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何先发优势不可凭?从简单网络效应到复杂网络效应

侯宏 侯宏文存 2019-05-12


尽早增长,乃至不惜代价催熟市场,试图占据先发优势,进而实现传说中的大者恒大,已经被证明(和论证)是危险的,除非你追求的是资本短期套利而非持续经营。

用于传统的产品服务模式,这里面潜在的假设是先发者可以建立后进壁垒,如规模效应、经验曲线或品牌印记。在平台双边相互锁定的模式里,增加了网络效应。

下面是一些过早追求增长可能出现的问题

1)平台/产品价值尚未验证便刺激增长,过度迷信用户量增长本身能创造价值。这确实是网络效应背后的逻辑,但前提是平台真实创造价值,而不会被旁路。

2)价值已经验证但闭环还未走通,即使获得增长却缺乏保护自身的手段。正确的投资时间应该在闭环走通后,能够用增量把闭环打造成护城河

3)过早追求增长通常以牺牲商业模式调优为代价。增长是资源黑洞,偏偏能上不能下,很可能陷入为增长而增长的怪圈,带来一些原本可避免的路径依赖

不要上来就谈先发优势。先发不先发不重要,重要的是优势到底是什么。


其实,这种思路的一个根源,是把规模当作网络效应创造价值的唯一量纲。


网络效应,和大多数经济学概念一样,都把异质性抽象掉了,网络之中,点点如一。但真实的商业分析需要考虑规模之外的多种网络属性。

简单网络效应,即众所周知的“网络价值与网络节点平方成正比”,或梅特卡夫定律,是一个高度抽象的理论模型。它的两个关键假设在现实种几乎很少应验

1)网络中所有的节点都可以进行交易/互动

这是不符合现实的,有时是严重错误的。理论已经考虑到单向网络和双向网络的不同,区分了直接网络效应(比如社交网络)和间接网络效应(比如电商平台)。后者明显就不符合梅特卡夫定律,因为卖家和卖家之间,买家和买家之间不会产生链接。当我们不满足于这种简单的划分,完全可以想像其他的网络结构,比如,网络的圈层固化、此中心现象等等,都会挑战简单用规模衡量网络价值的假设

2)网络中节点、链接都是同质性的

这也不符合现实,个人(节点)的行为动机是复杂的,行为能力和资源也各异。有时参与者的动机并不是交易,而是自我实现,比如一些游戏开发者、开源社区贡献者等。越小众的市场,动机可能就越复杂,可能出现规模对参与者边际效应递减或者完全无效...真正有创意的人都比较自我...他们都为自己而活,活得独一无二

行为能力方面,平台设计已经考虑了一些机制帮助双方找到对方,搜索、个性化推荐、排行榜等。但这种平等赋能的做法实际上并不是为了找出网络中的关键节点或链接。我猜想个性化推荐算法背后的设计思路,是最大化变现当前价值,而不是识别、开发其未来价值

链接也不是平等的。比如强链接和弱链接。淘宝早已不能用简单网络效应来解释了。交易是强链接,但它后期的演化加入了大量的社区性弱链接,包括做了多年的买家社区以及最近两年做的内容社区(买卖家之间)。生态演进,网络效应也在演进

因此,我呼吁对网络效应的理解需要更加具体、务实,结合具体的商业模式,及其背后的网络结构、参与者特征来真切地理解。这就是从简单网络效应到复杂网络效应的转变。

这时,我们应该更深刻地理解,为何规模导向的先发优势不可凭了


————————

此文源于早几天的一条微博,一并附上


曾鸣提协同效应,认为网络效应简单,协同效应复杂。我的看法是 网络效应并不简单,只是产业界通常把它简单理解为平台商业模式独有的经济效应。所以,这次定义一个新词,其意图在于强调生态的复杂性要远高于平台的复杂性,这一点我多次阐述过。


其实,网络效应还有一个名字叫网络外部性,所有的协同,复杂的简单的,都是为了找到把外部性内化的商业模式。做研究的,多不容易。复杂的东西必须简单化表述,然后等大众基本接受简单的版本后再出复杂版本,还得想个新词儿,让听者虎躯一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