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揭开中国科大高新园区的“神秘面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新园区(一期)(以下简称中科大高新园区)开工建设以来备受瞩目,其占地面积约595亩,建筑面积约48万方,主要建设图书教育中心、学科楼、食堂、师生活动中心、学生公寓、体育馆等单体。


目前建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进中。这所科技与人文融汇,实力与美貌并具的建筑将揭开神秘面纱,小编为你讲述藏在这些建筑倩影中的巧思与意义。


校园整体鸟瞰图


第一期

园区标志性建筑——图书教育中心


一期校园鸟瞰图


图书教育中心是知识汇集枢纽与智慧交流中心。

书籍用语言记录厚重与美好,

建筑中也能读出属于她的表达与思考。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懂她!



设计理念




图书教育中心作为园区标志性建筑,总建筑面积约6.8万方,地上13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71.8米。

中心采用简练的“塔”·“院”·“庭”形态,呼应现有环境风貌,打造具有标志性和人文气质的园区核心建筑。



主体“塔”楼作为本园区的最高点,将与园区北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遥相呼应,形成一条贯穿整个园区南北的空间轴线。



裙房庭“院”与园区东侧科研楼外部环境有机融合。下沉广场、檐廊、旋转楼梯、绿丘等景观元素,将塑造出极具校园亲活力和人文气质的外部空间场所。



各功能中心围绕不同空间形态和氛围呼应“中庭”的构成。


功能空间




图书教育中心由公共中心、学习中心、图书阅览中心、信息中心、教学中心、交流中心等六大功能中心构成。

公共中心中庭为礼之庭。质朴的红砖墙面和秩序井然的清水混凝土结构,渲染出一座富有科大气质的礼仪殿堂。


公共中心——礼之庭


学习中心中庭为景之庭。它朝向校园中心景观大道,良好的景观视野和绿郁匆匆的室内环境,将激发师生交流学习活动的热情。


学习研讨中心——景之庭


图书阅览中庭为光之庭。顶部采光天窗使漫入的光线柔和均匀,为阅读者创造绝佳的阅读体验。


图书阅览中心——光之庭


信息中心庭院为绿之庭。简练的建筑空间形态与传统园林景观元素相融合,别具一格。


教学中心及学术交流中心


立面设计




建筑的外立面采用砖红色穿孔铝板和玻璃幕墙相结合的手法。以塑造具有传统韵味和现代精神的建筑形象。

弧形穿孔板形如竹简,徐徐展开。有效改善室内热工环境的同时,丰富建筑光影变化效果。

红砖色调呼应科大校园文化——红专并进,科教报国。


弧形穿孔板


超白彩釉玻璃如同宣纸,过滤直射强光,使室内自然光线更为柔和均匀。彩釉图层使玻璃具有脂玉般的质感,使建筑形象更为温润文雅。


超白彩釉玻璃


建造中的图书教育中心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t302355ff48  


各参建单位通力合作,全力推进建设工作,目前图书教育中心项目正在进行主体结构和二次结构施工,主体结构计划本月底封顶,同步开展幕墙安装等工程。


第二期

林荫大道——体育馆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秉承“开放——共享——智慧——生态”设计理念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新园区,怎能少了体育设施?


鸟瞰图


总体布局——有机融合




模型照片


体育馆位于园区西北侧,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用地东侧紧邻景观湖,北侧为习友路,西侧为运动场。

体育馆作为学生生活区内的重要公共建筑,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和南北生活区通过二层平台体系有机融为一体。

体育馆西侧结合曲线屋顶草坡,引导南侧学生宿舍人流便捷到达体育馆西侧观众入口;同时北地块学生人流也可通过过街天桥到达屋顶平台;西侧平台也兼作田径场的看台;体育馆西立面同时成为田径场的背景立面。


人行流线 视线组织


设计理念




谈到百年高校校园,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郁郁葱葱的林荫大道,落叶满地,莘莘学子徜徉其中……本项目正是以“林荫大道”为设计理念,采用支撑大跨屋顶的树杈结构,象征大学的林荫大道,枝繁叶茂树杈结构的立体交错,象征中国科大学科交叉的精神。


室内屋顶效果


体育馆屋面跨度约64米,长轴方向约60米。为了让屋顶结构如蝉翼般轻巧,在结构设计中巧妙结合建筑树杈放射杆件的特点,采用树杈状立柱+张弦网格屋面体系,支撑大跨度屋顶结构,巧妙利用复合结构中树杈状立柱,缩小中心张弦结构受拉区域的跨度,同时树杈结构也能平衡屋面拱壳结构的侧推力。


屋面结构设计分析


功能空间与流线组织




体育馆功能分析


体育馆从高校体育建筑的实际使用功能出发,确立了以平时教学训练为主,兼顾举办地区性体育赛事需求的功能定位,确定为丙级体育场馆。优化功能、局部调整布局和形态组合方式,以达到经济、适用、美观的目标。

体育馆设置观众厅设置常规观众厅,可容纳观众固定坐席3234座,活动坐席1078座,主席台70座,共计4388座。体育馆一层西侧布置乒乓球训练场馆、跆拳道训练馆。南侧布置综合训练馆(可容纳一个篮球场或12片羽毛球场)、大型舞蹈房等;东侧布置大型1000平米健身房功能空间,总建筑面积13258.54平方米,极大地满足了科大师生的日常体育训练比赛需求。


底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观众主门厅、训练馆、健身房效果图


流线组织




建筑北侧为主入口广场,靠近园区要出主入口,交通便捷;东侧为景观广场(可通行消防车),西侧道路为消防车道,南侧为训练馆广场,靠近南侧校园道路。观众主入口位于建筑北侧,观众通过大台阶可直达二层观众厅;二层西侧屋顶平台兼做二层观众厅疏散平台,平台向南延伸,连接学生公寓草坡屋顶,向北通过人行天桥,更好的衔接北校区。

体育馆立体流线分析


体育馆流线平面分析


建筑立面




建筑立面与“图书教育中心”外立面相呼应,以褐红色为主,传承中国科大“红专并进”的经典校园风貌。西侧立面采用富有韵律感的楔形柱廊,与东侧的圆形柱廊呼应,凸显中国科大建筑的文化底蕴


日景透视图


空间构成及剖面设计




观众厅作为体育馆主要空间,屋顶为网壳悬索组合屋顶,屋顶完成面高度24.00米。北侧主门厅高16.3米,南侧训练馆高13.8米,西侧屋顶平台高6.3米。


屋面体系


室内外高差0.30米。1层层高6.0米,2层观众休息厅东西侧层高6.0米,北侧主入口门厅层高10米,主比赛馆净高20.00米。


建造中的体育馆





中校区综合体育中心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新园区(一期)的建造工程顺利进行的同时,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校区综合体育中心的改造也稳步进行着


中校区综合体育中心效果图


建造中的中校区综合体育中心




中校区综合体育中心航拍图(摄影:何世泉)


来源:合肥高新集团、同济设计四院




推荐阅读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启动!


星地对接8分钟!全球首个可移动量子卫星地面站与“墨子号”成功“握手”


他用生命守护的公文包,震撼了整个世界!


最高荣誉!中国科大芳草社青年志愿者协会荣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


2020的头条献给2019的中国科大!这些数字太亮了!

暖暖暖暖暖暖暖暖暖暖暖暖暖暖暖!这个2019,中国科大超暖!


点“在看”给科技与人文融汇的中国科大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