「痱子」等关键词,就能收到更多科普!建议每次输入关键词哦~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