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艺术杂志 •《母亲的毛豆》~ 朗诵:帅志刚
作者:周齐林 朗诵:帅志刚
八月,正是毛豆成熟的季节,远在异乡的我依然能闻到它的气息。每次去小饭馆里吃饭,我总会在心底早早地叫上一份毛豆。那是一种遥远的期待,混杂着各种别样的情愫在里面。拿起筷子,夹一粒毛豆入口,在细细咀嚼中,我仿佛闻到了故乡泥土的气息以及母亲身上特有的味道,而那些沉淀的记忆此时此刻开始在心的最底端翻腾起来。
那是幼时,父亲刚外出打工,年轻的母亲除了要带着还年幼的哥哥和我,还要顾及家里的几头猪和牛。母亲每天都是忙碌之中度过的。刚开始,每到月底的那一天,村里的邮递员总会把一张500元的汇款单传到母亲手里。忙碌的母亲总是放在手里,看了又看。
父亲外出打工的第三个月,家里断粮了,隔三岔五赶集的日子,母亲不再挎着菜篮去买菜。月底的那天,我看见母亲不时的朝门口张望,但最终还是没盼来邮递员的影子。母亲的眼里明显多了一份焦急。那天,哥告诉我,家里只剩五块钱的开支了。
几天后,父亲在电话里告诉母亲他们老板暂时发不出工资的事,还特意嘱咐母亲一定要去向大伯借一百块钱,别饿坏了我们。
在我眼里,母亲是个不会轻易向别人伸手的人。即使在这个时候,除了母亲眼里那份难以发现的焦虑,我们依然能不时听见母亲的笑声。
第二天下午,母亲挎着一个大竹篮出去了。快天黑时,我远远地看见母亲回来了。空空的竹篮里早已盛满饱满的毛豆。望着这些新鲜的毛豆,我似乎看到了母亲眼底的希望。
晚饭后,母亲忙完家务,把我们召集起来。在昏黄的灯光下,母亲带着我们开始马不停蹄地剥起来。母亲说,得在今天晚上把这一竹篮毛豆剥完,明天早上拿到集上卖。母亲说,剥了皮的毛豆好卖些,价钱也比较高。昏黄的灯光把母亲躬着的身子折射在满是灰尘的墙壁上,一颤一颤,左右晃动着。
剥到十二点,我就支持不住了。母亲看着我一脸疲惫的样子,叫我们哥俩赶快上床睡觉。我迟疑着,最后还是去睡了。哥比我懂事,坚持着说不困,要留下来。昏沉里爬上床,很快我便入睡了。夜半醒来,门檐下的那盏灯依然亮着,昏黄的灯光把夜色涂抹成一个遥远的童话。伴着光晕,能听见母亲和哥剥毛豆发出的声音。
次日醒来时,我看见哥的大拇指都剥肿了,而母亲天蒙蒙亮时就已起来,挎着剥好的毛豆赶集去了。
晌午时分,我欣喜地看见母亲篮子里的毛豆没了,换来的却是满篮子的生活用品、蔬菜和一些肉。
吃饭时,母亲说毛豆卖两块钱一斤,一共卖了35块。母亲边说边冲着我们笑,脸上鼻子上满是细密的汗珠。
母亲就用这35块钱支撑着接下来那几日的生活开支。下一次赶集的前一天黄昏,母亲挎着篮子,又带上了我们,去田埂边摘足满篮子的毛豆。
就这样,靠着田埂上种着的那上百株毛豆,母亲带着我们一起熬过了那艰难的两个月。
而今坐在安静的小饭馆里,轻嚼毛豆,会想起母亲挎着竹篮带我们去摘毛豆的情景,会想起风吹起的那一浪浪毛豆叶,更会想起昏黄的灯光下母亲和哥哥忙碌的身影……
帅志刚:讲师。广东省朗协常务理事,广东省省级普通话测试员。东莞市朗诵艺术家协会秘书长。 全民悦读东莞悦读会朗读大使,首届广东省朗诵大赛二等奖。
朗诵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