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盟友田中将贺谈冈田麿里(下):“超和平破坏者”的奋战与内斗

2018-03-26 怠心客 Anitama讲道理

图片来源:《心灵想要大声呼喊》

欢迎关注Anitama订阅号!


在“花名”大获成功后,制片人开始盘算,再由这支原班人马做一部电影。

冈田麿里和田中将贺两人共同策划起了新作。田中一个劲地把自己想做的东西罗列出来,而冈田把这些想法整理起来,写成一个故事大纲。当时两人想出的故事,要比我们看到的“心叫”更有幻想色彩,是比较近似藤子·F·不二雄的科幻作品的风格,如果深挖的话,可能还会牵扯到挺麻烦的主题。

这个草案,最终遭到了长井龙雪的否决。他说:“作为咱们的第一部剧场作品,这个内容有点重了。”于是三人忘掉了已有的一切设定,只保留了角色的要素,从头做起。“心叫”,就是这样诞生的。

作品中成濑顺身处的情景虽然和最初的草案基本相同,但是故事是全盘重写的。三人花了很长时间,来构思“心叫”的故事大纲。虽然在“花名”之后,田中和长井又一起合作了原创动画《在那个夏天等你》,但实际上,在那段时间里,“心叫”也一直在水面下进行着准备工作。

冈田在她的自传《去不了学校的我在写出<那花><心叫>之前》里提到,“心叫”的脚本工作充满了争执,进展很不顺利。田中甚至怀疑过,这部作品,是不是就要这样胎死腹中了。当时冈田和长井之间的分歧,就是如此之大,以至于田中觉得完全不知道要怎样才能弥合他们两个。

脚本工作一波三折的原因很简单。就是长井说:“你给我这么写。”冈田写完了,长井又说:“不是你那么写,为什么不按我说的这么写?”这个过程反复循环,两人逐渐不再是用逻辑交流,而是在用感情对撞。

田中认为,正是因为有过“花名”的成功体验,才会出现这样的争吵。明明一直到中途都很顺利,包括制片人们在内,没有人想到到半中央却会变成这样。

(注:根据冈田在自传里的说法,动画明明是集体创作的产物,但是媒体由于关注点的问题,在报道“花名”时总会突出冈田个人的色彩。长井也曾经抱怨过“‘花名’到底是你的东西”。)

(另注:冈田在《Eureka》的访谈里提到,她曾经和某位男性监督发生彻底的分歧,觉得这样子工作继续不下去,决定完全听监督的话,但仍然不顺利。重压之下,冈田开始失眠、头晕,害怕争吵到最后会被男性监督拳脚相向,甚至考虑过自己是否应该中途退出。结合自传里的记叙,这段经历说的或许就是“心叫”。)

在这种状态下,“心叫”真的是好不容易才抵达终点的。

田中说,他想通过“心叫”表现的东西、长井想表现的东西、还有冈田想表现的东西,直到最后都是不同的。尽管如此,冈田总算还是写出了脚本,他们基于脚本完成了对角色的挖掘。作品没有被彻底毁掉,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注:虽然田中自己没有说,但是在这个“好不容易”的过程里,他做了许多努力,在两人之间奔走疏通,并且给缩在家里不敢出席脚本会议的冈田提供了心理支持。)

而在制作的过程中,田中也终于明白了长井所说的“为什么不按我说的这么写”到底是怎么写,可是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再后悔“如果当初如何如何”也没有意义,所以田中也不觉得留下了什么遗憾。再说了,冈田脚本里那种鲜活的魅力在长井的分镜里也保留了下来,没有损失掉。


在经历了许多波折的“心叫”之后,终于到了冈田麿里的监督出道作《用约定之花装点离别的清晨》的话题。

之前,三人一起喝酒的时候,冈田就曾经说过:“我想当监督。”长井听了,就说:“那咱们轮着当呗。这次冈田当监督,下次田中先生当就好了。”冈田说:“我不懂现场。”长井就说:“那现场我看着就行了。”

所以,得知冈田真的要自己当监督的时候,田中并没有惊讶,只是觉得:“你到底还是要自己来了啊。”让他意外的不是这个消息自身,而是那豪华的演职员表,可以说是把冈田自己二十年里攒下的人脉老本全赌上了。历代合作监督全家福,这架势了不得。

在接受采访时,田中还没有看到完成的正片,不过,他作为作画监督参与了这部作品,对故事也知道个大概。他觉得,这次也是一个很有冈田风格的故事。

另外,人设原案是吉田明彦这一点,也令田中吃了一惊。吉田是他最喜欢的游戏的人设,他和冈田都是吉田的死忠粉丝。“没想到请得动他”这种兴奋感,让他的干劲一下子就涨起来了。

主人公的活法很有冈田的风格,吉田设计出来的形象也非常有魅力,以至于让田中感到有些不甘心:这么好的作品,我想担任更重要的职位,参与更多的部分啊!

