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女宝发烧腹泻,家长用错药致聋!
点击上方 ▲ 关注「DrG科学育儿」每周随机送福利
很多家长由于缺少对如何用药知识的储备,一般会根据孩子不舒服时的症状表现直接用药,这是很不安全的,严重时甚至对孩子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江苏泰州市民小张1岁的女儿前段时间有些咳嗽,便自行给孩子喂了一些止咳药。
可孩子却迟迟不见好,去医院一检查才发现,小张的女儿不仅肺部出现感染,肝脏也出现问题, 谷丙转氨酶达到300多,谷草转氨酶也达到100多,呈现明显的肝功能受损。
医生分析,小张的女儿之所以会出现急性期的肝功能受损,很有可能就是长期服用止咳药造成的。
和小张女儿类似的还有泰安宁阳县的晓雨,但情况不同的是晓雨自3岁起就永远都听不见外界美妙的声音。
据家人回忆,晓雨3岁时发烧拉肚子,家人就按照拉肚子给晓雨治病,结果用药后晓雨的听力就没有了。
国家卫计委发布的《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显示,因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3万儿童陷入无声的世界。
在服药时将患儿当成“缩小版成人”对待,按习惯用药,沉迷网红药,药品错误混搭,甚至迷信微信朋友圈热传的“儿科用药指南”等现象,大大增加了儿童药物中毒的风险。
(*注:此图为错误示范,不靠谱!别当真)
为此,叨叨特意总结了大家给孩子用药时常犯的12大错误,带大家一起学习下孩子用药知识,避免掉坑。
小板凳,搬过来;小黑板,敲起来。
该分享分享,该转发转发嘞~
01
滥用抗生素
有些家长尤其是老年人,认为抗生素就是一个万能药。
名字上带“消炎”两个字,就能包治百病一样。
但是大家日常说的“消炎药”也就是抗生素,主要是来应对细菌感染的。
如果孩子生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但盲目用了抗生素,对疾病来说没有任何好处。
而且,还会因为滥用抗生素导致身体产生耐药性,等以后真正需要抗生素治疗时,抗生素失去药效,后患无穷。
同时,抗生素类药,是处方药,只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购买给孩子随意服用。
不能发现孩子有点不舒服,就随便吃抗生素类药。
02
拒用抗生素
还有一些家长因为抗生素的耐药性,而拒绝给孩子使用。
这样非黑即白的观点太绝对,抗生素需科学对待。
就医时,医生明确诊断是细菌感染,指导使用抗生素,那就必须遵医嘱使用,而不要一味拒绝。
其次,使用抗生素不会马上看到药效,家长不要着急停药,而需按照医生要求的药量和疗程服用。
更不要因效果不明显而自行停药,治疗细菌感染是一个过程。
03
没病先预防
有个词叫关心则乱,有些家长对孩子就是这样。
听孩子说话声音稍有不对,甚至打个喷嚏,都会认为是感冒前兆,需要吃药。
但大多数感冒都是可以自愈的。
如果孩子是普通感冒不伴随细菌感染,通过喝水、休息,依靠自身免疫力即可自行康复,无需吃药。
即使是细菌性感染,也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如果怀疑孩子是流行性感冒(流感),更要去医院让专业的医生判断孩子该如何用药。
04
成人药减半服用
家里孩子药吃没了,着急情况下,家长直接拿成年人服用的药减半来给孩子吃。
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
成人药折半对孩子是不行的,孩子肝脏功能发育不成熟,对药物的解毒和清毒能力都不足。
有些成人药物毒性极强、副作用极大,很可能会损坏孩子的骨骼发育,并不是减量后儿童就能够服用。
给孩子买药,一定要买儿童版专用药物,有婴幼儿的,要买婴幼儿的制剂。
05
保健品随意吃
很多人都将保健品视为“进补”的特效药,不惜重金购买。
各类商家也应运而生,无论各类中草药、微量元素还是营养成分,都被包装成保健、治病的良方。
但很多保健品成分不明,安全性和有效性得不到保障,更多时候只是一种安慰剂。
少部分甚至可能存在毒副作用,存在引起宝宝过敏、影响正常发育、发生功能紊乱的风险。
如果真担心孩子缺维生素,应医院诊断确实缺少某种营养素,再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补充。
不要随便滥用保健品,保健品吃多了也会中毒。
06
沉迷网红药
微信群或朋友圈,总有代购朋友每天发布各种商品信息。
一些网红药随处可见,再加上熟人、朋友的强力推荐,家长忍不住入手。
但卖的火爆并不代表品质好,前些日子推送过的“网红神药”无比滴,就不适合所有宝宝用。
部分海淘药品没有过多的中文说明,导致家长无法掌握药品的全部信息,甚至有不良反应都不清楚。
而且,目前部分海淘药品很难进入我国,市面上能看到的多数是山寨仿冒品,药品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生病用药应由专业医生决定,而不是盲目选择网红的海淘药。
07
过于迷信中药
很多人因为西药说明书上药理副作用写的多,担心孩子吃药后会有不良反应,而不愿意吃西药。
于是选择中药给孩子服用,认为中药的副作用小。
但其实很多中药的副作用并不小,而是写着“尚不明确”。
中药相对西药而言,没有长期和大样本的临床试验,也没有对不良反应的充分研究,所以只能标注尚不明确。
但尚不明确的意思不代表没有不良反应,而是没有可参考的依据。
说白了就是风险存在,但目前并未被证实。
而且,就算是纯天然植物配方,也有过敏的风险,纯植物也不代表一定安全,不可轻易信。
