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科大安鸣霄:大四少年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是如何实现“飞速成长”的?

以下文章来源于微软学术合作 ,作者微软学术合作

在自然语言处理顶级会议 ACL19 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在 IJCAI/ACL/KDD 等顶级会议上发表四篇合作论文,合作的微软总部同事希望他毕业后直接加入他们的团队——这些成绩,都属于一位中国科大本科生。


安鸣霄2015年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考入中国科大,在大四的一年中,他来到微软亚洲研究院( MSRA )社会计算组实习,并完成华丽蜕变,找到了未来的科研方向。


进入 MSRA 之前没发表过论文的“小白”,是如何实现“飞速成长”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安鸣霄的成长故事。
安鸣霄(中)与mentor谢幸(右)、吴方照(左)合影


实习申请——做好功课,打动心中的“唯一”


安鸣霄是为数不多从小就确定了未来方向的人。


自小就对计算机感兴趣的他,从初中开始参加计算机竞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高考后,他坚定地选择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专业,如愿开始系统学习钟爱的专业。


彼时的少年,也有迷茫的时刻。计算机专业方向繁多,为了寻找感兴趣且有前景的方向,安鸣霄开始了他的“试错”之旅。


大一,安鸣霄加入中国科大网络安全相关的研究组,参与了云计算、云平台的安全问题研究,但他发现自己对此兴趣不大。大二,他进入实验室,参与了弹幕生成、诗歌生成等项目,虽然粗略找到方向,但他仍对未来规划有许多迷茫:“虽然在学校参与了很多项目,但对专业的了解还是不够深入,不知道学的知识未来能不能用上,不知道哪个方向是最有前景的、能够带来实际应用价值的。


带着这样的疑惑,安鸣霄决定,大四一定要找机会到最顶尖的企业实习,了解工业界最前沿的研究课题与技术方向。


通过研读期刊,安鸣霄发现微软亚洲研究院产出过很多影响力强的文章。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专业出色的研究员,让他将 MSRA 锁定为唯一的实习目标。


同时,他还锁定了心中“唯一”的研究员——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谢幸老师。


经过与中国科大实验室老师,以及曾在谢老师组内实习的学长学姐交流,安鸣霄发现谢老师的研究方向与自己的规划方向十分契合,果断将简历只投给谢老师一人。


凭借优秀的笔试、面试表现,以及中国科大实验室老师对他的超高评价,鸣霄如愿拿到 MSRA 的 offer,开启了自己的成长与蜕变之旅。
安鸣霄(左一)与实习生小伙伴


前沿研究+技术转化,本科生的飞速成长


但是,现实总要向我们用力证明:得来全不费工夫,不存在的。


刚入职,安鸣霄就碰到了瓶颈。因为与前一位实习生交接仓促,加上合作的产品组人员变动较大,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东西很多,这使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发现鸣霄的状态不佳后,他的 mentor 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吴方照第一时间与他沟通,带领他梳理问题并加以解决,谢幸和产品部门的同事也给了很多支持。快速学习的能力加上积极的自我调整,帮助鸣霄突破瓶颈,在研究和项目中取得很大进展。


谢幸与吴方照所在的社会计算组,主要进行推荐系统与用户画像方面的研究,鸣霄在组内的工作则主要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前沿课题研究,谢幸与吴方照鼓励鸣霄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他们不断与鸣霄碰撞出新的研究想法,带领他做出有效的模型,并帮助他将成果整理为条理清晰、逻辑顺畅的论文。进入MSRA前尚未发表过论文的鸣霄,目前已在自然语言处理顶级会议 ACL19 发表一篇第一作者论文,在 IJCAI/ACL/KDD 等顶级会议上发表了四篇合作论文。


“这对一个本科生来说,是惊人的成长速度”,谢幸如此评价。


安鸣霄(左二)与实习小伙伴一起吃重庆火锅


第二类是与产品组合作,将技术落地到产品中去。鸣霄与 Bing Ads、MSN 组都进行过合作,通过用户建模的方式,提高受众推荐的精度,让广告的投放更加精准。此外,他还参与了 Surface 营销中的舆论分析,通过了解用户情感状态,更好地维护公共关系。作为一个本科生,有机会参与到影响亿万用户的产品开发中,这是他来 MSRA 前不敢想象的。


“科研产品两手抓”的鸣霄在与产品组的合作中同样表现惊艳,他也因而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我开始考虑方案落地的实际成本,会去优化模型方案,节省运算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这是之前在学校不曾经历过的。” 鸣霄说。


