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心理战“疫”中,别忘了她们也需要关爱

乔虹 中国妇女报 2020-08-31


● 做好女性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防护,医院要做好充分的安全的防护,根据女性医护人员的身心特点,合理安排生活保障和休息


● 当自身的情绪状态非常差而自身又无法有效地调整时,应当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工作者的帮助


● 家长要调整自己,会让孩子恐慌和不安的话语不要让儿童听到,同时也要调整自己的情绪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一线医护人员特别是女性医护人员如何做好心理调适?作为母亲,该如何同孩子沟通,让孩子能够既学会自我保护又不陷入盲目的恐慌中?……


疫情发生后,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第一时间成立“抗击疫情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督导专家组和指导专家组,迅速招募专业心理援助志愿者,并联系聚合心理学界各方资源,启动为期一年的抗击疫情“安心”行动。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刘正奎在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之时,心理战“疫”更亟须加强。


记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您观察到目前主要造成了什么心理问题


刘正奎:来自抗击疫情“安心”行动和“微心战疫”心理援助公益项目相关服务情况统计,当前大众主要心理健康状况及问题如下:完成焦虑测评近18000人次,结果提示42.6%求助者有焦虑状态;抑郁测评近14000人次,可能有中重度抑郁者16.6%;创伤后应激障碍测评近5000人次,有明显创伤后应激症状者21.5%。


新冠肺炎疫情可以引发三个问题:面对疫情的焦虑和恐惧、由于丧失引起的心理应激、生活突变引发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受损。


另外,在经过重大疫情之后,个人都会经历一些体验,而这些体验也会引发对于自我、生命和对于国家、对于世界的一些思考,造成了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印象,这样的改变不一定会出现心理问题。经历本次疫情的人们也可能在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中出现积极的心理变化,例如创伤后成长。包括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家庭在人生中意义、国家的强大等。


记者:身处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连日奋战处于高强度工作中,特别是他们中有大量的女性医护人员,她们在照顾病患、与病毒作斗争的同时,自己家中的孩子、老人也可能疏于照顾,两难之间的她们往往处于巨大的压力和紧张之中,如何为她们心理减负?


刘正奎:是的,这次肺炎疫情突发性强、波及范围广,强度大、任务重,很多一线医护人员不仅承担着繁重的救治工作,也同样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患者的救治和干预需要每一位医护工作者具备充分的专业技能、丰富的工作经验、旺盛的精力及体力,尽可能地做到理性客观。


在连续多日高强度工作之后,很多医护人员会出现情绪失控、自责、失望、抑郁、委屈和不能入睡等应激反应,甚至受到身心安全的威胁。女性一般更易受重大疫情的情绪影响,产生更多的过度心理应激反应。这不仅是女性生理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医护人员不仅是医生、护士,大多数人也是孩子的母亲、父母的女儿、丈夫的妻子。


首先,做好女性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防护。医院要做好充分的安全的防护,根据女性医护人员的身心特点,合理安排生活保障和休息。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具有针对性地对医护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心理干预,帮助一线医护人员消除恐惧、抑郁。疫情期高强度、高危险性的工作会给女性医护人员带来更强的焦虑紧张、无能为力等。医院的管理层及男性同事要给予心理支持。这些基本上都是非正常情况的一种正常反应。


第二,觉察和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反应。女性往往对自己情绪有更敏感的感知,但也易受到负性情绪的影响。因此,需要表达自己的感受,宽容、接纳自己的身心状态,认识到这些现象是正常的。无须苛责自己。清晰地认知自身的工作上限,适度安排休息时间,恢复身心能量。时常提醒自己,工作是为了帮助患者走出困境,并不是把自己推到困境中。


第三,自我接纳与肯定,建立合理的疫情影响预期。每天给自己一分钟时间,和自己对话。通过自问的方式,意识到或者能够觉察到个人的无限潜力,同时,从未来出发,增加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建立各种正向可能性预期,例如,随着防控力度加大,疫情扩散将被控制。病毒传播终将离去,这段经历会是人生中最难而最可贵的回忆。


最后,主动与家人或信任的人多交流,寻求心理支持与帮助。利用工作空隙,与家人、同事及时地交流并分享自身的负性情绪体验,疏导被压抑的情绪。避免觉得自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也需避免“心理卷入程度过高”,即过度为患者操心和疫情扩散可能性担心。当自身的情绪状态非常差而自身又无法有效地调整时,应当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工作者的帮助。


记者:面对疫情,妈妈们在关注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该如何同孩子沟通,让孩子们能够既学会自我保护又不陷入盲目的恐慌中?


刘正奎:首先,家长要调整自己,会让孩子恐慌和不安的话语不要让儿童听到,同时也要调整自己的情绪。在对孩子的解释和介绍方面,针对低龄儿童的时候,家长可以利用比喻以及故事的方式来向孩子解释这场疫情。可以将疫情比喻成一场突如其来看不见的风暴,或长或短风暴总会过去,风暴过去就会出现彩虹。可以一同通过想象/绘画彩虹的美好来安慰和陪伴孩子。也可以将疫情比喻成一个游荡着碰到人就会对人造成伤害的透明的小怪物,有很多游荡着的小怪物,小怪物都是通过我们的鼻子、嘴巴或者是皮肤上的伤口来伤害人,每碰到一个人小怪物家族里就又多了几个同伴。而在居住的家里会有保护我们的小精灵能帮助我们让小怪物找不到我们,在我们需要出门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向小精灵寻求帮助,来保护我们的鼻子、嘴巴等等,这样的适合孩子年龄的故事来给孩子讲解疫情。


其次,针对比较年长、不适宜用故事进行解释和介绍疫情的孩子,要注意孩子和媒体信息的接触,不要让孩子接触过于形象描述的媒体报道,可能没办法完全限制,但是可以和孩子分享并一起阅读、讨论自己筛选过的媒体报道来帮助孩子了解疫情的情况。


然而针对所有家长而言,孩子出现恐慌和害怕情绪的时候,要通过利用肢体安慰的方式,陪伴孩子并增加他的安全感;并保持一个开放、愿意倾听和交谈的状态,可以用开放式问题引导孩子的交流并关注孩子回答时使用的词汇、姿态和表达方式;并帮助孩子回复到正常的生活规律中。


_
推荐阅读
♦ 沈跃跃在中国妇女报社调研指导时强调:紧贴妇女和家庭 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
♦ 专家:尽快构建城乡基层社区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 有用!周边疫情信息查询工具来了,还有密切接触者测量仪


来源/中国妇女报(ID:fnb198410)

作者/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乔虹

编辑/侯晓然


觉得有收获就点个赞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