08
药店自行购买药
有的家长看孩子有点不舒服,去药店跟店员说一下,再随便买点药回家吃。
可店员推荐的药品,很可能并不适合孩子吃。
而且一旦出现重复用药,用药不对症,副作用不明确的情况,很可能造成健康隐患。
另外一些处方药物,多不建议婴幼儿服用,副作用很大。
常见的尼美舒利颗粒,就禁止12岁以下儿童使用;阿司匹林儿童服用,可能会引起瑞氏综合症。(某些特殊情况除外,如川崎病。)
09
药品错误混搭
还有一些家长,因为曾经带过娃,于是爱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凭借感觉给宝宝用药,殊不知有些疾病发病初期很相似(如脑膜炎可能有感冒症状),这时主观判断用药,极易延误就诊,引发大麻烦。
尤其是小于3个月的宝宝,病情进展迅速。不能凭经验用药,而要及时就医排除其他可疑的重症。
10
拒绝激素药膏
有些家长“谈激素色变”,拒绝给孩子使用含激素的药膏。
但一些皮肤问题,如重度湿疹,只能用弱激素药膏才能控制。
一些外用的弱激素药膏,只要注意用量对孩子健康,没什么不良影响,家长无需担心。
常见的尿布疹,如超过3天还未改善,出现中度或重度尿布疹的表现,就需要及时就诊,听医嘱用药。
使用激素类药膏时需注意:
● 选择弱激素药膏;
● 尽量不要大面积涂抹;
● 激素类药膏使用时间不宜超过5天;如需超过请遵医嘱
● 涂抹时一定要避开眼睛、嘴巴、生殖器外周。
11
换药跟着感觉走
有的家长急性子,孩子生病恨不得马上好起来。
看到孩子吃某种药没有太明显效果,就会任意加减药量或换服其他推荐的药。
但是家长并不懂药品成分,更没有专业医学知识,临床医生用药有时还需跟执业药师沟通。
所以孩子用药不是随便换的,更不是着急就能马上好。
耐心仔细观察孩子服药后的身体变化,若对药品及剂量有异议,及时跟儿科医生沟通,不可任意更换或加减药量。
12
药物混着食物吃
有的家长因为孩子不爱吃药,就将药品和食物、果汁、牛奶等混合在一起吃。
但是很多药品说明书明确提示用水送服,才不会影响药效。
食物混着药品,不仅会降低药物疗效,还可能引起很多不良反应。
果汁里混上药品,果酸会促进药物提前分解和融化,降低药效。还会加大对胃黏膜的刺激,严重者引发胃黏膜出血等。
而配方奶混药品,配方奶中的钙、铁离子会在药物表面形成覆盖膜,影响药物的吸收,或破坏药物的有效成分,影响治疗效果。
其次,对于一些抗生素药物,配方奶会降低其抗生素活性,影响药效。
宝宝吃药,应首选果味剂型的药物,尽量不要胶囊药品,而且喂药的方法还应根据药剂型做调整,不能盲目以为宝宝吃进去了,就完成任务。
另外要注意,之前有家长给宝宝误服: 泡腾片、感冒胶囊等,导致宝宝卡喉窒息死亡的事件也有发生,家长也应该多学一点常识,避免发生本不该发生的意外。
叨叨Tips:
慎用药物大盘点
1、抗生素类
氨基糖苷类(小于6岁禁用);磺胺嘧啶(新生儿及2月龄以下禁用);喹诺酮类(不用于18岁以下及青少年静滴或口服);氯霉素类;四环素类药物(8岁以下禁用)。
2、抗病毒药
利巴韦林;阿昔洛韦;单磷酸阿糖腺苷。
3、退热药
安乃近;氨基比林;尼美舒利(禁止用于12岁以下儿童);阿司匹林;赖氨匹林(16岁以下慎用,3月龄以下禁用)。
4、中成药
儿童或孕妇禁用或慎用:
双黄连注射剂、柴胡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丹参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冠心宁注射液、鱼金注射液、复方蒲公英注射液、莲必治注射液及穿琥宁注射液。
5、消化道用药
吗丁啉;胃复安;比沙可啶(6岁以下禁用);酚酞(幼儿慎用,婴儿禁用);消旋卡多曲(不推荐1月龄以下使用);东莨菪碱。
6、增强免疫力药
匹多莫德(3岁以下儿童禁用)。
7、鼻喷剂
萘甲唑啉和羟甲唑啉(6岁以下儿童禁用);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不建议4岁以下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不建议2岁以下使用)。
8、镇咳药
右美沙芬(不推荐6岁以下使用);可待因(18 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禁用);喷托维林(5岁以上参考用量)。
9、驱虫药
甲苯达唑和阿苯达唑(2岁以下慎用)。
10、抗过敏药
苯海拉明(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异丙嗪(2岁以下慎用,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马来酸氯苯那敏(新生儿和早产儿不宜使用,婴幼儿慎用);富马酸酮替芬(美国限制3岁以上使用,日本药典6月以上可用);赛庚啶(小于6岁一次剂量不超过1mg,2岁以下不宜使用);氯雷他定(2岁以上使用);西替利嗪(美国 FDA可用于2 岁以上,国内说明书限定6月龄以上使用)。
11、复合感冒药
艾畅(2 岁以下无明确安全剂量);惠菲宁和泰诺(6岁以下避免使用);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和小儿复方氨酚烷胺片及氨金黄敏颗粒(1岁以下禁用)。
你发现身边人或自己曾经有过哪些错误用药行为,留言走一波~
部分内容参考:林萍萍-又一波“儿童明星药”被叫停!赶快看
你正在看的是其他妈妈们正需要的
点 击 阅 读
▼
▼
▼
“睡渣”变“睡神”!家长这样做!
熬夜科普不易,急需你的好看&分享朋友圈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