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手艺暖了冬季丨“织布”是最温暖的时尚
记忆中的小时候
随处可见各种手艺人
他们用精巧的手艺
制作出各种
精致美观又实用的东西
制作出各种
令人垂涎的美食
……
不但温暖了寒冷的冬夜
也温暖了人心
这些东西看似简单
却需要一些耐心去等待
如今随着社会节奏越来越快
人心日益浮躁
很多传统手工艺都慢慢衰落了
甚至已经消失
但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老手艺”
是中国文化的沉淀
诠释了真正的“匠人精神”
让我们来看看他们如何用传统手艺
惊艳了时光、温暖了冬季
图片来源网络
你能想象吗?在没有工厂制衣的年代,一件新衣服从纱线到成品,其实要走过很多的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步,就是织布。所有的工序都是自己在家完成,手工做一件衣服,所耗费的时间精力都很多,但是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的年代,很多手巧的妇女成为了“织布小能手”,在庄行,目前还有一位有此手艺的阿姨,她是土布染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冯亚芳的女儿——蒋仁英。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
庄行土布,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自元代至元年间起,由于黄道婆棉纺织工艺传入庄行本地,民间涌现出众多的能工巧手,以家家植棉、户户做布、工艺精湛,成为上海土布的发祥地之一,有“衣被天下”之美誉。
蒋仁英今年69岁了,住在庄行镇东风村,家中传承的织布手艺,她至今还熟稔于手。这台老式的织布机,就是蒋仁英家传承下来的,现在已经用不到了,但是陪伴了她大半辈子的机器,蒋仁英不舍得扔。如今随着搬迁进楼房,机器再也没有地方放置,蒋仁英说,许多人家都把机器敲掉、或者扔掉了,非常可惜。如今这门手艺会的人越来越少,蒋仁英本人也只有两个儿子,儿媳妇也早就不会了,孙辈更加没人传承。
随着大机器生产的发展,传统的木织布机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蒋仁英仍保留着传统的织布手艺,在喧闹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还有“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情景,也不乏是一种别有的意趣。
蒋仁英回忆,小时候,她人还没长到这台织布机高,但总是看奶奶和妈妈坐在机器上织布,很想试一试。妈妈觉得她还太小,不让她碰织布机,趁妈妈不在家的时候,蒋仁英偷偷跟奶奶学,有天赋的她一学就会,到了十一岁,妈妈想让她学织布的时候,她其实早就会了。
操作这种木织布机需要手脚配合,随着脚踩踏板让两排线交错翻转,手也要在恰当的时机将不同颜色的梭子穿来穿去,若是不熟练,可能费很大劲而效率不高,但是蒋仁操作起来非常协调,不一会儿,格子花纹便呈现在眼前。
“小的时候不弄这个穿什么去?这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蒋仁英感慨万分地说。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是自己织布、做衣服,用的就是这种棉线织出来的粗布。手工粗布是一种纯天然绿色环保产品,对皮肤无任何刺激性,不静电、不起球、透气性强,到了冬天,就做两层的夹棉袄子,这样可以御寒。
手织布的工艺极为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经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浆染、沌线、落线、经线、刷线、作综、闯杼、掏综、吊机子、栓布、织布、了机等72道工艺。在那个没有羽绒服的年代,手工织布做一件夹棉袄子,像蒋仁英的妈妈这样的“织布达人”,每天从早到晚不停歇,也要两三天的时间。
我国织布的历史由来已久,美好的爱情传说牛郎织女中的织女,是编织云雾的女神,也是纺织者的保护神。织布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史,在汉朝之前,很多男人都以娶到织女为傲。乾隆年间《奉贤县志》记载:“今世布之佳者,首推松江,而松江之布尤推奉贤庄行云。”
庄行镇素有织布传统,如今,围绕土布独有的格子花纹,融合现代时尚元素,庄行倾力打造“庄行格子”创意品牌,结合乡村旅游,逐步形成了土布服饰、家居用品、土布贴画等极具特色的土布手工艺品。2009年,土布染织技艺,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冯亚芳(蒋仁英母亲,已故)为代表性传承人。
为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庄行土布文化,庄行旅游中心专门开设了“花米庄行·格子课堂”,让更多人走近土布,了解土布。
手工粗布纯棉含量100%,是一种纯天然绿色环保产品,产品舒适、对皮肤无任何刺激,抗静电、不起球、透气性强,还具有独特的自然按摩特点,能增加人体的微循环,调节神经、改善睡眠质量。在物质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的今天,一味追逐高档、追逐潮流的观念正在逐步被“崇尚绿色、回归自然”所代替,老粗布产品又以其自身的特色赢得了消费者的宠爱。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手工织布机已渐渐被机器所代替,但是那一份“温暖”又“时尚”的记忆,是永远无法被替代的。在物质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的今天,粗布承载着人们对时光的回忆,你是否回想起了小时候家里的长辈们织布的样子?
看到这里
您是不是也想去奶奶那里
翻翻那些用粗布缝制的衣服了呢?
您还知道有哪些“老手艺”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说不定下一期
小编就帮您去“探访”一下哦
通讯员:张子悦(庄行镇)
记者、编辑:凌姗珊
• end •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