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学与应用数学丨培养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后备人才的摇篮


建设一流学科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学科为“强基”筑基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重大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础。数学将人类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抽象成符号或者图形的问题,然后通过程式化的运算或者逻辑推理来解决。它延伸和放大了人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是最重要的生产力。数学实力往往影响着国家实力,几乎所有的重大发现都与数学的发展与进步相关,数学已成为航空航天、国防安全、生物医药、信息、能源、海洋、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随着工业的自动化,信息的数字化,以及计算机运算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大幅度提高,人类的劳动越来越智能化,越来越数学化,因此学习数学是你的首要选择。


学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华东师范大学数学学科发源于1896年。1981年基础数学成为国内首批获得硕士、博士点的专业,1993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1997年获批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1999年获批国内首批数学教育专业博士点。2001年,基础数学成为上海市十五建设重点学科,2007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17年数学学科被列为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规划,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在全球ESI排名中位列前1%。1996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被列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数学专业点,2007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国家批准招收数学类强基班。


创新平台多样,师资力量雄厚学院拥有教育部“代数几何与表示理论”研究创新团队、国家外国专家局首批“111引智基地”、上海市“核心数学与实践”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立德树人”基地、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两个上海市优秀教学团队、亚洲数学教育中心、中法基础数学联合实验室、华师大-纽约大学联合数学中心等科研、教学平台。学院拥有一支以多位国际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为领军人物,以中青年骨干数学家为主体的科研、教学队伍。培养了众多数学精英人才,从美国的院士,国际一流大学的杰出学者,到杰出的企业家、经济学家,从中国首批博士,到全国最年轻的教授,成为华东师范大学精英人才培养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4名,其中教授45名,博士生导师54名,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13名,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7名,并全职引进国外一流大学首席教授3名。学院拥有全国模范教师1名,上海市教学名师2名,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1名,上海市“四有好老师”1名。学院教学成果丰硕,出版的国家级规划教材有13本,国家理科基地教材-数学核心教程系列有8本,建设有2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2门国家精品课程,5门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9门数学专业荣誉课程。和国际接轨的一流师资是强基计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研究方向齐全,科研实力雄厚。齐全的研究方向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中“轻代数”“弱几何”不利局面。学院特色优势方向包括代数几何、代数学、偏微分方程、几何与拓扑、动力系统、数学教育等。在国际顶级刊物上发表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名列前茅。近五年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学基金100多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项目2项,获得的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项超过30项。十多年前就率先将理论数学用于智能制造,为国家重大建设项目作出巨大贡献,包括承担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管理操作系统的研发和唐山港智慧生产建设项目等。即将承办第十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长期以来数学学科为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长期位居世界前列作出了重大贡献,积累了数学精英人才培养的宝贵经验。实力雄厚的数学教育方向保证了强基班的特殊培养方案科学有效。




瞄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锁定“强基计划”培养目标与要求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强基计划”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且具有厚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政治品格,出色的数学专业修养,坚实的学科交叉基础,良好的科研素养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毕业后可进入基础科学领域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关键领域继续深造。


分阶段培养措施。本科低年级阶段主要用来打基础,通过对数学基础课程和部分核心课程的高强度学习,要求学生扎实掌握现代数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现代数学的基本思想及形成过程,具备较强的独立自学能力,养成勤于探究的学习习惯。在高年级阶段,将注重科研训练和实践教育,要求学生在不断夯实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参与科研导师的研究项目或研究生讨论班,修读相关研究生课程,同时也要适当掌握物理学等交叉领域的基础知识,学会交叉融合。


动态进出机制。强基班实行动态进出机制。在一、二年级的每个学期结束后,学院将根据具体分流细则,组织专家组对强基班的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包括道德情操、学业成绩、科研素养、意志品质等,对不适合继续在强基班学习的学生,将转出至普通班。同时,在普通班中选拔部分表现优异的学生补充到强基班,补充人数不超过淘汰人数。在强基班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如果有学生感觉无法适应强基班的学习,也可申请退出。


本硕博衔接。在课程设置中实现研究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的无缝贯通,强基班学生从高年级开始,便可修读研究生课程,提前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在大学三年级结束时,学院将组织专家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通过者即可转为研究生阶段学习,可以选择攻读本校或外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如果学生选择在本专业继续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则通过博士资格考核后即可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淬炼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

推出革新性特色化培养模式


切实围绕“强基计划”,推出革新性特色化培养模式,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学生的评价模式,形成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注重学科基础和交叉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优秀后备人才。


1.旨在“强基”的革新性培养方式


  • 小班化教学。数学专业此次招收学生20名,依托学院厚实强劲的科研实力和雄厚的师资,配备一流的教学队伍,实行团队教学制度,由资深教授担任课程负责人,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助教,确保教学质量。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和环境,设立学生自修室和学习资料专区。创造一流的学术氛围,安排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的资深教授担任班主任,突出大师引领和环境熏陶,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 导师制培养。低年级学生配备学业导师和生活导师,时刻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积极的引导和帮助,为学生全方位健康成长提供保障。高年级配备科研导师,鼓励并要求学生进入导师的课题组,参加导师的研究生讨论班。在此期间,学生可以申请更换导师,即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更换相应的导师。为保证质量,每位学业导师和科研导师所带学生不超过3名。


  • 研究性教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习与研究互同步。将数学创新过程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从问题出发,介绍前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由此产生数学理论的过程,以及理论的最新应用。提升课程学习的挑战度,了解前人是如何在数学上创新的,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在低年级时,每门数学基础课程都安排研讨课,带领学生阅读一些研究小论文,介绍一些研究方法,锻炼学生的研究能力。到了高年级,学院所有导师的研究课题和研究生讨论班都对强基班的学生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兴趣参加任何一个讨论班。为保证质量,同时参加的讨论班总数不超过两门。同时,也要求学生至少参加一项科研创新项目。


  • 国际化教学。依托学院“111引智基地”、“上海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丰富的海内外学术资源,聘请国际知名教授给强基班学生授课,不定期举办高层次的系列前沿讲座,开设暑期短学期高水平课程,实行全英文授课。每年定期资助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国际学习交流活动和联合培养计划,开拓国际视野。大四时推荐部分学生去境外合作名校做毕业论文。目前,学校已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250余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通过本科生交换学习、攻读双学位、暑期课程、课题研究、学科竞赛、海外实习等方式,开展本科生交流活动。学院已与相关国际知名院校就数学专业本科生国际交流签订了合作协议,如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等。


2.重在创新的特色化课程设置


  • 厚基础。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新时代科技创新人才的基本要求。在强基班的课程设置中,将进一步突出数学基础课程的重要地位,实行“4+2+2”教学模式,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大数学核心课程的教学投入,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 促交叉。数学的发展受到了现代物理、信息科学、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的影响,也为这些新兴领域奠定了数学基础,提供了数学方法。为了给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本专业专门开设“数据数学模块”和“智能数学模块”的课程设置,包括《算法引论》,《数值分析与科学计算》,《信息安全的数学基础》,《人工智能的数学基础》,《应用统计方法》等。


  • 重创新。加强对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的培养,将数学史、数学思想、数学文化融入到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在基础课的学习阶段,注重引导学生从事一些数学问题的研究,培养研究能力。所有研究生课程都对强基班的学生开放,鼓励跨专业或跨学科修读研究生课程,让学生提前进入导师的研究课题,从事相关科学研究,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具有初步的研究能力,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来源丨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