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何谓“网络”何谓“效应”

侯宏 侯宏文存 2023-02-03


“网络效应”的“网络”指什么?

一方面,它不指物理网络,而指节点间的业务互动(买卖、社交等)。业务有网络效应和该业务是不是依托物理网络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网络效应自古有之,如单身俱乐部或者shoppingmall,但那时显然没有发达的物理网络。反之,有物理网络连通的业务不必然有网络效应。

典型如电信网络,我们处于统一的电信网中,每人都分配了一个电话号码,但问题在于...现在大家都不怎么打电话了,所以这个物理网络不再具备曾经具有的网络效应;

另一方面,它那被向往的威力,确实很大程度上仰仗现代的数字化网络。

这是因为数字化网络使“即使反馈”成为可能,网络效应处于一个衰减较低的环境中,得以以比较纯粹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我们说数字化空间为网络效应提供了友好的土壤

但,数字化并非友好土壤的充分条件。比如,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数字网络仍然在,但“噪音”开始“发飙”,环境变得恶化

持平之论,应把网络效应本身和网络效应的土壤分开讨论,才能更好解释现象。网络效应的神话大都建立在消费互联网的纯数字化土壤上。网络效应本身不应被神话。当其他大多数情形下,网络效应还存在,但土壤变化会极大降低其效应。

那么,网络效应的“效应”又指什么呢?抽象地回答,是需求侧规模经济,是边际收益递增,是网络外部性(所有者不增加成本就能享有的收益)。

无论如何表达,其本质是,网络的价值对一个潜在用户的效用随着规模而提升,因为更可能吸引该潜在用户加入网络。这里面的关键词,是效用,即用户的感知价值。所以,

网络效应的效应是:规模为用户创造价值。

大家不觉得奇怪吗?还啥具体的都没谈呢,就网络二字一摆,价值就自动创造了?在经济学里面这不奇怪,价值本来就是个抽象数字。但在实际中,这么一抽象,很多本质的东西就漏掉了。

那后面一定有什么潜在假设值得怀疑。

这个假设是:网络效应所在的市场是单一资源市场,价值创造无需仰仗其他资源。或者说,网络效应仅关注业务互动中的单一资源,而假设其他资源已经具备。

我们娴熟的那些例子,“这边越多...那边越多...”这种句式背后隐含的都是”不言而明“的某种资源。

打个不一定恰当的比方,单身俱乐部,男女会员相互吸引,正反馈,无需诉诸其他资源,perfect...

等等,如果我们假设避孕套是超级稀缺的资源,大家说这俱乐部的网络效应还能运转吗...恐怕不能;

电商、打车、民宿这些需求场景都具有“不需要避孕套”特征,其核心价值都在平台内满足了,而无需仰仗其他资源

这在产业互联网是不现实的,因为完成一项”产业互联网任务“通常都涉及多种异质性资源在不同时空框架下的适配,缺一不可。这样的话,你再和我说网络效应自身能创造价值云云,我就认为你秀逗了...

传统自身创造价值的逻辑,要比网络规模创造价值的逻辑更接近价值的具体本质

所以,网络效应的”效应“,还是会在,但如果只关注该平台本身的资源互动,可能会被卡住脖子。

于是乎,这才有我前一篇文章鼓吹的多平台设计出现。这种多平台的架构设计,就是要解决卡脖子的问题,把“避孕套”的问题用其他平台或非平台的方式解决掉先

然而,难道数字化浪潮就这么认怂?非也非也! 

数字化的优势,不能放弃,需要进一步揭示。这就是所谓的技术网络效应(参见我公众号的《数字化商业的纵深:AI技术网络效应》)。

我们前面谈了网络是业务互动网络,”网络/互动“是”效应“的前提。技术网络效应说的是,你俩不需要互动,我用技术手段照样提取、预测互动的结果,那就是大数据和AI。

简单说,在实体世界和数字世界建立映射,很多互动都在数字空间完成,从而极大地扩展了网络效应的应用场景。

技术网络效应和跨平台网络效应,都是经典网络效应理论没有考虑到的。现在我把它们整合起来,称为复杂网络效应,指导复杂环境下的多平台战略。

这个话题,我之前在《那篇10万+的文章误导了你对网络效应的理解》谈过。今天感悟又深了一些,补充记录下来,权当下一篇文章正式出来之前的前戏。

下一篇又会比这个更深一些。复杂网络效应不是技术网络效应和跨平台网络效应的加法,而是乘法,要求多平台的布局具备某种结构,才能最好地实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