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4年度上海“最美退役军人”揭晓,奉贤这位退役军人上榜→

上海奉贤
2024-10-04






为讲好优秀退役军人故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今年4月以来,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上海警备区政治工作局联合开展了2024年度上海“最美退役军人”学习宣传活动。经广泛发动、逐级推荐、严格遴选、社会公示,9名个人和1个集体获得2024年度上海“最美退役军人”称号,其中,奉贤区的退役军人顾春江光荣上榜,在8月1日的《解放日报》专版公示:



下面,来看看2024年度上海“最美退役军人”顾春江的事迹——




顾春江,男,汉族,1948年4月生,中共党员,1968年入伍,1983年退役,原奉贤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2008年退休。他胸怀医者仁心,用天使大爱惠泽乡邻,27年如一日坚持为居民义诊。虽然自己身患癌症,但他始终把群众健康挂在心上,2013年发起成立“春江健康小屋”志愿服务团队,在他的带领下,爱心义诊志愿团队规模日益壮大,服务区域、服务项目不断拓展,提供慢性病防治、心理咨询等10余项服务,辐射周边6个小区,累计服务群众4.5万余人次。曾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称号,入选中央文明办“中国好人榜”。




与梦想重叠


做医生是顾春江从小的梦想。


小时候顾春江住在南桥东街,亲眼目睹周围邻居缺医少药,生了病想找个医生难上加难的困境。他深刻地记得,当时周边有个姓宋的老中医,会把脉开中药,很受老百姓的欢迎,这使他也有了从医的念头。“那时我才不到10岁,我就懵懵懂懂地想长大后要做一个医生,为老百姓看病,这是最实际的可以为邻居解决困难的。”



缘分来的时候就是这么巧。1968年国家要招卫生兵,这不就是顾春江最初的梦想吗?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在广州军区空军后备部,他如饥似渴学习医学知识,一心想着学成后回家乡报效父老乡亲。1983年转业回家乡后,顾春江毅然放弃中心医院书记职务,选择做一名冲锋在一线救死扶伤的医生。这当然也要感谢顾春江的爱人,“爱人对我非常支持,要说从政、做领导,这诱惑也确实挺大,但是她不勉强我,她说她支持我的决定,你做什么我都跟着你。”夫妻俩就这么一条心,把这个重要的决定坚持了一生。



他爱这个职业,哪怕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依然每周有四个半天在南桥、光明等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门诊部担任首席医师,发挥着余热。“人的幸福来自被人需要和可以付出,所以我很幸福。”




从3个到23个


顾春江一开始住的地方是运河居委,这里老人多、困难户多。周围邻居知道他是医生,就经常会到家里来咨询,有时走在路上也会拦住他,让他看看检查报告或者问问疾病的症状之类,这让他萌生了给老百姓提供医疗服务的念头。他想,不如我利用周末集中一个时间段,来为老百姓解忧。


1997年3月5日,“运河居委医疗服务咨询站”成立了。


一张桌子、两条长凳、三个热心好伙伴,开始了他们的爱心播撒之旅。没有想过任何的回报,他们只有一个朴素的想法,就是为周围居民解决点实际的问题和困难,解除他们的疑虑。可惜其他两位伙伴后来都身体患病,退出了,顾春江一个人又坚持了近五年。他并不觉得累,甚至觉得这反而督促自己要更加努力全方面的学习,帮助自己提升业务能力,“因为老百姓来问你医学问题,不管内科外科,都要熟悉啊。”



在周围居民口中,时常会说起顾医生的那些事儿。


顾医生把90岁的老太太从没有电梯的老房子三楼背下楼,送她去医院抢救;有人从医院检查出来尿路结石被告知要手术,顾医生经多年经验判断这个结石属于草酸钙,让其体外震动,顺利排出来,病人开心地拿着小碎石像拿着宝贝似的给他看;一位甲状腺肿瘤病人,不能判断性质是恶性还是良性,顾医生鼓励其手术切除,后来做病理,确实是恶性,一家人都跑来感谢……


自然而然地,居民们的口口相传,让大家都知道了这位善良热心的顾医生。于是陆续有了新生力量的加入,现在队伍逐渐庞大了起来,有常驻志愿者23人,有中心医院的医生,有青村、南桥、光明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有中医有西医,还有心理辅导的人员和管理人员。



古华新村内的一栋小楼内,原来的咨询站已改名“春江小屋”,每个月的第一个、第三个星期六,是春江小屋志愿者服务日。居民们都会相约来到这里,测个血压血糖、向医生咨询咨询、做个心理疏导、拔个罐做个针灸等,同时也来看看顾医生和他的团队,说说家长里短。房子不大,始终热热闹闹、暖意融融。




时刻牢记军人形象


18岁那年,优秀青年顾春江入党了。


“我们一家都是党员,所以我们对共产党、毛主席有着深厚的感情 。”每年的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之日,在他们家中必须要有一个仪式,有时是约上战友们一起吃个饭聚个会,有时是在家中一起煮个面条,以示纪念,就是这么一份朴素的感情,几十年来从未改变。



