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电子文学的边缘 —“2019电子文学组织”国际会议综述

肖爽 DH数字人文 2022-07-17

肖爽 / 

爱尔兰国立大学科克学院


2019年7月15—17日,“电子文学组织”(Electric Literature Organization,简称ELO)会议在爱尔兰科克大学(University College Cork)举办。ELO 于1999 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成立,致力于创作和研究数字媒介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该组织每年在全世界不同的国家举办一次会议,目前已经遍布北美、南美、欧洲、亚洲、澳洲和非洲,是国际电子文学研究中重要的研究组织。由于该会议第一次来到爱尔兰这个处在欧洲西部边缘的岛国,因此会议主题设为“边缘”, 既代表地理位置上的边缘,又代指与电子文学相关的一系列边缘现象与边缘话题。与电子文学相关的边缘问题主要体现在新兴传统的出现、不确定的结构和过程、实践中的边缘群体、机器理性与人的感性等方面。这些也成为参会者密切关注的话题。


爱尔兰科克大学(University College Cork)






一、新兴传统的出现







电子文学作为对传统文学形式的创新,它自身的创新性决定了它的边缘将不断扩大,不断创新。这些创新首先体现在形式上,如


南加州大学的Jesse Vigil Martzi Campos 提出,单人电子文学游戏正在向多人游戏过渡;


IULM 大学的Paola Carbone 认为犯罪小说中日益涌现的伦理和法律问题需要关注;


托马斯·巴塔大学的Hana Atcheson Andrea Gogova 分析了后数字文本中体现的文学现实主义;


雅典美术学院的Anna Meli 提出,艺术家的书籍正在向新媒体过渡;


圭尔夫大学的Abigel Lemak 讨论电子参考文献发展、科英布拉大学的Cecilia Magalhaes 讨论电子档案的发展等。


当然,还有一些实验性的创作。如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Sasha Mile Rudan 等人,将读者变成文学探索者, 由此创造出了一个互动写作空间;


罗兹大学的Monika  Gorska-Olesinska 讨论了如何在声乐表演中模仿合成语言;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Christophe Collard 认为,数字有声诗歌实际是一种后人类表演的外围平台;


南非西北大学的Franci Greyling 等人介绍一种专门为视障人士设立的数字文学形式;


班戈大学Melissa Kagen 等人对步行模拟器进行研究;等等。

此外,电子文学依托数字媒介与网络传播,因此TwitterFacebook 等网络社交平台的电子文学也都被许多学者关注和讨论。


“电子文学组织”会议开幕式


当然,新的形式也催生出新的批评理论与批评方法。


如石溪大学的Timothy Wilcox 通过分析第一部超文本电子小说《午后》(Afternoon)外围的浪漫谱系,提出在某种程度上,浪漫谱系在媒介的技术、创造性和教育史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该仅仅置于后现代传统中。


又如,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的Joe Ondrak 通过分析恐怖小说平台Creepypasta 上的小说,认为这种社交媒体上的恐怖数字小说是新兴的恐怖小说类型,它体现了社交媒体平台与文本的审美以及潜在的意义有着一定联系。该平台通过运用和融合数字文本的特点,在读者中产生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影响。


此外,Netprov 工作室的Rob Wittig 和南加州大学的Mark Marino,通过对Netprov 的介绍,分析了在线角色扮演小说的技巧和理论;


扎耶德大学的Patrick Lichty 将传统电影叙事与目前的VR 叙事的空间形式进行对比,讨论了VR 叙事的深层语法和空间叙事问题;


默多克大学的David Thomas 和Henry Wright 提出“数字福克纳意识流”这一概念,认为数字文学突破了现代主义散文的边缘;


卑尔根大学的Hannah Ackermans 分析了Atlas Group 档案和俳句的数据库美学问题;


蒙特利尔大学的Christelle Proulx、Enrico  Agostini  Marchese 和康考迪亚大学的Fanny  Gravel-Patry 分析了第三代电子文学的新形式,即屏幕捕捉、动态图像、地理位置等的加入对电子文学的作用和效果;


以及圭尔夫大学的Megan Wilson 对表情符号在电子文学表意中的作用的研究,这些催生了新符号学的诞生。

批评理论当然也涉及诸如留白、隐喻、程序诗、电子语言和擦除诗等多种电子文学的风格和结构类型,也都被诸多学者关注和研究。


此外,这些创新不仅存在于学者的研究中,也逐渐渗透到教育之中,不断扩大电子文学的边缘。研究者们将电子文学这种新形式融入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课堂教育之中,融入人们的阅读之中,让电子文学落到实处。


