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东师范大学 | 法学专业


01


学院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学科具有20多年的办学历史,2016年2月,学校积极响应全面依法治国的国家战略,大力加强法学学科建设,在原法律系基础上成立法学院,由著名法学家张志铭教授担任院长,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术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学院199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4年开始招收法学硕士,2014年设立法律硕士点,2016年获批设立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在法社会学、法政治学等方向招收博士生,2020年获批设立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法学专业入选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现有教职工53名,其中教师46名,包括教授17名(含紫江青年学者),副教授22名,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朝气蓬勃、富有潜力的教研团队。自2016年建院以来在CSSCI上发表论文约200篇,其中,2017年—2020年法学16种核心期刊(CLSCI)发文在全国法科院校中排名第26、24、22、25位,跻身全国前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及其它省部级项目50余项,参与多项国家和上海市等地方立法和政策制定工作。


学院创办《师大法学》刊物,构筑“师大法学讲座”、“师大法学论坛”、“师大法学沙龙”等一系列学术交流平台,并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学科资源,积极推进教育法学、企业合规等交叉学科研究,注重加强与法治实务部门对接,积极服务国家和地方法治化治理需求。学院获批全国教育立法研究基地、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与上海市人大共建全国首支基层立法联系点志愿者服务队,在全国设立首家企业合规研究中心,组织出版全国第一本企业合规教材,在国内率先开展“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数研究”,扩大了师大法学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


《师大法学》

志愿者服务队授旗




02


专业概况


学院恪守“奉法守正、知行合一”的院训,以知识、能力、素质并重为原则,致力于培养“有关怀、识时务、讲方法”的卓越法治人才及其后备力量。本科阶段法学专业不划分具体方向,学生可在研究生阶段选择确定具体专业领域。在培养方案中,除开设法学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外,还开设专业深化课程和专业前沿课程,并成立实验实践教学中心,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和各类实务课程,通过辩论赛、法律援助、“尚义法律研读会”、“法律书评大赛”、“职业生涯导航”等丰富的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暑期社会实践


学院坚持培养国际化的法律人才,为学生提供多种对外交流机会。依托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平台,学生可参与全世界200余所高校的国际交流项目,其中包括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纽约大学、英国杜伦大学、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在内的世界知名学府海外交流项目。学院已与美国、我国台湾地区的多所法学院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学生有机会到俄亥俄州立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台北大学等高校交流学习。学院还邀请海内外著名法学家讲授法学前沿问题,让学生能够领略到名家风采。


暑期海内外高水平专家课程


学院为学生提供各类奖(助)学金,除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学校奖助学金体系外,还有多家企业、律所在我院设立奖助学金,包括“汇业基金”、“瀚英科研奖励基金”、“胡杨基金”、“思明基金”、“允贻助学金”、“之霖基金”、“靖霖基金”、“朱俞静基金”、“法律实践基地基金”等多个基金项目。


普法宣传


03


人才培养


学院积极推进法学教育改革,突出法学教育的实践品质,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法律职业人才。已与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回法庭、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普陀区法学会、西门子公司、紫竹高新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等签约,共同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屡获殊荣,例如荷兰海牙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大赛总决赛亚军(2017)、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比赛国内赛特等奖(2017)、上海市高校大学生法治辩论赛冠军(2018)、“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冠军(2019)、第十七届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全国选拔赛二等奖(2019)、上海市首届法律案例分析大赛一等奖(2019)、上海市高校大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亚军(2019)、第一届“未来精英杯”全国法科学生写作大赛特等奖(2020)等。

国际刑事法院模拟法庭比赛获奖


04


课程设置


华东师大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法学导论、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律史、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国际法、法律职业伦理、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商法、环境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等。此外,还开设了优质的专业选修课、通识选修课例如法律修辞与论证、法律方法论、民事诉讼法案例研习、哲学导论、政治学导论、社会学导论、经济学导论等。


05


毕业去向


华东师大法学院毕业生升学率高,就业渠道宽广,主要去向为进入国内一流法学院和海外知名大学继续深造,或者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法院、检察院、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金融机构及其它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从事法律相关工作。每年约40%的本科毕业生赴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法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另有多名毕业生进入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国王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曼彻斯特大学、康奈尔大学、德克萨斯大学、乔治城大学、波士顿大学、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深造。


学生毕业合影


06


院长寄语


张志铭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


法科生的基本素养


人生无非生活和工作,法律人如何生活工作,赋予短暂的人生以丰富的意义,是法科生需要面对和做好的大文章。态度决定高度,人的性格素养决定人生的得失成败。作为法学教育者,对于法科生的基本素养应该在确定的时空场景中有所认识。


法学注重规范秩序,其本色是人文精神,法科生要奉法守正、知行合一,有关怀、识时务、讲方法。


有关怀集中体现法科生的人文素养。法学是正与不正之学。法科生要有终极关怀,关心人类命运,关心人类生存的地球,关心地球所在的星空宇宙。人生在世,喜怒哀乐、声色犬马、红尘滚滚,转眼而成过去。有终极关怀,就有大格局,能厚德、可载物。沉静而有定力,不陶醉或失陷于一时一刻之得失,生命就不仅是跳跃的细流浪花,更是和缓的深水静流。


识时务集中体现法科生的政治素养和社会生活态度。法律生活不仅讲逻辑,更要重经验。法科生要努力使自己明世事、通人情,不迟滞、不迂腐,顺势而为。学法者重于规范,追求规训,言行易刻板、少灵动,对此要勤加反省。我们的确信奉法治,守望法治,致力于社会的法治化治理,但法治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是活生生的、场景化的,是时序上的当下、过去和未来,要讲传承、开新风,更要重当下,当下即是,连接过去、伸向未来。


讲方法集中体现法科生的专业素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法科生说话做事要有道道,讲章法。专业和非专业的区别就在于方法的使用,专业水平的高低也在于方法上造诣的深浅。法学没有自己独享的方法,但法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科,有自己的知识传统以及相应的方法偏好,无论法律的创制还是解释适用,无论将法学的重心化约为价值、规范、事实,还是其他,无有方法,难入法门。


如果我们法科生将自己修习而得的优良品质见诸于实践,就能使我们作为法律人的人生富有质感,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智慧,使我们的工作体现专业而显示优长,就能优雅、通达、幸福、成功。


这里是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学品质的追求者,法律人生的起航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