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亮:“疲惫但不颓唐”,保护市场主体更“皮实”
“身体可以疲惫,生病乃至受伤,但精神绝不可以颓唐。”
电视剧《人世间》的台词,非常写实。
文丨政能亮特约评论员 马亮
今年3月以来,吉林省出现本土疫情,长春市和吉林市对全市所有小区和社会面进行严格管控,并在多个时段实施了全域静态管理。4月28日,吉林省长春市和吉林市终于迎来了“解封”的时刻,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逐步解除长春市全市和吉林市城区的社会管控,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与此同时,“封城”近两个月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有序恢复,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也将加快推进。对于长春和吉林而言,解封以后如何守护好市场主体,确保疫情后企业稳定经营,是接下来至关重要的课题。
为了实现动态清零而采取的严格防疫政策,使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按下了“暂停键”。大量市场主体在疫情防控期间可以说是“颗粒无收”,还需要承担房租、贷款利息、员工工资等刚性开支。这使一些企业甚至已经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急需在解封后尽快恢复生产经营并实现自救。
解封以后,政府部门要为市场主体复工复产提供便捷通道,使它们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在确保满足防疫政策要求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可以简化审批备案流程。比如,通过吉林省“只跑一次”改革形成的网上办、一次办等做法,使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应复尽复。
要加快对受到疫情影响的市场主体提供各方面的支持政策和援助措施,解决它们在资金、劳动力、供应链、市场拓展等方面的迫切需求。要知道,此时的雪中送炭,可以帮助成千上万的市场主体免于关停之灾。
政府部门要运用好手中的财政手段,通过政府直补、政府采购、消费券等的杠杆作用来撬动市场消费,并带动企业生产经营。特别是通过一些标志性的重大工程项目和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带动更多企业的生产经营。
政府部门可以为企业融资贷款提供更多样的渠道和更有力的措施,使急需资金的企业能够顺利获得金融支持。特别是要创新融资模式,探索信用贷、订单贷、知识产权贷等机制,帮助没有抵押贷款资格的中小微企业解燃眉之急。
今年电视剧《人世间》热播,让人们对东北地区的过去、当下与未来又有了全新的认识。东北地区是我国老工业基地,吉林则是东北的一个缩影。但是,一直以来当地的国有企业历史包袱重,官本位色彩较重,东北振兴的挑战较大。加之相对来说发展观念保守,政策执行不到位,“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论断被每每提及,“开门招商,关门打狗”的问题也屡屡提出。
和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的营商环境还有明显差距,优化营商环境也成为近些年来当地政府关注的重中之重。和常态时期相比,非常态时期更容易触发和催化改革,也更有利于大刀阔斧地加快改革。要以解封为契机,加快推动和深化改革,切实改善政商关系并优化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提供更加友好的氛围和环境,并吸引更多其他地区的企业投资设厂。
当地各级领导干部要在解封后加大对市场主体的关注和关爱,通过实际行动来切实解决企业的现实困难。一方面,要扑下身子投入一线,真正了解市场主体的急难愁盼,通过现场办公、集中调度等方式及时有效解决问题。另一方面,领导干部也可以采取带头消费等方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社会扩大消费来助力企业复工达产。
和上海等地的疫情相比,吉林省的疫情同样严重和令人揪心,但是获得的舆论关注和社会支援则少得多。在当前的流量经济时代,当地政府可通过产品推介、直播带货等方式,推动本地企业和特色产品走出去,也使当地企业在解封后获得更多销售机会。
大疫之下,市场主体的日子不好过。解封后,市场主体恢复到常态也需要一个过程。唯有持续加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增强市场主体的自救信心和能力,才可以帮助市场主体尽快恢复生产经营,使熙来攘往的繁荣市场尽快回归。期待长春、吉林两市可以起好步、带好头,为东北地区的其他城市打好样,使解封后的复工复产有序高效推进。
来源:凤凰新闻(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
时间:2022年4月29日
扫码关注更多202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