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确诊?不慌!奉贤奉城镇这个小区居民守望相助 诠释战“疫”担当
凌晨时分,一通电话打破了洪庙一居的平静。“浦东路123弄出现一名新冠阳性感染者,立刻实行封控管理。”
收到通知后,作为“当家人”的居委书记顾静文十万火急地召集全体居委干部,封闭小区出入口、发布封控告知书、召回外出居民,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费事又费力。
我进去,没问题
浦东路123弄有46个楼道,近700多位居民。疫情当前,封控以后,小区内部和外围都需要居委干部现场指挥,居委人手严重不足。里面只能派一个志愿者进去,怎么办?
“我进去,没问题”王磊是洪庙一居的党总支副书记,也是居委班子里唯一的男同志,知道需要有一人进到内场指挥后,他不假思索,“我熟悉,里面交给我。”任务迫在眉睫,容不得半点耽搁,王磊连夜进到小区内,着手布置小区内的防控工作。
在小区招募志愿者有点没底
没想到,不一会就有30多个人报名
封控后,不少居民得知需要志愿者的消息,短短半小时,30个志愿者全部召集完毕。
这样的结果让王磊又惊又喜!最初他只是呼吁楼组长站出来支援,没想到还有那么多普通居民也自告奋勇,这让他一下子找到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信心和底气。
很快,该小区的30人群众志愿团队迅速集结,第一批报名志愿者中,最年轻的20多岁,最大的已经70多岁。
现场的电路工作我承包
居民马伯龙是第一批报名的志愿者,电工出身的他,得知小区要封控,放下饭碗就赶去报名参加志愿者。
老马每天都工作在核酸检测的第一线,从解决帐篷内的灯光照明,到上门查码、收集核酸信息,十几个楼道每天上下两次,不管是什么工作他都费心尽力。尽管忙碌了一天后身体非常疲惫,但第二天又能见到“元气满满”的他。
老马骄傲地说,“我老婆是奉城医院的麻醉师,她冲在防疫工作的一线,我也要跟着她的脚步做一名光荣的志愿者。”
儿子守住国门,我来守住家门
吴正官,一名拥有43年党龄的退伍军人,作为洪庙一居楼组长,此次防疫工作他也冲在了前头。
被问起为什么要参加疫情防控志愿者,吴正官说,“防疫和打仗是一样的,我儿子是东航国际货运的工作人员,一直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上一次回家已经是一个月前了,儿子守住国门,我作为老兵要守住自己的家门。”这位68岁的老兵用热血和担当,冲在抗疫一线。“总有人要做,我支持你,注意安全。”这是吴正官儿子对父亲的叮嘱。
14岁的孙女也受到爷爷的熏陶,做起了小小志愿者,指导居民进行核酸登记。吴正官一家,用自己的一家难“圆”成全了“万家平安”,虽然一家人已经一多月没有团聚了,但是取而代之的却是共同防疫的别样“团圆”。
有一分热,就要发一份光
在洪庙居委的办公室里,曹丰华已经坚持“打卡”了十几天,她是来自金蔷薇幼儿园的一名老师,在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她就选择在原地做志愿者。
洪庙一居有很多老人不会操作智能手机,她就去居委帮忙登记核酸二维码,一开始遇到网络不通畅,除了焦急也无能为力。十几天的志愿工作让她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封控的两天里,她毫不犹豫再次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曹丰华说,“居委需要我,我就来。”
你放心去,家里有我们
“非常敬佩一线志愿者,所以有机会我也会参与到志愿活动中,虽然很累,但是很充实。”郁金香也是浦东路123号志愿队中的一员,因疫情学校无法开课,学校鼓励老师们参加所在小区的志愿活动。她作为八年级学生的老师,在坚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到小区的志愿队伍中。
上门宣传、维护秩序、收集核酸信息...处处都有她忙碌的身影。认真学习的儿子和在家分担家务的丈夫,是她志愿期间最安心的支撑。
大家没有休息,我也不能休息
26岁的范懿是洪韵居委的一名社区工作者,封控时,还在上班的她被告知紧急召回。对防疫工作非常熟悉的她立刻向父母报告了做志愿者的决定。
“好好照顾自己,我们支持你。”带上爸妈的叮嘱,范懿立马上岗。
“我非常熟悉核酸检测的流程,我可以帮忙。”穿上防护服,拿起喇叭,和志愿者们一起投入战“疫”。接下来的几轮核酸筛查以及封控期间每一次的志愿服务,她一次不落。
撰稿:李苗苗(奉城镇)
编辑:戴君文
• end •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