如科英布拉大学的Ana Albuquerque Aguilar 介绍了葡萄牙学校里的电子诗歌;


科英布拉大学的Ana Machado 等人的“壁画与文学”项目旨在向葡萄牙儿童和青少年介绍电子文学。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Guadalupe Echegoyen 介绍了墨西哥高中诗歌写作的教学;


亚里士多德塞萨洛尼基大学的Vasiliki Karanika 分析了电子文学在英语课堂上的使用情况与效果;


隆德大学的Ann Steiner 介绍了被列入后备电子书的瑞典儿童电子文学;


独立艺术家Annie Abrahams 也分析了阅读俱乐部里的绕射阅读。

这些关于电子文学的普及与使用,大大增加了电子文学的生命力和发展活力。将研究与创作落实到实践中,这是我们做所有学问和研究都至关重要的问题。






二、不确定的结构和过程







电子文学的不确定性,体现在其语言结构和传播监管的不确定性上。


在电子文学的语言方面,书写工具的更新调解了字母语言的单一性。独立学者Johannah Rodgers 介绍了一些关于19 世纪晚期英国和美国碑文价值、定义和功能的变化时所做的工作以及探索字母书写系统、读写技术和原始机器语言之间的联系的研究。新泽西理工大学的Andrew Klobucar 运用文本分析和自然语言处理工具,探索数字文本性与语言不确定性之间新的审美关系。该研究展示了不断波动的符号学模式和偶然的信息状态,以及语言和计算如何在技术和理论层面同时推断出作为存在模式的文本范式。


“电子文学组织”会议开幕式


语言的不确定性使它与政治、社会更加微妙地结合在一起。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Elizabeth Losh 阐述了话题标签激进主义的诗学,分析了如何通过言语行为理论来理解政治抗议对公共空间的占领。威诺那州立大学的Davin Heckman 通过分析参与性电子文学作品,探究艺术的个性化与社会参与的力量。除了语言艺术之外,图像艺术也充满着不确定性与表征危机。如爱尔兰科克大学的Laurence Counihan 通过分析摄影艺术作品中使用的“小故障”的概念,探索表征技术出现故障时会发生什么,强调技术形象对社会构建的主导作用,以及它与现实不可磨灭的关系是如何被艺术的“小故障”所破坏的。


当然,传播媒介的权利运作也是电子文学传播中不确定的问题。华盛顿州立大学的John Barber 提出了一些在电子文学作品中体现用户体验和界面设计的实践,这些方式能够使电子文学的创作者可以更好地利用其媒介的数字环境所提供的特征、启示和约束来提高文学的体验性。然而,根据赫尔辛基大学的Matti Kangaskoski 对数字文化界面中文学的理论可用性和实际可访问性之间的紧张关系的分析,网络平台会对文化内容进行过滤和筛选,从而提供用户感兴趣的内容,而这种不可见的筛选背后的逻辑与其可替代方案值得关注。此外,贡比涅技术大学的Ariane Mayer 和Serge Bouchardon 探讨了网络取消了文学叙事的单一线性,也改变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单一的阅读身份。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发展,促使读者自我认同方式多元化以及向诗意身份的转变。班戈大学的R.Lyle Skains 以互动叙事的电子文学为例,分析了吸引主流注意的作品结构和主题,以及独立的电子文学出版和基于工作室的“创新”在受众范围和反应方面的区别。



电子文学搭载网络和数字工具,更便于传播和分享,因此监管问题是学者关注的热门问题。汉密尔顿学院的Doran Larson分析了管理美国监狱写作档案(APWA)和早期文本分析工作的道德规范,讨论了“证人文献”在大规模监禁时代的地位,以及使全球读者能够接触到这种证人的数字手段。除了这种监狱监管的特殊形式,网络监管更是一个被普遍关注的话题。


中佛罗里达大学的Laura Okkema 分析了网络空间的无监管状态;


马里兰大学的Jennifer Maher 分析了女性主义黑客与免费共享软件中的毒物;


以色列贝柏学院的Eman Younis 分析了电子文学对公众舆论的影响。监管直接涉及政治问题,无论是创作政治还是技术政治都应当受到重视。


都柏林城市大学的Paul O’Neil、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的Pip Thornton、诺丁汉大学的David Young 讨论了在技术政治系统中检查计算话语和安全性的问题。