安鸣霄的快速成长与他的勤奋认真分不开。“他平均每天都会主动过来找我聊四次以上,讨论遇到的问题、实验的结果、观察到的有趣现象、下一步的计划等等”,吴方照回忆,“今年春节前的大年三十,他还在线上和我一起讨论和修改我们的 KDD 投稿。


两位 mentor 也赞赏了他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与不同产品组和研究部门同事的交流中,鸣霄都能清晰、有逻辑地讲解自己的工作以及对各种问题的分析与思考。所有和他合作过的同事、学生、包括微软总部广告团队的同事,都对鸣霄评价非常好,”谢幸说,“总部的同事甚至希望他本科毕业后能直接作为正式员工加入他们团队。


Mentor,科研路上的点灯人


在安鸣霄的“惊人成长”背后,两个人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相辅相成,一位指引着鸣霄的研究大方向,一位带领他将细节做到最好,照亮了他的科研之路。


 “谢幸老师提供了很多研究方向的引导,”鸣霄说。在科研落地中,谢幸讲求“先去应用,再提升效果”,有利于发现实际问题,从而针对性解决。同时,谢幸与产品组交流密切,会与高层工作人员沟通研究方法与技术,从而明确了大家的工作路径。


吴方照则在细节上非常严格,“小到一张图片的配色,吴老师都会有很细致的要求。假如评审有红绿色盲,在图片配色时就要避免相关颜色,各方面都要考虑周到”,这让鸣霄印象非常深刻,逐渐磨练了他的在学术上追求完美的态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mentor 也带领鸣霄不断学习领域内的新知识。在新的会议论文公布接收列表后,谢幸与吴方照会筛选其中与组内研究相关的内容,推荐大家学习阅读,并每周开组会交流讨论。


申请国外学校时,mentor 更给予了他不少建议和帮助,谢幸还主动为他写了推荐信,帮助他成功收获卡耐基梅隆大学的 offer。
安鸣霄与 mentor 吴方照、另一个实习生黄坚强合影


回顾在 MSRA 实习的九个月,鸣霄在挣扎中找到了做科研与做产品的平衡,在 mentor 的引导中找到了自己的最佳工作范式,也完成了从本科生到计算机科研工作者的蜕变。未来,安鸣霄将继续进行新闻推荐和用户画像的相关研究,像在 MSRA 一样,做科研,又着眼实际应用。


纵然前路并非全为坦途,安鸣霄已看到被照亮的前路,并决定勇往直前。


安鸣霄毕业照


Mentor 寄语

微软亚洲研究院

首席研究员

安鸣霄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实习表现远超我们对本科生的期望,也获得了微软总部合作团队的赞赏。鸣霄做事非常靠谱,任何事情只要交给他我们都非常放心。他在实习期间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利用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领域的最新成果,更准确地刻画用户兴趣。九个月里,他不仅将技术成功在微软重要产品中落地,还发表了一篇第一作者ACL会议论文,以及多篇合作论文。对于一位本科生来说,这些成果让人惊叹。今年夏天,鸣霄即将离开微软亚洲研究院,前往美国攻读研究生。我相信他在未来一定会成长为一位杰出的研究员,开发出能够改变世界的技术。

方照

微软亚洲研究院

主管研究员

鸣霄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实习生,他高度的责任心、严谨勤奋的工作态度、扎实的编程能力和出色的沟通能力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鸣霄擅于团队合作,乐于帮助他人,具有突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了我们众多同事和实习生以及一起合作的产品组同事们的高度好评。和鸣霄一起合作、互相学习的九个月时间是非常愉快的。


鸣霄即将去CMU继续深造,祝愿他在未来的求学道路一切顺利,相信他能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人工智能领域闪耀的明日之星。能够培养出鸣霄这样优秀的实习生我们感到非常自豪。期待和鸣霄在未来继续合作,也希望更多优秀的同学们加入我们,一起做有趣的研究,一起解决实际的问题。


来源: 微软学术合作

推荐阅读

USTC,我们来啦!

一位学长写给2019级新生和新生家长的建议

Hello USTC | 看完给19级学弟学妹的见面礼,我酸了

迎新季 | 给萌新的入学小建议

优秀!53位中国科大校友入选2019国家优青!

量子通信领域里程碑!中国科大首次实现高维度量子隐形传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