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 唤醒沉睡的古迹
提到北海的历史遗迹,人们容易想到地处城区的古建筑老街区,诸如“印象·1876”历史文化街区等。但事实上,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部湾畔的一颗璀璨明珠,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北海历史遗迹众多,散落多地,有些甚至在偏远的乡镇、村落,不为人所熟知。
历史遗迹是城市的宝贵财富,需要唤醒。近年来,北海加大对历史遗迹的保护与利用,挖掘其中内涵,打造景区景点,深化文旅融合,努力让“冷门”的历史遗迹重新“热起来”。
日前,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参加北海市委宣传部组织的“文化中国行——探寻北海古迹主题采访活动”,翻山跨海,走村串寨,探访北海的古村落、名古建、老街区等,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多元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永安大士阁:
“南海古建明珠”耀古今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古时,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豪迈地描绘阁楼。
如今,坐落在合浦县山口镇永安村的大士阁,屹立海边数百年,见证潮起潮落,同样壮美。
这座被誉为“南海古建明珠”的大士阁建于明朝成化年间,坐北向南,穿斗式结合抬梁式结构。只见36根柱子分四列支承底座,72条木梁连贯柱顶,全阁木制,梁柱间不施一钉一铁,用榫卯来固定与连接。
“大士阁历经海风侵蚀而不倒,不仅是取材于细密坚实的格木,也因为其建筑布局合理、协调,做工精良。”作为永安村人,《永安史话》一书的作者于子楼话语中满是自豪。
浑然一体、优美稳固、羽化登仙……一些古建筑行家和文史专家对大士阁不吝赞美之词。
细看大士阁,只见阁檐封板和横穿挑头彩绘有神话故事、飞禽走兽和奇花异草,十分传神。
大士阁因设计构思巧妙,建筑工艺精湛,楼阁装饰华丽,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何建此阁?
于子楼介绍,永安村原是一座明代古城,修筑于洪武年间,为永安守御千户所驻址。永安古城作为海防要塞,城里盖起鼓楼,每日击鼓报时,方便驻军训练、生产和居民作息。后来,鼓楼演变成此阁楼。
漫步在永安村,历史文化遗址、军事遗迹、古建民居、百年古榕等随处可见,而掩映于丛林中的古墙残垣,依然让人感悟到永安古城当年的鼎盛辉煌。
如今的永安村,一半古,一半新,乡村景色清新宜人,村落风貌别具一格。2022年10月,永安村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传承、保护、利用。“不少游人到永安村瞻仰大士阁的风采,来寻找永安古城踪迹。”山口镇宣传委员范徽泰介绍,当地政府充分挖掘永安村、大士阁历史文化内涵,结合永安村作为渔村的特色,发展文旅产业,并建有游客中心等基础设施。
如今,永安村正因古迹而散发魅力,每年大约有3万名游客、学者慕名来访。
客家土围城:
从“防御系统”到客家风情园
看似密不透风的厚实高墙,却暗藏着许多枪眼。这是客家土围城给记者的最初印象。
在合浦县曲樟乡曲木村,有一座始建于100多年前的客家土围城,古朴大气,保存完好。
据当地陈氏老人记述。当时客家人陈氏从福建省迁至此地,为防御贼寇和本地异姓势力以及野兽的侵扰,于是参照福建客家祖地的传统,修建起土围城。
曲木土围城的四周均用夯土高墙围合,墙平均高8.8米、厚0.86米。厚实坚固是它的最大特色。客家人用黄泥、石灰、河沙、糯米和红糖按一定的比例搅拌之后,再用夹板夯筑而成。
“土围城的防御非常严密。”曲木村党支部书记陈崇茂说,土围城设有板门、闸门、便门、栅栏门等4道5层式的连环防卫门,当碗口粗的横木齐齐放下时,就是膀阔腰圆的汉子想进入围城内,也只能望而兴叹了。
这座不设窗户的围城神秘感十足。陈崇茂带记者走进城内,内墙半腰筑有通道,供守卫者行走,俗称“跑马道”。如此,它将整座城墙、四角的炮楼及各枪眼处相连起来,使整座城成为一个统一而严密的防御系统。
记者登上“跑马道”,透过枪眼,外面的“敌情”一目了然。
防御是为了过上安定美好的生活。曲木土围城里边的各房屋布局讲究,遵循规制。围屋内还有水井、晒场、粮仓等。目睹此景,客家人的生活起居场景浮现脑海。
“今天的土围城已不是如临大敌般严密防守,而是既独立又开放的客家风情园。”陈崇茂说,世代变迁,客家人早已搬出了土围城。
