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消息速递 | 马亮接受21世纪经济报采访,谈“毕业生的基层就业”

公共治理 2022-08-12
加强工作待遇保障,完善薪酬体系,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社区工作者队伍。


7月9日,多省2022年公务员招考笔试正式开考。今年上半年,疫情反复导致省考延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生的备考节奏。


除了公务员、事业单位,“三支一扶”“特岗计划”“西部计划”……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成为越来越多毕业生的选择。


日前,人社部、教育部、民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城乡基层就业岗位发布工作的通知》,推动各地多渠道、多形式、多领域归集发布一批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层岗位。

基层天地大有可为,但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也存在一些痛点。


对此,一些基层岗位正在完善。7月6日,北京市委常委会研究了《北京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2022年修订)》,提出要加强工作待遇保障,完善薪酬体系,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社区工作者队伍。



1
政策性岗位扩大供给


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近期,不少省份明确将扩大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政策性岗位的开发供给。


2022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与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共计划招录11.6万名应届生,比去年增加0.9万名。今年5月,吉林省发布政策介绍,今年吉林省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录招聘人数约2.2万人,比去年增长10%。河南省则透露,今年将稳定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规模。


此外,2022年全国“三支一扶”计划招募高校毕业生3.4万名,比去年增加2000名。


据介绍,在往年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等服务岗位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拓展了乡村建设助理员、野生动植物保护员等服务岗位,扩展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空间。


截至目前,已有北京、山西、江西、广东、贵州、四川等多个省份发布了2022年“三支一扶”计划招募公告,部分省份已经组织完成了考试。


2022年“特岗计划”也已经出炉,全国计划招聘6.7万人。据介绍,“特岗计划”招聘对象以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毕业生为主,鼓励本科师范专业毕业生应聘,可适当招聘高等师范专科毕业生。特岗教师服务满3年,考核合格且愿意留任的,按有关规定落实工作岗位,连续计算工龄、教龄,不再实行试用期。


日前,人社部、教育部联合印发通知,各地要尽快启动教师公开招聘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推介招聘信息,倒排招聘报名、考试、考察、体检等时间表,在落实落细各项防疫措施、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招聘进度,力争在8月1日前完成教师招聘任务。


人社部、教育部、民政部日前联合发文,要求广开基层就业门路,结合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用好各类资金、政策渠道,积极开发各类基层就业岗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认为,从缓解就业压力、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加快新型城镇化等方面来看,推动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可谓一举多得。


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基层天地大有可为,对于城乡社区基层来说,急需高校毕业生充实专业、高素质人才队伍。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构建专职化、专业化的城乡社区工作者队伍。按照《“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提出的“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18人”的目标测算,到2025年,我国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将达到166.61万人。


然而,据介绍,目前社区工作者主要由三类人员组成:下沉到社区的党员干部、退休老年居民志愿者、社会实习的大学生,整体专业性、稳定性有待加强。


马亮认为,城乡社区是基层治理的主战场,也需要扩充基层治理的主力军。社区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层治理事务繁杂、千头万绪,而社区工作者人手不足、老龄化的问题突出。大学生作为新鲜血液和新生力量,将有力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2
用好各项激励措施


在近期各地发布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举措中,不少地区推出了支持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鼓励政策。


在河南今年的公务员招录工作中,有2163个计划补充到基层乡镇,对脱贫县的乡镇采取适当降低学历要求、不限制专业条件、调整报考年龄、面向当地户籍等措施降低进入门槛。其中,98%的职位不要求基层工作经历,取消各种不合理限制条件,为高校应届毕业生提供更多报考机会,助力推动就业。


基层就业空间很大,但也存在一些痛点,比如薪资待遇、职位晋升等。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组织的对全国29个省份城市社区工作者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29个省份城市社区工作者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城市社区工作者总体月均收入3738元。当然,各地城市社区工作者的收入水平差异较大。上海城市社区书记主任工资平均水平为6828.77元/月,北京为6612.68元/月,而两地2020年社会平均工资分别为10338元/月和8847元/月。


实践中,城市社区工作者可根据当地相关要求与街道办、区职能部门、社区组织或社会组织、劳务派遣机构等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上述调查数据显示,六成以上的城市社区工作者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但“五险一金”覆盖率整体偏低,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只有61.5%。


因此,相比于去社区工作,有的高校毕业生更青睐于高校的临时性岗位,比如科研助理、行政助理。


从各方面的条件来看,稳定收入、提升职位晋升预期,有利于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工作。7月6日,北京市委常委会研究了《北京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2022年修订)》。会议提出,加强工作待遇保障,完善薪酬体系,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用好各项激励措施,拓宽社区工作者成长空间,引导他们扎根基层、服务社区。


上述调查显示,74.8%的被访者表示当地实行了社区工作者“干部优先选拔”的人事政策。


马亮认为,各级政府部门和基层组织应做好政策落实与衔接,出台切实有力和精准到位的配套政策措施,更好地接纳、培养和包容大学生。“投身城乡社区的高校毕业生是送上门来的人才,相对来说,初出校门的大学生可能不谙世事,要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营造更加宽松自由的环境氛围。”他说。


马亮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一方面是引进来,吸引大学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工作;另一方面是如何留得住并培养好、发挥作用。这方面可以参考大学生村官和选调生的做法,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加有吸引力的薪酬、晋升等方面的支持。”



来源:21财经(点击“阅读原文”阅读原文)

时间:2022年7月9日


扫码关注更多
2022.07.09

马亮:数字政府建设全面推进,关键要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

马亮:哥伦比亚大学退出美国大学排名:大学排名何去何从?

马亮:中国房地产企业如何行稳致远,实现基业常青

马亮:多措并举防范青少年溺水事故

马亮:响应率100%,北京接诉即办何以成超大城市治理样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