在很早以前,冈田就曾经请田中来画原画。当时想请他负责的是开头的场景,玛琪娅捡到婴儿埃里亚尔那一幕的原画。但是当时田中忙于别的工作,分身乏术,只能放弃。

到了去年夏天,冈田又联系田中说:“能请你稍微来帮个忙吗?”田中一听,刚做完《机动战士高达 铁血孤儿》的长井都中途加入到了这部作品里,心想:这样的阵容,自己可不能不参加了。

田中在《用约定之花装点离别的清晨》里负责的,是蒂塔分娩的一幕。这可叫他发了愁:“我一大老爷们又没经历过,哪里知道女人生孩子该怎么画嘛!”不过,万幸的是,负责这一幕的原画师似乎有过亲身经验,还说“按分镜那姿势可不大行”,对角色的姿势做了很大修改——可见这分镜也是位没进过产房的。田中也没别的办法,既然人家懂的人这么说了,那就听人家的吧。

不过,能让冈田监督把这么重要的一幕分配给自己,田中还是很高兴的。

身为作画监督,田中也第一次和作为监督的冈田开了会。副监督筱原俊哉和现场制作人堀川宪司也出席了会议,这两位可要比冈田监督更懂现场。

在会议上,先由冈田讲述自己想把这一幕做成什么样子,接下来另外两位再补充一些技术性的东西。田中感到,他们确确实实是在让冈田通过发言的方式来做这个监督,是一个尊重她的好片场。

田中负责的那一幕比较特殊,有些地方用语言也说不清楚。但是在会议里,冈田还是充分表达出来了“想通过分娩和战争切换的蒙太奇来营造效果”的用意和印象。既然是自己写出来的脚本,她脑海里会有一个明确的意象,要说的话也是理所当然的。再加上田中加入进来的时候制作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所以他觉得,冈田已经非常习惯在会议上说明自己的意图了。

田中觉得,一个好监督,是不管好坏都能要求别人跟着他走的人。就算制作中途会发生争吵之类的波折,只要看得到他想做的是什么,自己也比较容易工作。而反过来,那种不会惹任何人讨厌的好好先生做起监督来,反而会辛苦。

监督在最开始开会的时候,可以怀有迷茫,别人也只会觉得“啊,他心里有很多想法在纠结”。可是如果到最后都一直是愁肠满腹的样子,那就不行了,别人就会觉得“这人是不是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这种犹疑也会体现在画面上。

在这方面,长井在很早的阶段就能指出来“给我往那走”,确定作品的方向,所以和他开会的效率就很高。


在《用约定之花装点离别的清晨》的剧场小册子里,冈田说,她通过自己当监督的体验,亲身感受到,需要监督来做连接起脚本和画面的“点”。田中笑称:既然有了这样的体验,以后写脚本的时候能不能再多照顾照顾我们作画啊……

但是话说回来,如果冈田太想着怎么让作画好画,失去了自己的风格,也就没意思了。“不给现场添麻烦”,不意味这就是好监督、好脚本、好作画了。不照顾现场不行,但也不是只要照顾现场就行了。这个界限,也很难分清楚。

作为主创人员,如果觉得有必要,有时候也必须得不照顾别人。这种时候,重要的就是别人怎么看待这个人的原则。如果能让所有制作人员都觉得“虽然看起来不合道理,但是既然是这个人的要求,那咱就得想办法实现”或者“既然是为了这部作品,那咱就得想办法实现”,那就赢了。怎样创造出这种氛围,就是关键。

不过,田中觉得,冈田不是那种会替别人瞎操心的人,所以他也不用担心冈田会改变风格过于顾虑现场。在这方面,田中、长井和冈田三个人也很像。只要是自己不参与的作品,就一团和气不给人挑毛病。但一旦是自己参与的作品的成果摆在眼前,那就像按下了开关一样,为了能让作品更好而面红脖子粗地主张“不行,还是这么做吧!”。所以他相信,就算当过了一次监督,冈田也一定不会改变。

实际上,田中担任人设的《你的名字。》监督新海诚也是这样的人,看起来总是笑眯眯的人很好,但是不能退让的地方绝对不会退让,就算被人批评也绝不放弃自己想做的事。正因为是这样的人,他们做出的作品才可以信赖。



精彩内容推荐(请点击以下图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