如今,当地加大力度保护土围城,在里面陈列客家人的风柜、水烟筒、牛车、犁头、竹篓等物件,重新唤起客家人的乡愁记忆,让人仿佛又听到了“厌艾艾,担塘泥……”的客家童谣。
记者了解到,目前曲樟乡遗存有客家土围城(屋)19座。曲樟乡把客家土围城、爱国名将陈铭枢故里、璋嘉陈氏宗祠等人文景观串联起来,释放客家文化魅力,乡村旅游逐渐兴旺。曲木客家土围城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我们逢年过节举办客家民俗活动,带动乡村旅游。”合浦县曲樟乡黄泥秀村的客家人刘润东说,作为广西传统村落,该村虽深藏大廉山深处,但也逐渐名声在外。
白龙城遗址:
“合浦珠还”故事永流传
“从你脚下的土地挖下去,很可能挖到珍珠、贝壳。”在铁山港区营盘镇白龙城遗址,“合浦珠还”故事口述传承人李世涌对记者说。
这是明代时设置的白龙城,当时官方在海中采珠于此上岸,剖贝取珠。长年累月,珠贝堆积如山,后被埋于地下。珠宝被送往京城供皇室享用,故而也称白龙珍珠城。
“东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南珠饱满圆润,举世闻名,让白龙城显得尤为重要。城内设有采珠太监公馆、珠场司巡检署及盐场大使衙门和宁海寺。
白龙城的大部分城墙和城门一直保存到20世纪30年代,至抗日战争时期被拆毁,剩下的一道南城墙和一座南城门到1958年被拆除。目前仅存城址、相关碑刻及太监坟。这些遗址于1981年被列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南城门楼则于1992年重建。
在南城门楼前,有一座孟尝雕像供游人瞻仰。他手捏珍珠,目光如炬。
“珠还合浦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李世涌说,东汉时,合浦郡沿海人民依靠采捕珍珠为生。然而在孟尝之前的合浦郡太守贪赃枉法,强迫珠民连年大规模采捕珍珠,致使合浦珍珠的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海中珍珠已寥寥无几。孟尝到任后,察民情、革弊政、减珠税,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珍珠的自然资源,并允许珠民到各珠池采捕珍珠,让珠还合浦。
白龙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游人学者到访。李世涌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访客,他结合遗址现状,生动地讲述“合浦珠还”故事,让故事永流传。
循着白龙城古迹,让北海寻到根、找到魂,也因此得美名为珠城。
如今,南珠成了北海的城市符号,南珠传统养殖技艺生生不息。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在铁山港海域,眼下珠农们正在海里照料养殖珍珠贝,期待明年春节前后有新的收成。
北海因南珠而更具品质魅力,南珠博物馆成为热门打卡点,《珠还合浦》舞台剧轮番在全国各地上演。在北海老街,以及城市各处,珠宝店的南珠广受欢迎,珍珠粉与珍珠眼药水受到青睐,游客纷纷购买,北海也成为全国珍珠集散地。
探寻北海古迹,记者每到一处,既感惊喜,又深感唤醒沉睡的古迹,时不我待。
所幸,当地政府已全力保护。北海出台了《北海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规定》,编制实施《北海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2—2035)》,以顶层设计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在村落保护上,出台了《北海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实施方案》等。目前,全市有4个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1个村被列入广西传统村落名录。
但让“冷门”古迹真正“热起来”,任重道远。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要统筹资源,加大投入,深化文旅融合,让古迹“活起来”“火起来”。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让更多人认识到古迹的价值,以主人翁的精神加入保护古迹的队伍之中,发挥古迹的宣传教育作用,从而坚定文化自信,铸就民族之魂。
世界级名录,广西+1!
开学第一天!这些“名场面”超有爱🥳
隆林作为自治区移风易俗试点县 全面推行“五个统一”
来源丨广西云-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