三、实践中的边缘群体







女性、前殖民地区、处于地理或国际地位边缘的国家等边缘群体在电子文学的研究中也受到关注。当然,在跨国和全球视野下,地方电子文学都在寻求出路,希望在网络时代的大洗牌中拥有一席之地。从总体上来说,班戈大学的Jordan Glendenning、Kate Stuart 和Isable Vincent小组分析了电子文学如何从边缘试探性地进入主流媒体之中,成为一种受众可以互动和参与的叙事方式。


电子文学中的女性主义研究涉及各个方面。


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的Maya Zalbidea Paniagua 通过分析电子文学中的女性主义,讨论新技术如何促进被征服主体的解放,旨在通过一种交叉性和表现性的方法转变不平等的社会关系。


格拉斯哥艺术学院的Donna Leishman分析了自拍文化是如何被感性缺陷所注入的, 而这些缺陷现在是当代名人文化以及“魅力概念”的核心,而这种魅力又与女性改造、重塑或“自性化”的欲望领域内在地联系在一起。


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的Maria Goicoechea 通过对西班牙著名女性诗人的采访和对精选作品的文学分析, 探讨了当今想要在文学领域获得声誉的女性诗人所面临的现状,以及西班牙当代诗歌中亲技术派与新乡村主义或新游牧主义倡导者之间的分裂所起的作用。


雅盖隆大学的Filip Jankowski 通过对20 世纪80 年代女性所创造的法国冒险游戏的研究提出,女性在这一媒体类型中的重要性比看起来要强大得多。


瑞尔森大学的Jason Boyd 探讨了以女性为中心和以女同性恋者为中心的两种互动数字作品的内在逻辑与动机。


南佛罗里达大学的Kristin Allukian 分析了选举权明星片项目中的女性数字档案的美学问题。



后殖民电子文学自然也是研究的热点。维拉纽瓦中央大学的Ana Lucia Cuquerella Jimenez-Diaz 认为,西班牙数字文学的定位就是发展全球文学。班戈大学的Melissa Kagen 分析了《80 天》是如何激发出越轨游戏、酷儿实验和有意义的精神非殖民化,并将玩家规范的破坏与异性恋和殖民主义偏见的破坏联系起来。A. Sean Pue 认为,在跨国背景下,乌尔都语诗歌是互联网上十分特殊的存在, 是电子文学的新兴传统。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Chris Tanasescu和荷兰格罗宁根的Raluca Tanasescu在语料库的层面探讨了如何在美国和世界诗歌中跨越主流和边缘的界限。


关于后殖民电子文学,拉丁美洲这一在全球化中处于地理和文化的某种边缘位置的地区,是众多学者关心的重点。


纽约大学的Milton Laufer、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的Claudia Kozak、智利迭戈·波塔莱斯大学的Demian Schopf、马托格罗索联邦大学的Vinicius Carvalho Pereira 小组从拉丁美洲的角度探讨了政治和数字美学之间的关系。


迭戈·波塔莱斯大学的Carolina Gainza、利兹大学的Nohelia Meza 和Thea Pitman 小组讨论了拉丁美洲的数字文学和艺术的可视化、保存和策划的问题。


麦吉尔大学的Cecily Raynor 和美国海军军官学校的Perla Sasson- Henry 小组通过分析拉丁美洲电子文学背后的权利问题,讨论了边缘国家电子文学的身份问题与对未来的构想。



当然,各地区的电子文学与艺术的发展也颇受关注。爱尔兰高威大学的Anne Karthio 分析了爱尔兰为何身处欧洲的地理边缘,却成为技术试验和交流中心,与电子文学紧密联系在一起。金斯顿艺术学院的Daniele Giampa 对意大利的数字出版行业进行了调查。达尔豪斯大学的Jane Boyes 以J.R. 卡彭特的作品为例, 分析了加拿大跨国文学的民族化问题。华沙大学的Paulina Chorzewska 分析了波兰蒸汽波风格的独特之处。奥洛莫乌茨帕拉斯基大学的Tomas Franta 分析了捷克与斯洛伐克数字文学在国内外的边缘问题。爱尔兰科克大学的肖爽分析了中国手机漫画的发展史。






