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 | 软件工程专业
01
专业基本情况
专业名称 | 软件工程 |
所在院系名称 | 软件工程学院 |
修业年限 | 4年 |
学位授予门类 | 工学 |
专业设立时间 | 2001年 |
专业总学时 | 3042学时 |
专业总学分 | 152分 |
本专业教授给本科生 上课的比例(%) | 92% |
02
专业介绍
1.办学理念
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创新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科建设为抓手,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培养素养和能力兼备、民族和社会发展使命在怀,具有创新能力、思辨能力、社会互动能力、跨领域分析能力的新一代卓越工程师,形成独具特色,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软件工程专业。
2.历史沿革
软件工程学院创院院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积丰教授
计算机软件科学家,英国约克大学荣誉博士。长期从事计算机软件理论及应用研究,是程序统一理论的创立者、数据精化完备理论的奠基者、可信软件设计理论与技术的开拓者、创新人才培养的践行者。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上海市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教书育人楷模、高校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3.产学研培养
拥有6个省部级以上科研教学基地,对本专业教育形成产学研用支撑;形成“追求卓越、引领新兴”的培养特色。
4.制度保障
5.国际化合作
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育人环境
常态化措施
国际暑期学校
主办国际学术会议、论坛
外国专家专业基础课程(每年5门次)
全英文和双语课程
前沿技术报告(每年20余人次)
与图灵奖获得者 JosephSifakis 对话
C++ 之父 Bjarne Stroustrup 报告
03
专业方向介绍
1.课程体系
2.软件工程专业大类招生:前三学期通识教育、第四学期开始分专业方向进行培养。
软件科学与技术系
主要研究方向
高可信软件理论技术
高可信软件构造方法
高可信软件领域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
“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软件开发理论:软件的建模,验证与分析,度量等
面向全生命周期的高可信软件构造方法:基于模型的软件设计开发,测试等
针对安全攸关领域的高可信软件领域应用:智慧城市、自动驾驶、物联网等
嵌入式软件与智能系统系
主要研究方向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软硬件协同设计
物联网行业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
安全攸关领域示范应用:轨道交通、汽车电子、航空航天
软硬件协同设计与开发:软硬件系统划分、虚拟原型构建、软硬件协同仿真技术等
智慧制造技术:移动计算架构、人工智能、网络算法与仿真等
创客空间 成果丰硕
教育部评估专家体验学生创新成果
本科教学评估专家体验虚拟骑行
密码与网络安全系
主要研究方向
密码安全
数据安全
系统安全
主要研究内容
密码学基础理论,网络外包服务、新型动态网络中的关键密码技术
大数据、云计算安全、区块链
工控系统安全、移动终端安全、智能系统安全
《“态安全”零信任成本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参与“创青春”云创业主题赛中荣获金奖,并获得全场唯一的最具投资价值奖
04
专业培养特色
1.教学团队
面向国际前沿知识创新能力培养,依托“国家可信软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教育部可信软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组建了由外籍院士、中科院院士等组成的一流师资团队,开设了由外籍教授主讲的专业课程、暑期学校与短期课程。通过长聘、短聘、团队引进等灵活多样的师资聘用制度,建立了海外名师团联合指导学生培养和授课模式。先后聘请欧洲科学院院士J. Abrial、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M.Franklin教授等5名外籍专家,近十位外籍兼职(欧美科学院院士6人,IEEE Fellow 2人)。同时,每年邀请近40名海外专家(含4名图灵奖得主)为学生做学术报告。
2.学生发展
完善学业指导,强化学风建设
举办后浪讨论班、丽娃大讲坛、数学建模竞赛经验分享会、数据科学竞赛经验分享会、学业规划经验分享会、学长学姐话科研、教授领进门、云分享会•本研签手等学业指导和交流活动。
立足专业特点,加强科创培育
以学科竞赛、科技作品综合竞赛和创业实践挑战赛为抓手,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1月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含物联网大赛)
4月
1、CTF网络安全“夺旗赛”
2、“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大赛
3、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大赛(龙芯杯)
4、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大赛(华为杯)
5月
1、上海市高校程序设计邀请赛
2、全国高校密码数学挑战赛
3、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
6月
1、华东师范大学“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
7月
1、上海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2、“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
9月
1、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10月
1、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2、上海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
11月
1、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
2、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
12月
1、“大夏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2、“大夏杯”华东师范大学大学生创业大赛
3、华东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大赛
立足专业特点,加强科创培育
建立多层级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逐步完善“基础学习—项目实训—竞赛培育—创业孵化” 科创全过程的培养机制,搭建阶梯式的发展平台。
开展实践教育,引导全面发展
组织学生团队前往全国各地开展实践活动
举办丰富的文体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引入社会资源,提升培养质量
引入企业资源,通过设立奖助计划等方式让企业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中
及时对接社会需求,为学生挖掘更多就业机会
05
专业培养成效
1.创新创业
学生创新创业初显成绩:
· 50%以上本科生参与教师承担的国家项目
· 国家创新项目35项、上海市创新项目35项,参与申请专利12项
· 融资超过500万的学生创业企业有5家
· 获得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 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
· 近三年来,学生在国际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90余篇
上海STEM云中心项目团队代表学校获得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和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
苏亭博士斩获顶级国际学术竞赛金奖
2.社会服务
“硬核”上央视!华东师大黑科技在荒漠无人区种树!
学院智能机器人运动与视觉实验室张新宇副教授团队研制的“种树机器人”在内蒙古阿拉善荒漠无人区发挥作用。
采用多种类型机器人构成的“种树机器人”集群种植,可以实现无人化、规模化、全天候作业。“种树机器人” 集群可以将种植效率提高100倍以上,成活率提高至95%以上。在植被生长期,还可以通过云端远程管理、监控、大数据分析,实现植被即时精准定位和定期观测。
3.毕业就业
毕业生国内外继续深造人数占34%,就读高校层次不断提高,一批学生进入卡内基梅隆大学、牛津大学等国际一流大学。
就业于微软、摩根等世界500强企业的比例超过25%。
本科生平均年薪超过1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