从1973年至今,顾春江已从医51年了。他时刻仍记着自己是一名军人,时刻不忘注意军人形象。


1979年,他被派到奉贤区中心医院进修一年。当时医院条件很差。有一次抢救一个大出血心脏骤停的病人,需要进行心脏按压,由于钢丝床太软,护士跑去拿硬板。这个过程大概需要2~3分钟,顾春江没想太多,毫不犹豫钻到床底下,用自己的背脊顶住病人,其他医生开始轮流做心脏按压。”抢救结束后,主任没看到他,就问:“顾春江去哪里了?”他一边答应“我在下面呢”,一边从床底爬出来,白大衣上沾满了病人的血迹。主任看到他的狼狈样,动情地说:“什么是解放军,这就是解放军!”这更坚定了顾春江注意自己形象的信念。“作为一名军人,一定要时刻维护军队的形象,因为我的行为不仅是个人的行为,更代表的是整个军队的行为。”


甚至退休之后的生活,也像当兵时一样严谨规律。在顾春江的内心深处,他依然是一名军人,所以他始终保持着昂扬的状态和挺拔的身姿,不怕吃苦、不轻易屈服、永葆乐观的精神始终体现在他的一言一行中。




顾春江的双重身份


“我既是医生,同时也是一个老师,这双重身份,时刻督促我在前行的路上永不满足。”


部队病种比较单一,他时常觉得自己的水平不够。转业回来到了中心医院后,他一头扎进学习中。吃饭时、坐车时、睡觉前,他始终手捧着书如饥似渴地学习。很快,他的发奋努力有了成效,业务能力明显提升,慢慢从一个小医生,逐步成了一位大主任。周围同事经常来向他讨教各种问题,他成了同事口中的“小神通”。如今已年过七旬的顾春江,至今仍天天看专业书刊。“疾病谱在不断地变化,得学习;还有病人、学生会问我啊,我回答不出怎么行?所以病人和学生都是我的老师。”顾春江笑着说。


说起老师,那还得从他在医专做老师那会儿说起。当时很多医生到医专兼职做老师。但是学生们反映,很多兼课老师水平不高,只会拿着书照读。后来他去上《诊断内科学》。一次,当时的杨校长走过阶梯教室,听到里面热烈的鼓掌声,很好奇就去看。原来是他刚上完一堂课,当时三个班级的学生在听。当顾春江宣布下课的时候,学生们集体起立鼓掌,顿时扭转了兼课老师的形象。“当老师真好,现在的很多卫生系统的医务人员,甚至院长书记,都曾经是我的学生,我很欣慰,大家都很尊重我。”直到2013年,顾春江得了前列腺癌,才没再去上课。



如今身体恢复了,他又带起了学生。如今,他昔日的学生都已经是医院独当一面的领导、专家,令他颇感欣慰。


医生、教师,两个同样伟大的职业,能在一个人身上得以同时展示其魅力,何其幸也。




从医如修行



“哪怕现在已从医几十年,绝对算得上是个老医生了,我还是觉得如履薄冰。”顾春江说,“人是最复杂的,疾病谱时刻在变化,吃了医学这碗饭,注定必须终身学习。”


在顾春江内心,始终有两个至今仍让他有些过不去的病例。

大约十余年前,有一个腹泻病人,治疗后好转了。后来又不明原因去世了。请过会诊,诊断不明。“直到今天,我仍不清楚到底是什么病。这个病人也督促着我鞭策着我必须不停地学习。虽然当时我已经是科主任,我们也可以说没什么责任,但是我仍感到深深地不安。”另一位病人是出国回来后发热,去了上海、北京等几家大医院均无法判断,直到去世仍不知是什么病。


“诊断不清,就无法治疗,每每这个时候,我就觉得特别无奈,虽然我们可以说医生不是万能的来为自己减轻负担,但是我们还是要不停学习、不断进取才行啊。”顾春江说,“在疾病面前,我从来不敢说大话、满口话,做医生一定要有敬畏之心,时刻小心谨慎。”于是,他习惯了一年365天,天天到医院报到,哪怕只是兜一圈、看一眼,他才放心;他习惯了每天下班前,必到病房看每个病人才回家。



一次,顾春江正在坐门诊,同事急吼吼地跑着过来找他,说门口有好几个人戴着白布喊着说要找顾医生。大家都以为是哪个病人家属找他算账的。后来才知道是来送感谢信的。原来这是一位脑出血的病人,快出院的时候,出现了应激性胃溃疡,后来大出血死亡了。在抢救的过程中家属亲眼目睹了顾医生团队的竭尽全力,虽然抢救没有成功,但他们还是表示理解。这件事让顾春江感受颇深。患者与医生应是战友,共同的敌人是疾病。“我们要相信,这个社会上大部分的人是善良的。”


从医如修行。几十年的行医路,让他时刻觉得是在修炼自己的德行。在这条播撒希望和生命的道路上,他从未动摇过信念,因为他每一天都在路上感受着爱和被爱。



绿军装和白大褂,这两种服装都是奉献的符号,代表着顾春江追随梦想、奉献付出的一生,代表着他从一个朝气蓬勃的小战士到心怀苍生的好大夫的历练之路,代表着他有情有义有仁有爱的精彩人生。他,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社区医疗志愿服务在奉贤遍地开花、蔚然成风,春江精神也必将如滔滔运河之水,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报送: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编辑:凌姗珊

 • end • 



往期精彩回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奉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