四、机器理性与人的感性







电子文学的一大特点是机器参与文学创作。因此,如何使用不同的方式利用机器进行文学创作,是电子文学研究者的关注重点。例如爱尔兰高威大学的Justin Tonra 和David Kelly、梅努斯大学的Brian Davis、高威数字分析洞察中心的Waqas Khawaja 等人讨论了在Eververse 项目中通过监测和获取诗人的身体数据从而进行相应的机器诗歌创作,并深入讨论了这类文学的自动生成是如何将文学创作中固有的认知过程转移到一个边缘位置,从而对作者的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玛丽华盛顿大学的Zach Whalen 介绍了NaNoGenMo 这个借由GitHub 存储库组织,由参与者创建并共享,由计算机程序生成小说的项目。他还通过文本分析来尝试理解计算生成的文本所能获得的各种见解。爱尔兰科克大学的Anthony Durity 介绍了电子文学的两种新视角,即混合写作形式和词汇自动机。哈特威克学院的Mark Wolff 介绍了如何用分析工具来创作十四行诗。罗兹大学的Agnieszka Przybyszewska 讨论了VR 叙事中如何给观众以更真实、更沉浸式体验的技巧与方式。



然而,在机器理性中创造的文学作品免不了遭到来自感性的艺术家的质疑。一方面是艺术感性与机器理性的冲突问题。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Kyle Booten 和Dan Rockmore 提出,当代计算机诗歌创作文化存在着裂痕。在电子文学的时代, 当机械复制的对象由诗歌换成了诗人时,本雅明的灵韵问题值得重新思考。独立艺术家Erik Zepka 提出,这个世界的逻辑已经变得过于技术化,艺术家的作用是逆转过度工具化的理性主义,发现其偏见的平台,并参与一种既寄生于此又具有分析性的批判实践。


另一方面是作者认同的问题。拉夫堡大学的Leah Henrickson 从理论和哲学的角度,探讨了与计算机生成文本相关的作者代理问题,并提出,普通读者倾向于将作者身份归因于计算机生成的内容 ,且通常将作者身份归因于系统而不是系统的开发人员。


为了弥补机器理性创作中缺失的艺术感性,许多电子文学的创作已将机器与人结合起来。


如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的Daniel Howe 介绍了DIALOGIC 这种用于交互式文学对话的脚本语言,以补充深度学习的计算机写作所缺失的人类创造性;


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大学的Jana Kostincova 介绍了一种由人和算法共同创造出来的俄罗斯电子诗歌;


Sarah McCauley 分析了扩展的写作形式如何作为一种非人性的诗学运作,从而打破人类中心主义的文学传统,尤其是在抒情类型以及对个性化的人类主体的类型方面;


波尔图大学的Terhi Marttila 介绍了声音这种数字艺术中新兴的互动媒介;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Elizabeth Losh 区分了机器视觉与数字艺术之间的差异。


不可否认的是电子文学的价值,它为文学和艺术带来全新的生命。阿卡迪亚大学的Jon Saklofske、独立艺术家Deena Larsen和Bill Bly 小组讨论了重新激活旧的技术和作品的不同方式,以及各种艺术复兴方法的优缺点和读者/ 作者的含义。独立艺术家David Jhave Johnston 等人介绍了ReRites(一个人工智能增强的诗歌项目),讨论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生成诗歌的含义,并且讨论了机器学习如何增强文学的潜在含义和技术上的想象力。


除了艺术复兴和技术增强,电子文学本身的物质性背后也具有诗性。科英布拉大学的Diogo Marques 和葡萄牙天主教大学的Ana Gago 提出,数字文学作为一种炼金术,是从外部质疑所谓的现实。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的Andy Simionato 和独立艺术家Karen Ann Donnachie 分析了隐含在数字物质性背后的诗歌。卡塞尔大学的Michael Heidt 提出了通过诗歌研究数字物质性的可能途径。


电子文学的边缘研究还涉及其他方面, 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Alex Saum-Pascual 等人探讨了电子文学作为一个领域的概念,它的社会功能,以及它如何定位自己与文学和数字文化、实验和主流艺术、高雅和流行文化的关系。这些边缘性问题虽然不是电子文学的核心问题,但对它们的研究却能够推动电子文学向更丰富、更广阔的方向发展。而中国电子文学的发展,除了电子文学核心的技术性问题之外,如何找到中国特有的话语和表达方式,如何从边缘生发出新的创作和视角,也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编 辑  | 姜文涛  张婉



本文得到中国国家留学基金资助(20180689021),同时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 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中国问题”(16ZDA194)的阶段性成果。


原刊《数字人文》2020第一期,第183-189页。 转载请联系授权。



REVIEW



本期回顾






数  字  人  文


欢迎投稿,稿件请发至

dh2020@tsinghua.edu.cn

长    按    关    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